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课 区域联系与差异——以粤港澳
大湾区、港珠澳大桥和深中通道为例
按照地理学的定义:三面环陆,一面向海即为海湾,多个相邻的海湾以及与之相邻的大陆、岛屿则被称为湾区。从全球视野来看,世界顶级城市群大多分布在湾区。湾区从出现到成形大致要经历港口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和创新经济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也是人口、产业、贸易、金融、信息等资源不断汇集的过程。
美国的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日本的东京湾区和我国的粤港澳大湾区并称为世界四大湾区,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湾区以科技领先,东京湾区以产业闻名,纽约湾区以金融著称,而粤港澳大湾区则集中了金融、产业、科技,同时经历着四个发展阶段。
任务一 一湾之崛起
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所在的珠江三角洲,简称“珠三角”,位于广东省中南部、濒临南海,是由珠江三大支流西江、北江、东江等在溺谷湾内合力冲积形成的复合三角洲。粤港澳大湾区地理条件优越,“三面环山,三江汇聚”,具有漫长的海岸线、良好的港口群、广阔的海域面,经济腹地广阔。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南海,是距离南海最近的经济发达地区,是中国经略南海的桥头堡。临近全球第一黄金航道,是太平洋和印度洋航运要冲,是东南亚乃至世界的重要交通枢纽,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是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海上往来距离最近的经济发达区域。
粤港澳大湾区由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9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组成的城市群,以中国0.6%的国土面积,吸纳了全国5%的人口,创造了全国12%的GDP,堪称“中国第一湾”。
相较于其他三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在人口、土地面积、客运和货运量上占有明显优势,龙头企业实力强劲,但人均GDP和第三产业比重与其他三大湾区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
某年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其他大湾区基本情况对比表
项目 东京 湾区 纽约 湾区 圣弗朗西斯科 (旧金山)湾区 粤港澳 湾区
面积/万平方千米 1.36 2.15 1.79 5.60
人口/万人 4 383 2 340 760 8 600
GDP/万亿美元 1.80 1.40 0.76 1.36
人均GDP/万美元 4.1 6.9 9.9 2.0
第三产业占比/% 82.3 89.4 82.8 62.2
集装箱吞吐量/万标准箱 766 465 227 6 520
机场旅客吞吐量/亿人次 1.12 1.30 0.71 1.75
世界500强企业数量/家 60 28 22 16
1.与其他世界三大湾区相比,指出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条件。
土地面积大,发展空间广;人口数量多,劳动力充足;客货吞吐量大,运输能力强。
任务二 一湾之交通
粤港澳大湾区已经拥有4 894千米的高速公路,超过2 500千米的铁路里程,4座跨江跨海大桥,5座国际机场,3个货运量排入全球前十的港口。2018年,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一桥连三地,港珠澳大桥开通五年,“港珠澳1小时生活圈”基本形成。由于虎门大桥拥堵严重,港珠澳大桥通行许可严格,过境手续繁琐,深(圳)中(山)通道应运而生。
深中通道横跨珠江口东西两岸。伶仃洋底部有两个深沟,西侧有多处断裂段,东侧经过多条高级水道、靠近宝安西海岸红树林、伶仃洋经济鱼类繁殖场保护区、内伶仃岛-福田国家自然保护区和深圳机场。该通道集“桥、隧、岛、水下互通”于一体,2024年通车。
2.港珠澳大桥通车后,带来的积极影响有哪些?
极大缩短三地交通运输时间;促进港澳地区的长期繁荣稳定;加强港珠澳区域间的经济合作。
3.推测修建深中通道的原因有哪些?
缓解现有交通运输压力;港珠澳大桥通行手续繁琐;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的需求不断增加。
4.深中通道没有选择全隧或全桥方案,而是选用成本极高的“西桥东隧”,分析其原因。
“西桥”的原因:地质条件复杂,有多条断裂带经过,施工和运营风险大,无法使用“全隧”方案。“东隧”的原因:机场限高和船舶通航,无法使用“全桥”方案;东侧途经各类动植物保护区,需减少污染(或减少干扰、减少破坏)。
任务三 一湾之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是快速增长的城市群,总人口约8 700万,生产总值超过14万亿人民币,庞大潜力吸引全球关注。香港、澳门与大湾区其他城市协同合作,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积极引领和支持作用。
5.说一说,粤港澳各自发展的优势条件分别有哪些。
广东: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广阔的市场、产业升级空间大、经济增长速度快等。香港:世界级金融中心和港口、优质的高端服务业、科技研发中心等。澳门: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对葡语系国家的商贸服务中心。
6.与世界其他湾区相比,请你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世界级大湾区提出合理的建议。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科技水平;提高国际竞争力,培育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加强协作与融合,支持重大合作平台建设;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共建宜居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重点培育新兴产业,形成新兴产业集群;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活动课 区域联系与差异——以粤港澳
大湾区、港珠澳大桥和深中通道为例
按照地理学的定义:三面环陆,一面向海即为海湾,多个相邻的海湾以及与之相邻的大陆、岛屿则被称为湾区。从全球视野来看,世界顶级城市群大多分布在湾区。湾区从出现到成形大致要经历港口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和创新经济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也是人口、产业、贸易、金融、信息等资源不断汇集的过程。
美国的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日本的东京湾区和我国的粤港澳大湾区并称为世界四大湾区,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湾区以科技领先,东京湾区以产业闻名,纽约湾区以金融著称,而粤港澳大湾区则集中了金融、产业、科技,同时经历着四个发展阶段。
任务一 一湾之崛起
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所在的珠江三角洲,简称“珠三角”,位于广东省中南部、濒临南海,是由珠江三大支流西江、北江、东江等在溺谷湾内合力冲积形成的复合三角洲。粤港澳大湾区地理条件优越,“三面环山,三江汇聚”,具有漫长的海岸线、良好的港口群、广阔的海域面,经济腹地广阔。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南海,是距离南海最近的经济发达地区,是中国经略南海的桥头堡。临近全球第一黄金航道,是太平洋和印度洋航运要冲,是东南亚乃至世界的重要交通枢纽,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是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海上往来距离最近的经济发达区域。
粤港澳大湾区由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9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组成的城市群,以中国0.6%的国土面积,吸纳了全国5%的人口,创造了全国12%的GDP,堪称“中国第一湾”。
相较于其他三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在人口、土地面积、客运和货运量上占有明显优势,龙头企业实力强劲,但人均GDP和第三产业比重与其他三大湾区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
某年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其他大湾区基本情况对比表
项目 东京 湾区 纽约 湾区 圣弗朗西斯科 (旧金山)湾区 粤港澳 湾区
面积/万平方千米 1.36 2.15 1.79 5.60
人口/万人 4 383 2 340 760 8 600
GDP/万亿美元 1.80 1.40 0.76 1.36
人均GDP/万美元 4.1 6.9 9.9 2.0
第三产业占比/% 82.3 89.4 82.8 62.2
集装箱吞吐量/万标准箱 766 465 227 6 520
机场旅客吞吐量/亿人次 1.12 1.30 0.71 1.75
世界500强企业数量/家 60 28 22 16
1.与其他世界三大湾区相比,指出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条件。
任务二 一湾之交通
粤港澳大湾区已经拥有4 894千米的高速公路,超过2 500千米的铁路里程,4座跨江跨海大桥,5座国际机场,3个货运量排入全球前十的港口。2018年,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一桥连三地,港珠澳大桥开通五年,“港珠澳1小时生活圈”基本形成。由于虎门大桥拥堵严重,港珠澳大桥通行许可严格,过境手续繁琐,深(圳)中(山)通道应运而生。
深中通道横跨珠江口东西两岸。伶仃洋底部有两个深沟,西侧有多处断裂段,东侧经过多条高级水道、靠近宝安西海岸红树林、伶仃洋经济鱼类繁殖场保护区、内伶仃岛-福田国家自然保护区和深圳机场。该通道集“桥、隧、岛、水下互通”于一体,2024年通车。
2.港珠澳大桥通车后,带来的积极影响有哪些?
3.推测修建深中通道的原因有哪些?
4.深中通道没有选择全隧或全桥方案,而是选用成本极高的“西桥东隧”,分析其原因。
任务三 一湾之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是快速增长的城市群,总人口约8 700万,生产总值超过14万亿人民币,庞大潜力吸引全球关注。香港、澳门与大湾区其他城市协同合作,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积极引领和支持作用。
5.说一说,粤港澳各自发展的优势条件分别有哪些。
6.与世界其他湾区相比,请你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世界级大湾区提出合理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