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中国的地域差异
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本章内容是地理分区的总体综述,首先要掌握“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然后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区域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其次通过对中国区域差异的宏观描述,引出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学会归纳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
核心素养 目标提炼
区域认知 运用地图、图像等资料,准确表述秦岭-淮河线等重要地理界线在地理分区中的意义,探究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依据,掌握气温、降水的差异
人地协调观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四大地理区域以及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说明自然条件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综合思维 具体阐述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及四大地理区域各部分的区域联系和协同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地理实践力 进行实地考察并运用相关资料,准确表述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及四大地理区域之间自然环境和地方文化景观之间的关系
一、秦岭-淮河线★★☆
1.描图:在图中用红笔描出秦岭-淮河线。
2.位置与走向
(1)山脉:① ,呈 走向。
(2)河流:② ,流向大致为 。
3.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项目 秦岭-淮河线以北 秦岭-淮河线以南
1月平均气温 >0℃
河流封冻状况 封冻
年降水量 >800毫米
植被类型 以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为主
耕地类型 以 为主 以水田为主
主要粮食作物 、玉米
续表
项目 秦岭-淮河线以北 秦岭-淮河线以南
作物熟制 一年两熟、两年 三熟或 一年两熟到
主要经济林木 、柿、枣 柑橘、茶叶、油桐
主要运输方式 公路、铁路 公路、铁路、
二、四大地理区域★★☆
1.描图:在图中用红笔描出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
2.四大地理区域:A 、B南方地区、C 、D青藏地区。
3.四大地理区域的界线:① ,影响区域A和区域B界线的主导因素为 ;② ,影响区域A和区域C界线的主导因素为 ;③ ,影响区域A、B、C和区域D界线的主导因素为 。
秦岭-淮河线
秦岭穿越陕西省南部,东西绵延500千米,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右面为陕西省及周边地区简图。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秦岭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400 mm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穿过的地区
B.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C.1月0℃等温线大致穿过的地区
D.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2.下列不属于秦岭南北地理差异的是( )
A.秦岭以南种柑橘,秦岭以北种苹果
B.秦岭以南为湿润区,秦岭以北为半干旱区
C.秦岭以南以水田为主,秦岭以北以旱地为主
D.秦岭以南一年两熟到三熟,秦岭以北一年一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四大地理区域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自然条件的差异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题。
3.图中①②③为划分四大地理区域的界线,其中界线②的确定,主导因素是( )
A.降水量 B.经济发展水平 C.地形地势 D.民风民俗
4.跨学科·语文 下列诗句描绘的场景与四大地理区域对应正确的是( )
A.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甲地区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乙地区
C.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丙地区
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丁地区
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读沿109°E线陕西省南部地形剖面图和陕西省南部地形图,完成5~7题。
5.b地形区的地表形态特征是( )
A.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B.地表坦荡,一望无际
C.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D.地表崎岖,起伏较大
6.a、b两地的植被类型分别是( )
A.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C.森林、草原
D.亚寒带针叶林、常绿硬叶林
7.b处的主要农业景观是( )
A.水田 B.旱地 C.河谷农业 D.绿洲农业
读我国四大地理分区及阿拉善、呼伦贝尔、大兴安岭三地景观图,完成8~9题。
8.阿拉善沙漠、呼伦贝尔大草原、大兴安岭林海景观差异较大,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气温 C.降水 D.纬度
9.图中①线为( )
A.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B.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
C.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D.亚热带和中温带的分界线
“唐诗之路”是中国山水诗歌的摇篮,唐朝300多位诗人在此路上留下诗篇。下图示意浙东“唐诗之路”。读图,完成10~11题。
10.浙东“唐诗之路”( )
A.河流结冰期长
B.大部分在热带
C.地势东高西低
D.山水相依,气候湿润
11.以下诗句中描写“唐诗之路”沿途景色的是( )
A.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B.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C.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D.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12.跨学科·语文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大豆和油菜主产区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诗意地理】
中国古代的诗歌浩如烟海,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也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
(1)“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描写的地理区域是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写的地理区域是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描写的地理区域是 。(填序号)
【油料作物】
大豆和油菜是我国的主要油料作物。从地势看,我国大豆主要分布在东部第三级阶梯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油菜主要分布在第三级阶梯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及第二级阶梯的四川盆地。
(2)大豆主产区与油菜主产区在气候方面的共同特征是 ;两者中,分布在北方地区的是 。
【民族习俗】
青藏高原每年6月到9月相对温暖少风,是冬虫夏草、雪莲花等珍贵野生药材的收获期,同时也是旅游旺季。西藏的那曲每年8月初举行5至15天不等的赛马节,吸引游客前来观光。
(3)说明那曲赛马节选择在8月举办的原因。第五章 中国的地域差异
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本章内容是地理分区的总体综述,首先要掌握“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然后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区域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其次通过对中国区域差异的宏观描述,引出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学会归纳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
核心素养 目标提炼
区域认知 运用地图、图像等资料,准确表述秦岭-淮河线等重要地理界线在地理分区中的意义,探究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依据,掌握气温、降水的差异
人地协调观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四大地理区域以及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说明自然条件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综合思维 具体阐述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及四大地理区域各部分的区域联系和协同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地理实践力 进行实地考察并运用相关资料,准确表述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及四大地理区域之间自然环境和地方文化景观之间的关系
一、秦岭-淮河线★★☆
1.描图:在图中用红笔描出秦岭-淮河线。
提示:沿着秦岭和淮河的位置用红笔描出来即可。
2.位置与走向
(1)山脉:① 秦岭 ,呈 东西 走向。
(2)河流:② 淮河 ,流向大致为 自西向东 。
3.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项目 秦岭-淮河线以北 秦岭-淮河线以南
1月平均气温 <0 ℃ >0℃
河流封冻状况 封冻 不封冻
年降水量 <800毫米 >800毫米
植被类型 以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为主
耕地类型 以 旱地 为主 以水田为主
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 、玉米 水稻
续表
项目 秦岭-淮河线以北 秦岭-淮河线以南
作物熟制 一年两熟、两年 三熟或 一年一熟 一年两熟到 三熟
主要经济林木 苹果 、柿、枣 柑橘、茶叶、油桐
主要运输方式 公路、铁路 公路、铁路、 水运
二、四大地理区域★★☆
1.描图:在图中用红笔描出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
提示:把分界线①、分界线②、分界线③用红笔描出来即可。
2.四大地理区域:A 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C 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3.四大地理区域的界线:① 秦岭-淮河线 ,影响区域A和区域B界线的主导因素为 气候 ;②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影响区域A和区域C界线的主导因素为 降水 ;③ 青藏高原边缘线 ,影响区域A、B、C和区域D界线的主导因素为 地形地势 。
秦岭-淮河线
秦岭穿越陕西省南部,东西绵延500千米,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右面为陕西省及周边地区简图。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秦岭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C )
A.400 mm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穿过的地区
B.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C.1月0℃等温线大致穿过的地区
D.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2.下列不属于秦岭南北地理差异的是( B )
A.秦岭以南种柑橘,秦岭以北种苹果
B.秦岭以南为湿润区,秦岭以北为半干旱区
C.秦岭以南以水田为主,秦岭以北以旱地为主
D.秦岭以南一年两熟到三熟,秦岭以北一年一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四大地理区域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自然条件的差异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题。
3.图中①②③为划分四大地理区域的界线,其中界线②的确定,主导因素是( A )
A.降水量 B.经济发展水平 C.地形地势 D.民风民俗
4.跨学科·语文 下列诗句描绘的场景与四大地理区域对应正确的是( D )
A.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甲地区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乙地区
C.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丙地区
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丁地区
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读沿109°E线陕西省南部地形剖面图和陕西省南部地形图,完成5~7题。
5.b地形区的地表形态特征是( C )
A.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B.地表坦荡,一望无际
C.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D.地表崎岖,起伏较大
6.a、b两地的植被类型分别是( B )
A.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C.森林、草原
D.亚寒带针叶林、常绿硬叶林
7.b处的主要农业景观是( B )
A.水田 B.旱地 C.河谷农业 D.绿洲农业
读我国四大地理分区及阿拉善、呼伦贝尔、大兴安岭三地景观图,完成8~9题。
8.阿拉善沙漠、呼伦贝尔大草原、大兴安岭林海景观差异较大,主要影响因素是( C )
A.地形 B.气温 C.降水 D.纬度
9.图中①线为( B )
A.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B.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
C.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D.亚热带和中温带的分界线
“唐诗之路”是中国山水诗歌的摇篮,唐朝300多位诗人在此路上留下诗篇。下图示意浙东“唐诗之路”。读图,完成10~11题。
10.浙东“唐诗之路”( D )
A.河流结冰期长
B.大部分在热带
C.地势东高西低
D.山水相依,气候湿润
11.以下诗句中描写“唐诗之路”沿途景色的是( C )
A.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B.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C.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D.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12.跨学科·语文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大豆和油菜主产区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诗意地理】
中国古代的诗歌浩如烟海,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也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
(1)“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描写的地理区域是 ③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写的地理区域是 ①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描写的地理区域是 ② 。(填序号)
【油料作物】
大豆和油菜是我国的主要油料作物。从地势看,我国大豆主要分布在东部第三级阶梯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油菜主要分布在第三级阶梯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及第二级阶梯的四川盆地。
(2)大豆主产区与油菜主产区在气候方面的共同特征是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两者中,分布在北方地区的是 大豆 。
【民族习俗】
青藏高原每年6月到9月相对温暖少风,是冬虫夏草、雪莲花等珍贵野生药材的收获期,同时也是旅游旺季。西藏的那曲每年8月初举行5至15天不等的赛马节,吸引游客前来观光。
(3)说明那曲赛马节选择在8月举办的原因。
那曲8月份气温适宜,温暖少风,多晴天,阳光明媚;牧场广布,牧草肥美,马儿膘肥体壮。那曲有秀美的高原风光,如雪山草原;有独特的藏族风情。赛马节期间是旅游旺季,游客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