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17 20:56: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活动一:读校园之书,夯实基础】(35分)
1.(16分)小语同学在课本梳理中出现了些问题,请你帮忙完成。
踏上七年级的语文阅读之旅,我们被一篇篇文质兼美的现代美文熏陶、感染。在陈忠实的《我的白鸽》中,我们体会到了老舅qiè意的生活;在鲁迅的深切怀念里,我们感受了人与人之间纯cuì的情感;在朱自清的春天里,我们闻到了酝酿在空气中的泥土气息;在毛泽东的悼文里,我们读到了白求恩对待同志的热忱……
古之文人墨客面对景物,总会勾起不同的情感。李白面对“① ,②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景象,勾起对友人远谪的惆怅;李益上受降城远望,看到“③ ,④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的边城夜色,勾起对征人的深切同情;面对江南好风景,杜甫以“⑤ ,⑥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吟唱世事变迁之叹;凝望北方特有的壮阔风景,谭嗣同以“⑦ ,⑧ ”(谭嗣同《潼关》)抒发冲破罗网、勇往直前的少年意气;仰望寥廓的天空,刘禹锡以“⑨ ,⑩ ”[刘禹锡《秋词》(其一)]明丽秋景引出豪迈的情怀。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诗人通常会 。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分)
①qiè    意
②纯cuì    
③酝酿   
④热忱   
(2)请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诗句。(10分)
(3)请在文段末尾横线上补充一句总结性的语句。(2分)
2.(19分)少年正是读书时,学校准备组织“好读书,读好书”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宣传报道组】下面是本次活动的宣传标语,请补充完整,注意句式整齐。(2分)
好读书,让生活变得充实;
读好书,   。
(2)【调查统计组】(3分)
下面是“我国未成年人阅读状况”调查表。
年龄段 2021年阅读率 2021年人均阅读(本) 2022年阅读率 2022年人均阅读(本)
0—8岁 72.1% 10.33 73.5% 10.56
9—13岁 99.1% 10.21 99.2% 10.32
14—17岁 90.1% 13.10 90.4% 13.15
通过分析上表,你得出的结论是:   。
(3)【思考分析组】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为了更全面地了解鲁迅与孙悟空的成长经历,分析组探究了鲁迅人生道路与悟空取经道路中的三次“离”。请阅读图片、表格,结合名著相关内容,补全信息。(10分)
《朝花夕拾》目录 《狗 猫 鼠》 《阿长与<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①    ②   
悟空取经道路中的“离”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离”的表现 原来这猴子一生受不得人气,他见三藏只管絮絮叨叨,按不住心头火发道:“你既是这等,说我做不得和尚,上不得西天,不必惩般绪恬恶我,我回去便了!” 悟空噙泪叩头辞长老,含悲留意嘱沙僧。你看他忍气别了师父、纵筋斗云,径回花果山水帘洞去了。 大圣疼痛难忍,见师父更不回心,没奈何,只得又驾筋斗云,起在空中,忽然省悟道:“这和尚负了我心,我且向普陀崖告诉观音菩萨去来。”
离队之因 打死了六个强盗,被唐僧 ③    打死了几个贼盗,被唐僧
训斥。 赶离。
①所属篇目:   
②离国之因:   
③离队之因:   
④结合图片与表格内容,说说人物是如何在几次“离”的过程中逐渐成长的。
(4)【总结阐释组】下面是某同学在本次活动中写下的读书感受,其中有一些错误,请你帮助修改。
读书,是妙不可言的精神之旅。尺幅之中,畅游三山五岳;片刻之间,淘尽千年沧桑。善于读书者,【A】不仅可以领略大千世界的无限风光,但是能够用书籍为生命导航,成就人生的精彩篇章。有书的日子,犹如置身于五彩斑斓的世界,芳香沁人,心潮激荡;而无书的生活,则仿佛走进了精神的荒漠,枯燥乏味,了无情趣。【B】让我们相约与书同行,在博览群书的过程中采撷人类智慧的花朵,充满自己的精神世界吧!(4分)
①画线句子【A】关联词使用不当,应将“   ”改为“   ”。
②画线句子【B】用词不当,应将“   ”改为“   ”。
【活动二:品社会之书,启智生慧】(55分)
3.(23分)班级举行“写人叙事”类文章专题探究活动,请你完成相关任务。
记住别人的名字
刘世河
①几乎不怎么识字的母亲,记忆力却极好。所有家庭成员的生日,包括外婆那边十几个表姊妹在内,她都能张口就来,丝毫不差。更绝的是,我的同学、战友、同事,只要来过我家跟她打过照面的,不管时隔多久,再见面时她都能准确无误地叫出对方的名字。母亲说:“人之所以起名儿就是让人来叫的,叫得越多名儿就越灵动,记住别人的名字,也是一种礼貌,更是一种尊重。”
②就因为这个原因,母亲没少赢得我那些同学、战友以及同事们的盛赞,他们都开心地说:“阿姨真好,太有心了,就见过一次,居然能记住我们的名字。”
③如果说仅仅记住人名和生日还不足以证明母亲的记性好,那么母亲对过往诸多琐事的如数家珍,就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了。
④比如她经常给我们念叨的,当年经人介绍她和父亲第一次见面时的情景,父亲当时穿的什么衣服、鞋子,甚至那天他们所有的对话,她都记得清清楚楚,“回放”起来绘声绘色;我当兵的4年里,一共给家里写了多少封信,用的什么信封,每封信里都说了什么,她几乎全能说出来;还有父亲30岁那年因为胃病在省城动过一次手术,当时家里没钱,手术费是乡亲们一家一家给凑的,直至今天,一共多少家,各
家的名字,各家多少钱,母亲依然烂熟于心。她说:“钱可以还清,但这份情是要记一辈子的。记住这些名字,就记住了别人的这些好,别人的好记得多了,自己也就好了。”
⑤当年还钱时,母亲还特意给各家又另外包上了两斤大米。母亲说:“两斤大米虽不多,但却有千颗万粒,代表我们家对恩人的千恩万谢。”
⑥那是20世纪70年代末,大米在我的鲁北老家可是十足的稀罕物,只有坐月子的妇女才能吃上。一是老家不种此物,稀罕,自然就贵;其次便是即便你不嫌贵,市面上也不易买到。当时那些大米可是母亲特意托了在县委招待所当大厨的小舅想方设法才给弄到的。母亲的这份诚意,直到今天,乡邻们依然津津乐道着。
⑦他们津津乐道的还有母亲对村里人的称呼。在鲁北乡村,谁家的闺女一旦嫁了人,自己的芳名往往也就随着婚礼上“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灰飞烟灭了,取而代之的便是在自家男人的名字后边添一个“家”字,而从此那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名字,只能静静地躺在户口本里,极少再会有人会去喊了。母亲却不以为然,她说:“女人嫁给男人并不等于从此就成了男人的附属品,放着好好的名字不叫,非要喊人家‘这家那家’,这跟旧社会的‘什么什么氏’有啥区别?”
⑧除了长辈,不管是妯娌之间,还是儿媳或者侄媳妇,母亲都会直接喊出对方的名字。起初,大家还有些不适应,日子一久,便也渐渐习惯了。在母亲的倡导下,村里人居然自此一改往日的陋习,那些婚姻里的女人们因为得到了应有的尊重,腰杆明显挺直了,而且又因为自己芳名的一声声灵动而个个满面春风,就连走路也越发地摇曳生姿起来。
⑨借用父亲常对我们说的一句话就是:“你们的母亲呀,可以说是开创了我们村的一个新时代!”父亲说这话时,脸上难掩得意,而更得意的是,我也从小就得了母亲的真传,在长大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一直获益匪浅。直到今天,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后来参军、转业,又辗转多地工作,只要曾经教过我的所有老师的名字,所有有过交集的战友、同事,甚至门卫大哥、食堂师傅、保洁阿姨的名字,我都清晰记得。同时记得的还有这些人曾经对我的所有的好。那些名字,其实就是一张张生动的面孔,鲜活在如水的岁月里,让我过往乃至整个人生的时光都因此变得无比丰盈和美好。
(选自《思维与智慧》2024年6月刊)
(1)请认真阅读此文,梳理文章结构,用自己的话概括相关内容,将下面结构图中的横线处补充完整,体会作者的巧妙构思。(3分)
①   
②   
③   
(2)阅读写人叙事类文章要注意分析人物形象,请在上图A、B、C处填写母亲的性格特点并由此概括你的阅读策略。(8分)
A    
B    
C    
(3)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文章第①段与第②段画线句子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并由此总结出塑造人物形象的一条经验。(8分)
①母亲说:“人之所以起名儿就是让人来叫的,叫得越多名儿就越灵动,记住别人的名字,也是一种礼貌,更是一种尊重。”
②他们都开心地说:“阿姨真好,太有心了,就见过一次,居然能记住我们的名字。”
塑造人物形象的经验小结:我们发现写人可以通过    。
(4)阅读写人叙事类文章,往往可以从中获得启示,指引自己更好地成长。请列举出一点本文给你的启示。再从本学期学过的课文中列举出一篇,谈谈给你的一点启示。(4分)
4.(17分)学习小组开展了“动物散文”学习活动,请阅读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春燕来归
赵可法
①春暖花开,桃花粉了,垂柳绿了,春水涨了,天气渐渐暖和起来,燕子飞回来了。看着眼前寻寻觅觅、似曾相识的小精灵,我想起了儿时对燕子的记忆。
②我家老屋周围是一望无际的田野,几排高高低低的电线穿行而过。清晨或傍晚,燕子们常像约好似
的,如列队的士兵齐刷刷地在电线上站成一排,小黑点儿像音乐简谱里一个个跳动的音符。
③燕子喜欢将巢穴搭建在农户房屋的木梁上,好亲近人类。掏燕窝儿,捉燕子,捣燕窝儿是我儿时的乐趣。
④每当大人们不在家,燕子飞出去的时候,我总会搬一把椅子,上面放张小凳,燕巢便伸手可及了。
⑤不当着燕子的面捣毁燕窝儿,燕子是不会记恨的。来年花开的时节,燕子还会一如既往地飞回原来的地方建巢。在我家西边的池塘边,会看见燕子飞来飞去,用嘴衔着潮湿的泥土与软草茎。不几日,一个崭新的碗形的灰褐色燕巢建成了。看着燕巢,我常常感觉特别好奇,光滑滑的房梁,燕巢是怎么搭建上去的?我总想一探究竟。
⑥大人们说燕子很辛苦,不准我逮燕子,捣毁燕巢。他们还讲,燕子是有灵性的,燕子在哪家搭窝儿,这家人必有好报。我们庄就有户人家,原来只有女主人一人喜欢燕子。有一天傍晚,燕子却迟迟不肯回巢,围绕女主人叽叽喳喳地啼个不停,燕子带领主人到达孩子昏迷出事的地点,孩子因被及时发现而得救。一家人非常感激燕子,从此都喜欢上了燕子。
⑦2009年春天,我回故乡探亲,看见到处是青砖青瓦的二层楼房,有木檩条木梁的房子早被拆了。偶能见到田野里几只时而盘旋,时而低飞,体态轻盈,翅膀像剪刀一样的燕子,“嗖”的一声从我眼前掠过,像是进行飞行表演。【甲】母亲告诉我,现在到处是砖瓦房,燕子少了,看不到燕子来了,不知道燕子在什么地方搭窝儿。想起母亲的话,回忆儿时对燕子的愧疚,我的心中怅然若失。
⑧有一次,我站在二姐家临街的商店门前,眼前忽然一亮,无意间瞥见雨篷下有盏吸顶灯,被一块黄褐色的燕窝包裹着。燕子巧妙地利用吸顶灯与天棚之间仅几厘米的间隙,借助吸顶灯不会掉下来的支撑,搭建起了自己的爱巢。燕子夫妇竟然利用这个罅隙筑巢,可谓用心良苦!看着飞进飞出的老燕,张着黄色小嘴叽叽喳喳嗷嗷待哺的毛茸茸雏燕,我的心中油然而生一种久违的亲切。
⑨来年燕子们又飞回来了,在雨篷吸顶灯下又筑起了自己的爱巢。有一天傍晚,我去商铺买东西,看见了这样一幕。一只雏燕不知是初学飞行,还是母燕喂食不小心的缘故,竟从窝儿里掉了下来,却再也无力飞回。
⑩“宝宝(二姐家五岁的孙子),去找一根竹竿来,把小燕子弄上去。”二姐连忙吩咐。
只见宝宝乐滋滋地从厨房后面拖来了一根细竹竿,递给奶奶,又忙不迭地跑去伸手抓小燕子。惊慌失措的雏燕,显然是受到了惊吓,趴在地上一动不动。好长时间才舒缓过神儿,扑梭着翅膀挣扎起来,只见它细细的小腿紧紧地抓住竹竿,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身体歪斜着,晃动着。【乙】二姐小心翼翼地挑起竹竿,将雏燕送回窝儿里。两三只燕子站在巢口,充满了感激,叽叽喳喳地叫嚷着欢迎雏燕回家。
夕阳的余晖洒在故乡的新楼旧巷,那曾经熟悉的燕影虽已稀落,却依旧在心底的画卷里穿梭。春燕啊,你对岁月的诗笺,无论风雨如何涂改,总把故园的思念,在归来的翅尖上轻轻诉说。或许明日,又会
有新的燕鸣,唤醒沉睡在记忆深处的童真与温暖,于时光的溪流里,泛起永不消散的和谐与眷恋的涟漪。
(1)【春燕形象我来绘】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作者笔下燕子的特点。(6分)
(2)【人类行为我来品】研读文章,回答以下问题。
①文章第③④段作者回忆儿时捣毁燕窝的事,在表现人物上有什么作用?(2分)
②有感情地朗读利于融入文本,把握人物形象。请仿照甲句示例,完成乙句的朗读设计。(5分)
示例:【甲】母亲告诉我,现在到处是砖瓦房,燕子少了,看不到燕子来了,不知道燕子在什么地方搭窝儿。
【朗读设计】宜用舒缓、娓娓道来的语气来读。“到处”重读,突出了环境变化的程度,说明砖瓦房分布广泛,对燕子生活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燕子少了”重音落在“少”字上,鲜明地体现出燕子数量的变化,和过去燕子较多的情况形成反差,传递出一种惋惜的情绪。
【乙】二姐小心翼翼地挑起竹竿,将雏燕送回窝儿里。
【朗读设计】   。
(3)【文章主题我来论】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5.(15分)“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指出读书时需全身心投入,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用口诵读,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吸收书中内容。请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各题。
【甲】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
示儿燕
孙枝蔚①
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②。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③效此也。譬如茶杯饭碗,明知是旧窑④,当珍惜;然贫家止有此器,将忍渴忍饥作珍藏计乎?儿当知之。
【注释】①孙枝蔚:清初诗人。②高阁:束之高阁,不去阅读。③遑:闲暇、空闲。④旧窑:指年代久远的珍贵古瓷。
(1)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4分)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加点字释义
非宁静无以致远 成语推断法:任重致远 A    
将复何及 词典查阅法:①重复;②答复;③恢复;④再、又;⑤报复。 B    (填写序号)
年与时驰 字形推断法:形声字。从马,也声。“也”古同“它”,原意为“蛇”,“蛇”古音为“yí”。 C    
儿当知之 课内迁移法:五十而知天命 D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
(3)小语所在的小组对上面文段内容和主题开展了研讨。(7分)
小语:家书,是亲人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重要载体,有着鲜明的写作目的。通过文章阅读,我们知道【甲】【乙】两文都是父亲写给儿子的书信,都是议论文,并且两文都围绕①   方面来告诫儿子,【甲】文意在勉励儿子:②   。(用自己的话概括)
小文:我发现【乙】中父亲不仅告诉儿子,藏书必须读书,并且还指点了儿子读书方法:③   。
(用自己的话概括)
小语:可怜天下父母心!我在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的良苦用心:“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连用“非……无以……”双重否定,强调了④   和⑤   的重要,表现了诸葛亮对儿子的殷切期望。
小文:深有同感!我们既是在读书,也在读人,是在仰慕圣贤,更在读书中提升自我。
【活动三:写心灵之书,指引人生】(55分)
6.(55分)阅读,是自外而内充盈自我;写作,则是自内而外绽放自我。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12月2日,2024年十大流行语发布,其中“小孩哥/小孩姐”入选。“小孩哥/小孩姐”指的是在某方面具有过人才能的孩子。他们年纪虽小,却拥有非凡才能,成年人自叹不如,便在“小孩”后加上表示敬意的“哥/姐”称呼他们。
请联系自身经历和体验,以《我骄傲,我亦是小孩哥/小孩姐》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提示与要求:(1)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2)我手写我心,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3)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建议不少于500字。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答案和译文
  【活动一:读校园之书,夯实基础】(35 分)
  1.(16 分)
  (1)①惬;②粹;③niàng;④chén(4 分)
  (2)①杨花落尽子规啼;②闻道龙标过五溪;③回乐烽前沙似雪;④受降城外月如霜;⑤正是江南好风景;⑥落花时节又逢君;⑦河流大野犹嫌束;⑧山入潼关不解平;⑨晴空一鹤排云上;⑩便引诗情到碧霄(10 分)
  (3)示例:诗人常常借景抒情,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眼前的景物之中,使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而深沉。(2 分)
  2.(19 分)
  (1)示例:让生命变得精彩(2 分)
  (2)我国未成年人的阅读率和人均阅读量呈上升趋势,其中 9 - 13 岁年龄段阅读率最高。(3 分)
  (3)①《琐记》;②学习现代医术,医治国人身体;③三打白骨精,被唐僧赶走;④鲁迅通过离开家乡、留学日本和回国后的文化斗争,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而孙悟空则通过离开花果山、被压五行山和护送唐僧取经,实现了从叛逆到成熟的转变。通过一次次的 “离”,他们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最终实现了个人的成长和进步。(10 分)
  (4)①但是;还;②充满;充实(4 分)
  【活动二:品社会之书,启智生慧】(55 分)
  1.(23 分)
  (1)①处:母亲记忆力极好,能记住所有家庭成员生日、“我” 的同学战友同事名字,还对过往诸多琐事如数家珍。;②处:详写;③处:过往琐事回忆(3 分)
  (2)A:重视礼仪,尊重他人。母亲认为记住别人名字是礼貌和尊重,并且身体力行。;B:懂得感恩,有情有义。母亲对父亲手术时乡亲们凑钱的事铭记于心,还钱时还特意准备稀罕的大米表达感谢。;C:尊重女性,有主见。母亲反对村里对已婚女性的不当称呼,倡导直接喊出她们的名字。(8 分)
  (3)第①段通过语言描写,直接表现出母亲对记住别人名字的独特理解,体现母亲重视礼仪、尊重他人的性格特点,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母亲的思想境界。第②段通过 “我” 的同学、战友、同事的语言描写,侧面烘托出母亲记忆力好、用心记住他人名字的特点,从他人的夸赞中,更能突出母亲给人留下的良好印象,增强了人物形象的感染力。塑造人物形象的经验小结:人物的语言描写直接展现人物性格,也可以通过他人的语言描写侧面烘托人物形象。(8 分)
  (4)本文启示:记住别人的名字是对他人的尊重,我们在生活中要重视对他人的尊重,这能让人际关系更加和谐美好。本学期课文《台阶》给我的启示:文中父亲为了建造高台阶的新屋,辛苦操劳大半生,让我明白要有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即便过程艰难,也要坚持不懈。(4 分)
  2.(17 分)
  (1)作者笔下的燕子具有活泼可爱、亲近人类、勤劳有灵性、体态轻盈等特点。(6 分)
  (2)①文章第③④段作者回忆儿时捣毁燕窝的事,表现了作者儿时的调皮和对燕子的喜爱,同时与后文保护燕子的行为形成对比,突出了作者思想的变化和成长。(2 分)②宜用轻柔、谨慎的语气来读。“小心翼翼” 重读,突出了二姐对雏燕的呵护和关爱,“挑起”“送回” 动作轻缓,传递出二姐对雏燕的细心和耐心。(5 分)
  (3)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燕子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的向往。(4 分)
  3.(15 分)
  (1)A.实现远大目标;B.④;C.疾行,指迅速逝去;D.知道,懂得(4 分)
  (2)①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②就要动笔圈点,看坏一本书,不妨再买一本。(4 分)
  (3)①读书方法;②勤学立志,修身养性;③边读边做标记;④学习;⑤立志(7 分)
  文言文译文
  【甲】《诫子书》: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品德。不恬淡寡欲就无法使(自己的)志向明确,不清静寡欲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气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像黄叶一样)枯老衰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困守在自己破败的房子里,那时再悔恨难道还来得及吗?
  【乙】《示儿燕》:开始读古书时,千万不要太爱惜书本,过分的爱惜,一定把它束之高阁而不去读它。读书时就必须动手圈圈点点,如果看坏了一本书,不妨再去买一本来。爱惜书本是有能力的人家(富贵人家)藏书的人所做的事,我们贫穷人家没有空闲(余力)效仿这种做法。就譬如茶杯饭碗,明明知道是珍贵的古瓷器,本应当珍惜,但家里穷,只有这件器皿,难道忍着口渴和饥饿而不用它,把它珍藏起来吗?你应当懂得这个道理。
  【活动三:写心灵之书,指引人生】(50 分)
  1.(50 分)略(需学生根据题目要求自行创作记叙文)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