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太空一日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2 太空一日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17 22:59: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科学探索
22 太空一日
【教学目标】
1.运用浏览的方法快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本文的结构特点。
2.品味本文准确严谨的语言。
3.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重点:运用浏览的方法快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本文的结构特点。
难点:1.运用浏览的方法快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本文的结构特点。
2.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知道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是谁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的这篇文章——《太空一日》,看看作者在飞船里都经历了些什么,有怎样的感受。
二、作者简介
杨利伟,1965年生,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是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他历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著有《天地九重》。
三、新课讲授
(一)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认知阅读,要求读准字音。
遨游(áo) 稠密(chóu)
严谨(jǐn) 无虞(yú)
舷窗(xián) 确凿(záo)
烧灼(zhuó) 俯瞰(kàn)
炽热(chì) 屏息凝神(bǐng)
2.文章记述了作者太空一日之旅,主要经历了哪三步?
明确:
3.快速浏览全文,填写下面的表格,说说这些内容表现了杨利伟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
意外 心理感受 应对措施
共振叠加,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 痛苦,极度难受,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顽强忍受
产生“本末倒置”的错觉 令人难受 完全靠意志克服
出现神秘的敲击声 很紧张 边听边看,冷静观察
返程时舷窗出现裂纹 紧张、担心 通过观察判断应该没事
抛伞时飞船晃荡得很厉害 紧张,折磨人,让人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很重视这段过程
杨利伟:沉着冷静,意志坚强,勇于克服困难,具有大无畏的精神。
(二)问题探究
1.课文以小标题连缀全篇有什么好处?
明确:四个小标题使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有助于读者迅速了解全文内容,也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在“我看到了什么”这一部分,作者没有看到长城,却为何要写它?
明确:“曾经有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航天员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建筑就是长城。我和大家的心情一样,很想验证这个说法”,通过本次观察,说明那些说法并不科学,从而表现出作者严谨的科学精神。
3.经过改进的飞船舱体,内壁上下刷着不同的颜色,天花板是白色的,地板是褐色的。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当航天员处于失重状态时,这样的颜色
区别有利于帮助航天员迅速调整感觉。
4.“归途如此惊心动魄”这一部分中,令作者“惊心动魄”的事情是什么?
明确:返回舱的舷窗出现裂纹,“外边可是1600—1800℃的超高温度”。
5.针对抛伞过程,俄罗斯的航天员从不给新航天员讲述,担心新手们害怕。杨利伟是怎么做的?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我回来却讲了,每一个步骤都给‘神六’和‘神七’的战友讲了,让他们有思想准备,并告诉他们不用紧张,很正常。”这说明我国航天员敢于直面困难、团结友爱,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待航天事业认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三)品析语言
1.杨利伟说“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请同学们分析下列文中的句子是如何体现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1)那种共振持续26秒钟后,慢慢减轻。
明确:用准确的数字记录共振持续的时间,体现了杨利伟严谨的科学态度。
(2)从载人飞船上看到的地球,并非呈现球状,而只是一段弧。因为地球的半径有6000多公里,而飞船的飞行轨道距离地面的高度是343公里左右。
明确:写杨利伟在太空的所见。用语准确严谨,解释了从载人飞船上看到的地球只是一段弧的原因,体现了杨利伟严谨、科学的态度。
(3)不知道那些是什么,我认为也许是灰尘,高空可能并不那么纯净,会有一些杂质,也可能是太空垃圾。
明确:“也许”“可能”“也可能”这些词语表示猜测,体现了杨利伟作为航天员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
2.结合课文,体会下面句子蕴含的情感。
(1)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明确:通过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表现了指挥大厅的所有人看到“我”安然无恙时的激动、兴奋之情,表现出深深的战友情。
(2)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明确:运用细节描写,表明了作为中国航天员的“我”对祖国的热爱,对战友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3)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音,手电的光束从舷窗上模糊地透进来。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外边来人了!
明确:运用心理描写,理智平和的话语,蕴藏着巨大的喜悦之情。
(四)写作特点
1.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惊险迭出。
全文运用了四个小标题,按照时间顺序安排,思路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惊险和意外交替发生,扣人心弦。
2.语言准确,生动严谨。
本文语言准确,科学性与文学性巧妙结合,生动严谨。作者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地描述了在太空中一天的所历所感,读来使人如身临其境;叙事的同时,又用准确严谨的语言向读者普及了航天知识。
四、课堂小结
无论是在飞船升空、运行,还是在返航途中,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不可预料的危险,可我们的航天员为了祖国的科学事业,将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他们的这种勇于探索的精神,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五、课后作业
1.完成相关练习。
2.搜集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成就,阅读关于航天方面的书籍或文章。
3.发挥想象,畅想自己遨游太空的情景,采用小标题的形式,写一个小片段。
4.预习《“蛟龙”探海》。
六、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