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5.3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2-18 06:31:25

文档简介

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一、西北地区★★☆
1.区域概况
(1)用红笔描出我国西北地区的范围。
(2)在图中填注大兴安岭、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天山山脉、阿尔泰山脉的名称。
(3)河流:A黄河、B 、C 。
2.自然环境
地形 ①地形类型以 、 为主;②主要地形区有 盆地、准噶尔盆地、 高原
气候 ①属于 气候;②成因:地处 ,又有山脉阻隔,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③ 是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河流 本区河流稀少,且大多数是 。 是中国最长的内流河,沿河树木以耐旱的 为主
自然 景观 降水量呈现出由 向 逐渐减少的趋势,自然景观大致呈现出由 向 、 的变化
3.畜牧业:西北地区是中国主要的牧区,其中 、河西走廊、 是重要的畜牧基地。
4.矿产资源
省区 内蒙古自治区 甘肃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矿产 稀土 能源 矿产 褐煤 镍 石油 无烟煤
矿产地 白云 鄂博 鄂尔 多斯 伊敏河、 霍林河 金昌 、南疆 石嘴山
二、青藏地区★★☆
1.区域概况
(1)在图中填注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的名称。
(2)在图中填注A黄河、B长江、C澜沧江、D雅鲁藏布江的字母。
(3)主要地形区:①青藏高原、② 盆地。
2.自然环境
地形 地形类型以 为主;主要地形区有青藏高原和 盆地
气候 属于 气候; 是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河流 本区是亚洲众多大江大河的源头, 、 、澜沧江、雅鲁藏布江、恒河、印度河都发源于这里
珍稀 动物 本区拥有 、雪豹、野驴等许多珍稀动物
3.农业资源
业 高寒牧区;主要牲畜: 、藏绵羊、藏山羊等
农业 分布地区: 谷地和湟水谷地;主要农作物: 、豌豆、小麦、油菜等
4.青藏地区的交通运输
(1)公路:从1951年起,国家先后修建了 、青藏、新藏、滇藏、中尼等公路。
(2)铁路:青藏铁路(西宁- )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及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
西北地区
1.读图,下列关于西北地区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a大兴安岭以东
B.b是昆仑山脉
C.c代表内蒙古高原,表面崎岖不平,景观主要为荒漠
D.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d塔里木盆地,该盆地流淌着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2.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主要原因有(   )
①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②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③海拔较高,气温较低 ④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下列关于西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北地区的地形以平原、盆地为主
B.西北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是干旱
C.有我国最大的外流河——塔里木河
D.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准噶尔盆地内
青藏地区
  区域认知 青藏地区拥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中国多条河流的发源地。读青藏地区示意图,完成4~5题。
4.青藏地区(   )
A.位于我国西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以北
B.包括西藏、青海以及陕西小部分地区
C.主要地形区为青藏高原与准噶尔盆地
D.气候特征为干旱,气温年较差较大
5.青藏高原与南极、北极并称为地球“三极”,这是因为青藏高原(   )
A.风大雨急、降水丰富 B.大江大河、高山众多
C.地势高耸、气候寒冷 D.民族文化独特多样
  跨学科·美术 文化的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息息相关,不同的地域文化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下图为一位设计师为四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简称设计的艺术字,这些字蕴含着地方特色的文化元素。据此,完成6~7题。
6.位于西北地区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7.由艺术字可以推测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   )
A.饮食习惯 B.服饰文化 C.语言特色 D.降水特点
  (2024·湖北二模)黑河,古称弱水,中国西北地区的第二大内陆河,是沿途绿洲及城市工业、生活的主要水源。结合图文材料,完成8~10题。
8.黑河的水源主要来自(   )
A.青藏高原冰雪融水 B.内蒙古高原的降水
C.祁连山脉冰雪融水 D.从黄河跨流域调水
9.黑河流域的绿洲是我国重要的玉米育种基地,该地适宜种植玉米的优越自然条件有(   )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 ③有稳定的灌溉水源 ④夏季风带来丰沛降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居延海在20世纪60年代后一度干涸,主要人为原因是(   )
A.过度捕捞渔业资源 B.温室效应导致蒸发量增加
C.移动沙丘掩埋湖泊 D.上游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
  (2024·东营二模)读图,完成11~12题。
11.根据西北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图,推测甲、乙、丙、丁四处的景观依次是(   )
A.森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B.荒漠、荒漠草原、草原、森林
C.草原、荒漠草原、荒漠、森林
D.森林、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12.下列农业类型中,在西北地区最为典型的是(   )
A.基塘农业 B.灌溉农业 C.水田农业 D.河谷农业
  (2024·昭通二模)读西藏部分地理事物分布图,完成13~15题。
13.下列关于西藏自治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河流以内流河为主 B.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C.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部 D.年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增加
14.青稞是西藏最重要的粮食作物,雅鲁藏布江谷地是主要的青稞产区,原因是(   )
A.光照更充足 B.降水量更大 C.热量更充足 D.土壤更肥沃
15.下列关于西藏自治区所在地形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牦牛是本区的代表畜种 B.紫外线强
C.被称为“世界屋脊” D.黑土广布
  (2024·济南二模)青藏高原是我国乃至亚洲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2023年4月26日,我国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读青藏高原简图,完成16~18题。
16.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脆弱的主要原因是(   )
A.高寒气候,生态修复难度大
B.气候干旱,土地荒漠化严重
C.夏季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
D.海拔高,空气稀薄,光热充足
17.青藏高原冰川正在不断萎缩,湖泊、沼泽面积不断缩小,从长远来看会造成(   )
A.雅鲁藏布江水流更急
B.长江、黄河水量变小
C.额尔齐斯河出现断流
D.澜沧江出现凌汛现象
18.为保护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当地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植树种草 ②采矿挖沙 ③设立保护区 ④合理放牧 ⑤开垦荒地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①③④ D.①④⑤
19.综合思维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独特。“高”“寒”是本区主要的自然环境特征,太阳辐射强、日照强、昼夜温差大、气温低、积温少是该地气候总体特征。青藏地区是亚洲多条重要河流的发源地,被称为“亚洲水塔”。本区主要粮食作物是青稞、小麦、豌豆等,青稞、小麦穗大粒饱,单位面积产量较高。
材料二 川藏铁路连接成都和拉萨,途经康定、林芝,计划2026年全线通车。铁路建成后,从成都到拉萨坐火车仅需13个小时左右。川藏铁路分段建设,其西线工程要比东线困难得多,是铁路工程建设史上极少遇到或从来没有遇到的难题。
材料三 下面为青藏地区简图、拉萨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1)指出图中三江源地区A、B分别对应的河流名称。
(2)指出青藏地区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所处的地形部位为 ,并说明选择在此生产的自然原因。
(3)结合材料信息,分析青稞、小麦穗大粒饱,单位面积产量较高的气候原因。
(4)推测川藏铁路建设过程中,西段修建可能遇到的困难。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一、西北地区★★☆
1.区域概况
(1)用红笔描出我国西北地区的范围。

(2)在图中填注大兴安岭、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天山山脉、阿尔泰山脉的名称。

(3)河流:A黄河、B 塔里木河 、C 额尔齐斯河 。
2.自然环境
地形 ①地形类型以 高原 、 盆地 为主;②主要地形区有 塔里木 盆地、准噶尔盆地、 内蒙古 高原
气候 ①属于 温带大陆性 气候;②成因:地处 内陆 ,又有山脉阻隔,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③ 干旱 是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河流 本区河流稀少,且大多数是 内流河 。  塔里木河 是中国最长的内流河,沿河树木以耐旱的 胡杨 为主
自然 景观 降水量呈现出由 东 向 西 逐渐减少的趋势,自然景观大致呈现出由 草原 向 荒漠草原 、 荒漠 的变化
3.畜牧业:西北地区是中国主要的牧区,其中 内蒙古草原 、河西走廊、 天山牧场 是重要的畜牧基地。
4.矿产资源
省区 内蒙古自治区 甘肃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矿产 稀土 能源 矿产 褐煤 镍 石油 无烟煤
矿产地 白云 鄂博 鄂尔 多斯 伊敏河、 霍林河 金昌  克拉玛依 、南疆 石嘴山
二、青藏地区★★☆
1.区域概况
(1)在图中填注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的名称。
(2)在图中填注A黄河、B长江、C澜沧江、D雅鲁藏布江的字母。
(3)主要地形区:①青藏高原、② 柴达木 盆地。
2.自然环境
地形 地形类型以 高原、盆地 为主;主要地形区有青藏高原和 柴达木 盆地
气候 属于 高山高原 气候; 高寒 是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河流 本区是亚洲众多大江大河的源头, 长江 、 黄河 、澜沧江、雅鲁藏布江、恒河、印度河都发源于这里
珍稀 动物 本区拥有 藏羚羊 、雪豹、野驴等许多珍稀动物
3.农业资源
 畜牧 业 高寒牧区;主要牲畜: 牦牛 、藏绵羊、藏山羊等
 河谷 农业 分布地区: 雅鲁藏布江 谷地和湟水谷地;主要农作物: 青稞 、豌豆、小麦、油菜等
4.青藏地区的交通运输
(1)公路:从1951年起,国家先后修建了 川藏 、青藏、新藏、滇藏、中尼等公路。
(2)铁路:青藏铁路(西宁- 拉萨 )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及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
西北地区
1.读图,下列关于西北地区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位于a大兴安岭以东
B.b是昆仑山脉
C.c代表内蒙古高原,表面崎岖不平,景观主要为荒漠
D.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d塔里木盆地,该盆地流淌着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2.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主要原因有( B )
①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②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③海拔较高,气温较低 ④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下列关于西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西北地区的地形以平原、盆地为主
B.西北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是干旱
C.有我国最大的外流河——塔里木河
D.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准噶尔盆地内
青藏地区
  区域认知 青藏地区拥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中国多条河流的发源地。读青藏地区示意图,完成4~5题。
4.青藏地区( A )
A.位于我国西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以北
B.包括西藏、青海以及陕西小部分地区
C.主要地形区为青藏高原与准噶尔盆地
D.气候特征为干旱,气温年较差较大
5.青藏高原与南极、北极并称为地球“三极”,这是因为青藏高原( C )
A.风大雨急、降水丰富 B.大江大河、高山众多
C.地势高耸、气候寒冷 D.民族文化独特多样
  跨学科·美术 文化的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息息相关,不同的地域文化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下图为一位设计师为四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简称设计的艺术字,这些字蕴含着地方特色的文化元素。据此,完成6~7题。
6.位于西北地区的是( D )
A.甲 B.乙 C.丙 D.丁
7.由艺术字可以推测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 D )
A.饮食习惯 B.服饰文化 C.语言特色 D.降水特点
  (2024·湖北二模)黑河,古称弱水,中国西北地区的第二大内陆河,是沿途绿洲及城市工业、生活的主要水源。结合图文材料,完成8~10题。
8.黑河的水源主要来自( C )
A.青藏高原冰雪融水 B.内蒙古高原的降水
C.祁连山脉冰雪融水 D.从黄河跨流域调水
9.黑河流域的绿洲是我国重要的玉米育种基地,该地适宜种植玉米的优越自然条件有( A )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 ③有稳定的灌溉水源 ④夏季风带来丰沛降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居延海在20世纪60年代后一度干涸,主要人为原因是( D )
A.过度捕捞渔业资源 B.温室效应导致蒸发量增加
C.移动沙丘掩埋湖泊 D.上游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
  (2024·东营二模)读图,完成11~12题。
11.根据西北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图,推测甲、乙、丙、丁四处的景观依次是( B )
A.森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B.荒漠、荒漠草原、草原、森林
C.草原、荒漠草原、荒漠、森林
D.森林、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12.下列农业类型中,在西北地区最为典型的是( B )
A.基塘农业 B.灌溉农业 C.水田农业 D.河谷农业
  (2024·昭通二模)读西藏部分地理事物分布图,完成13~15题。
13.下列关于西藏自治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C )
A.河流以内流河为主 B.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C.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部 D.年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增加
14.青稞是西藏最重要的粮食作物,雅鲁藏布江谷地是主要的青稞产区,原因是( C )
A.光照更充足 B.降水量更大 C.热量更充足 D.土壤更肥沃
15.下列关于西藏自治区所在地形区的说法,错误的是( D )
A.牦牛是本区的代表畜种 B.紫外线强
C.被称为“世界屋脊” D.黑土广布
  (2024·济南二模)青藏高原是我国乃至亚洲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2023年4月26日,我国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读青藏高原简图,完成16~18题。
16.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脆弱的主要原因是( A )
A.高寒气候,生态修复难度大
B.气候干旱,土地荒漠化严重
C.夏季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
D.海拔高,空气稀薄,光热充足
17.青藏高原冰川正在不断萎缩,湖泊、沼泽面积不断缩小,从长远来看会造成( B )
A.雅鲁藏布江水流更急
B.长江、黄河水量变小
C.额尔齐斯河出现断流
D.澜沧江出现凌汛现象
18.为保护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当地可采取的措施有( C )
①植树种草 ②采矿挖沙 ③设立保护区 ④合理放牧 ⑤开垦荒地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①③④ D.①④⑤
19.综合思维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独特。“高”“寒”是本区主要的自然环境特征,太阳辐射强、日照强、昼夜温差大、气温低、积温少是该地气候总体特征。青藏地区是亚洲多条重要河流的发源地,被称为“亚洲水塔”。本区主要粮食作物是青稞、小麦、豌豆等,青稞、小麦穗大粒饱,单位面积产量较高。
材料二 川藏铁路连接成都和拉萨,途经康定、林芝,计划2026年全线通车。铁路建成后,从成都到拉萨坐火车仅需13个小时左右。川藏铁路分段建设,其西线工程要比东线困难得多,是铁路工程建设史上极少遇到或从来没有遇到的难题。
材料三 下面为青藏地区简图、拉萨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1)指出图中三江源地区A、B分别对应的河流名称。
A为黄河,B为长江。
(2)指出青藏地区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所处的地形部位为 山谷 ,并说明选择在此生产的自然原因。
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寒冷,山谷地区地势相对较低,温度较高,水源充足,适宜农作物生长。
(3)结合材料信息,分析青稞、小麦穗大粒饱,单位面积产量较高的气候原因。
气温低,生长期长;日照时间长,有利于光合作用;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养分的积累。
(4)推测川藏铁路建设过程中,西段修建可能遇到的困难。
海拔高、缺氧;雪崩、滑坡等;生态环境脆弱,地质状况复杂、冻土广布,阴雨连绵天气较多;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