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鸿优化】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 【课件+视频素材】第5课 :开辟新航路(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志鸿优化】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 【课件+视频素材】第5课 :开辟新航路(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5-02 16:22:34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 5 开辟新航路 由中国或印度出发,经过中亚和西亚,由海路或陆路转往欧洲的贸易路线1、什么是旧航路?2、什么是新航路? 十五、十六世纪之交,西欧各国探寻通往东方的航线,经过一系列的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1.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1500年左右,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金银日益取代土地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标志,金银成为普遍的交换手段。????????????????????????????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葡萄牙人在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需要的第一件东西”。
——恩格斯第一环节:探索未知的渴望--------东方的诱惑【创设情境1】《马可·波罗行纪》中说:东方某国“据有黄金,其数无限……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问题1】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分析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和社会根源。 基督教与欧亚其他广泛传播的宗教相比,更多地渗透着普救主义。十字军的多次东侵,就是受着传教精神鼓舞的。热心于航海事业的葡萄牙亨利王子的动机除了企图夺取香料外,便是发动新一次十字军运动,传播基督福音于全世界。
----引自吴于廑等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14-17世纪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人文主义提倡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追求,追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推崇人的经验和理性,提倡人类认识自然、征服自然,以造福人生。
---- 引自人教版《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 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攻占君士坦丁堡,占领巴尔干、小亚细亚以及克里木等地区,从而控制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不但帝国军队肆意抢劫商旅,而且帝国当局还规定对过往商品课以重税。
-----纪录片《世界历史》【创设情境2】【问题2】结合教材和上述三则材料,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其它因素。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航海家,
具备怎样的条件,
你才可以远航?2.新航路开辟的条件
【创设情境】
自中世纪晚期以来,西欧封建制度内部矛盾重重。封建经济日趋衰败,许多贵族大多陷入入不敷出的窘境。随着宫廷开支的上升和官僚体系的膨胀,各国政府在财政上也常常是捉襟见肘,迫切需要新的财源,以增加收入,缓和矛盾。在这种情况下,西欧各国君主先后支持开辟新航路,大力向海外扩张,不少封建贵族和骑士则成为第一批殖民者。同时,也只有强大的中央集权政府才能够满足开辟新航路所必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的条件,所以,开辟新航路基本上都是在政府支持下的活动 。
-------引自人教版《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问题3】结合教材和上述材料,分析新航路开辟的条件。 根据这
幅地图,你
能从中分析
出西班牙、
葡萄牙最先
开辟新航路
的条件吗?二、第二环节:怒海争锋向东方------新航路的开辟迪亚士船队
1487年7月,迪亚士奉葡萄牙国王之命,率3艘探险船沿非洲西海岸南下,踏上了驶往印度洋的未知之路。当船队到了南纬33度的地方时,突然遇上了风暴,在海上漂泊了13个昼夜。船队已在风暴中绕过了非洲的最南端。于是船队改变航向朝正北航行,几天之后果然看见了东西走向的海岸线和一个海湾(今南非的莫塞尔湾)。但船员们都不愿继续东行冒险,船长只好率船队返航。返航途中接近一个伸入海中的海角,不料风暴再次降临,海面巨浪滔天。船队在风浪中经过两天奋力拼搏,才绕过骇人的海角,驶进风平浪静的非洲西海岸。望着令人生畏的海角,船长将它命名为“风暴角”。1488年12月,船队回到里斯本,船长向国王裘安二世描述了自己的探险经过和命名为“风暴角”的海角。国王认为,绕过这个海角就有希望进入印度洋,到达朝思暮想的黄金国印度,于是就将“风暴角”改名为“好望角”,并一直沿用至今。此后,好望角就成为欧洲人进入印度洋的海岸指路标。达·伽马船队
1497年,船长达·伽马率4艘帆船,160名水手从里斯本出发,沿迪亚士开辟的航路南行,绕过好望角,沿非洲东海岸前进,进入印度洋,到达非洲的莫桑比克,然后由阿拉伯人领航,顺利渡过印度洋,到达印度的卡里库特。返航时,带回了大批香料、象牙、丝绸、宝石等物品,带来的收益高达航行费用的60倍。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收获!1.向东航行2.向西航行哥伦布船队
1492年8月8日,船长哥伦布率领3艘帆船,从帕洛斯角起航。9月6日,远征队驶入烟波浩淼的海洋。很幸运,一路顺风,但是,随着一天天、一星期一星期的过去,船上的人们烦躁不安起来。为了平息他们的忧虑,船长发布了有关已行航程的假消息。10月7日,发现了飞鸟,但在地平线仍没出现陆地。船长也焦虑起来,这时已西航很远,按他的计算,应已见到日本。10月9日,船长许诺要是三天内再看不到陆地,就返航。恰好在三天期满前,人们发现了巴哈马群岛中的一个小岛,船长命名它为圣萨尔瓦多。船队终于到达古巴、海地。哥伦布误认为他所到达的地方就是印度,因此,称当地居民为“印第安人”(印度人),这个名称一直沿用下来。麦哲伦船队
1519年9月20日,船长麦哲伦在西班牙国王的资助下,率领一支由5艘大帆船和265名水手组成的探险船队从西班牙出发,横渡大西洋,沿南美洲海岸南下,绕过美洲南端的海峡(后人命名为“麦哲伦海峡”),进入另一片辽阔的海洋。沿途风平浪静,航行很顺利,麦哲伦高兴地把这片海洋称为“太平洋”。在横渡太平洋时,船队经历了严重的缺少食物和淡水的困难,一些丧失希望的人曾经发动反对麦哲伦的叛乱,叛乱的首领被麦哲伦抛在途中的荒岛上。1521年3月,船队终于到达了菲律宾群岛。船队在这里得到了补充。可惜的是船长麦哲伦在干涉岛上内部战争时,被当地的土著人杀死。其他船员逃出后继续航行,绕过好望角,直到1522年,才回到西班牙,这时只剩下一艘船和十几个人了。新航路开辟的过程葡萄牙意大利葡萄牙葡萄牙西欧-好望角西欧-美洲西欧-好望角-印度环球航行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葡萄牙王室西班牙王室葡萄牙王室西班牙王室对欧洲:玉米三、第三环节:新航路沟通世界-------走向会合的世界【创设情境】对欧洲:玉米股份制公司和证券交易所合作探究(五)
【问题5】依据上述图片和教材知识,概括新航路的开辟对欧洲的影响。贸易规模扩大
贸易品种增加
经营方式变化
贸易中心转移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资本主义的发展“商业革命”【创设情境】
16世纪,欧洲的黄金从55万公斤增加到119万多公斤,…… 物价上涨使靠工资为生的工人实际工资下降,日趋贫困。按传统方式征收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主,收入减少了。新兴的资产阶级靠使用廉价的劳动力和高价出售产品而得到好处。
????????? ??????????????-----孔祥民主编《世界中古史》
合作探究(六)
【问题6】依据上述材料,概括“价格革命”的含义。对美洲: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的强烈不满。他们打出的标语上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创设情境】玉米 美洲在16--18世纪出产了大约13.3万吨白银,占世界白银产量的85%。大约有一半直接流入欧洲。还有一半被欧洲人用于交换亚洲的商品。印第安人在矿井中劳动对美洲:资料展示 殖民者带来的病菌在我们的家乡肆虐充当杀手:
天花、麻疹、流行感冒、斑疹伤寒、白喉、流行性腮腺炎、百日咳、 瘟疫、肺结核、疟疾和黄热病。合作探究(七)
【问题7】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对美洲的影响。三. 走向会合的世界(一) 对欧洲:2.引起“商业革命”(1)贸易规模扩大地中海地区   大西洋沿岸(4)经营方式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3)贸易中心的转移(2)贸易种类增多1.开始殖民扩张(西、葡、荷、英、法)3.引起“价格革命”(1)货币贬值、物价上涨(2)社会
分化①封建主衰落②资产阶级实力上升(二) 对亚、非、美洲:殖民统治、经济掠夺等1.带来深重的灾难:2.融入人类文明的大家庭,冲击了当地落后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三) 对世界:1.结束了各地相对孤立状态,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2.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3.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冲击了教会神学理论(一) 对欧洲: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史料解读】 从不同的史观认识新航路开辟史料 
十五、十六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人和所有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
[信息解读] “发现美洲”体现了以欧洲为世界中心去看待世界其它文明,具有狭隘性、片面性,而“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的提法则是从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的角度去看待全球文明,也就是尊重各种文明,平等对待各种文明。【拓展与延伸】郑和下西洋与迪亚士、哥伦布航行的目的、性质 、影响方面有什么不同?
材料一:成祖疑惠帝(建文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弄城,示中国富强。(敕郑和)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携带)金币……
材料二:据《明史》,明朝奉行“厚往薄来”政策,对竭诚朝贡者“皆倍偿其价”;(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赀:计算)。”  
材料三:哥伦布被任命为发现地的统帅,可以获得发现地所得一切财富和商品的十分之一并一概免税;对于以后驶往这一属地的船只,哥伦布可以收取其利润的八分之一。
——《哥伦布同王室签订的合同》经济行为,资本主义的海外殖民政治行为,朝贡贸易国力不堪重负,
远洋航海业衰落获得巨额利润,促进
资本主义原始积累
加强了中国与亚非
国家的交流造成亚、非、拉美
的长期贫困落后积极消极宣扬国威
获得外国的珍宝特产
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掠夺财富;
扩张领土,占有市场
传播天主教等 走出家乡故土,到远方去探索未知是人类文明的不渝追求!课件14张PPT。5 开辟新航路图说历史数金币的欧洲商人图说历史哥伦布西航时就带着西班牙女王致元朝皇帝的国书 。在国书中,女王邀请元朝和她一起夹击西亚地区的穆斯林以扩张领土。但她不知道当时中国已是明朝了。思考: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是什么?西班牙女王给元朝大汗的信图说历史思考:迪亚士的这段话说明开辟新航路的精神动力是什么?图说历史思考:认一认桌上有什么工具?反映当时什么情况?15世纪欧洲人的书房归纳总结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原因:
(1)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马可·波罗游记》的流传。
(3)传统商路不畅。
(4)强化王权,积极扩张。
(5)传播天主教。
条件:
(1)地圆学说的流传。
(2)造船和航海技术的发展。新航路开辟的过程1992年西班牙世博会会标(世博会主题是“发现的年代”) 材料:1992年,美国明尼达大学法律系对哥伦布进行了一次审判后裁定:被告哥伦布,现年541岁,意大利人,在500年前犯下了谋杀罪、剥削奴隶、专制、灭绝种族的屠杀、及国际恐怖主义等7大罪行。有鉴于此,哥伦布被判处350年徒刑。思考:
1.1992年世博会的主题为什么是“发现的年代”?是为了纪念什么事件?
2.材料中对哥伦布的指控是否是事实?
3.应该怎样评价新航路的开辟?PK合作探究 如果是中国人最先发现了世界,能不能产生如新航路开辟同样的历史影响?为什么?(试以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远航为例加以说明)课堂练习DBDB5.1520年,一位萨克森商人在里斯本买到了许多玉米 回去赚了大钱,他讲“要感谢上帝……”,另一位商人说:你还要感谢
A.西欧一些特色农业区的资本家种出了玉米
B.葡萄牙商人从摩洛哥运回了玉米
C.阿拉伯人从非洲运来了玉米
D.葡萄牙人从美洲运来了玉米
D6.15世纪“西欧人的发财梦做得很是时候”,这样评论主要是因为
A.当时了解到东方有很多财富
B.当时已具备了海外探险和扩张的条件
C.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D.东西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B7.开辟新航路所带来的后果中,不包括
A.意大利的商、业地位削弱
B.西葡两国扩大了资本
C.扩大了欧洲与亚洲、非洲之间的贸易
D.加速了西欧封建制的衰落 B 关于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有两种看法,大致是:(一)给人类带来了曙光,积极作用是主要的。(二)给人类带来了灾难,消极作用是主要的。说明你赞成哪一种观点并阐明理由。课下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