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整合教学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整合教学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18 18:51: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33-46页
教材简析:
本单元以“传统文化”为主题,选编了《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和一篇略读课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从传统节日、古代发明、建筑、绘画等几方面来突显传统文化。本单元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和“语文园地”,其中“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学习本单元课文,要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课本走进生活,了解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从而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课题 内容简说
古诗三首 本课由三首描写中国传统文化的古诗组成。《元日》是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通过对春节放鞭炮、喝屠苏酒、贴春联等传统风俗习惯的描述,表达了辞旧迎新的喜悦心情;《清明》是唐代诗人杜牧写的,诗的前两句写清明时节路人在蒙蒙春雨中孤身上路的愁闷,后两句通过一问一答,把路人的愁思转化为继续前行的奋斗心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写下的流传千古的思乡佳作,借重阳佳节表达自己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纸的发明 本文是篇说明文,按时间的先后顺序介绍了纸的发明过程,赞扬了古人的聪明才智。
赵州桥 这篇说明文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精巧的设计风格和美丽的外观,赞美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本文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介绍和对画面内容的描绘,体现了这幅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表达了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与赞扬之情。
学习目标
1.认识49个生字,会写37个生字,正确读写“造纸术、石匠、设计、创举”等词语。
2.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文理解词语,学会运用词语。
3.理解背诵古诗,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4.收集中国传统的发明、建筑、绘画等图片资料,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及新词,读懂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相关传统文化知识。
3.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课时分配:
9.古诗三首 …………………………………………………2~3课时
10.纸的发明…………………………………………………2~3课时
11.赵州桥 …………………………………………………2~3课时
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1~2课时
综合性学习 语文园地………………………………………3~4课时
第一课时:10、11课
教学内容:课本第37—41页
教学目标:
1.会写“录”“存”“约”“欧洲”“省”“史”等几个易错字,掌握多音字“雷、切、便、鲜、爪”。
2.根据两课的课文内容,巩固知识点: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写“录”“存”“约”“欧洲”“省”“史”等几个易错字,掌握多音字“雷、切、便、鲜、爪”。
难点:根据两课的课文内容,巩固知识点: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教学具准备:
课件、练习单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备注
自 主 整理 师:自读10、11两课的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两篇课文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2.指名上台汇报。(互评、补充) 3.学生汇报,教师概括: (1)按照时间顺序,纸经历了( ),最后蔡伦的造纸术传承下来,影响了全世界。(借助书上P38的表格梳理) (2)赵州桥( )、( )、( )的三大特点。
自 主 探 究 同学们,请你们快速浏览《纸的发明》的第二、三自然段,借助表格说一说为什么在蔡伦发明纸之前,那些记录文字的方法为什么都没有传承下来?(小组内先交流,再汇报) 师小结。 同学们,为什么蔡伦的造纸术能得以传承下来?请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说一说本小节一共几句话?每句话写的是什么内容?这三句话之间有什么关系? 小结:后两句话是围绕第一句话展开描述的。先总写造纸术事蔡伦改进的,然后再介绍造纸术的过程和好处。下面我们带着同样的方法去看看《赵州桥》,看看作者是如何把赵州桥雄伟、坚固和美观的特点展开描写的。 生默读《赵州桥》的二、三自然段,用同样的方法思考:每个小节分别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句与句之间有什么关系? 汇报交流,补充评价。 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是中心句,第2、3、4、5三句话围绕第一句的“雄伟”展开描写,写出了赵州桥的外形特点等,第6句话写的是桥的设计好处,通过写赵州桥的设计来突出:在古代不用桥墩,没有钢筋水泥,就能造出这样宽阔雄伟的桥来,真了不起呀! 第三小节的第一句话的上半句概括了第二小节的意思,下半句概括的是第三小节的意思,这样的句子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了解“承上启下”) 思考:第三小节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美观”写清楚的?(用三个有的,分别介绍了三种不同形态的龙雕像,每种龙的形态各异、动作逼真,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工匠们的智慧和才干。) 小结:这两篇课文里都有一个共同的知识点: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你们明白了吗? 打开生字表,把易错的几个字单独拎出来,请同学们说一说有什么好办法来区分。
自 主 运 用 同学们,让我们也来写一写这样的句子吧! 我们的校园不仅环境优美,还充满了欢乐! 2.同学们交流反馈。
自 主 发 展 打开《补充习题》,巩固复习P31的第二、三两题。 完成《习字册》上难写易错的几个字。
板书设计 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12课、语文园地三
教学内容:课本第42—43、45-46页
教学目标:
1.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2.了解一段话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3.仿照本组课文内的句子或段落仿写句子。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难点: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仿照本组课文内的句子或段落仿写句子。
教学具准备:
课件、练习单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备注
自 主 整理 1.师:自读12课的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2.指名上台汇报。(互评、补充) 3.结合11课《赵州桥》第3自然段以及12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第3自然段,说一说这两个段落写了什么? 4.学生汇报,教师指导: (1)为了写清楚“赵州桥非常美观”,11课第三自然段详细介绍了桥面石栏上精美的图案,把各种姿态的龙写得活灵活现。 (2)为了写清楚“画上街市的热闹”,12课第三自然段写了各种各样的店铺,还写了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 5.学生自主选取第三单元课文练习。
自 主 探 究 1.第12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中这幅画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用什么方法来读懂课文呢?引导学生读读课前的阅读提示,明白学这一课可以用“图文对照法”。 2.自由读文,对照图画,看看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简单地标注在文字旁边。 3.通过对第12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图文对照法”来帮助读懂课文,概括课文。赶快结合语文园地三来试一试吧! 4.电脑屏幕上出现剪纸的视频与图片,让学生先尝试介绍过程。 5.结合视频和图片,师出示手工活动详细介绍:首先,老师把剪纸准备的材料:剪刀、彩色纸拿出来,做了剪纸的示范。老师先把粉红色的纸剪成正方形,把纸对着角折三次;再用剪刀顺着纸顶端边上剪成锯齿形,或半圆形;然后,在折叠的边上剪成波浪形,或花草,或鸟兽;最后,展开来就是一朵栩栩如生的花。 剪→折→剪→展开 6.仿写段落: 选定具体描绘的对象,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者相似的语句进行描写。 预设: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他,尽情地为你弹奏生活的愉悦;朋友是忧伤日子里的一股春风,轻轻地为你拂去心中的愁云。朋友是成功道路上的一位良师,热情地将你引向阳光地带。 7.小结:通过图文对照法,我们可以更好的来理解一段文字。同时用排比修辞具体描绘一件身边的事物,可以是一件事情,可以是一个人物形象,在学习中学会运用排比修辞手法。
自 主 应 用 1.引导学生借助拼音把语文园地三日积月累中四字词语读准确。 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四字词语的意思。 ①看图或播放音像资料。 ②说说自己对这些的理解。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雅人四艺:琴棋书画 花中君子:梅兰竹菊 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自 主 发 展 打开《补充习题》,巩固复习P34-35的习题。 采用图文对照法,选取课文尝试,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用上连续动词,介绍一次手工活动。
板书设计 图文对照法 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习作、综合性学习
教学内容:
教材44页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以及人们在过传统节日时,各地有些什么习俗?并了解其丰富的内涵,这也是本活动的重点。
2.通过收集交流传统节日的资料,诵读有关传统节日的诗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收集交流传统节日的资料,诵读有关传统节日的诗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备注
自 主 质 疑 一、重温故事,了解风俗 1.回忆第三单元学过的课文,分别描写了哪些中国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又有什么样的习俗? 2.作者是怎么写欢度这些传统节日时候的场面的?(板书:中华传统节日)
自 主 探 究 二、学习探究,辨别节日 1.分享、交流课前搜集资料 课前,大家去搜集了一两个自己最感兴趣的传统节日的资料,谁来和大家分享?(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相互补充,师相机板书:风俗、食俗、由来、传说、诗词) 2.我喜欢的节日 (1)你最喜欢的节日是什么? (2)在那一天你会做什么,你的心情又是怎么样的呢,把这个场景写出来。
自 主 应 用 三、互评互改,优化行文 1.大家把自己的作文读给自己听,读给同桌听吧! 2.我还想请几个同学大胆地站起来读一读自己写的文章,其余的同学注意听,提出自己的建议。 3.修改自己的习作。
自 主 发 展 活动四:传统文化要传承 师:同学们,中国传统节日不仅是中华民族生活习性、民族心理的有力体现,还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与象征。在接下来的两周里,同学们会运用各种方法、通过各种途径地去探究丰富多彩的节日,预祝大家探究之旅成功,也希望下节课我们能看到更多的收获!
板 书 设 计 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国传统节日》 选节日 写风俗 说心情
教 学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