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期末测评
历史
本测评包括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全卷满分100分。考
试时间:道德与法治、历史共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时,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
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第Ⅱ卷时,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规定的区域内作
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不能答在测评卷上。
2.测评结束后,监测员将答题卡收回。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一20万年。他们使用的生产工具是
A.打制石器
B.磨制石器
C.耧车
D.骨耜
2.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栽培水稻、粟和黍均发现于我国。我国栽培这些农作物最早是在
A.距今约170万年
B.距今约3万年
C.距今约2万年
D.距今约1万年
3.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使用木结构水井,家畜饲养以猪、狗为主。这一原始居民是
A.山顶洞人
B.河姆渡人
C.半坡人
D.蓝田人
4.《史记》记载:“当帝尧之时,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优…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
年,过家门不敢入。”这位“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英雄是
A.蚩尤
B.大禹
C.黄帝
D.炎帝
5.在良诸古城的考古中,发现有都邑、宫殿、祭坛、大型水利工程的遗址以及随葬品数目不等的
墓地。其考古发现表明
A.我国已经有文字可考的历史
B.中华民族已经有人文初祖
C.我国已经制定完整的礼乐制度
D.中华文明已经开始起源
6.约公元前2070年,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建立。这个王朝是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7.《周本纪》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该材料的
内容表明
A.禅让制逐渐瓦解
B.世袭制逐渐瓦解
C.郡县制逐渐瓦解
D.分封制逐渐瓦解
七年级历史测评第1页(共4页)
8.商鞅变法使秦国有了根本的变化。这一变化表明,战国时期的秦国开始进入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文明社会
9.2200多年的一项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至今一直发挥着巨大作用。这一水利工
程是
A.都江堰
B.灵渠
C.六辅渠
D.白渠
10.成语“墨守成规”的“墨守”源自战国时墨翟(即墨子)。他主张
A.兼爱非攻
B.仁政礼治
C.无为而治
D.中央集权
11.儒家学说后来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对古代政治与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
义,对社会道德规范具有深远影响。这一学说的创始人是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荀子
12.万里长城是华夏文明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展示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智慧和创造力。
其在秦朝时的修筑是为了防御
A.鲜卑
B.犬戎
C.山戎
D.匈奴
13.西周和春秋时期的诗歌被收集整理成书,形成了我国现存第一部诗歌总集。这一诗集是
A.《诗经》
B.《离骚》
C.《春秋》
D.《尚书》
14.公元前209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建立张楚政权。其建立者是
A.陈胜
B.项羽
C.刘邦
D.赢政
15.汉武帝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其政治措施是
A.削弱地方势力
B.加强经济管控
C.尊崇儒术
D.北击匈奴
16.“文景之治”“光武中兴”是汉朝的两个繁荣局面。它们出现的共同因素是
A.释放奴婢
B.奖励耕织
C.整顿吏治
D.减轻田租
17,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定国号为“新”,标志着西汉灭亡。这一年是
A.公元前119年
B.公元9年
C.公元25年
D.公元前9年
18.如图所示“出使”,造福当时,泽及后人。这一“出
使”事件出现于
A.西汉
B.东汉
C.西晋
D.东晋
张赛出使西城图(局部)》
19.“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帛者谓之为纸,绿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用树肤、麻头及
撇布、鱼网以为纸。”改进这一书写材料的历史人物是
A.李冰
B.张仲景
C.蔡伦
D.司马迁
20.黄巾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使其名存实亡。其灭亡的标志是
A.黄巾起义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魏国建立
21.利用朝代表学习历史是一种简捷有效的学习方法。下表空格中的政权是
东汉
三国
东晋十六国
南北朝
隋唐
A.前索
B.西晋
C.北魏
D.秦朝
22.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今天的台湾,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台湾在
当时被称为
A.建邺
B.建康
C.淝水
D.夷洲
七年级历史测评第2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