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外国诗二首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 外国诗二首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17 22:44: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 外国诗二首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生平及作品,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诗歌内容。
2.理解诗中所蕴含的哲理,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3.感悟作者在困境中执着追求理想的信念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重点:理解诗中所蕴含的哲理,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难点:1.理解诗中所蕴含的哲理,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2.感悟作者在困境中执着追求理想的信念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一、新课导入
绝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够一帆风顺,但“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苏轼也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那么当遇到困难与挫折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呢?或许可以从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找到答案!
二、作者简介
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作家,19世纪俄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他被称为“俄罗斯文学之父”。其代表作有诗歌《自由颂》《致大海》,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等。
三、写作背景
本诗写于诗人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邻居的女儿的纪念册上。那时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离。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并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四、新课讲授
(一)整体感知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
明确:“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特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艰难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作者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这是他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
2.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明确:第一部分:面对挫折,要沉着冷静,对未来要充满信心。
第二部分:迎接新的未来,过去变为“亲切的怀恋”。
3.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明确:正确对待挫折,坚信未来是光明的、美好的,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问题探究
1.怎样理解“生活欺骗了你”?
明确:必须要联系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来理解。这句话表明正义被沙皇专制所扼杀。它与违背生活规律、被生活规律所捉弄不是一个概念。
2.为什么当被“生活欺骗”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明确:生活中的不幸、失意是暂时的,我们不应因为眼前的困难挫折就失去了对未来的信心。
3.既然“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为什么“现在却常是忧郁”?
明确:“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指我们应该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但是生活中常常有挫折、失意、痛苦、悲伤,这是不可避免的,因此“现在却常是忧郁”。
4.如何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明确:这两句诗强调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的,各种体验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即使是那些痛苦的。
5.面对逆境,诗人只能耐心等待、不予抗争吗?(结合写作背景)
明确:当时沙皇专制统治相当严酷,革命势力一时还不足以与之抗争,况且诗人正被流放,所以只能等待时机的来临。
6.与一般诗歌相比,这首诗有什么不同?
明确:一般的诗歌中都有比较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而这首诗没有具体的形象,只是以劝告的口吻说明道理。
(三)写作特点
寓理于诗,直抒胸臆。
这首诗没有什么具体的形象,短短几句,都是以劝告的口吻在诉说——按常理这是诗歌创作中要尽力避免的,但这首诗却以说理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原因在于诗人以平等的口吻和娓娓诉说的语气来写,语调亲切和婉,热诚坦率;诗句清新流畅,感情热烈深沉,有丰富的人情味和深刻的哲理意味,可以让人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绪。
五、课堂小结
本诗以劝慰的口吻告诉人们要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挫折,要坚信未来是光明的、美好的,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和对未来的信念。
六、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并尝试背诵。
2.写出学完这首诗的体会。
3.预习《未选择的路》。
七、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未选择的路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普希金的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明白了面对人生挫折,应当有积极乐观的态度。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许多时候我们都不得不面对选择的尴尬和困惑,那时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就让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告诉我们吧!
二、作者简介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被誉为“美国文学中的桂冠诗人”。他徒步漫游过很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诗集作品有《波士顿以北》《山间》《又一片牧场》等。
三、写作背景
1912年弗罗斯特已经38岁,这一年他做出了一个重要的选择:放弃他在一所师范学校教书的职业,放弃本来可能更平坦、安稳的生活,而选择了诗歌创作。他对自己说:“写诗吧,穷就穷吧。”这首诗写的就是这一重要的人生选择。
四、新课讲授
(一)整体感知
1.诗中的“路”有什么深刻含义?这是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诗人表面上似乎在写自然界的道路,但实际上暗示的却是人生之路。这是象征手法。
2.概括四节诗的大意。
明确:第一节:诗人站在道路岔口,遭遇道路选择时的无奈。
第二节:诗人选择了一条充满挑战的路。
第三节:写诗人踏上选择之路,却留恋那条未选择的路。
第四节:写诗人遥想未来对往事的回顾。
(二)问题探究
1.诗人为什么重点写那一条“未选择的路”?
明确: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正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于那些已选择的感到不满和后悔,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所以这首诗中诗人念念不忘的是那一条未选择的路,而不是已经选择的路。这也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这样写给这首诗增加了忧郁的情绪。
2.如何理解“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明确:诗人知道自己选择的是一条延绵无尽头的路,已无缘踏足那条“未选择的路”,告诉我们人生之路是无法回头的,是不能重来的,所以人生之路的选择要谨慎。“恐怕”表达了诗人的惆怅心情。
3.如何理解“而我走了人迹更少的一条,因此决定了我迥异的旅途”?
明确:自己选择的路,就一定要走到底,无怨无悔,这样的人生才是完整而有意义的。因此,“选择”除了需要理智的放弃、睿智的选取,更需要意志的延续。
4.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哲理?
明确:这首诗是写人生之路的,人生之路有很多,但却只能选择一条。当踏上这条道路以后,可能会发现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于是就对未选择的路产生向往,也是对美好人生的向往,这便是诗人表达的意思。他告诉我们:人生的选择很无奈,既要勇于选择,更要慎重对待。
(三)拓展延伸
1.在诗歌表现出的情绪上,《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有什么不同?
明确:《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表现得积极乐观,而《未选择的路》表现得有些忧郁。
2.这两首诗歌可能对人产生怎样的影响?
明确:两首诗都富有哲理,且都富有人情味。《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给人以鼓舞,使人笑对人生;而《未选择的路》对于人生选择的思索,反映了人们普遍的心理,更容易引起共鸣。
(四)写作特点
1.运用象征。
诗人从生活实际出发,用自然之路比喻人生之路,表现了他对人生之路的思考,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和哲理。
2.含蓄清新。
别具匠心的艺术风格再现优美的自然风光,并且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出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波澜,深化了这首诗的寓意,给人以丰富的启迪。诗人通过优美的意境和浓郁的抒情把哲理隐含其中,并传递给读者。
五、课堂小结
这是一首哲理抒情诗,本诗借自然界的路来写人生之路,告诫人们人生只能选择一条路,如果选择了就不能回头,因此不能随波逐流,应独立思考,谨慎选择。
六、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诵《未选择的路》,并尝试背诵。
2.运用象征手法写一段话。
3.预习《古代诗歌五首》。
七、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