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平谷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综合(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学校组织走近“北京的坛”研学活动。通过广泛观察,你所在的学习小组撰写了观察手记。现在你根据小组成员的意见完善。
1.在封面上用正楷字书写“北京的坛观察手记”八个字。
手记一社稷坛
社稷坛位于北京东城区,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社稷神的地方,1928年改称中山公园。穿过古柏参天、花圃错落的园林,来到这座社稷坛前,突然有一种寥廓空旷的感觉。在庄严的宫殿建筑之前,有这么一个四方的土坛,屹立在地面,它东面是青土,南面是红土,西面是白土,北面是黑土,中间嵌着一大块圆形的黄土。这图案让人由然而生思远幽情,怀古之兴。
2.小组成员请你确认文段中加点词语是否有错字。你根据词义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表达的是“高耸在天空”的意思,所以“参天”一词中有错字。
B.因为表达的是“视野开阔,无遮挡物”的意思,所以“空旷”一词中有错字。
C.因为表达的是“高耸挺立”的意思,所以“屹立”一词中有错字。
D.因为表达的是“某种好的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出来”的意思,所以“由然而生”一词中有错字。
手记二天坛
天坛,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是明、清两代帝王祭天的场所,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一座古代祭天建筑群。天坛的主要建筑是圜丘、皇穹宇和祈年殿。圜丘是天坛的核心,由三层石台组成,象征天地人三界之间的联系。到天坛公园,______________说是看天坛,______________说是看“圜丘”。这圜丘,才是真正的祭天之所。皇穹宇是圆顶建筑,寓意天圆地方,代表了皇帝与上天之间的联系。祈年殿是祭祀丰年之处,每年农历正月初一,皇帝亲自祭祀,祈求丰收。
3.在手记二横线处选填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仅……也
B.与其 不如
C.无论……还
D.即使……也
手记三地坛与文学
①想念地坛,主要是想念它的安静。②有一天大雾迷漫,世界缩小到只剩了园中的一棵老树。③有一天春光浩荡,草地上的野花热烈、烂漫,开得让人心惊。④有一天漫天飞雪,园中堆银砌玉,有如一座晶莹的迷宫。有一天大雨滂沱,忽而云开,太阳轰轰烈烈,满天满地都是它的威光。数不尽的那些日子里,那些年月,地坛应该记得,有一个人,摇了轮椅,一次次走来,逃也似的投靠这一处静地。
可你看地坛,它早已放弃昔日荣华,一天天在风雨中放弃,五百年,安静了;安静得草木葳蕤,生气盎然。土地,要你气熏烟蒸地去恭维它吗?万物,是你雕栏玉砌就可以挟持的?疯话。再看那些老柏树,历无数春秋寒暑依旧不慌不忙,不为流光掠影所迷。我曾注意过它们的坚强,但在想念里,我看见万物的美德更在于柔弱。
4.文段中第①—④句是作家对地坛环境的描述。你从修辞的角度判断,下列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5.你检查了文段中画线成语使用的情况。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生气盎然
B.雕栏玉砌
C.不慌不忙
D.流光掠影
结语
社稷坛、天坛、地坛都是北京最著名的坛。社稷坛布局严谨,天坛富丽典雅,地坛庄严神秘;分别用于帝王祭社稷、祭上天、祭土地。三座坛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建筑风格,是北京的重要标志和文化遗产。
北京的坛见证了古代中国帝王的崇拜和祭祀活动,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自然和宇宙的敬畏和感恩之情。如今,这些古老的坛成为了北京市民和游客了解历史、感受文化的重要场所,也是中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
6.文段中的画线句存在问题,请你修改。
7.经过这次研学活动,你认为“北京的坛”中“坛”在此处的意思是。
二、名句名篇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
8.默写题。
(1)不应有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3)下面是校园诗词大会中同学们行“酒”字“飞花令”的部分记录,请你帮忙补充完整。(本试卷中出现的句子除外)
甲: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乙:①,②。
丙: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丁: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各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9.诗歌首联通过“①”“弃置身”这些富有感彩的字句的渲染,回顾自己长期谪居的痛苦经历。颔联借用典故,表达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颈联突然振起,于“沉舟侧畔”见②,在“病树前头”看万木争春,尽显诗人慷慨激昂气概。尾联点明酬答白居易的题意。
10.“酒”是中国文人钟情的意象。李白《行路难》中的“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和苏轼《水调歌头》中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与本诗中的“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都写到酒。请简要说明三位诗人分别借“酒”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四、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岳阳楼记》节选,完成各题。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1.“政通人和”中的“和”与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春和景明
B.风和日丽
C.和睦相处
D.随声附和
12.文中的“微斯人,吾谁与归?”意蕴丰富。下列对其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没有古仁人,我同谁一道呢?表达作者对古仁人的敬慕和向往。
B.如果没有滕子京,我同谁一道呢?表达作者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
C.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同谁一道呢?表达作者自己忧国忧民的政治抱负。
D.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同谁一道呢?表达作者“以物喜,以己悲”的胸怀。
13.根据《岳阳楼记》及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材料一
居易虽进忠,不见听,乃丐外迁①。为杭州刺史,始筑堤捍钱塘湖,钟泄其水,溉田千顷。
(取材于《新唐书·白居易传》)
材料二
徙知徐州。河②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汇于城下,城将败。轼③曰:“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轼庐④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取材于《宋史·苏轼传》)
注:①[外迁]降职到外地做官。②[河]黄河。③[轼]苏轼。④[庐]搭起茅屋。
忧国忧民,是中国志士仁人追求的政治抱负。同样遭遇困境,滕子京“谪守”,却用心治理,巴陵得以“①”;白居易“②”,却“③”,得以“溉田千顷”;苏轼遭遇洪水围城,却④,保全了徐州城。他们都用行动书写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志。
五、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14.小说中的矛盾冲突与人物形象关系密切。从《水浒传》《西游记》《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任选一部,说说矛盾冲突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要求:写出矛盾、矛盾发展的过程和结果,写出矛盾与人物塑造的关系。100字左右)
六、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①东数西算,即东数西算工程。“东数西算”中的“数”,指的是数据,“算”指的是算力,即对数据的处理能力。通俗的说,就是将东部的大数据传输到西部地区进行计算处理,其目的是整合优化中国算力资源,推动中国东西部地区算力需求与土地、能源等资源的互补与匹配等。
②目前,我国数据中心大多分布在东部地区,由于土地、能源等资源日趋紧张,在东部大规模发展数据中心难以为继,供不应求问题日益突出。而我国西部地区虽然资源充裕,却受限于交通、网络等基础设施配套条件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______________。“找客户难”是西部地区很多数据中心面临的现实。
图2021全国各区域数据中心平均机柜上架率(%)①
③算力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供了强大支持。2022年2月,“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启动。两年多来,随着一系列政策出台落地,国家枢纽节点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扩大算力设施规模,东西部算力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局面得到较大改善,最终提升国家整体的算力水平,激发数字要素创新活力。
材料二
①“东数西算”本身是数字经济的基建工程,启动之后首先利好的当然是数字经济行业。而且随着国家政策的引导,在数字经济领域将会形成新的风口,从事“东数西算”相关领域的企业将会迎来一个重大机遇期。在传统经济模式下,我们国家东西部发展差距较大。但在数字经济时代,“东数西算”意味着东西部经济联动增强,西部地区可以参与到东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之中。这将扩大西部地区的有效投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②“东数西算”也能够带动产业链上下游投资,给各类市场主体带来发展的利好,从而促进地方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从产业链角度看,数据中心产业链条长、投资规模大、带动效应强。数据中心产业链不仅包括土建工程等传统产业,还涉及IT设备制造、基础软件、绿色能源供给等科技创新产业,将有力带动产业上下游的有效投资,助力经济稳增长。
材料三
①“东数西算”工程的实施,其核心是“绿色低碳”发展,即充分利用西部的绿色能源,承载东部高速增长的算力负荷,深入推动数字经济用能结构转型,实现源头减碳。
②目前,东部地区对算力的需求相对旺盛,但在资源、气候、环境等方面不利于低碳、绿色数据中心的建设。我国西部地区资源充裕,特别是可再生能源丰富,具备发展数据中心、承接东部算力需求的潜力。据了解,西部地区可再生能源资源占全国资源总量的70%以上。其中,风力资源占85%以上,太阳能资源占90%左右。在西部布局算力基础设施,能充分利用其自然条件,大幅提升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推动数据中心绿色发展。“东数西算”将从全国角度进行一体化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源使用效率,从而降低碳排放压力,实现算力的绿色发展,助力夯实数字经济绿色底座。
注:①[机柜上架率]指的是数据中心中已上架机柜数量占总机柜数量的比例。机柜上架率越高,数据中心在同等面积下的资源利用率越高。
15.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东数西算”的“算”指算力,即数据处理能力,算力提升能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B.“东数西算”启动之后首先利好的是数字经济行业,从事“东数西算”相关领域的企业也会迎来重大的机遇期。
C.东部地区不具备大力发展数据中心的优势,是因为该地区数据应用需求量大、水电资源短缺及能耗指标紧张。
D.我国西部地区资源充裕,特别是可再生能源丰富,具备发展数据中心、承接东部算力需求的潜力。
16.根据材料一和图的内容,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内容。
17.从以上三则材料可以看出,实施“东数西算”工程的意义有:①、②、③。(每空限8个字以内)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汉江血①
叶雨蒙
①直到后半夜冯子恩苏醒了,那时寒风刮得更紧了。向荒坡四周寻望,只见灌丛的暗影在疾风中索索抖动,不见一丝人迹。他回转头眺望茫茫的汉江,汉江灰蒙蒙的,岸边蒿草在寒风中唰唰抖动着干枯的茎叶。要是把战友的遗体沉到江里倒不错,等于是水葬了。
②天蒙蒙亮的时候,冯子恩终于将古建禄运到了封冻的汉江冰面上。他趴在冰上喘息了一阵,之后从右肩取下冲锋枪,检查了一下准星和击发处,还行。好啦,这一回成功在枪!
③先安葬战友,再为他复仇!
④他望了望江岸开阔地,那条灰白的道路以及那条路后面向坡上缓缓升起的稀疏的灌木丛,此刻显得静悄悄的。风减弱了,灰暗的晨雾在四处弥漫。奇怪,那些兔崽子们都缩到哪儿去了?他愤愤地想。【甲】好吧,现在先不管他们,一会他们会来的,一定会叫他们来!他从后腰上取下那颗手榴弹,小心翼翼地拧开弹柄后的盖帽,几秒钟后,手榴弹咝咝冒着青烟划一个弧形落到不远处的江面上。随即便轰然一响,碎冰块和弹片一阵雨似的哗哗落下来。爆炸过后,前方冰面上出现一个窟窿,好像有缕缕水汽向天空升浮着。冯子恩盯着那袅袅飘升的水汽,一点点把战友的遗体推到冰窟窿前。水很洁净,呈钢蓝色,汩汩地从冰层下流过。他伸手向冰窟窿里撩了些江水,擦拭着死者脸上的血迹,同时感到冰凉的江水渐渐漫透了自己的衣服。然后他将古建禄遗体头朝下,一点点送往水中……
⑤白蒙蒙的晨雾里,那帮端着卡宾枪的美国兵一路跑步奔到江边,一个瘦高个儿的士兵向江面指了指,大概是发现了卧倒的冯子恩吧,呼啦一下,全部卧倒了。
⑥冯子恩没有开枪。他纹丝不动地卧在冰面上,脸贴冰面,忍受着极度的虚弱和伤痛以及冰面上浸漫过来的冰凉的江水。
⑦这样过去好一阵,双方都没有动静。
⑧敌兵们不能断定江面上趴卧的是死人还是活人?到底出了什么事?如果那是个志愿军,刚才的手榴弹爆炸又是怎么一回事?谁投的?志愿军不会自己炸自己吧?
⑨后来,那个瘦高个子敌兵试探着朝冯子恩打过来一梭子弹,“叭叭叭……”却不见反应。他们放心了,可能是具死尸。敌兵接着又乱放一阵枪,估计即便是活的也让这一阵乱枪打死了。他们一个接一个地从地上爬起来,小心翼翼地走到江面上。
⑩冯子恩右肩中了一弹,大概锁骨被击碎了,鲜血急速流淌下来,在冰面上聚了一滩。其余的子弹都打在他四周的冰面上,打得冰屑四溅。他很瞧不起这帮美国兵,枪法太差啦!他依旧一动不动地趴在冰上,双手在怀里抱紧冲锋枪。其实不用他装死,他也差不多就要死了,血液将要流尽,体力早已耗完,唯有一颗心脏还在跳动……
敌人成散兵线向他走来,皮靴踩踏着冰面,发出橐橐的响声……近些,再近些……冯子恩用顽强的毅力又坚持了最后几秒钟,之后他缓缓地从怀中向前伸出冲锋枪。
“哒哒哒……”一梭子复仇的子弹从他的枪口呼啸而出。敌兵们惊叫着翻滚倒地。冯子恩痛楚地闭上双眼,知道自己没有射中一个敌人,他的右肩负了伤,几乎无法握枪瞄准了,手指也冻得僵硬难以弯曲。【乙】冲锋枪在他的怀中乱跳,一串子弹打飞了。
一颗子弹也没有了,他拖过冲锋枪在冰上一推,送入冰窟窿,之后他挣扎着翻了两个滚,到了冰窟窿前。敌人开始还击了,子弹刮风似的从他四周掠过,他先将双脚和两条小腿探入江水中,上半身留在冰面上,顿时他感到江流向下拽动他双腿的力量,刺骨的江水浸透了他的腿骨……他知道,这已是他最后的痛苦了,再过一小会儿,他就什么也感觉不到了。他两手按着冰面,使自己的身体继续向江水里下沉。江水浸过了他的臀部,接着又浸过他的腰腹……就在他的头颅入水的一霎间,他抬头向天空望了最后一眼。
那时初升的阳光已从东山泻过来,碧蓝而辽阔的天空中有一只雄鹰在静静地盘旋。江岸高耸的山峰上,树林被阳光照亮了……
注:①取材于长篇小说《汉江血》,作品记述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的第三、第四次战役的内容。
18.阅读⑤— 段,梳理冯子恩复仇之战的经过,把下面内容补充完整。
①
中弹诱敌
射击未中
②
19.结合上下文,从画横线的【甲】【乙】两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
20.有人认为小说结尾的环境描写与上文残酷的战场氛围不协调,应该删去。请联系本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21.小说标题《汉江血》的“血”字,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近年来,“博物馆热”持续升温,去博物馆看展日益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越来越多人走进博物馆,在触摸历史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此同时,一些热门博物馆也存在一票难求的现象。如何解决这一矛盾?从实践来看,有的博物馆延长开放时间,有的则开设夜场、推出夜游活动,还有的通过精细化管理提高承载量。这些举措,都有助于破解供需矛盾,更好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不过,一座博物馆,就其本身而言,容量是有上限的。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走出”博物馆,______________,有助于让更多人享受到博物馆文化的滋养。
②数字化技术的进步,让一眼千年、一眼万里成为现实。这既为博物馆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也增添着博物馆的创新活力。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由于展厅空间有限,韩休墓的壁画一度无缘与公众见面。博物馆依托虚拟现实技术、视频切片技术、H5技术,将考古现场做成虚拟展厅。通过官网的“线上展览”,观众不仅能“身临其境”观赏壁画,还能体验繁复而精密的修复工作。这启示我们,用好数字化技术,创新形式,推出更多线上展览、云课堂、观展互动等,能够打破时空的限制,让博物馆的展厅更好延伸进大众生活。
③对历史文化最好的保护,是融入日常生活,成为生活所需。实际上,历史文化的滋养,不仅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历史回眸之中,也在可感、可知、可参与的日常生活之中。让博物馆里的藏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遇,不仅有利于激活文物的生命力,也能拉近博物馆与观众的距离。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凤冠冰箱贴,甘肃省博物馆的铜奔马毛绒玩具,三星堆博物馆以三星堆文物为原型的三星堆盲盒……一个个博物馆文创产品走红,背后是让文物融入日常生活的努力。推动文物合理利用,让文物亲民而不“高冷”,有趣但不失厚重,才能更好擦亮文化瑰宝,让文化浸润人们的精神生活。
④从更大的视野来看,博物馆文化能与旅游、教育等领域相融合,形成新业态。比如,有的博物馆将市集、演艺、非遗展示、主题邮局等新元素、新玩法融入运营,更好满足观众多元化的需求;有的开展精品课程进校园活动,将博物馆资源与学科教学相融合;有的城市开展“地铁遇见博物馆”主题展览活动,以丰富形式展示文物瑰宝……某种意义上来说,博物馆发展至今,其职能不仅仅是“历史的储藏室”,更是了解历史文化的一把钥匙。在“博物馆+”上多下功夫、做文章,既能推动更多人触摸历史文化、感悟文脉流淌,也能为美好生活添彩。
⑤对于观众而言,逛博物馆早已不是走马观花般的“到此一游”,而是一场与历史、文化的“走心”对话。这也对博物馆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坚持保护第一、传承优先,合理开发利用博物馆资源,不断拓展博物馆的“文化半径”,文化的灯火就能被点得更亮,博物馆就能为人民的精神世界提供更丰厚滋养。
22.根据全文,在第①段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23.下列关于文章①—⑤段结构关系的图示,正确的一项是( )
【甲】 【乙】 【丙】
24.将下面材料作为论据,放在文章②③④哪段中最为恰当?为什么?
前不久,一场穿梭千年、跨越山海的敦煌壁画中的体育文化主题展,在上海体育博物馆开展。一件件文物,一幅幅壁画,生动展现敦煌文化中弓射、马术、武艺、球类等20余项传统体育游艺活动的景象。文物与体育的联动,形成博物馆文化与体育融合的新业态。
七、作文(本大题共2小题)
25.相遇是人生美好的经历。与父母相遇,能帮你成长;与师友相遇,能助你进步;与文物古迹相遇,能丰富你的学养 回望你的人生旅途,哪些相遇会刻骨铭心?
以“相遇”为题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600—800之间,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26.请改变《范进中举》的叙事视角,以“范进”的口吻改写“中举”的故事。题目自拟。
要求: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600—800之间,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北京市平谷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答案和译文
1.(4 分)北京的坛观察手记(书写正确、规范、工整即可得分)
2.(3 分)D
3.(3 分)B
4.(3 分)A
5.(3 分)C
6.(3 分)示例:三座坛拥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7.(3 分)示例:古代中国帝王举行祭祀大典用的高台
8.(6 分)
(1)何事长向别时圆
(2)苍颜白发
(3)示例一:①劝君更进一杯酒 ②西出阳关无故人
示例二:①莫笑农家腊酒浑 ②丰年留客足鸡豚
9.(4 分)①凄凉地 ②千帆竞渡
10.(6 分)示例:刘禹锡听了朋友吟诵的诗篇,暂且借美酒振奋精神,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坚定意志和乐观精神。李白借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自己仕途失意后内心的寂寥和怅惘。苏轼举杯对着天空,询问明月何时才会出现,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宇宙的思考,以及中秋之夜的孤独、怅惘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11.(3 分)C
12.(3 分)D
13.(4 分)①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②外迁 ③筑堤 ④组织筑堤巡堤
14.(5 分)示例:吴用一行与杨志,在 “取” 与 “护” 生辰纲上形成矛盾。吴用一行人精心选择天气、地点,利用内部矛盾,诱使杨志等喝了蒙汗药酒,智取生辰纲,迫使杨志逐渐走近梁山。矛盾冲突中凸显了杨志的精明、谨慎和吴用的足智多谋。
15.(3 分)C
16.(4 分)示例:中西部地区数据中心平均机柜上架率低于全国水平,数据中心建设存在供大于求的情况。
17.(6 分)①激发创新(活力) ②发展经济 ③绿色发展(实施绿色发展)
18.(4 分)①隐卧冰面 ②沉枪投江
19.(4 分)示例:用拟人手法描摹冯子恩身受重伤,冲锋枪不受冯子恩控制的状态,表现他顽强坚韧的战斗意志和铁血军魂。与上文 “成功在枪” 遥相呼应,“打飞了” 暗含着主人公报仇失败的遗憾。
20.(4 分)示例:不能删。小说结尾以阳光照亮山峰和雄鹰盘旋的画面,表达对牺牲的庄重敬意;笔意突转,与前文惨烈战斗形成反差,给读者昂扬向上的力量,为读者留下无尽的思考空间。反衬战场的悲壮。
21.(6 分)示例:①表层看,指主人公在汉江战斗中流血牺牲,“血” 字体现战斗的惨烈。根据对冯子恩在汉江战斗中受伤、流血直至牺牲的详细描写,如 “冯子恩右肩中了一弹,大概锁骨被击碎了,鲜血急速流淌下来,在冰面上聚了一滩” 可知,“血” 字首先直观地反映了文章主人公冯子恩在汉江战斗中流血牺牲的事实,强调了战争的残酷性。
②深层看,表现出我志愿军战士不畏强敌、视死如归的 “铁血精神”。根据第十二段 “冯子恩用顽强的毅力又坚持了最后几秒钟,之后他缓缓地从怀中向前伸出冲锋枪” 和第十三段 “‘哒哒哒……’一梭子复仇的子弹从他的枪口呼啸而出” 等可知,“血” 字更深层次地体现了我志愿军战士在面对强大敌人时不畏艰险、视死如归的铁血精神,这种精神是他们用鲜血铸就的。
22.(3 分)示例:拓展博物馆的 “文化半径”
23.(3 分)丙
24.(4 分)示例:放在④段中最恰当。因为④段论述 “拓展博物馆文化半径之与旅游、教育等领域相融合,形成新业态”。材料敦煌壁画与体育游艺活动展览联动,形成博物馆文化与体育展览相融合的新的展览样式。能很好证明本段观点,拓展博物馆文化半径,可以将文化与体育的融合,形成新业态。
25.(50分)略(根据作文实际质量,按照评分标准酌情给分)
26.(50 分)略(根据作文实际质量,按照评分标准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我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就这样默默度过了二十三年,如同被世界遗弃了一般。回来后,怀念故去旧友,只能徒然地吟诵《思旧赋》,如今归来,家乡人事已非,自己仿佛成了那个烂柯人。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帆船驶过,病枯的树木前头却是万千林木欣欣向荣。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凭借这杯酒来振奋精神。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增它旧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这两种表现,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为外界环境的好坏或喜或忧,也不因为自己心情的好坏或乐或悲。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在朝),则为平民百姓忧虑;处在荒远的江湖中(被贬),则替君主担忧。这样(他们)进朝为官也忧虑,退居江湖为民也忧虑。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一定会说 “比天下人忧虑在前,比天下人享乐在后” 吧。啊!(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志同道合呢?
材料一
白居易虽然进献忠言,但不被采纳,于是请求降职到外地做官。担任杭州刺史时,他开始修筑堤坝保卫钱塘湖,调节湖水的蓄洪和泄洪,灌溉农田一千多顷。
材料二
苏轼调任徐州知州。黄河在曹村决口,洪水在梁山泊泛滥,汇聚到徐州城下,城墙将要被冲毁。苏轼说:“我在这里,洪水决不能冲毁城墙。” 他率领他的下属拿着畚箕、铁锹出城,修筑东南方向的长堤,堤坝从戏马台开始,一直连接到城墙。雨日夜不停地下,城墙仅有三版没有被淹没。苏轼在城墙上搭起茅屋居住,路过家门也不进去,派官吏们分别在城墙各处守卫,最终保全了徐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