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一、(25分)
(4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问题。
心怀热爱,共赴星辰大海。热爱,能让我们无畏困难,攀登成功的高峰;热爱,能让我们A(艰苦卓绝/百折不挠),坚守信念的底色B热爱,能让我们充满激情,燃烧生命的火焰。让我们以一颗炽热的心,热烈地拥抱生活,书写属于自己的huī huáng篇章,让生命之花在每一个瞬间都zhàn fàng耀眼光彩!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2.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A处。(1分)
A处的词语是 。
3.请在B处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1分)
B处的标点符号是
4.(5分)为擦亮城市名片,江海初中拟开展“我爱这座城”主题活动。请你参与。
(1)走进张謇故居——濠南别业,看到一副对联。请你根据下联选出上联 (2分)
上联:
下联:
A.高风遒劲冬荣翠柏
B.翠柏冬荣高风遒劲
C.冬荣翠柏风高遒劲
(2)方寸之间,浓缩濠河印记,尽显文化创意。2024年8月29日,濠河十景手绘明信片正式面市,小语挑选了其中的“南通濠河北极阁”春景明信片寄给远方的朋友小雅,邀请她来南通旅游。请你根据明信片上的内容帮她写上一段邀请词。(3分)
5.整本书阅读。
(1)(3分)“见成名无数,图名无数,更有那逃名无数。”《水浒传》中有不少绿林好汉都经过“名”的考验。请你从中选择一位“逃名者”,概述其“逃名”的事迹。
(2)(4分)热爱阅读,登高行远。你从《艾青诗选》中获得了哪一种前行的力量?请举一例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收获。
6.(9分)用课文原句填空。
热爱生活,让生命璀璨。你会有“采菊东篱下,(1) ”(陶渊明《饮酒》其五)的悠然自得,会有“但愿人长久,(2) ”(苏轼《水调歌头》)的美好期待,会有“(3)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积极进取,会有“(4) ,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的爱国情怀,会有“俗子胸襟谁识我?(5) ”(秋瑾《满江红》)的英雄气概,会有“(6) , ”(李白《行路难》其一)的坚定信念;会有“(7) , ”(范仲淹《岳阳楼记》)的远大抱负。
二、(60分)
(7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成问题。
姑苏怀古①
[唐]许浑
宫馆余基倚棹②过,黍苗无限独悲歌。
荒台麋鹿新草,空苑岛凫③占浅莎④。
吴岫雨来虚槛冷,楚江风急远帆多。
可怜国破忠臣⑤死,日月东流生白波。
【注】①姑苏,即姑苏台,夫差曾为长夜之饮而在台上造春宵宫,吴越争战中被焚。许浑晚唐诗人。②棹:划船用的桨。③凫:水鸟。④莎:多年生草本植物。⑤忠臣:指伍子胥。
7.颔联中“荒台麋鹿新草”的横线处,你认为下面选项中哪个词更贴合诗意?请选择并说明理由。(3分)
A.吃
B.争
C.闻
选择 ,理由: 。
8.许浑的诗作,有很多写雨意、写水景的,故有许浑“千首湿”的雅号。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本诗做简要分析。(4分)
(17分)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问题。
游龙鸣山记
[明]陶安
至元丙子二月甲午,厚斋严君治酒肴,招予游龙鸣山。
从蓝溪东南行五六里,两山峙如双阙,相距百步,绵亘东趋。中夹石田,田右小路,随两山势深窗①曲折。行三四里,隘不宜田,仅可为路。又数里,山益奇峻,轻岚暖霭,微袭襟帽。山外崇峰复嶂,杳无穷极。少焉,峭壁对立,状若华表,松杉万章②,夹路北转。涧多石底,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似非人间世。僧舍雄丽,榜曰“禅寂”。门外独松古秀,大连数抱。修篁干霄,森列门内。寺长老出迎客,延坐后堂,匾曰“白云深处”。同游者疲于跻攀,于是止焉。予以未登绝顶为怏,与三二友决意直上。
地势斗峻,褰裳③援萝,履苍莽中。上有天池沆瀣④,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其西绝顶,巨石雄坦,可坐数十人。渺焉四顾,心目豁然。其东绝顶,视西又高,倦不欲登,还饮“白云深处”。于时暖气薰席,蒸焉如夏,凄焉如秋,栗焉如冬,觥筹交错,谈笑甚欢,虽从者乐工各适其意。酒既,长老引客看花,徐行登环翠阁。已而与长老别,出寺门。行几一里,众以兴未尽,席地坐,分韵赋诗者久之,诗成而归。
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但溧之为州,非通都要路,兼是山隐于邃奥,故无前贤题咏及当代名笔发其幽潜,予故表而出之。呜呼!乐而不失乎正者,浴沂风雩⑤也。兰亭之会⑥,乃或感慨悲戚。今同游者心平气易⑦,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遂记兹游之胜,使龙名山得以著于世云。
(选自《陶学士集》,有删改)
【注】①窅:深远。②章:大材。③褰裳:撩起衣裳。④沆瀣:水深广的样子。⑤浴沂风雩:指孔夫子带学生到沂水边洗澡,到舞雩台吹风的情景。⑥兰亭之会:晋代王羲之、谢安、孙绰等贵族高官四十二人在会稽郡山阴县(今绍兴越城区)兰亭聚会宴咏,后称群贤高会,儒雅风流。⑦心平气易:心情和悦。
9.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2分)
虽从者乐工各适其意
10.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延坐后堂
②渺焉四顾
③觥筹交错
④长老引客看花
11.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3分)
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
12.游览龙鸣山,很多胜景让人意犹未尽。请根据文章第二段中的内容完成下面表格。(2分)
胜景 特点
山 ①
山涧 幽静秀美
寺庙 ②
13.作者认为这次游玩是“乐之正者”,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乐之正”的具体表现。(6分)
(16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2月17日,国家级非遗蓝印花布传承基地在江苏南通崇川区正式启用,这也是当地将专业博物馆引进社区的首次尝试,旨在打造了居民家门口的“非遗文化博物馆”,进一步推动其系统性保护和创新性发展。
南通蓝印花布非遗传承基地是集传统印染实物遗存收藏、展示,印染工艺传承、实践、创新、教学等为一体的传统手工艺术研究教学基地,通过展示非遗实物精品,传承人指导教学等多种形式,面向院校、社区传授民间印染的精湛技法,来促进非遗产学研发展,让这门古老的传统民俗文化被更多人看见。
(选自《新华日报》2024年12月17日,有删改)
【材料三】
发掘民俗之美丰厚文化之蕴
①英歌“出圈”,步履不停。不久前,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文艺演出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英歌舞精彩亮相。奔放的舞姿、豪迈的气势,带来力与美的震撼,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
②民俗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多姿多彩的地方特色传统文化,共同构成璀璨的中华文明,也助推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从广东的英歌舞,到福建的簪花,再到甘肃的社火……越来越多传统民俗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并带动当地旅游热潮。传统民俗成为“流量密码”带动文旅消费,给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增添新亮色,也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③传统民俗为何能“图粉”无数?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其独特性。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民俗活动同样如此。东南沿海一带,过去人们多以出海捕鱼为生,便有了祈求平安的游神文化;山西炼铁业蓬勃发展,进而演变出打铁花来庆祝丰收、祈求平安的习俗。民俗活动是自然环境、生产实践、生活实践共同孕育的“花”。它是智慧的结晶,也是情感的表达。透过那些或热烈或奔放或欢快的表现形式,我们能看到一方水土的历史记忆,看到蓬勃涌动的生命活力,看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希冀与渴望,看到对孝悌礼义等价值观念最朴实隽永的表达……这些别具一格的文化体验、击中心弦的情感共鸣交织激荡,构成传统民俗“破圈”传播的“最大公约数”。
④我们乐见传统民俗的走红,但想从“一时红”变“长久红”,还需要更多着眼长远的谋划与努力。时代在变化,观众在变化,审美也在变化,这些都对传统民俗提出了新的要求“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新者生机也”。早在二三十年前,汕头后溪英歌队就开始谋求创新,把武术、舞蹈要素融入动作,成功打造出招牌招式,队伍名声大噪。实践证明,主动求变,积极应变,推动传统民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让传统民俗跟上时代步伐,实现“老树”发“新芽”。
⑤既要向内修炼基本功,也要积极向外拓展传播渠道。今天,借助互联网,民俗活动成功打破空间限制,从一隅走向全国,甚至实现“出海”。这不仅是传播地域覆盖面的延展更为传统民俗打开了更大发展空间。用好互联网,拓宽传播路径,在业态挖掘、商业推广、文创开发等方面下功夫,民俗文化可以更好从小众走向大众,被更多人认识和喜爱。
⑥一位作家感言:“民俗是一条浩荡大河,只有新的洪流不断注入,才能永远充满活力。”今天,我们从悠久绵长的民俗活动中领略文化的魅力、收获心灵的熨帖。前进道路上,尤须采取更多举措,更好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充分释放传统民俗的魅力,让古老的文化遗产绽放新光彩。
(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9月20日,有删改)
同学们参加“爱在家乡,传承文化”社会实践活动。
14.小语参观完家乡后,整理了有关传统节日的信息(材料一)。请你根据信息内容写出探究结论。(4分)
15.《新华日报》对南通非遗蓝印花布进行了相关报道。请你阅读材料二并补写标题,不超过20字。(2分)
16.小语认为材料二可以作为材料三中第③段的论据,小文则认为应放在第⑤段。你同意谁的观点?为什么?(4分)
17.为了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家乡的传统文化,请你根据三则材料内容,对地方文旅局提三点建议。(6分)
(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沙漠里的樟子松
陈四长
①陕北的四月,天高云淡,是一年里最宜人的季节。我去榆林出差,顺道到定边县十里沙,看望老朋友、治沙英雄石光银。
②见到老石时,他刚从植树的工地回来,衣袖上、裤脚上沾满了沙尘。老石告诉我,经过这么多年的繁育,他们这里成片的樟子松已经有5万余亩。
③太阳山,是十里沙面积超百亩的一个大沙丘,沙丘高度38米。山下有一人工湖,名西湖。沿着树草杂生的边坡,石光银带我登上太阳山。山上,茂密的樟子松林让人眼前一亮。那些高耸笔直的樟子松,就像是列队的士兵,一眼望不到头。灰褐色的树干上,清晰的树轮沿树干而上。伞塔状的树冠,仿若硕大的雨伞遮蔽了天空。林地里,树影斑驳,阳光从树叶缝隙间透下。针叶沉积的腐殖层、生成的苔藓以及野草,让地表变得松软。
④石光银抚摸着一棵樟子松的树干,对我说:“樟子松是速生树,一年能长四十厘米以上。从树轮看,这株樟子松已经十多岁了。”就像是谈及自家的孩子,他的言谈中满是欢喜:“樟子松可是好树哩!耐寒、抗旱、耐瘠薄,适应性强,在北方干旱沙漠里给点水就能生长。与其他乔木相比,樟子松是常青树,根系大,寿命长,一般寿命在150到200年。”的确,沙漠里有了樟子松,四季就都有了绿色,冬天的沙漠便不再萧条。
⑤我理解老石对樟子松的情有独钟。我年轻时曾在榆林地区工作过14年,对陕北早期的沙漠治理有所了解。那时,乔、灌、草相结合,树种主要是杨树、旱柳、柠条、紫穗槐、沙柳一类。这些树都是落叶树,一到冬天,树叶凋零,沙漠里便没有了生机。樟子松从东北来到毛乌素落户,给塞外荒漠的四季特别是寒冬带来了绿色。一生与树结缘的石光银咋能不喜爱呢?
⑥夜晚静极了。老石坐在我的对面,和我聊起樟子松引种育苗和栽植的事来。“定边以前没有樟子松。1996年,我们从东北引来种子,第一次在定边搞樟子松育苗,总共育了5亩。”老石娓娓道来,“开头缺乏经验,出苗率不高。我们派人外出学习,请林业技术人员过来指导,从育苗到栽植,一切按规范操作,终于取得了成功。”
⑦有心人处处用心。从这次育苗,石光银学到了许多。就像当年去外地学习障蔽治沙一样,每一个细节都让他眼界又开。“樟子松育苗有大讲究哩!”老石告诉我。苗圃地不能用重茬地,土壤要绵黄土,而且要用营养袋育苗。苗期管理要及时防治病虫害,及时除草、浇水、施肥。幼苗生出两个节节时最关键,一两天就得打一回药。浇水要用洒壶,不能大水漫灌。长到三个节节时,先移到大的塑料盆,培养到苗高五十厘米以上再栽到地里……
⑧我津津有味地听石光银讲着他的樟子松。他讲的这么多,都是在实践中积累的学问,虽说都是技术层面的,但在我听来非常新鲜,而且很有趣,一点儿也不枯燥。尤其从他嘴里说出,还特别带着一种生动。
⑨应我的要求,翌日早饭后,我们一起驱车进入狼窝沙、十里沙。这片曾经一望无际的荒漠,现在全部被葱茏的林木覆盖。车子在无边的林海中穿行,一片片蓬勃的樟子松、新疆杨、旱柳、云杉和灌木丛从眼前闪过。老石一边指着那些树,一边告诉我,狼窝沙、十里沙、南海子方圆百里,现已全部得到治理。
⑩从1984年首次承包3500亩荒沙,到今年,整整40年了。40来,石光银和他的伙伴们,承包治理了南海子农场、长茂滩林场、圪垯套、长城林场等25万亩荒沙和碱滩地,在毛乌素沙漠南缘营造起绵延百余里的绿色屏障,创造了人进沙退的生态奇迹。
正午,我们来到石光银的家乡圪垯套,登上一个叫紫银山的山峁。山上有座真武庙,听老石说,这里原来都是沙漠和盐碱滩,一棵树都没有,一年还总有几次沙尘暴。如今庙的周围生长着成片的樟子松和臭柏。从山上极目远望,明长城内外,莽莽苍苍的林海一片辽阔。这让人从内心里生出敬佩。
哦,沙漠里的樟子松!我的眼前又浮现出春天的图景:石光银站在一片樟子松下,激情地谈论着治沙,他高大的身影与身后高耸的樟子松融为一体……
也许,石光银就是沙漠里的一棵樟子松。
(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11月,有删改)
18.文中第⑦段写“有心人处处用心”,石光银“用心”在何处?请结合全文说说。(4分)
19.阅读下面文字,品味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5分)
从1984年首次承包3500亩荒沙,到今年,整整40年了。40年来,石光银和他的伙伴们,承包治理了南海子农场、长茂滩林场、圪垯套、长城林场等25万亩荒沙和碱滩地,在毛乌素沙漠南缘营造起绵延百余里的绿色屏障,创造了人进沙退的生态奇迹。
20.小语认为第⑤段中画线句与本文主题无关,可以删去。你认为呢?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
21.石光银于2021年3月被授予中国共产党最高荣誉“七一勋章”,中央电视台拍摄的《中国脊梁》专题片对石光银的事迹进行了报道。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说说对“中国脊梁”的理解。(6分)
【链接材料】
石光银出生在毛乌素沙漠南缘的一个小村庄,小时候,治沙的信念就在他心里扎下了根。1984年,他辞掉铁饭碗,承包了3000亩荒沙进行治理。石光银在治沙过程中遭遇了无数次失败,但他从未放弃。面对“狼窝沙”这一极度恶劣的环境,他带领群众进行了三次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取得了成功。后来,他动员全家加入治沙行列,在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村民也加入到治沙的行列中。他成立治沙公司,分给村民股份,带着村民一起致富。2020年石光银所在的四大壕村被定边县命名为小康村,毛乌素沙漠即将成为中国首个“消失”的沙地。
三、(65分)
22.(65分)阅读下面的内容,按要求作文。
诗词,是青春岁月里不可或缺的美妙乐章!大抵很多人的青春,都是与诗词相伴。请你掀开时光的帷幕,保持对诗词的热爱,渐次展现那些人、那些事、那些与诗词约会的青春岁月吧。
请以“与诗词约会的青春”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写出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④不少于600字;⑤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答案和译文
1.(4 分)
(1) 辉煌;绽放
(2) 百折不挠
(3) 分号(;)
2.(5 分)
(1)B
(2) 示例:亲爱的小雅,你好!我最近收到一张 “南通濠河北极阁” 春景明信片,景色美不胜收。这里春天万物复苏,濠河两岸绿树成荫,北极阁无比壮观。希望你能来南通旅游,感受美丽风光和历史文化。我们可以一起漫步于濠河畔,品尝美食,体验南通魅力。期待你的到来!小语。
3.(3 分)示例:《水浒传》中的公孙胜,被称为 “入云龙”,是梁山泊的法师,也是 108 将之一。他在小说中表现出对世俗名利的超然态度,不追求权势和地位,而是潜心修道,致力于方术和符咒的研究。在小说后期,公孙胜想起罗真人 “遇汴而还” 之语,便向宋江辞行,返回蓟州二仙山。
4.(4 分)读《艾青诗选》我获得了光明的力量。《光的赞歌》赞美了 “光” 的神奇,它驱逐黑暗,带来社会文明。我也愿意手握《火把》,心向太阳。
5.(9 分)
(1) 悠然见南山
(2) 千里共婵娟
(3) 沉舟侧畔千帆过
(4) 僵卧孤村不自哀
(5) 英雄末路当磨折
(6)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7)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6.(7 分)
(1) B;一个 “争” 字,生动地描绘出自然界旺盛的生命活力。使历史陈迹的死寂与自然生命的生机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强烈的对比,自然地表现出人世的沧桑变化。
(2) 许浑的诗作,有很多写雨意、写水景的,故有许浑 “千首湿” 之称。如 “吴岫雨来虚槛冷,楚江风急远帆多”“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等,都是写雨前雨后的名句。本诗中 “吴岫雨来虚槛冷,楚江风急远帆多” 一句,写出了吴越的山川风云,使怀古的气氛更加浓厚,读者仿佛置身于吴越的烟雨迷蒙之中,加深了对历史的感怀。本诗中 “日月东流生白波”,写出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对现实的思考,对国家的担忧,所以本诗的 “湿” 字,不仅写出了许浑诗歌的特点,也写出了作者的爱国情怀。
7.(17 分)
(1) 虽 / 从者乐工 / 各适其意
(2)①邀请;②看;③酒杯;④带领
(3) 这次游玩,恰逢适宜的时节并且遇到了合适的地方,实在是值得快乐啊。
(4)①奇峻、山外崇峰复嶂、峭壁对立、松杉万章;②雄丽
(5) 龙鸣山景色壮美,有奇峻的山峦、幽深秀美的山涧、雄伟壮丽的寺庙等诸多美景;游玩过程中,众人相处融洽;同游者心平气和,没有像兰亭之会那样的悲戚感慨。
8.(16 分)
(1) 大部分人认为传统节日对生活方式还有影响,但对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含义大多只是略知一二。
(2) 示例:南通启用蓝印花布非遗传承基地,促民俗发展。
(3) 同意小文的观点。材料三第③段主要论述传统民俗能 “圈粉” 无数是因为其独特性,重点在于阐述传统民俗自身的特点。而材料二主要说的是南通蓝印花布非遗传承基地通过多种形式促进非遗产学研发展,让民俗文化被更多人看见,强调的是通过建立基地、采用多种形式来拓展传播渠道。
(4)①挖掘传统民俗文化的独特性,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带动文旅消费。②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家乡的传统文化跟上时代步伐。③利用互联网等渠道拓宽传统文化的传播路径,促进传统文化的学研发展。
9.(20 分)
(1) 石光银的 “用心” 体现在:学习探索:1996 年从东北引种樟子松种子,起初出苗率不高,便派人外出学习,并请林业技术人员指导,按规范操作取得育苗成功。掌握育苗细节:深知樟子松育苗诸多讲究,如不用重茬地,用绵黄土、营养袋育苗,苗期及时防治病虫害、除草、浇水、施肥,幼苗特定阶段的用药、浇水方式,以及移栽步骤等。长期坚持治沙:1984 年起,40 年来持续承包治理荒沙和碱滩地,营造绿色屏障,创造人进沙退的生态奇迹。带动他人:动员全家加入治沙行列,影响越来越多村民参与,成立治沙公司,带村民致富。
(2) 数词的运用,具体而准确地展现了石光银治沙的规模、时间跨度与显著成果,让读者真切感受到石光银及其伙伴治沙事业的宏伟与艰辛,有力地突出了他们创造的生态奇迹,表达了对其治沙壮举的高度赞叹与敬佩。
(3) 不能删去。该句通过回忆 “我” 年轻时陕北早期沙漠治理的树种情况,指出那些落叶树冬天让沙漠失去生机,与樟子松四季常绿形成对比,突出樟子松给沙漠带来生机的特点,进而解释了石光银喜爱樟子松的原因,为后文石光银用心引种、培育樟子松做铺垫,从侧面烘托了石光银为改善沙漠生态环境所做出的努力,与文章主题紧密相关。
(4)“中国脊梁” 指像石光银这样为国家和人民做出卓越贡献,具有坚韧不拔、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精神的人。石光银从小立下治沙信念,辞掉铁饭碗,40 年如一日坚持治沙,面对无数失败不放弃,在极度恶劣的 “狼窝沙” 取得治沙成功,体现其坚韧不拔;动员全家、带动村民参与治沙,成立公司带村民致富,展现无私奉献;带领大家治理荒沙,创造人进沙退的生态奇迹,彰显勇于担当。他以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为沙漠治理和生态改善做出巨大贡献,撑起了中国生态建设的脊梁。
10.(65 分)略(根据作文实际质量,按照评分标准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姑苏怀古》
行舟经过姑苏古城,舍舟登岸,凭吊古台,初登台基,放眼眺望,只见残砖败瓦间禾黍成行,断壁颓垣上蒿草丛生。争食新草的麋鹿和各据莎草、筑巢栖息的水鸟在四周栖息游荡。山雨将至时,登台凭槛,一切都那么凄凉,楚江上面在风雨中的远帆更是让人心下情绪低落。吴越战争时候,忠臣伍子胥惨遭杀害,吴国也被灭国,真是令人唏嘘不已,急风吹帆的大江,在滔滔白波中向东而去,消失在天际。
《游龙鸣山记》
至元丙子年二月甲午日,厚斋严君准备好酒菜,邀请我游览龙鸣山。
从蓝溪向东南行走五六里,有两座山对峙如同双阙,相距百步,连绵向东延伸。中间夹着石田,田右边有条小路,顺着两山山势幽深曲折地延伸。走了三四里,狭窄的地方不适宜种田,仅仅可以当作道路。又走了几里,山更加奇异险峻,轻柔的雾气和温暖的云气,微微沾染衣裳和帽子。山外高峰重叠,深远没有尽头。不一会儿,陡峭的石壁相对而立,形状像华表,上万棵松杉,在道路两旁向北转去。山涧多是石头底,云雾深沉,树木繁茂,繁花覆盖山岩,鸟声清脆细碎,好像不是人间世界。僧人的房舍雄伟壮丽,匾额上写着 “禅寂”。门外一棵松树古老秀丽,树干粗大需要几个人合抱。修长的竹子高耸入云,森严地排列在门内。寺庙的长老出来迎接客人,邀请我们坐在后堂,后堂的匾额写着 “白云深处”。一同游玩的人因为攀登而疲惫,于是在这里停下。我因为没有登上山顶而感到不快,和两三个朋友决定直接向上攀登。
地势陡峭,撩起衣裳,攀援藤萝,在苍茫的山间行走。上面有深广的天池,天池的水向下飞落到潮音岩,引过来供给厨房使用。它西边的山顶,巨石雄伟平坦,可以坐下几十人。向远处四面眺望,心胸和眼睛一下子开阔起来。它东边的山顶,看起来比西边的又高,疲倦了不想攀登,回到 “白云深处” 喝酒。这时温暖的气息熏着座席,热得像夏天,清冷得像秋天,寒冷得像冬天,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大家谈笑非常欢乐,即使是随从和乐工也各自满足自己的心意。酒喝完后,长老带领客人看花,慢慢地登上环翠阁。不久和长老告别,走出寺门。走了将近一里,众人因为兴致还没有尽,席地而坐,分韵赋诗很长时间,诗写成后才回去。
这次游玩,恰逢适宜的时节并且遇到了合适的地方,实在是值得快乐啊。但是溧州这个地方,不是交通要道,加上这座山隐藏在幽深的地方,所以没有前代贤人的题咏和当代名人的笔墨来发掘它的幽深潜藏的美景,我因此把它写出来。唉!快乐而不失去端正的,是像孔子带着学生在沂水边洗澡、在舞雩台吹风那样的快乐。兰亭集会,却有人感慨悲戚。现在一同游玩的人心境平和,发言作诗,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这大概也是端正的快乐吧!于是记下这次游玩的胜景,让龙鸣山能够在世间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