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8.1 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2-18 06:38:02

文档简介

第一节 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
  本章以北京市、台湾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贵州省和黄土高原五个区域为例,教给我们认识一个区域,既要熟悉它的地理环境,更要把握它的发展特征。比如:从首都北京、古城北京、现代北京三个方面来讲述北京的城市职能、历史文化传统和现代化建设,认识北京的自然地理条件与北京发展的关系;从台湾省的自然地理、经济建设特点等方面研究海峡两岸经济文化融合发展的意义:认识新疆、贵州、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分析各自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核心素养 目标提炼
区域认知 说出各区域的位置及自然环境特征;能结合自然环境特征,说出各区域的经济发展特点
地理实践力 能够观察、描述、解释各区域生产、生活中的地理事物和现象,表现出主动学习及问题探究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实验操作,探究水土流失的原因,并能提出解决措施
综合思维 能够综合分析各区域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及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 结合自然环境特征,从区域的视角说明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和资源的关系,初步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的观念
一、自然地理环境★★☆
位置 位于 华北平原 北缘,北部是 燕山 山脉,西部是 太行 山脉余脉西山
地形 地势由 西北向东南 倾斜
气候  温带季风 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 高温多雨 ,秋季晴爽宜人,冬季 寒冷干燥 。全年大部分降水集中于 夏 季,七八月常有暴雨
河流 主要河流有 永定 河、潮白河等,均属 海 河水系
二、政治文化中心★★☆
1.北京独特的历史文化形成的优越的自然条件:北京地处 华北平原 、 太行山区 、内蒙古高原交会的枢纽地带,距离渤海和东北地区都比较近,地理位置重要。
2.传统与文化:北京 四合院 是中国北方典型的民居建筑; 京剧 被誉为中国的“国粹”。
3.文化遗产:北京是世界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6处世界文化遗产—— 故宫 、 长城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天坛、 颐和园 和明十三陵。
4.城市职能
(1)政治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以北京为 首都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所在地,设有众多国家机关。
(2)文化中心:北京教育、科技和文化发达,集中了中国 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等众多科学研究机构,有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等百余所高等院校,还有规模宏大的 国家博物馆 、国家图书馆等诸多文化场所。
(3)对外交流中心:有100多个 外国大使馆 和许多国际组织驻华机构。
三、城市建设成就★★☆
1.城市建设: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北京注意保持旧城基本格局和原有风貌,重要的 古建筑 、园林和 特色街区 得到了保护和修缮。
2.交通:北京现已成为中国乃至亚太地区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有京哈线、 京沪 线、 京广 线、 京九 线、京包-包兰线铁路线在此交会。
3.经济:北京拥有大量的银行机构、跨国公司和企业总部,是全国重要的 经济 中心之一。
4.新兴产业:北京以电子、信息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获得迅猛发展。 中关村 是著名的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
自然地理环境
  区域认知 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北京市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有( B )
①位于华北平原的中部 ②位于北温带 ③与河北、天津相邻 ④面向黄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下列关于北京自然环境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B.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C.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D.地形以山地为主
政治文化中心
  (2024·云南中考)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也是著名古都。据此,完成3~4题。
3.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均设在北京,体现北京是我国的( A )
A.政治中心 B.文化中心 C.科技创新中心 D.国际交往中心
4.作为著名古都,北京拥有众多世界文化遗产,下列不属于北京的世界文化遗产是( D )
城市建设成就
  (2024·湖南中考)北京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建有国家体育场、国家博物馆、首都国际机场等,还在城市中心打造了一批开放式的街心公园、绿地等。据此,完成5~6题。
5.北京交通建设成就包括( C )
A.国家体育场 B.国家博物馆 C.首都国际机场 D.街心公园、绿地
6.北京建设街心公园和绿地有助于( D )
A.提高矿产储量 B.缓解住房紧张 C.增加耕地面积 D.改善空气质量
  跨学科·历史 北京地理位置优越,宋代文学家范镇的《幽州赋》从帝王视角(坐北朝南)讲道:“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形胜甲于天下,诚天府之国”。读北京市地形图,完成7~9题。
7.北京市( A )
A.左环沧海——“海”是指渤海
B.右拥太行——东部是太行山脉
C.北枕居庸——位于长城以北
D.南襟河济——“河”指长江
8.下列关于北京地形地势的描述,正确的是( C )
A.西北部是平原 B.东南部是盆地
C.西北高、东南低 D.东北高、西南低
9.首都北京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体现在( D )
①三面环山,易守难攻 ②东有黄土高原能源基地 ③地处暖温带,气候适宜 ④有河流流经,靠近水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北京中轴线”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中轴线及其两侧对称的古建筑群见证了古都的历史变迁。读北京中轴线示意图,完成10~12题。
10.下列关于北京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完全保存旧城的格局和风貌
B.加强旧城的拆旧盖新,凸显时代风貌
C.既保存旧城基本格局和原有风貌,又注重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D.北京人口不断增加,应拆除一切低矮建筑,建设高层建筑
11.中轴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更加凸显北京是全国的( B )
A.政治中心 B.文化中心 C.科技创新中心 D.国际交往中心
12.下列关于首都未来发展的说法,可取的是( C )
A.产业转型,不断提高第二产业的比重
B.吸引人口,不断扩大廉价劳动力优势
C.优化交通,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D.有序疏解,迁移首都职能至雄安新区
13.《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提出了“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城市空间结构。下图示意北京市城市空间结构规划。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A山脉是 太行 山脉,它是我国重要的界山,试举例说明。
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2)假如“两轴”之一长安街及其延长线在建设中遇到一处名人故居,你认为该拆除还是该保留?并说出你的理由。
保留;保护历史遗产,传承历史文化等。(或拆除;故居整体迁移附近地点。)
(3)“一区”指生态涵养区,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其规划的依据是什么?
地形以山地为主;位于河流的上游;北京市饮用水保护区。
(4)建立生态涵养区对北京中心城区有哪些重要的作用?
构建绿色生态屏障;保护生态环境;减轻沙尘暴;净化空气;涵养水源。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京津冀地区的发展备受社会关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首要任务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下图为京津冀位置示意图和京津冀产业分工合作示意图。
(5)为加快京津冀一体化进程,部分产业的生产部门以及央企的有关机构从北京迁至河北省,请指出这对北京有何积极影响。并根据材料说出河北省作为这些产业的迁入地具有哪些优势条件。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交通压力有所减轻;城市空气质量进一步提高;住房紧张状况将有所缓解等。河北省面积大,地价便宜;距离北京近;劳动力丰富;资源丰富;等等。
(6)北京作为首都,人多车多,交通问题备受关注,请你为缓解北京市区的交通拥堵问题提出两条建议。
多修道路,多建地铁、立交桥等(完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调整上下班时间,错开人流车流高峰;实行公交优先政策;等等。第一节 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
  本章以北京市、台湾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贵州省和黄土高原五个区域为例,教给我们认识一个区域,既要熟悉它的地理环境,更要把握它的发展特征。比如:从首都北京、古城北京、现代北京三个方面来讲述北京的城市职能、历史文化传统和现代化建设,认识北京的自然地理条件与北京发展的关系;从台湾省的自然地理、经济建设特点等方面研究海峡两岸经济文化融合发展的意义:认识新疆、贵州、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分析各自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核心素养 目标提炼
区域认知 说出各区域的位置及自然环境特征;能结合自然环境特征,说出各区域的经济发展特点
地理实践力 能够观察、描述、解释各区域生产、生活中的地理事物和现象,表现出主动学习及问题探究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实验操作,探究水土流失的原因,并能提出解决措施
综合思维 能够综合分析各区域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及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 结合自然环境特征,从区域的视角说明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和资源的关系,初步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的观念
一、自然地理环境★★☆
位置 位于 北缘,北部是 山脉,西部是 山脉余脉西山
地形 地势由 倾斜
气候 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 ,秋季晴爽宜人,冬季 。全年大部分降水集中于 季,七八月常有暴雨
河流 主要河流有 河、潮白河等,均属 河水系
二、政治文化中心★★☆
1.北京独特的历史文化形成的优越的自然条件:北京地处 、 、内蒙古高原交会的枢纽地带,距离渤海和东北地区都比较近,地理位置重要。
2.传统与文化:北京 是中国北方典型的民居建筑; 被誉为中国的“国粹”。
3.文化遗产:北京是世界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6处世界文化遗产—— 、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天坛、 和明十三陵。
4.城市职能
(1)政治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以北京为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所在地,设有众多国家机关。
(2)文化中心:北京教育、科技和文化发达,集中了中国 、中国社会科学院等众多科学研究机构,有北京大学、 等百余所高等院校,还有规模宏大的 、国家图书馆等诸多文化场所。
(3)对外交流中心:有100多个 和许多国际组织驻华机构。
三、城市建设成就★★☆
1.城市建设: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北京注意保持旧城基本格局和原有风貌,重要的 、园林和 得到了保护和修缮。
2.交通:北京现已成为中国乃至亚太地区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有京哈线、 线、 线、 线、京包-包兰线铁路线在此交会。
3.经济:北京拥有大量的银行机构、跨国公司和企业总部,是全国重要的 中心之一。
4.新兴产业:北京以电子、信息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获得迅猛发展。 是著名的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
自然地理环境
  区域认知 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北京市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位于华北平原的中部 ②位于北温带 ③与河北、天津相邻 ④面向黄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下列关于北京自然环境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B.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C.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D.地形以山地为主
政治文化中心
  (2024·云南中考)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也是著名古都。据此,完成3~4题。
3.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均设在北京,体现北京是我国的(   )
A.政治中心 B.文化中心 C.科技创新中心 D.国际交往中心
4.作为著名古都,北京拥有众多世界文化遗产,下列不属于北京的世界文化遗产是(   )
城市建设成就
  (2024·湖南中考)北京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建有国家体育场、国家博物馆、首都国际机场等,还在城市中心打造了一批开放式的街心公园、绿地等。据此,完成5~6题。
5.北京交通建设成就包括(   )
A.国家体育场 B.国家博物馆 C.首都国际机场 D.街心公园、绿地
6.北京建设街心公园和绿地有助于(   )
A.提高矿产储量 B.缓解住房紧张 C.增加耕地面积 D.改善空气质量
  跨学科·历史 北京地理位置优越,宋代文学家范镇的《幽州赋》从帝王视角(坐北朝南)讲道:“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形胜甲于天下,诚天府之国”。读北京市地形图,完成7~9题。
7.北京市(   )
A.左环沧海——“海”是指渤海
B.右拥太行——东部是太行山脉
C.北枕居庸——位于长城以北
D.南襟河济——“河”指长江
8.下列关于北京地形地势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西北部是平原 B.东南部是盆地
C.西北高、东南低 D.东北高、西南低
9.首都北京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体现在(   )
①三面环山,易守难攻 ②东有黄土高原能源基地 ③地处暖温带,气候适宜 ④有河流流经,靠近水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北京中轴线”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中轴线及其两侧对称的古建筑群见证了古都的历史变迁。读北京中轴线示意图,完成10~12题。
10.下列关于北京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完全保存旧城的格局和风貌
B.加强旧城的拆旧盖新,凸显时代风貌
C.既保存旧城基本格局和原有风貌,又注重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D.北京人口不断增加,应拆除一切低矮建筑,建设高层建筑
11.中轴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更加凸显北京是全国的(   )
A.政治中心 B.文化中心 C.科技创新中心 D.国际交往中心
12.下列关于首都未来发展的说法,可取的是(   )
A.产业转型,不断提高第二产业的比重
B.吸引人口,不断扩大廉价劳动力优势
C.优化交通,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D.有序疏解,迁移首都职能至雄安新区
13.《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提出了“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城市空间结构。下图示意北京市城市空间结构规划。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A山脉是 山脉,它是我国重要的界山,试举例说明。
(2)假如“两轴”之一长安街及其延长线在建设中遇到一处名人故居,你认为该拆除还是该保留?并说出你的理由。
(3)“一区”指生态涵养区,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其规划的依据是什么?
(4)建立生态涵养区对北京中心城区有哪些重要的作用?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京津冀地区的发展备受社会关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首要任务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下图为京津冀位置示意图和京津冀产业分工合作示意图。
(5)为加快京津冀一体化进程,部分产业的生产部门以及央企的有关机构从北京迁至河北省,请指出这对北京有何积极影响。并根据材料说出河北省作为这些产业的迁入地具有哪些优势条件。
(6)北京作为首都,人多车多,交通问题备受关注,请你为缓解北京市区的交通拥堵问题提出两条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