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南昌二中集团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综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江西景德镇的青花瓷釉质透明如水,胎体质薄轻巧,洁白的瓷体上敷以蓝色纹理,没有(gōu)______火的火红( )有的是素雅清新。青花瓷一经出现便风靡一时,成为景德镇的传统名瓷之冠。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1)(gōu) (2)靡
2.在括号内填入的标点符号是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雏鹰哺于巢穴,昂首观天之时,已酝酿乘风破浪的梦想;当马驹休于栏下,引颈嘶鸣之际,已______驰骋天下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我们的使命,需要我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论学习还是工作,成功都源于脚踏实地、志存高远的结果。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论学习还是工作,成功都因为脚踏实地、志存高远的结果。
B.不论学习还是工作,成功都源于脚踏实地、志存高远。
C.无论学习还是工作,成功都源于脚踏实地、志存高远的结果。
D.无论学习还是工作,成功都源于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的结果。
4.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蓄积 B.积累 C.积淀 D.沉淀
二、选择题
5.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这么练习,对写小说与剧本都有益处。
②我们不妨这么练习:先把人物的内心与外貌都详细地写出来,像写小说那样。
③这么练习了之后,要再学习戏剧中的人物描写方法,即用动作、语言,表现出人物的特点与性格来。
④而后,再写一段对话,要凭着这段对话表现出人物的精神面貌来,像写剧本那样。
⑤练习描写人物,应先用写小说的办法,音容衣貌与精神面貌可以双管齐下,都写下来。
A.②①⑤③④ B.⑤③②④① C.②③④①⑤ D.⑤②④①③
6.班级将举行一次“中外戏剧文化大讲堂”活动,班主任刘老师请班长代为邀请音乐陈老师后天下午两点半到班上为此次活动做专题讲座,班长转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陈老师,班主任刘老师想邀请您后天下午两点半到他们班做主题为“中外戏剧文化”的讲座,请问您有空吗?
B.陈老师,班主任刘老师想邀请您后天下午两点半到我们班做主题为“中外戏剧文化”的讲座,请问您有空吗?
C.陈老师,想邀请您后天下午两点半到我们班做主题为“中外戏剧文化”的讲座,请问您有空吗?
D.班主任刘老师想邀请音乐陈老师后天下午两点半到我们班做主题为“中外戏剧文化”的讲座,请问他有空吗?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
晓行望云山
杨万里
霁天欲晓未明间,满目奇峰总可观①。
却有一峰忽然长,方知不动是真山!
【乙】
披仙阁上观酴醾②二首(其一)
杨万里
仰架③遥看时见些,登楼下瞰脱然④佳。
酴醾蝴蝶浑无辨,飞去方知不是花。
【注】①可观:壮观。②酴醾(tú mí):花名。③仰架:仰望花架。④脱然:舒畅喜悦的样子。
7.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首句点明了作者望云山的时间和天气状况,为下文写云山难辨的景象做铺垫
B.甲诗中的“长”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云山增高的状态,富有情趣。
C.甲诗把山误以为是云,乙诗把花误以为是蝴蝶,显得富有妙趣。
D.这两首诗语言明白如话,善于抓住自然景物特征,揭示深刻的哲理。
8.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共同揭示的道理。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送天台陈庭学序
宋濂
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以记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
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余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余甚自愧,方余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完,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苟有所得,则以告余,余将不一愧而已也。
【注释】①掾(yuàn):古代属官的通称。②擢(zhuó):提升,提拔。③眺:游览。④工:精巧,精致。
9.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为( ) (2)顾( ) (3)故( )
10.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余于京师。
(2)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
11.本文和《送东阳马生序》一样,都是赠序,多以对所赠人物劝勉为主,请简述两文侧重点有哪些不同之处。
五、名句名篇默写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
(2)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词中表达戍边将士思念家乡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3)《鱼我所欲也》中“,”体现出不符合道义的优厚俸禄,不能使作者失去本心。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想和做
胡绳
①有些人只会空想,不会做事。他们凭空想了许多念头,可是从来没认真做过一件事。
②也有些人只顾做事,不动脑筋。他们一天忙到晚,做他们一向做惯的或者别人要他们做的事。自己一向这样做,别人要他们这样做,一般人都这样做,他们就“依葫芦画瓢”,照样做去。到底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为什么要这样做,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他们从来不想一想。
③我们瞧不起前一种人,说他们是“空想家”,可是往往赞美后一种人,说他们能够“埋头苦干”。能够苦干固然是好的、但是只顾埋着头,不肯动动脑筋来想想自己做的事,其实并不值得赞美。
④这种埋头做事不动脑筋的人,跟牛马一样。拉磨的牛成年累月地在鞭子下绕着石磨转,永远不会想一想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为什么要这样做,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能够这样想的只有人。人在劳动中不断地动脑筋,想办法,才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做这件事为什么目的,有什么意义,有什么缺点;才渐渐想出节省劳力、提高效率的方法。人类能够这样劳动,能够一面做,一面想,所以人类文化能够不断地进步。
⑤一事不做,凭空设想,那是“空想”。不动脑筋,埋头苦干,那是“死做”。无论什么事情,工作也好,学习也好,“空想”和“死做”都不会得到进步。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
⑥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从实际出发”这就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想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就不能“空想”,必须去接近实际。怎么样才能够接近实际?当然要观察。光靠观察还不够,还得有行动。举个例子来说,人怎样学会游泳的呢?光靠观察各种物体在水中浮沉的现象,光靠观察鱼类和水禽类的动作,那是不够的;一定要自己跳下水去试验,一次,两次,十次,几十次地试验,才学会了游泳。如果只站在水边,先是一阵子呆看,再发一阵子空想,即使能够想出一大堆“道理”来,自己还是不会游泳。这样空想出来的“道理”,其实并不算什么道理。真正的道理是在行动中取得经验,再根据经验想出来的。而且想出来的道理到底对不对,还得拿行动来证明:行得通的就是对的,行不通的就是错的。
⑦在学校里,有些同学很“用功”,可是不会用思想。他们学习语文,就硬读课文。因为只读不想,同一个语言文字上的道理,在这一课里老师讲明白了,出现在另一课里,他们又不理解了。从旧经验里得到的道理,不能应用在新事物上,这就是不会用思想的缘故。另外也有些同学,他们能想出些省力的有效的方法,拿来记住动植物的分类,弄清历史的年代。这些方法也得从学习的经验中取得。假如只是埋头苦读,不动脑筋想一想,那就得不到。除了学习功课以外,做种种课外活动,也要把想和做联结起来。例如开会,演说,办墙报,组织班会和学术团体,这些实际的行动,如果光凭一腔热情,埋头苦干,不根据已有的成绩和经验,想想怎样才能把这些事情做得更好,更有效果,那么,结果常常会劳而无功。
⑧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怎样忙,都应该抽出点工夫来想一想。想什么?想他自己做过的事,想自己做事得到的经验。这样,他脑子里所有的就不是空想,他的行动也就可以不断地得到进步。
(有删改)
1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首先从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接着运用比喻论证和举例论证阐明观点,进而提出中心论点。
B.第⑥段通过学游泳的例子,证明了要从实际出发这一观点。
C.作者在第⑦段中,针对在校学生“只读不想”“只记不想”的通病,着重论述了“想”的重要性。
D.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每个人都要把想和做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把成绩提上去,把工作做好。
14.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本文观点的一项是( )
A.毛泽东扎实研究中国农民的现实问题,并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正确革命道路。
B.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C.邓稼先在中国核武器研究中,以深思熟虑的理论为指导,通过无数次的实践验证和完善,成功研制出中国首颗原子弹和氢弹。
D.布歇内尔想到光看电视没有意思,就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
15.有人认为文章标题“想和做”是并列短语,但第③段似乎只侧重于“想”,不恰当。请结合全文简要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合乎规律的重复形成节奏。回环重复的节奏,能给人以快感和美感。一种新的节奏被人熟悉之后,又会产生预期的心理,预期得中也会感到满足。节奏还可以使个体得到统一,差别达到协调,散漫趋向集中。
②押韵也可形成节奏。押韵规律在一定的位置上重复同一韵母,就形成韵脚,产生节奏。押韵是同一韵母的有规律的重复,犹如乐曲中反复出现的一个主音,整首乐曲可以由它贯穿起来,形成音韵美。中国诗歌的押韵是在句尾,句尾总是意义和声音较大的停顿之处,再配上韵,所以造成的节奏感就更强烈。
③诗歌的节奏必须符合语言的民族特点。中国古典诗歌的节奏首先表现在音节和音节的组合。一般情况下,汉语一个字为一个音节,四言诗四个音节一句,五言诗五个音节一句,七言诗七个音节一句,每句的音节是固定的。而一句诗中的几个音节并不是孤立的,一般是两个两个地组合在一起形成顿。四言二顿,每顿两个音节;五言三顿,每顿的音节是二二一或二一二;七言四顿,每顿的音节是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顿的划分既要考虑音节的整齐,又要兼顾意义的完整。音节的组合不仅形成顿,还形成逗。逗,也就是一句之中最显著的那个顿。中国古、近体诗建立诗句的基本规则,就是一句诗必须有一个逗,这个逗把诗句分成前后两半,其音节分配是:四言二二,五言二三,七言四三。林庚先生指出这是中国诗歌在形式上的一条规律,并称之为“半逗律”。
(编自袁行霈《中国古典诗歌的节奏》)
材料二:
诗词包括了形、音、义等几个方面,诗词的声音非常重要。中国的语言有四声——平、上、去、入,这种单音独体是我们中国语言的特色。因此,诗歌有平仄和结构,有一种独特的声调。但这不是古人生编硬派给我们的,而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诗经》大多是四个字一句,就是因为我们独体单音的语言,四个字一句才能够表现出仄仄平平、平平仄仄的声调和节奏。《诗经》里的第一首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字一停顿,才有节奏,而这个节奏是我们中华民族语言的基本节奏。不管是五言诗还是七言诗,原则上是两个字一个停顿,五言诗是二二一的停顿;“相见时难别亦难”,是二二三的停顿。这种停顿,是诗词最基本的节奏。中国的传统诗歌吟诵是结合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特色,经过了必然的、自然而然的演化过程所形成的一种音调,它是中华民族所独有的。
(摘编自叶嘉莹《传统诗词到底美在哪儿》)
材料三:
①一首诗由许多字词的声音组成,字词声音之间的整体关系,也就构成了诗的音调。中国古典诗歌的音调主要是借助平仄组织起来的。平仄是字音声调的区别,平仄有规律的交替和重复,也可以形成节奏,但并不鲜明。它的主要作用在于造成音调的和谐。
②古典诗歌还常常借助双声词、叠韵词、叠音词和象声词来求得音调的和谐。双声词和叠韵词是由部分声音相同的字组成的词,声母相同的叫双声词,韵母相同的叫叠韵词。叠音词是声音完全相同的词。李重华《贞一斋诗说》云:“叠韵如两玉相叩,取其铿锵;双声如贯珠相联,取其宛转。”双声、叠韵的音乐效果强调了某一个声音以及由此声音所表达的情绪,铿锵的越发铿锵,婉转的益见婉转,促节的尤为促节①。象声词则是模仿客观世界的声音而构成的词,它的效果在于直接传达客观世界的声音节奏,把人和客观世界的距离缩短,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摘编自袁行霈《中国古典诗歌的音调》)
【注释】促节:急促的节奏或短促的音节。
1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则材料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节奏和音调上的分析,揭示了诗歌语言的音乐美。
B.只有合乎规律的节奏才能满足人们生理上和心理上的需求,给人带来快感和美感。
C.诗歌的节奏要符合语言的民族特点,音节组合和押韵是中国古典诗歌节奏的要素。
D.中华诗词有平仄和结构的特殊要求,此要求是中国传统诗词吟诵一开始就固定下来的。
17.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杜甫《宿府》节奏与音调的特点(平仄除外)。
宿府
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战 俘(节选)
韩少功
①一九三四年,我们独立师在沙寨一仗,一番激战,最终吃掉了老蒋的一个旅。敌旅长赵汉生来不及自杀,被我师生俘,交给我们连收押。
②他很怪。戴着一副眼镜,天不亮就起床,一个人在牢房里出操,原地跑步,俯卧撑……接下来,盘腿闭目,叽里咕噜念念有词。
③我以为他癫了,忙去告诉师长罗东。师长就跟着我到牢房外听了一阵。
④“没什么,他在背总理遗训。”
⑤“好多之乎者也呢。”
⑥“那是背唐诗。”
⑦“唐诗?”
⑧师长解释了一下什么叫唐诗,师长也哼了几句。我知道,师长读过不少书,行李里一大半是书,大家都说他有孔明之才。
⑨我有了主意,“我们连正少个文书,留了他也好。”
⑩“文书?大材小用了。他洋墨水都喝过的。你晓得什么!”师长因为有事,匆匆走了。
我身后传来怯生生的声音:“长官……请问,刚才是谁在此吟诗?”
“我们师长。”
“罗东?”
“你也叫他的大名?大胆!”
他摇摇头,“可惜呀。当年在广州,我拜读过他的文章。北伐时攻打岳州,他率部为我解过围。他可是个文武双全的将才……”
几天后,发生了所谓“抢粮事件”。其实,说抢真冤枉。我们在一些寨子里筹粮,都是给了大洋的。只是个别人动作语气粗鲁一些了——我是后来听说的。
师长闻讯赶来,脸色铁青,一到就命令集合。
全连排好了队列。一看师长脸色,就知道大事不妙,一个个都屏声敛气的。
师长两手一叉腰:“抢了粮的,给我站出来!”
没有人动。师长盯住我的脸,“你这个连长不错啊。”
我急急地分辩:“报告师长,我们给了钱的,没有抢!”
“胡说!明火执仗,不由分说,这不是抢?”
我委屈地大喊:“揭不开锅了,你要我这个连长怎么当?”
“当不了就说当不了。要当,就给我正正派派地当。我要的是红军连长,不是山大王!”
结果是,我被推进禁闭室。更气人的是,我与赵汉生关在一起。
赵汉生很奇怪,扶扶眼镜问是怎么回事。见我懒得理,又缩回墙角不再言语。
大概三更了,月光飘流在山谷中,照得房门口两块破瓷片发亮。我被摇醒了,睁眼一看,只见一张长脸,还有眼镜片被月光映出的光点。
“兄弟,醒一醒……”是赵汉生。
我翻了个身,不想理他。
他做了个示意轻声的动作,轻声说起来:“你是堂堂红军长官,为了弟兄们吃饭,竟然横遭禁罚,大祸临头,我看着都愤愤不平。你也是七尺汉子一条,难道就这样逆来顺受?”
“什么意思?”
“只要你同意,我们今晚就……”他比比画画起来:“这墙我看过了,是土砖墙,尿湿一下,就可以挖穿。你知道哨位、口令,熟悉地形和情况。引个路,怎么样?汉生不才,但重情重义,决不会亏待你。”
我明白了。
他把头凑得更近:“你仔细想想吧……”
我一耳光把他打得飞了出去,大概眼镜也不知去了哪里。“狗杂种,主意打到你爷爷头上来了?我能往哪里去?我一家八口被你们杀了七口,上无片瓦下无寸土,我不跟着红军,有什么活路?”
我不记得还骂了些什么,只记得我扑过去,两只拳头擂鼓一般,把他一顿痛打猛捶,一边打还一边骂:“看你跑,看你跑,看你不老实……”直打得哨兵慌慌地跑来拉动枪栓。
师长来了。他让哨兵开了门。“赵先生这些天委屈了,我们吃糠菜,没法给你白米饭。等条件好了,我请你下馆子。”
被我打得缩在墙角的赵汉生受宠若惊:“不敢不敢。”
“今天想不想走盘棋?”
“你知道我会下棋?”
“你公文包里不是有棋么?”师长与赵汉生说到棋,似乎是老朋友,越说气氛越轻松了。
看着他们在地坪里坐下,摆开棋局,我忍不住插进去嘟哝:“师长……”
师长懒得看我。
我结结巴巴地说:“师长,我想通了,我们错了。都怪我野性子没改。”
赵汉生笑着看了我一眼,“这位兄弟虽是个粗人,对贵军倒是忠心耿耿。罗先生治军有方啊。”
师长冲着他一笑,“他昨天打了你一顿,你不生气?”
“各为其主么,不打倒是不义了。就凭他这顿拳脚,要是在我的手下,我会给他记功的。”
“好,”师长盯了我一眼,“看来你们不打不相识。今天呢,我给赵先生一个面子,处罚暂免,责令你戴罪立功,怎么样?”见我眉开眼笑跳了起来,又大声喝住:“你把人家眼镜打坏了,不想个办法?”
我费了好大的劲,给赵汉生找来一副眼镜。我去送眼镜的时候,师长正与他一边下棋一边聊天,不过话题似乎与象棋没什么关系。
师长说:“你们口口声声奉行三民主义,口口声声剿匪安民,事实不是很清楚吗?谁在安民?谁在祸民?”
(51)赵汉生脸色微红地分辩:“国军中确有害群之马。鄙人对国军的腐朽无能和风纪败坏,也一直痛心疾首。”
(52)师长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个军人应以人民利益为重,以国家前途为重,不然就是军阀,就是盲人瞎马。志士仁人从来都胸怀天下,仁义之师从来是顺从民意、除奸革弊。你既为总理信徒,岂能不辨是非,不从真理?”
(53)赵汉生这一回没有言语。
(54)师长一个沉底炮,赢了最后一盘,三打两胜,然后休战。临走前,他叫来警卫员,取来一包卤水豆干和两块肥皂给赵汉生。我看得出,这时,赵汉生眼里隐隐透出慌乱和感动。
(节选自韩少功小说集《同志时代》)
18.阅读全文,请根据提示,将下列横线处补充完整。
①→师长介绍赵汉生背景及才华,我心生留用之意→
②→③→师长和赵汉生下棋聊天,赵汉生心生慌乱感动。
19.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一段密密数笔,简洁明了,清晰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背景,说明了小说中相关人物的身份及其相互关系。
B.为解决连队士兵吃饭问题,“我”带领士兵到一些寨子通过购买的形式筹粮,这反映了红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优良作风。
C.文章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叙述故事,同时“我”也是故事的参与者,是一个线索式的人物,串联起小说的所有情节。
D.文章结尾写“赵汉生眼里隐隐透出慌乱和感动”以正面描写体现师长罗东策反敌人成功。
20.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给文中画横线的语句做一个批注。
只记得我扑过去,两只拳头擂鼓一般,把他一顿痛打猛捶,一边打还一边骂:“看你跑,看你跑,看你不老实……”
21.优秀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是多面的,而非简单地以好坏来论断。请以赵汉生为例,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七、选择题
22.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儒林外史》: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
B.《儒林外史》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表现的是普通士人日常生活中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
C.简·爱的作者是艾米莉·勃朗特,她是英国文学史上的著名女作家之一。
D.《简·爱》讲述了贫苦女孩简·爱为了寻求人格独立、爱情和尊严而奋斗挣扎的故事。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是一部带有自传体色彩的长篇小说。
八、名著阅读
23.中外经典名著虽出自于不同的语言体系,但我们阅读时采用的读书方法可以相通,都可以从“了解小说创作背景”入手解读人物形象,请从《简·爱》和《儒林外史》中任选一部,谈谈你使用这种方法阅读的经验。
24.勇敢,是中华民族优秀品质之一。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是勇敢者创造的。”请你参照示例,从以下名著人物中任选一位,结合具体情节,说说他(她)的“勇敢”给了你怎样的精神引领。
【示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不畏病痛,勇敢投身到革命战斗和祖国建设中,后来失明、瘫痪,还潜心创作。他引领我,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要排除万难,勇敢奋斗。
【备选人物】王冕(《儒林外史》) 简·爱(《简·爱》)
九、作文
25.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2024年电影《飞驰人生2》燃爆春节档,中年赛车手张弛经历重重挫折后,抓住命运给予的机遇,以全新的姿态全力以赴追求赛车梦想。电影中的许多台词道出了大众心声:“有些事情是需要有个终点的,终点是给自己一个交代。”“有时候终点代表的不是胜负与输赢,代表的是内心的靠岸与安放。”……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根据生活体验或感受,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②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
③不少于600字。
④不得套写、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江西省南昌市南昌二中集团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答案和译文
1.(2 分)篝;mǐ
2.(2 分),
3.(3 分)B
4.(3 分)A
5.(3 分)B
6.(3 分)B
7.(3 分)C
8.(3 分)生活中常有以假乱真的现象发生,但假象终究不能掩盖事实。或人们要善于透过事物的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不要被假象所迷惑。
9.(3 分)(1)作、写;(2)但是;(3)原因
10.(4 分)(1)过了三年,庭学依照惯例辞官归家,在京城和我会遇。
(2)莫非有超出于山水之外的东西吗?
11.(4 分)《送东阳马生序》以自身经历勉励马生要珍惜优越的条件,勤奋刻苦学习,最终学有所成。本文劝诫陈庭学不要把游历山水作为提升自我的唯一途径,而是要像古代贤士那样,甘居陋室,深入思考,心怀天下,提升自我修养和精神境界。
12.(6 分)(1)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13.(3 分)B
14.(3 分)B
15.(4 分)恰当。①第⑧段中 “想” 的内容是 “自己做过的事”“做事得到的经验”,“想” 都建立在 “做” 的基础上,强调两者要联结起来,与题目呼应。②第③段的内容表明人们普遍认为死做是值得赞美的,作者更侧重于针对这种错误认识展开议论。第⑦段指出死做这种现象在学校里比比皆是。因此结尾处更强调 “想”,突出写作的针对性。
16.(3 分)D
17.(4 分)①音节组合形成节奏。《宿府》每句的音节分配为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符合 “半逗律”。②全诗押韵产生节奏。《宿府》每联的最后一个字 “残”“看”“难”“安” 押韵。③借助双声叠韵求得音调和谐。《宿府》中的 “清秋”“荏苒”“永夜” 等都是双声词,“萧条”“栖息”“伶俜” 等是叠韵词,音调和谐。
18.(6 分)①赵汉生被俘牢中念唐诗,我疑心他疯了
②发生 “抢粮风波”,我被关进赵汉生所在禁闭室
③赵汉生劝我一起逃跑,我拒绝逃跑痛打赵汉生
19.(3 分)D
20.(4 分)采用动作和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对赵汉生策反 “我” 的痛恨,体现出 “我” 忠于革命,意志坚定。
21.(6 分)优点:①有军人风范 / 硬气自律:战败欲自杀,硬气;不忘锻炼,自律。②有学识修养:喝过洋墨水,被俘后还在吟诵唐诗,语言谈吐有文化修养。③胸怀开阔:虽被 “我” 痛打一顿,但肯定、赏识 “我” 的忠义行为。④有正义感:对国民党的腐朽无能和风纪败坏,也痛心疾首。⑤有理想追求:狱中也在背诵总理遗训。
缺点:①不明大是大非:对国民党的腐败本质认识不清,他率军与红军作战,站在了人民的对立面。②有心机:被俘后仍打算策反 “我”,准备逃跑。
22.(3 分)C
23.(4 分)示例一:《简 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 勃朗特有感于当时英国女性只是男权社会的附庸的背景下,呼唤女性的人格独立和婚姻自主创作的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小说。所以小说中的简爱突破了传统女性娇柔脆弱、无病呻吟的形象,成为了拥有强烈的自尊心和反抗精神,敢于追求自由、平等和独立人格的女性。
示例二:《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在经历了屡试不第,目睹了清朝初期科举制度极度腐朽,成为蒙蔽、扭曲士人灵魂的工具的社会现实后,创作了这部长篇小说。所以书中的范进和周进等人被塑造成了热衷科举、醉心功名的可笑又可悲的腐儒。
24.(4 分)示例:《简 爱》中的简 爱,勇敢地离开罗彻斯特,追求自己平等自由的理想爱情。她引领我,坚持自我,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追求,不懈奋斗。
示例:《儒林外史》中的王冕不畏皇权,勇敢地拒绝皇帝的征召,隐居山林,自得其乐。他引领我,为了自己的追求,不怕权势,做最好的自己。
25.(50 分)略(根据作文实际质量,按照评分标准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送天台陈庭学序》
天台的陈庭学君,会写诗。他由中书左司掾,屡次随从大将北征,颇有功劳,升任四川都指挥司照磨,从水路到了成都。成都,是四川的要地,是扬雄、司马相如、诸葛亮等名人住过的地方。英雄豪杰们征战、驻守的遗迹,诗人文士游览、眺望、饮酒、射箭、赋诗、歌唱的场所,庭学没有不一一游历观览的。他游览之后,必定写诗抒发感受,来记述那些景物和时世的变迁,因此他的诗写得更加精巧。
过了三年,庭学依照惯例辞官归家,在京城和我相聚。他的精神更加饱满,他的言辞更加豪壮,他的志向和意气更加高远,这大概是因为在川蜀山水中得到了很多的助益吧。
我很是惭愧,当我年轻的时候,曾经有出外游历天下的志愿,但是因为学业未成,没有空闲的时间。…… 然而,我听说古代的贤士,像颜回、原宪,他们都坐守在简陋的屋子里,野草遮蔽了门户,而他们的志向和意气却始终非常高远充沛,仿佛有一种囊括天地宇宙的胸怀。这是什么原因呢?莫非有超出于山水之外的东西吗?陈庭学君大概也要尝试着回去探索一番吧。如果有什么新的体会,就请把它告诉给我,那时我将不仅仅是惭愧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