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本章系统地讲述了东北地区的自然地理、农业地理和工业地理三个方面的内容,从位置与自然环境入手,分析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然后结合自然条件归纳出东北地区的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特征及产业分布特征。
#核心素养 #目标提炼
区域认知 说出东北地区的位置及范围;准确说出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归纳东北地区人口和城市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举例说明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特征及分布
地理实践力 通过搜集资料和运用地图,准确说出东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与地方文化景观之间的关系,掌握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与农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综合思维 描述不同区域的差异,说出区域联系和协同发展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人地协调观 从区域的视角说出东北地区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和资源的关系,初步形成因地制宜发展的观念,培养学生人地协调发展的意识
一、地理位置★☆☆
1.东北三省:包括 黑龙江省 、吉林省和 辽宁省 。
2.濒临的海洋: 渤海 、黄海。
3.东北地区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东、北两面与 朝鲜 及俄罗斯为邻;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 河北省 ,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二、地形特征★★☆
1.在图中适当位置填注字母:A三江平原、B松嫩平原、C辽河平原、D长白山脉、E大兴安岭、F小兴安岭。
2.主要河流:① 黑龙江 ;②松花江;③ 乌苏里江 ;④图们江;⑤鸭绿江。
3.地形类型:以 平原 、丘陵和 山地 为主。
三、气候特征★★☆
1.气候类型及特征:东北地区属 温带季风 气候,气候特点是 冬季寒冷漫长 , 夏季温暖短暂 。
2.温度带:东北地区自南向北跨 暖温带 、中温带与 寒温带 ,冬季南北气温差异 明显 。
3.降水:东北地区的降水多集中在 夏 季;冬季 降雪 较多,地表积雪时间长,是中国降雪较多的地区。
地理位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抒豪情寄壮志面对群山”是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第五场《打虎上山》选段中的唱词。剧中故事发生地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读图,完成1~3题。
1.①是我国的邻国,是( A )
A.俄罗斯 B.日本 C.朝鲜 D.韩国
2.a、b、c分别是东北地区主要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行政中心,a、b、c分别对应的城市是( B )
A.哈尔滨、沈阳、长春 B.哈尔滨、长春、沈阳
C.沈阳、哈尔滨、长春 D.大连、长春、哈尔滨
3.下列关于东北地区地理位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南临渤海和黄海
B.北、东两面与俄罗斯、朝鲜为邻
C.位于中国东北部,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
D.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山西省
地形特征
(2024·聊城一模)读东北地区图,完成4~5题。
4.下列关于图中地理事物的判读,正确的是( D )
A.①是大兴安岭,②是长白山
B.③是京哈铁路线,④是陇海铁路线
C.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松花江、鸭绿江交汇处
D.辽宁省中南部矿产资源丰富
5.下列关于东北地区自然地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位于我国东北部,“山河纵列,沃野千里”
B.冬季呈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冰雪世界
C.河流含沙量大,结冰期长
D.平原广阔,黄土区面积大
气候特征
图1示意东北地区年等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2示意长白山植被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6~8题。
6.甲地年平均气温曲线弯曲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
A.地形 B.冬季风 C.纬度位置 D.海陆位置
7.下列选项最符合图文材料的是( A )
A.东北地区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是大致自东南向西北减少
B.从山麓到山顶海拔升高、气温递增,植被出现垂直变化
C.受海陆分布因素影响,a、b两侧的降水量明显不同
D.因处于迎风坡,降水较多,故长白山a侧为山体东南侧
8.东北地区沼泽地广布的原因有( C )
①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 ②地下有冻土层,不利于下渗 ③河流结冰期长 ④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⑤黑土广布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②③⑤
读沿45°N东北地区地形剖面图,完成9~11题。
9.图中a处的山脉为( A )
A.大兴安岭 B.小兴安岭 C.长白山脉 D.秦岭
10.图中b处的地形区为( B )
A.三江平原 B.松嫩平原 C.辽河平原 D.华北平原
11.沿45°N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是( D )
A.北部和南部高,中间低 B.北高南低
C.西高东低 D.西部和东部高,中间低
(2024·南阳模拟)下面为黑龙江省示意图(图1)和松花江年径流量变化曲线图(图2)。读图,完成12~13题。
12.松花江( C )
①有春、夏两次汛期 ②汇入黑龙江,是内流河 ③径流量无明显季节变化 ④下游落差小,流速平缓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3.哈尔滨发展冰雪旅游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D )
A.降水集中在冬季,积雪深厚
B.夏季气温较低,旅游不易中暑
C.基础设施完善,接待能力强
D.冬季寒冷漫长,冰雪不易融化
读我国东北部分城市降雪初日期、降雪终日期和最大积雪厚度的分布图,完成14~16题。
14.下列四个城市中,雪期(从当年降雪初日期到次年降雪终日期的天数)最长的是( B )
A.长春 B.漠河 C.齐齐哈尔 D.沈阳
15.据图分析,造成沈阳、长春、齐齐哈尔、漠河四个城市雪期长短和最大积雪厚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C )
A.地形因素 B.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 D.人类活动
16.传统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密切。据图示信息推测,东北三省的传统民居特点是( C )
A.房顶坡度小、墙体厚、窗户大 B.房顶坡度小、墙体薄、窗户小
C.房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 D.房顶坡度大、墙体薄、窗户大
17.区域认知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亚麻是纯天然纤维,具有拉力强、柔软、吸汗、透气性良好和对人体无害等特点,可制高级衣料。亚麻喜凉爽、湿润的气候,耐寒,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层为宜。黑龙江兰西县亚麻种植面积2.7万亩,是著名的“亚麻之乡”,20世纪初成功引种亚麻,目前已形成良种繁育、种植、原料加工、精深加工等系列产业。亚麻产品由过去的“麻纱布老三样”,拓展到汽车坐垫、家居用品、服装鞋袜、保健食品、旅游纪念品等八大类170多个品种,亚麻产业已成为兰西县的支柱产业。
材料二 东北地区略图(图1)、兰西县区域略图(图2)和兰西县气候资料图(图3)。
(1)图中甲山脉为 大兴安岭 ,它不仅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还是 4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的地方。
(2)兰西县的气候类型为 温带季风气候 ,该地纬度较高,处于半湿润区,气候凉爽湿润,加之当地地处 东北平原 (填地形区), 黑土 (填典型土壤)广布,深厚肥沃,有利于亚麻生长。
(3)在东北平原,春季是小麦等农作物的播种季节,该季节土壤水分较充足。分析这里春旱不严重的自然原因。
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
(4)结合图文材料和所学知识,试从原料、交通、市场分析兰西县发展亚麻产业的有利条件。
亚麻种植面积大,原料充足;亚麻用途广,市场需求量大;铁路、公路横穿该县,交通便利,利于亚麻制品远销;等等。第一节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本章系统地讲述了东北地区的自然地理、农业地理和工业地理三个方面的内容,从位置与自然环境入手,分析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然后结合自然条件归纳出东北地区的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特征及产业分布特征。
#核心素养 #目标提炼
区域认知 说出东北地区的位置及范围;准确说出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归纳东北地区人口和城市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举例说明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特征及分布
地理实践力 通过搜集资料和运用地图,准确说出东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与地方文化景观之间的关系,掌握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与农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综合思维 描述不同区域的差异,说出区域联系和协同发展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人地协调观 从区域的视角说出东北地区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和资源的关系,初步形成因地制宜发展的观念,培养学生人地协调发展的意识
一、地理位置★☆☆
1.东北三省:包括 、吉林省和 。
2.濒临的海洋: 、黄海。
3.东北地区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东、北两面与 及俄罗斯为邻;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 ,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二、地形特征★★☆
1.在图中适当位置填注字母:A三江平原、B松嫩平原、C辽河平原、D长白山脉、E大兴安岭、F小兴安岭。
2.主要河流:① ;②松花江;③ ;④图们江;⑤鸭绿江。
3.地形类型:以 、丘陵和 为主。
三、气候特征★★☆
1.气候类型及特征:东北地区属 气候,气候特点是 , 。
2.温度带:东北地区自南向北跨 、中温带与 ,冬季南北气温差异 。
3.降水:东北地区的降水多集中在 季;冬季 较多,地表积雪时间长,是中国降雪较多的地区。
地理位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抒豪情寄壮志面对群山”是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第五场《打虎上山》选段中的唱词。剧中故事发生地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读图,完成1~3题。
1.①是我国的邻国,是( )
A.俄罗斯 B.日本 C.朝鲜 D.韩国
2.a、b、c分别是东北地区主要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行政中心,a、b、c分别对应的城市是( )
A.哈尔滨、沈阳、长春 B.哈尔滨、长春、沈阳
C.沈阳、哈尔滨、长春 D.大连、长春、哈尔滨
3.下列关于东北地区地理位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南临渤海和黄海
B.北、东两面与俄罗斯、朝鲜为邻
C.位于中国东北部,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
D.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山西省
地形特征
(2024·聊城一模)读东北地区图,完成4~5题。
4.下列关于图中地理事物的判读,正确的是( )
A.①是大兴安岭,②是长白山
B.③是京哈铁路线,④是陇海铁路线
C.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松花江、鸭绿江交汇处
D.辽宁省中南部矿产资源丰富
5.下列关于东北地区自然地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我国东北部,“山河纵列,沃野千里”
B.冬季呈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冰雪世界
C.河流含沙量大,结冰期长
D.平原广阔,黄土区面积大
气候特征
图1示意东北地区年等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2示意长白山植被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6~8题。
6.甲地年平均气温曲线弯曲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冬季风 C.纬度位置 D.海陆位置
7.下列选项最符合图文材料的是( )
A.东北地区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是大致自东南向西北减少
B.从山麓到山顶海拔升高、气温递增,植被出现垂直变化
C.受海陆分布因素影响,a、b两侧的降水量明显不同
D.因处于迎风坡,降水较多,故长白山a侧为山体东南侧
8.东北地区沼泽地广布的原因有( )
①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 ②地下有冻土层,不利于下渗 ③河流结冰期长 ④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⑤黑土广布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②③⑤
读沿45°N东北地区地形剖面图,完成9~11题。
9.图中a处的山脉为( )
A.大兴安岭 B.小兴安岭 C.长白山脉 D.秦岭
10.图中b处的地形区为( )
A.三江平原 B.松嫩平原 C.辽河平原 D.华北平原
11.沿45°N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是( )
A.北部和南部高,中间低 B.北高南低
C.西高东低 D.西部和东部高,中间低
(2024·南阳模拟)下面为黑龙江省示意图(图1)和松花江年径流量变化曲线图(图2)。读图,完成12~13题。
12.松花江( )
①有春、夏两次汛期 ②汇入黑龙江,是内流河 ③径流量无明显季节变化 ④下游落差小,流速平缓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3.哈尔滨发展冰雪旅游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A.降水集中在冬季,积雪深厚
B.夏季气温较低,旅游不易中暑
C.基础设施完善,接待能力强
D.冬季寒冷漫长,冰雪不易融化
读我国东北部分城市降雪初日期、降雪终日期和最大积雪厚度的分布图,完成14~16题。
14.下列四个城市中,雪期(从当年降雪初日期到次年降雪终日期的天数)最长的是( )
A.长春 B.漠河 C.齐齐哈尔 D.沈阳
15.据图分析,造成沈阳、长春、齐齐哈尔、漠河四个城市雪期长短和最大积雪厚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因素 B.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 D.人类活动
16.传统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密切。据图示信息推测,东北三省的传统民居特点是( )
A.房顶坡度小、墙体厚、窗户大 B.房顶坡度小、墙体薄、窗户小
C.房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 D.房顶坡度大、墙体薄、窗户大
17.区域认知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亚麻是纯天然纤维,具有拉力强、柔软、吸汗、透气性良好和对人体无害等特点,可制高级衣料。亚麻喜凉爽、湿润的气候,耐寒,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层为宜。黑龙江兰西县亚麻种植面积2.7万亩,是著名的“亚麻之乡”,20世纪初成功引种亚麻,目前已形成良种繁育、种植、原料加工、精深加工等系列产业。亚麻产品由过去的“麻纱布老三样”,拓展到汽车坐垫、家居用品、服装鞋袜、保健食品、旅游纪念品等八大类170多个品种,亚麻产业已成为兰西县的支柱产业。
材料二 东北地区略图(图1)、兰西县区域略图(图2)和兰西县气候资料图(图3)。
(1)图中甲山脉为 ,它不仅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还是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的地方。
(2)兰西县的气候类型为 ,该地纬度较高,处于半湿润区,气候凉爽湿润,加之当地地处 (填地形区), (填典型土壤)广布,深厚肥沃,有利于亚麻生长。
(3)在东北平原,春季是小麦等农作物的播种季节,该季节土壤水分较充足。分析这里春旱不严重的自然原因。
(4)结合图文材料和所学知识,试从原料、交通、市场分析兰西县发展亚麻产业的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