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
位置及 其优越性 珠江三角洲南临A 海,是由B 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三角洲的总称,简称“ ”,与 隔海相望,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是中国的“ ”
地形与 气候 大部分是 ,土地肥沃,河网纵横;属于 气候,水热充足
组成 珠江三角洲区域是由① 、② 、佛山、③ 、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9个城市所组成的区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
二、外向型经济的壮大★★★
1.外向型经济:改革开放以来,通过从境外引
进 、 、设备与管理模式,珠江三角洲区域的 经济得到迅猛发展,成为中国外向型产业密集的区域。据统计,珠江三角洲区域生产总值的一半左右是通过 来实现的。
2.主要城市——广州、深圳、珠海
3.发展现状:珠江三角洲区域总体上形成了以 、家电、机械、 、服饰、食品等部门为主体的产业格局,商贸金融、交通、物流、会展、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也获得了长足发展。
优越的地理位置
读图,完成1~3题。
1.我国的“南大门”指的是( )
A.香港特别行政区 B.澳门特别行政区
C.长江三角洲 D.珠江三角洲
2.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位于珠江下游,广东省的东南部
B.毗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
C.濒临南海,海陆空交通便利
D.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属于亚热带地区
3.图中序号①②④和字母B代表的地理事物分别是( )
A.①是广州,②是深圳,④是珠海,B是珠江
B.①是广州,②是深圳,④是香港,B是珠江
C.①是广州,②是珠海,④是深圳,B是珠江
D.①是广州,②是珠海,④是深圳,B是长江
外向型经济的壮大
(2024·河池二模)粤港澳大湾区是指由广东省9个城市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组成的城市群。下面是粤港澳大湾区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条件有( )
①海陆交通便利 ②水热充足,农业基础好 ③煤、铁资源丰富 ④毗邻港澳,邻近东南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形成新能源汽车产业、无人机产业、机器人产业、通信电子信息产业等产业集群,推动这些产业发展的关键条件是( )
A.交通 B.农业 C.旅游业 D.科技与人才
(2024·临沂一模)连接深圳市和中山市的“深中通道”于2024年全线通车,深中通道是世界级超大的“桥、岛、隧、地下互通”集群工程,届时珠江两岸可以半小时对接。读珠江三角洲及港澳地区示意图,完成6~8题。
6.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平原面积广阔,为我国三大平原之一
B.位置优良,良港众多,航运便利
C.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D.耕地面积广大,地广人稀
7.深中通道东段采用沉管隧道的技术,以下说法不合理的是( )
A.沉管隧道在海底,不会影响飞机的升降,减少对附近区域航空运输的影响
B.沉管隧道不会妨碍大型船舶的通航,减少对海洋运输的影响
C.沉管隧道受天气变化影响小,可以明显降低建设成本
D.沉管隧道对海洋生物的活动影响小,可以减少对海洋生态的影响
8.下列关于建设“深中通道”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促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的联动发展
②促进当地农矿产品的出口 ③缓解港珠澳大桥的通行压力 ④缩短珠江口两岸通行距离和时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等标志性工程的建成通车,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互融互通,“1小时生活圈”基本形成,大湾区出现大批“双城打工人”。图1示意珠江三角洲气候资料,图2示意珠江三角洲地区。据此,完成9~10题。
9.珠江三角洲以水果、蔬菜、花卉等农产品生产为主的创汇农业发达,其主要原因包括( )
①临近港澳和东南亚地区,市场需求量大
②交通运输发达 ③雨热同期,水热条件好 ④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10.大湾区出现“双城打工人”得益于( )
A.湾区城际交通便捷 B.国家优惠的政策 C.科技创新 D.信息发达
跨学科·历史 历史悠久的“蚝宅”是我国小洲村的传统民居。坚固的“蚝墙体”能有效抵御风雨侵袭,蚝壳以向下45°的角度整齐垒砌。蚝壳表面的小孔可以储存微量的雨水,使住在“蚝宅”的人夏季觉得十分凉爽。蚝壳墙外表坚硬粗糙,不好翻爬,明代很多家境殷实的人家用来防盗。下面为“蚝墙体”景观图及当地气候资料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蚝壳墙最可能出现在( )
A.内蒙古高原 B.珠江三角洲 C.塔里木盆地 D.横断山区
12.砌墙时,蚝壳堆砌成鳞状,向地面约45°倾斜排列,反映了当地气候( )
A.寒冷,利于室内保暖 B.炎热,可保持室内通风
C.多雨,方便雨水下泄 D.干燥,可增加室内湿度
时事热点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是中国综合性国际贸易展会。第136届广交会于2024年10月15日至11月4日分三期在广州举办。读珠江三角洲示意图,完成13~15题。
13.广州作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城市,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体现在( )
①毗邻港澳,是著名的侨乡 ②靠近能源基地,资源丰富 ③海陆空交通便利 ④人才济济,科技水平发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广交会期间,广州文旅、演艺界纷纷送上“大礼”,让来自各地的客商随时随地体验“文化大餐”。下列项目不属于广东省传统文化特色的是( )
A.醒狮 B.苏绣 C.英歌 D.凉茶
15.港珠澳大桥并非全程都在海面上,在中部有相当长一段是海底隧道,这主要是为了( )
A.方便大型轮船通行 B.缩短通行距离
C.避开台风的威胁 D.使旅客有多种风景体验
改革开放初期,在广东与香港“前店后厂”的合作模式中,广东仅承担技术含量低、利润微薄的加工制造业。但目前已升级为粤港合作新模式,广东省负责了科技含量高的工业,如电子信息、生物医学、新材料等。下面为粤港合作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16~18题。
16.下列关于粤港“前店后厂”模式中角色分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香港角色为“厂”,承担产品的加工、制造和装配
B.香港角色为“店”,利用贸易窗口优势,主要面向国内市场
C.广东角色为“店”,进行市场推广和对外销售
D.广东角色为“厂”,利用土地、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优势
17.下列关于“粤港合作模式”升级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祖国内地劳动力价格下降
B.香港环境污染严重
C.祖国内地产业不断优化升级
D.祖国内地已不需要与香港合作
18.粤港合作模式极有可能由“前店后厂”升级为( )
A.“广东省服务业+香港农业”
B.“广东省制造业+香港服务业”
C.“广东省出口+香港进口”
D.“广东省农业+香港工业”
19.(2024·淄博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有关问题。
材料一 2023年4月1日起,石家庄到香港实现7小时30分钟通达,全国66个火车站可直通香港西九龙站,极大促进了祖国内地与香港的人员流动、经贸往来。
材料二 粤港澳大湾区是世界四大湾区之一,位置极其优越。已通车的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广深高速公路、广珠城际轨道等交通网,把大湾区城市连接在一起,“大湾区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的目标逐渐实现。
材料三 2023年11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印发了《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以竹代塑”,即用竹类产品代替塑料制品的产业活动。塑料以石油为原料,与之相比,竹子是优质的可再生、可降解材料,应用涉及建材、家具及工业生产等多个领域。竹子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喜排水良好、偏酸性肥沃土壤。竹子生长快,3-5年即可成林,产量高,一次造林,可永续利用。广东省广宁县竹林面积108万亩,拥有全中国最大的竹海。
材料四 下面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示意图(图1)和广宁县位置(图2)、地形比例(图3)及气候特征示意图(图4)。
(1)“粤港澳大湾区”是世界级城市群,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 (填简称)的9市组成,香港位于珠江口 (填“西”或“东”)侧。
(2)交通在区域经济发展与合作中起到重要作用。广深港高铁全线贯通后与 (铁路线)高铁连通,实现北京到香港的高铁直达。
(3)粤港澳大湾区建成“一小时城轨交通圈”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是 和 ,我国交通运输业的高速发展离不开 产业的促进作用。
(4)丰富的物产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分析广宁县种植竹子的优势自然条件。
(5)广宁县发展“以竹代塑”产业存在规模偏小、成本较高、技术装备相对落后、消费者对竹产品认识不深等问题。为促进广宁县“以竹代塑”产业可持续发展,请你提出一项合理化的建议。第三节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
位置及 其优越性 珠江三角洲南临A 南 海,是由B 珠江 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三角洲的总称,简称“ 珠三角 ”,与 东南亚 隔海相望,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是中国的“ 南大门 ”
地形与 气候 大部分是 平原 ,土地肥沃,河网纵横;属于 亚热带季风 气候,水热充足
组成 珠江三角洲区域是由① 广州 、② 深圳 、佛山、③ 珠海 、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9个城市所组成的区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 先行区
二、外向型经济的壮大★★★
1.外向型经济:改革开放以来,通过从境外引
进 资金 、 技术 、设备与管理模式,珠江三角洲区域的 外向型 经济得到迅猛发展,成为中国外向型产业密集的区域。据统计,珠江三角洲区域生产总值的一半左右是通过 国际贸易 来实现的。
2.主要城市——广州、深圳、珠海
3.发展现状:珠江三角洲区域总体上形成了以 电子 、家电、机械、 汽车 、服饰、食品等部门为主体的产业格局,商贸金融、交通、物流、会展、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也获得了长足发展。
优越的地理位置
读图,完成1~3题。
1.我国的“南大门”指的是( D )
A.香港特别行政区 B.澳门特别行政区
C.长江三角洲 D.珠江三角洲
2.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位于珠江下游,广东省的东南部
B.毗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
C.濒临南海,海陆空交通便利
D.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属于亚热带地区
3.图中序号①②④和字母B代表的地理事物分别是( C )
A.①是广州,②是深圳,④是珠海,B是珠江
B.①是广州,②是深圳,④是香港,B是珠江
C.①是广州,②是珠海,④是深圳,B是珠江
D.①是广州,②是珠海,④是深圳,B是长江
外向型经济的壮大
(2024·河池二模)粤港澳大湾区是指由广东省9个城市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组成的城市群。下面是粤港澳大湾区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条件有( C )
①海陆交通便利 ②水热充足,农业基础好 ③煤、铁资源丰富 ④毗邻港澳,邻近东南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形成新能源汽车产业、无人机产业、机器人产业、通信电子信息产业等产业集群,推动这些产业发展的关键条件是( D )
A.交通 B.农业 C.旅游业 D.科技与人才
(2024·临沂一模)连接深圳市和中山市的“深中通道”于2024年全线通车,深中通道是世界级超大的“桥、岛、隧、地下互通”集群工程,届时珠江两岸可以半小时对接。读珠江三角洲及港澳地区示意图,完成6~8题。
6.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平原面积广阔,为我国三大平原之一
B.位置优良,良港众多,航运便利
C.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D.耕地面积广大,地广人稀
7.深中通道东段采用沉管隧道的技术,以下说法不合理的是( C )
A.沉管隧道在海底,不会影响飞机的升降,减少对附近区域航空运输的影响
B.沉管隧道不会妨碍大型船舶的通航,减少对海洋运输的影响
C.沉管隧道受天气变化影响小,可以明显降低建设成本
D.沉管隧道对海洋生物的活动影响小,可以减少对海洋生态的影响
8.下列关于建设“深中通道”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有( D )
①促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的联动发展
②促进当地农矿产品的出口 ③缓解港珠澳大桥的通行压力 ④缩短珠江口两岸通行距离和时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等标志性工程的建成通车,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互融互通,“1小时生活圈”基本形成,大湾区出现大批“双城打工人”。图1示意珠江三角洲气候资料,图2示意珠江三角洲地区。据此,完成9~10题。
9.珠江三角洲以水果、蔬菜、花卉等农产品生产为主的创汇农业发达,其主要原因包括( D )
①临近港澳和东南亚地区,市场需求量大
②交通运输发达 ③雨热同期,水热条件好 ④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10.大湾区出现“双城打工人”得益于( A )
A.湾区城际交通便捷 B.国家优惠的政策 C.科技创新 D.信息发达
跨学科·历史 历史悠久的“蚝宅”是我国小洲村的传统民居。坚固的“蚝墙体”能有效抵御风雨侵袭,蚝壳以向下45°的角度整齐垒砌。蚝壳表面的小孔可以储存微量的雨水,使住在“蚝宅”的人夏季觉得十分凉爽。蚝壳墙外表坚硬粗糙,不好翻爬,明代很多家境殷实的人家用来防盗。下面为“蚝墙体”景观图及当地气候资料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蚝壳墙最可能出现在( B )
A.内蒙古高原 B.珠江三角洲 C.塔里木盆地 D.横断山区
12.砌墙时,蚝壳堆砌成鳞状,向地面约45°倾斜排列,反映了当地气候( C )
A.寒冷,利于室内保暖 B.炎热,可保持室内通风
C.多雨,方便雨水下泄 D.干燥,可增加室内湿度
时事热点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是中国综合性国际贸易展会。第136届广交会于2024年10月15日至11月4日分三期在广州举办。读珠江三角洲示意图,完成13~15题。
13.广州作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城市,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体现在( C )
①毗邻港澳,是著名的侨乡 ②靠近能源基地,资源丰富 ③海陆空交通便利 ④人才济济,科技水平发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广交会期间,广州文旅、演艺界纷纷送上“大礼”,让来自各地的客商随时随地体验“文化大餐”。下列项目不属于广东省传统文化特色的是( B )
A.醒狮 B.苏绣 C.英歌 D.凉茶
15.港珠澳大桥并非全程都在海面上,在中部有相当长一段是海底隧道,这主要是为了( A )
A.方便大型轮船通行 B.缩短通行距离
C.避开台风的威胁 D.使旅客有多种风景体验
改革开放初期,在广东与香港“前店后厂”的合作模式中,广东仅承担技术含量低、利润微薄的加工制造业。但目前已升级为粤港合作新模式,广东省负责了科技含量高的工业,如电子信息、生物医学、新材料等。下面为粤港合作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16~18题。
16.下列关于粤港“前店后厂”模式中角色分配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香港角色为“厂”,承担产品的加工、制造和装配
B.香港角色为“店”,利用贸易窗口优势,主要面向国内市场
C.广东角色为“店”,进行市场推广和对外销售
D.广东角色为“厂”,利用土地、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优势
17.下列关于“粤港合作模式”升级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祖国内地劳动力价格下降
B.香港环境污染严重
C.祖国内地产业不断优化升级
D.祖国内地已不需要与香港合作
18.粤港合作模式极有可能由“前店后厂”升级为( B )
A.“广东省服务业+香港农业”
B.“广东省制造业+香港服务业”
C.“广东省出口+香港进口”
D.“广东省农业+香港工业”
19.(2024·淄博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有关问题。
材料一 2023年4月1日起,石家庄到香港实现7小时30分钟通达,全国66个火车站可直通香港西九龙站,极大促进了祖国内地与香港的人员流动、经贸往来。
材料二 粤港澳大湾区是世界四大湾区之一,位置极其优越。已通车的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广深高速公路、广珠城际轨道等交通网,把大湾区城市连接在一起,“大湾区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的目标逐渐实现。
材料三 2023年11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印发了《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以竹代塑”,即用竹类产品代替塑料制品的产业活动。塑料以石油为原料,与之相比,竹子是优质的可再生、可降解材料,应用涉及建材、家具及工业生产等多个领域。竹子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喜排水良好、偏酸性肥沃土壤。竹子生长快,3-5年即可成林,产量高,一次造林,可永续利用。广东省广宁县竹林面积108万亩,拥有全中国最大的竹海。
材料四 下面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示意图(图1)和广宁县位置(图2)、地形比例(图3)及气候特征示意图(图4)。
(1)“粤港澳大湾区”是世界级城市群,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 粤 (填简称)的9市组成,香港位于珠江口 东 (填“西”或“东”)侧。
(2)交通在区域经济发展与合作中起到重要作用。广深港高铁全线贯通后与 京广线 (铁路线)高铁连通,实现北京到香港的高铁直达。
(3)粤港澳大湾区建成“一小时城轨交通圈”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是 铁路运输 和 公路运输 ,我国交通运输业的高速发展离不开 高新技术/科技 产业的促进作用。
(4)丰富的物产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分析广宁县种植竹子的优势自然条件。
广宁县丘陵广布,排水性良好;属于红壤,呈酸性;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
(5)广宁县发展“以竹代塑”产业存在规模偏小、成本较高、技术装备相对落后、消费者对竹产品认识不深等问题。为促进广宁县“以竹代塑”产业可持续发展,请你提出一项合理化的建议。
完善竹子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为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优良的品种;研发新技术,研发新产品;对竹产品进行宣传,扩大品牌效应;加大对“以竹代塑”行动的宣传,重视竹林种植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