活板 作业
夯基础
1.文学常识:《活板》选自《________________》,活板,就是活字版。板,同__________。沈括(1031-1095),字__________,钱塘人(今浙江杭州市)人,__________著名科学家、政治家。庆历,指宋仁宗__________。文中的“布衣”指__________。
【参考答案】《梦溪笔谈》 “版” 存中 北宋 年号 平民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持就火炀之( )
(2)则字平如砥( )
(3)木格贮之( )
(4)用讫再火令药镕( )
(5)薄如钱唇( )
(6)以纸帖之( )
(7)有奇字素无备者( )
(8)用讫再火令药镕( )
【参考答案】(1)烘烤(2)磨刀石(3)贮存(4)完毕(5)边缘(6)贴上标签(7)向来,一直(8)用火烤,动词
3.下列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B.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C.用讫/再火/令药熔
D.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答案】D
4.下列“以”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B.以一平板按其面
C.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D.不以木为之者
【答案】C
【解析】C连词,表目的,可译为“用来”;其他三项作“介词,用,拿”
5.选出下列叙述不符合《活板》原文意思的一项( )
A.活板的制作和印刷过程主要经历刻字、排版、印刷和拆板四大工序。
B.印刷术的发明、制作、效能和使用方法。
C.活板的主要特征在“活”字,集中体现在字是活的,排版、印刷是活的,以及字印便于贮存重排等方面。
D.活板的字模之所以用胶泥而不用木料制作,是因为木料质地太软,且不宜用“火炀”。
【答案】D
【解析】扣住“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这句意思判断。故选D。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庆历中,有布衣华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今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瞬息可成
②火烧令坚
③则字平如砥
④则第二板已具
【参考答案】①完成;②使;③磨刀石;④具备,准备好了。
7.下面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持就火炀之 瞬息可就
B.已后典籍 一板已自布字
C.每韵为一帖 以纸帖之
D.以草火烧 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答案】D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②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参考答案】①先准备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和着纸灰等药物覆盖住它。
②如果有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的字印,就立即刻好它,用草火来烘烤,马上就可以成功。
9.本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举例说出三种。
【参考答案】示例:列数字: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举例子: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打比方:薄如钱唇。字平如砥。作比较: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10.本文指明不用木头刻字的原因是什么?而用胶泥刻字的优点又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参考答案】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提能力
(二)阅读两个文言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极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就,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沈括《活板》)
【乙】张衡性精微,有巧艺。作地动仪,以精铜铸其器,圆径八尺,形似倾樽;其盖穹隆①,饰以篆文;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承之。其牙发机,皆隐在樽中,周容无际,如一体焉。地动机发,龙即吐丸,蟾蜍张口受丸,声乃振扬,司者觉知,即省龙机,其余七首不发,则知地震所从起来也,合契若神,观之莫不服其奇丽。自古所来,未尝有也。
(李昉《太平御览》有改动)
【注】①[穹隆]像天空一样中央高高拱起。
11.下列词语中的“以”与“以草火烧”一句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自以为是
B.不以物喜
C.饰以篆文
D.必以分人
【答案】C
【解析】例句中的“以”是用的意思。A认为。B因为。C用。D把。故选C。
12.解释加点的字。
(1)瞬息可就( )
(2)不若燔士( )
(3)周密无际( )
(4)未尝有也( )
【参考答案】(1)完成(2)像(3)边际(4)曾经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而的句子。
(1)字平如砥。
(2)下有蟾蜍承之。
【参考答案】(1)字印平整得像磨刀石。(2)(龙首)的下面有铜铸的蟾蜍张着嘴(准备)接铜丸。
14.从活版印刷和地动仪的发明来看,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新精神令人赞叹。活板印刷用胶泥做字印,是考虑到它具有①__________、便于取用等特点,这体现了制作之“活”;地动仪②____________________,这体现了制作之“巧”。
【参考答案】①不易变形②“地动机发”,能准确判断地震的方向
达素养
15.近年来,韩国开展了一连串争夺中华文化的活动:向联合国申报“活字印刷术”是韩国发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明就里,竟同意了;抢注江陵端午祭为韩国文化遗产,也成功了;论证孔子、老子是韩国人,美女西施、神医李时珍也早被划入“韩国籍”;把中医说成是韩国发明的,连同《本草纲目》、人参、针灸一起收入囊中;指称汉字是由韩国人发明的;最近一家韩国媒体又宣称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是是韩国人。由此中韩两国在网络上引发了一场空前的文化之争。
针对这种情况,你班打算组织一次以保护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语文活动。
(1)请你为弘扬民族文化活动拟一条宣传口号。
【参考答案】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炎黄文化,源远流长;爱国从继承祖国传统文化开始!(内容符合主题,有鼓舞性即可)
(2)针对中韩文化之争,谈谈你的感受。
【参考答案】示例:每位中国人都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守住民族之根。(含有继承发扬传统文化,言之有理即可)活板 作业
夯基础
1.文学常识:《活板》选自《________________》,活板,就是活字版。板,同__________。沈括(1031-1095),字__________,钱塘人(今浙江杭州市)人,__________著名科学家、政治家。庆历,指宋仁宗__________。文中的“布衣”指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持就火炀之( )
(2)则字平如砥( )
(3)木格贮之( )
(4)用讫再火令药镕( )
(5)薄如钱唇( )
(6)以纸帖之( )
(7)有奇字素无备者( )
(8)用讫再火令药镕( )
3.下列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B.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C.用讫/再火/令药熔
D.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4.下列“以”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B.以一平板按其面
C.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D.不以木为之者
5.选出下列叙述不符合《活板》原文意思的一项( )
A.活板的制作和印刷过程主要经历刻字、排版、印刷和拆板四大工序。
B.印刷术的发明、制作、效能和使用方法。
C.活板的主要特征在“活”字,集中体现在字是活的,排版、印刷是活的,以及字印便于贮存重排等方面。
D.活板的字模之所以用胶泥而不用木料制作,是因为木料质地太软,且不宜用“火炀”。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庆历中,有布衣华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今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瞬息可成
②火烧令坚
③则字平如砥
④则第二板已具
7.下面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持就火炀之 瞬息可就
B.已后典籍 一板已自布字
C.每韵为一帖 以纸帖之
D.以草火烧 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②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9.本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举例说出三种。
10.本文指明不用木头刻字的原因是什么?而用胶泥刻字的优点又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提能力
(二)阅读两个文言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极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就,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沈括《活板》)
【乙】张衡性精微,有巧艺。作地动仪,以精铜铸其器,圆径八尺,形似倾樽;其盖穹隆①,饰以篆文;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承之。其牙发机,皆隐在樽中,周容无际,如一体焉。地动机发,龙即吐丸,蟾蜍张口受丸,声乃振扬,司者觉知,即省龙机,其余七首不发,则知地震所从起来也,合契若神,观之莫不服其奇丽。自古所来,未尝有也。
(李昉《太平御览》有改动)
【注】①[穹隆]像天空一样中央高高拱起。
11.下列词语中的“以”与“以草火烧”一句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自以为是
B.不以物喜
C.饰以篆文
D.必以分人
12.解释加点的字。
(1)瞬息可就( )
(2)不若燔士( )
(3)周密无际( )
(4)未尝有也(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而的句子。
(1)字平如砥。
(2)下有蟾蜍承之。
14.从活版印刷和地动仪的发明来看,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新精神令人赞叹。活板印刷用胶泥做字印,是考虑到它具有①__________、便于取用等特点,这体现了制作之“活”;地动仪②____________________,这体现了制作之“巧”。
达素养
15.近年来,韩国开展了一连串争夺中华文化的活动:向联合国申报“活字印刷术”是韩国发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明就里,竟同意了;抢注江陵端午祭为韩国文化遗产,也成功了;论证孔子、老子是韩国人,美女西施、神医李时珍也早被划入“韩国籍”;把中医说成是韩国发明的,连同《本草纲目》、人参、针灸一起收入囊中;指称汉字是由韩国人发明的;最近一家韩国媒体又宣称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是是韩国人。由此中韩两国在网络上引发了一场空前的文化之争。
针对这种情况,你班打算组织一次以保护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语文活动。
(1)请你为弘扬民族文化活动拟一条宣传口号。
(2)针对中韩文化之争,谈谈你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