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生学业质量监测
小学五年级科学
(时间:40分钟)
一、选择题共30小题,1至25题为单选题,26至30为多选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
题卡的相应位置处。
单选题
1.冬天,森林里常会出现一层层的雾气,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水经过蒸发形成水蒸气
B.水蒸发后遇冷凝结成小水滴
C.水遇冷凝固成冰
D.水遇冷凝结成霜。
2.小明把一张纸侧放在离酒精灯火焰很近的地方,过一会儿,他发现纸变黑了,这个实验
主要证明热是能够以(
)的方式进行传递。
A.传导
B.对流
C.辐射
D.以上三者都对
3.据统计,2023年我国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18次,其中大陆发生5级以上地震11次。
地震危害极大,容易引发山体滑坡。下列选项中最容易发生山体滑坡的山体是(
)。
A.坡度大有植物覆盖
B.坡度小,有植物覆盖
C.坡度大,无植物覆盖
D.坡度小,无植物覆盖
4.通过制作某些东西来解释难以直接观察的事物(如内部构造、事物的变化以及事物之间
的关系等),就是在()。
A检测模型
B.假设
C.制定方案
D.建立模型
5.中国古代建筑中,屋檐大部分向上翘起,称为“挑檐”。它承担着保护建筑物免受雨水
侵蚀的重要任务,也以独特的形式和装饰效果为古建筑增色不少,同时它还有利于光
源进入殿内,减少阳光阻碍。下列选项中,与“挑檐”的设计原理相同的是(
)。
A.皮影戏表演
B.在水中弯折的筷子
C.水中树的倒影
D.雨后的彩虹
6.地球各部分结构按照从外向内的顺序正确的是(
)。
A.地壳地幔地核
B.地壳地核地幔
C.地幔地壳地核
D.地核地幔地壳
7.大自然中,小水滴不停地进行着旅行。空气中的水蒸气来源于(
A.地表水的蒸发
B.陆地海洋水的蒸发
C.植物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
D.以上都有
8.“秋风面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当温度逐渐下降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
蒸气会凝结在物体表面上,形成小水滴,这就是我们平常所看到的()。
A.露
B.霜
C.雾
D.雪
9.光可以为人类提供照明、发电等,但有时光也会损害人的视觉和身心健康,成为光污染。
下列现象中会造成光污染的是()。
A.汽车车窗玻璃上贴防晒膜
B.城市建筑大面积安装玻璃幕墙
C.晚上学习时用护眼台灯
D.用塑料薄膜建造温室大棚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第1页共4页
10.下列有关“影”的词语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湖光倒影
B.形影不离
C.立竿见影
D.形单影只
11.第五小组的同学们正在研究霜的形成,他们会往烧杯所盛的冰水中再加入适量的盐,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让水变得更咸
B.让冰水的温度降至0℃度以下
C.只为增加冰水的质量
D.让冰水的温度升至0℃度以上
12.在研究陶瓷特点时,小田将陶瓷小勺串联接入电路中,这是为了验证陶瓷的()。
A.隔热性能
B.延展性
C.导电性能
D.耐磨性能
13.金属能制成各种形状的器具,这主要是利用了金属(
)的特点。
A.有金属光泽
B.易传热
C.易导电
D.有延展性
14.用潜望镜能从低处看到高处的物体,这说明()。
A.光可以沿曲线传播
B.光经镜面反射后,可以沿曲线传播
C,镜子能反射光,通过光的反射可以改变光的前进方向
D.我们可以控制光,让它直线传播或曲线传播
15.在探究“热在水中的主要传递方式”实验时,第一小组的同学观察到加热前后,木屑
的运动状态是()。
A加热前,木屑漂浮在水面;加热后,木屑有规律地上下翻滚
B.加热前、加热后木屑都静止不动
C.加热前,木屑漂浮在水面:加热后,木屑沉到水底
D.加热前,木屑静止不动:加热后,木屑的运动没有规律
16.日常生活中,我们所用到的微波炉主要是利用(
)来快速加热食物的。
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
D.热水
17.在冬天,为了让房间能更快地暖和起来,我们可将空调的扇叶调整为(
A.朝上
B.朝下
C.平着
D.以上都可
18.右侧两幅图是地球板块在1.6亿年前和现在的对比图,
通过对比图我们可以得出地球的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结
论。下面能够说明沧海桑田(海陆变迁)的证据是(
)。
A,在海洋中发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B.喜马拉雅山每年都在升高
C.海底局部有隆起的现象
D.在陆地上发现有海洋生物的化石
19.体育课上,老师要求:在排一列纵队时,如果后一位同学只能看到前一位同学的后脑
勺,就表示队伍排直了。这是因为()。
A.光速快
B.光源射出的光向四面八方传播
C.光沿直线传播
D.光的反射
20.大年初一小明去给长辈拜年,他从寒冷的室外刚进入室内,眼镜片上就出现了很多小
水珠,它的形成和()相似.
A露
B.雪
C.箱
D云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第2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