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吃水不忘挖井人(核心素养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 吃水不忘挖井人(核心素养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2.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18 12:16: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 2 吃水不忘挖井人 课时 2
内容 分析 《吃水不忘挖井人》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革命领袖毛主席的故事。本课重点:一是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二是学习根据问题找出文中明显的信息,体会乡亲们的情感。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应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学会感恩,懂得珍惜。
素养 目标 文化自信:学习并发扬革命优良传统,饮水思源。 语言运用:朗读课文并读出两个字前后轻重的变化。 思维能力:根据问题找出文中明显的信息,体会乡亲们对毛主席的感激之情。 审美创造:能够留意身边人、事物的美好,懂得感恩。
思政 元素 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了解革命历史,感受毛主席等革命先辈为人民谋幸福的伟大情怀,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崇敬和感激之情,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重点 难点 1. 掌握 13 个生字的读音、字形和字义,学会正确书写 6 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理解 “吃水不忘挖井人” 的含义,体会乡亲们对毛主席的感激之情,懂得感恩的道理。
课前 准备 1. 预习提纲:(1)询问家长或查阅资料,了解毛主席的一些事迹。(2)借助拼音初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2. 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 目标 1.认识“井、城”等13个生字和广字头、心字底2个偏旁;会写“井、主”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环节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1. (播放歌曲《浏阳河》)“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歌曲,大家边听边看,感受歌曲里传达的情感。” 播放过程中,引导学生专注倾听和观看。 2. 引导交流:歌曲播放结束后,提问 “你们都听到了什么?对歌曲里提到的内容有什么了解?你们知道毛主席是谁吗?” 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所知。 3. 知识介绍: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毛主席的有关图片,如毛主席的照片、他在革命时期的工作场景等,详细简介毛主席的生平及主要贡献,包括他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4. 揭示课题:在黑板上板书 “吃水不忘挖井人”,引导学生齐读课题。之后,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如 “谁是挖井人?谁是吃水人?为什么要挖井?为什么吃水不忘挖井人?” 将这些问题写在黑板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生活动】 1. 认真倾听歌曲,观看画面,感受歌曲的氛围。 2. 思考老师的问题,积极发言,分享自己对歌曲内容和毛主席的了解,如 “我知道毛主席是很伟大的人”。 3. 认真观看课件展示的图片,聆听老师对毛主席的介绍,对毛主席产生崇敬之情。 4. 齐读课题,思考并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如 “为什么吃水不能忘记挖井的人呢?”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歌曲,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介绍毛主席的事迹,让学生对毛主席有初步的认识;引导学生质疑课题,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环节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教师活动】 1. 齐读课题识字:“我们再次齐读课题,在齐读的过程中,重点认识‘井’这个生字。” 出示字卡,让学生认读,每个字读三遍,纠正读音。 2. 交流识字方法:“大家想一想,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记住‘井’这个字呢?先自己思考,然后和同桌交流一下,最后全班一起分享。” 引导学生交流汇报,如字理分析法、加一加、减一减等识字方法。 3. 范读课文:“现在老师来范读课文,大家认真听,同时思考我们刚才提出的问题:谁是挖井人?谁不忘挖井人?” 范读时声音清晰、富有感情。 4. 指导自读:“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老师给大家一些小提示。” 出示自读要求:借助拼音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找出课后的生字,在文中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不会读的请教老师或同学;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做上记号,多读几遍;和小组同学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用心读课文,思考读课题时提出的问题,找到答案就画出来。巡视指导学生自读。 5. 指导识字:(出示生字词) 挖 外 子 过 “我们来学习这些生字词。” 先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让学生读准字音,同桌互读纠正读音;组织小组交流生字识记方法,引导学生从结构、部首、组词等方面思考;听取学生交流汇报,总结归类,如组词识记法(用课后第二题的词语,通过分组读、接力读、同桌互读等方式认读)、部首归类(认识新部首广字头,借用 “毛主席胸怀宽广” 记住 “席” 的字形;认识新部首心字底,借用含有心字底的生字巩固 “念” 的字形 )。 6. 巩固词语:再次展示新词语。 教师范读、领读,让学生自由读,强调读准字音,记住字形。小结识字方法,鼓励学生灵活运用。
【学生活动】 1. 齐读课题,认真认读 “井” 字,跟随老师的节奏读准字音。 2. 思考并与同桌交流识字方法,如 “井” 像一个井口;积极参与全班交流,分享自己的识字方法。 3. 认真听老师范读课文,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4. 按照自读要求,认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遇到困难主动请教;与小组同学分自然段朗读课文,互相帮助;思考问题,在文中寻找答案并画出来。 5. 积极参与生字词的认读活动,认真读准每个字音;在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认真倾听他人的方法,学习借鉴;参与全班汇报,加深对生字的记忆。 6. 认真跟读老师范读、领读的词语,自由读词语,努力记住生字词。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识字,培养自主识字能力;范读和自读指导,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为深入学习课文做准备;巩固词语,强化生字记忆。
环节三:指导书写,练习巩固
【教师活动】 1. 观察字形:(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同学们,我们来观察这些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看看每个笔画应该写在哪里。”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2. 讲解示范:“我们一起说说写好每个字的关键之处,老师来示范写一写。” 边示范边讲解,如 “主、住” 可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主” 的点居首横上部的中间,中横稍短;“住” 左窄右宽,第二笔竖从撇的中间起笔,三横等距;“江” 的部首三点水呈弧形,“江” 中的 “工” 两横间距适中。 3. 学生练习:让学生描红、临摹,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书写姿势和笔画错误;组织交流评议,展示部分学生的书写作品,引导学生从笔画规范、结构合理等方面进行评价。 4. 拓展练习:鼓励学生将会写字和熟字组成常用的词语读一读,如 “水井、主要、居住、江水” 等,巩固生字。
【学生活动】 1. 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记住每个笔画的位置。 2. 认真听老师讲解书写要领,仔细观察老师的示范书写。 3. 进行描红、临摹练习,注意书写姿势;观看同学的作品展示,参与评价,学习他人优点。 4. 思考并说出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认真朗读词语。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讲解、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提高书写能力;交流评议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评价能力;拓展练习巩固生字,加深记忆。
环节四:指导朗读,整体感知
【教师活动】 1.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给课文的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巡视指导学生朗读。 2. 范读跟读:教师范读,“大家小声跟着老师读,注意老师读‘村子、时候、地方’这几个词语时,两个字前后轻重的变化。” 范读时突出这些词语的发音特点。 3. 重点指导:(课件出示带有新词的比较难读的句子)“我们来重点练习朗读这几个句子。” 以 “瑞金城外有个村子叫沙洲坝,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在那儿住过” 为例,先标红词语 “瑞金城外、村子、沙洲坝、毛主席、领导革命”,教师领读、指名读、齐读词语;再让学生连起来自由练读句子,之后指名读,检查朗读效果。用同样的方法指导 “毛主席就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 这句话的朗读,先读词语 “带领、战士、乡亲们、一口井” ,再读句子,鼓励同桌互读互纠。 4. 朗读展示:“现在请几位同学来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听他们是否读准了字音,读通了句子。” 组织学生进行朗读展示,评价学生的朗读情况。 5. 引导思考:“同学们,读完课文,大家交流一下,文中的挖井人是谁?吃水人是谁?为什么要挖井?为什么不忘挖井人?” 引导学生初步思考这些问题,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活动】 1. 自由朗读课文,给自然段标序号,努力读正确、读流利。 2. 小声跟读老师,模仿老师的发音,注意词语的轻重变化。 3. 认真读标红的词语,跟随老师的领读、指名读、齐读进行练习;连起来朗读句子,自由练读,积极参与指名读,接受老师的指导,努力读好句子。 4. 认真倾听同学朗读,参与评价,学习他人优点,改进自己的朗读。 5. 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结合课文内容,初步交流自己的想法,如 “挖井人是毛主席和战士们,吃水人是乡亲们”。
【设计意图】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重点指导朗读难读的句子,提高朗读能力;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下节课深入理解课文做铺垫。
环节五:巩固提升,作业设计
【教师活动】 1.游戏巩固。 教师将本课的会认字、会写字写在字卡上(一字一卡),然后将字卡分发给学生(一人一卡)。教师说出一个生字的读音,持有该生字卡片的学生起立,将卡片上的生字读三遍。师生依此进行多轮游戏。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学生活动】 1. 参与游戏,认真听老师读音,快速反应,起立读出自己手中卡片上的生字。 2. 课后认真完成对应训练,巩固知识;将课文读给家长听,分享学习成果。
【设计意图】游戏巩固生字,增加学习趣味性;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强化学习效果,同时促进亲子阅读。
教学反思
在本课时的教学中,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成功之处在于,通过播放歌曲和介绍毛主席的事迹,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课文背景有了一定的了解,为学习课文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在识字教学环节,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如字理分析法、部首归类等,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了生字的读音和字形,学生参与度较高。书写指导时,通过示范和评议,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书写规范度有所提高。朗读教学中,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初步熟悉了课文内容,对一些难读的句子也能较好地掌握。 在识字教学时,部分学生对一些生字的记忆不够牢固,尤其对于一些通过部首归类识字的生字,理解和记忆存在困难,可能是因为对部首含义的讲解不够生动形象,学生难以建立联系。在朗读指导方面,虽然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朗读练习,但部分学生在朗读时对词语的轻重变化把握不够准确,对课文情感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可能是因为引导方式不够多样化,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语感。在时间把控上不够精准,导致最后的游戏巩固环节有些仓促,部分学生没有充分参与,影响了巩固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识字方法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对于部首含义的讲解,可以结合具体的图片或小故事,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在朗读指导时,增加引导方式,如创设情境、对比朗读等,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词语的发音特点和课文情感,从而更准确地朗读。在教学设计时,合理安排时间,确保每个教学环节都能充分展开,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过程设计
第二课时
课时 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毛主席关心人民群众疾苦的高尚品质。 2.找出文中明显的信息,体会乡亲们的情感。
环节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1. 听写词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不少生字词,现在来检验一下大家的掌握情况”。可以同桌之间你说我写,然后互相检查纠正,也可以请几位同学到黑板上来听写。 2. 词语认读:(出示词语) 挖井 城外 村子 毛主席 住过 乡亲 战士 想念 “我们再来一起认读这些词语,加强记忆。” 组织学生分组开火车认读词语、齐读词语,以及同桌之间你指我读;“现在,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引导学生运用词语进行表达。 3. 谈话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毛主席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井的故事,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这个故事,去感受更深刻的情感。毛主席是一位深受人民爱戴的伟人,他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江西瑞金城外的沙洲坝,看看那里还发生了什么。”
【学生活动】 1. 认真参与听写,与同桌互相配合,仔细检查并纠正错误。 2. 积极参与词语认读活动,准确读出词语;认真思考,选择词语造句,如 “乡亲们都很勤劳”。 3. 认真倾听老师谈话,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充满期待,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准备深入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听写和词语认读复习巩固上节课的知识,强化生字词的记忆;引导学生用词语造句,锻炼语言运用能力;谈话导入自然引出本节课的学习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阅读课文,读中悟情
【教师活动】 1. 自读要求:“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己读一读课文,要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做到不错字、不漏字、不加字。” 巡视学生自读情况,及时给予指导。 2. 学习第 1 自然段: 指名朗读第 1 自然段,“请一位同学来读第 1 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个自然段写了谁,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 引导学生思考。 组织学生圈出表示地点的词语,“大家在课本上把第 1 自然段中表示地点的词语圈出来。” 检查学生圈画情况。 组织说话练习,“‘瑞金、沙洲坝、江西’这三个地点有什么关系呢?大家来说一说。” 参与学生讨论,适时给予引导。 讲述背景:“曾经,毛主席在江西瑞金发动和依靠群众,建立红色根据地,领导人民闹翻身、求解放,为人民谋幸福,在这期间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下面讲的就是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时发生的事。”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背景。 3. 学习第 2 自然段: 讲述童谣:“在沙洲坝一带曾经流传过这样一段童谣:‘沙洲坝,沙洲坝,三天不下雨,没水洗手帕。’连洗手帕的水都没有,可见沙洲坝是多么干旱哪!” 引导学生感受沙洲坝缺水的严重情况。 联系生活:“大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如果没有水,人们的生活会遇到哪些困难。” 结合学生的回答,出示田地龟裂、人畜饮水困难等图片,“大家看这些图片,这就是缺水中人们生活的艰辛,感受一下水对人们的重要性。” 引导思考:“现在,请一位同学来读第 2 自然段,其他同学想一想,毛主席做了一件什么好事?他为什么要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井?” 学习第 1 句话: ①引导学生齐读第 1 句话,(课件出示井的图片及人们在井边打水、挑水的图片)“大家仔细观察图中人物的行为,再想一想,‘很远’说明了什么?从‘很远’一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 ②“我们用‘因为…… 所以……’这个句式来改说这句话,谁来试试?” 引导学生改写句子,加深对句子逻辑关系的理解。 学习第 2 句话: ①“‘带领’是什么意思呢?大家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来说一说,也用‘带领’说一句话。” 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并运用。 ②“想象一下毛主席和战士们是怎样挖井的,他们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体会一下挖井的辛苦。” 引导学生想象并感受。 ③“毛主席为什么要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井呢?大家结合课文内容和刚才的思考说一说。” 引导学生理解毛主席的为民情怀。 朗读指导: ①“看,这就是毛主席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的那口井。(展示插图)喝着打上来的井水,乡亲们会说什么呢?他们会感受到什么?现在,人们喝着井水,会想到谁?你觉得毛主席是一个怎样的人?” 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 ②“让我们带着对毛主席的感激之情,来读第 2 自然段。” 指导学生朗读,注意语调、重音等。 4. 学习第 3 自然段: 齐读段落:“我们一起来齐读第 3 自然段,在朗读的过程中,注意‘解放’这个词。” 落实 “解放” 一词的含义,解释 “推翻反动统治得到自由。特指我国 1949 年推翻国民党统治”。 理解字词:“‘立’是什么意思呢?‘时刻’又是什么意思呢?大家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 引导学生理解词语。 引导思考:“乡亲们做了一件什么事呢?大家从课文中找一找。” 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语句。 观察插图:“大家观察插图,看看石碑上刻着什么字,想一想乡亲们为什么要刻这些字呢?” 引导学生体会乡亲们的情感。 朗读指导:(出示句子: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我们用深情的语气读出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读出乡亲们对毛主席的感激与怀念之情,其中‘挖井人、时刻、毛主席’咬字稍重。” 示范朗读后,让学生练习。 多样朗读:“现在,请大家自由读第 3 自然段,然后我们来进行指名读、比赛读。” 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活动。 深入思考:“乡亲们为什么感谢毛主席呢?大家结合全文内容,深入思考一下。” 引导学生全面理解乡亲们的感恩之情。
【学生活动】 1. 按照要求认真自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准、读顺。 2. 认真听同学朗读第 1 自然段,思考问题,圈出词语;与同学交流地点之间的关系;认真听老师讲述背景,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3. 认真听老师讲述童谣,感受沙洲坝缺水的情况;联系生活实际,思考缺水带来的困难,观看图片,加深感受;认真听同学朗读,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齐读第 1 句话,观察图片,思考并回答问题,改写句子;理解 “带领” 的意思,造句;想象挖井场景,体会辛苦;思考并回答毛主席挖井的原因;交流乡亲们的话语和感受,朗读第 2 自然段,读出感激之情。 4. 齐读第 3 自然段,理解 “解放” 的含义;思考 “立” 和 “时刻” 的意思;找出乡亲们做的事;观察插图,思考刻字的原因;认真听老师朗读指导,练习朗读;参与自由读、指名读、比赛读;深入思考并回答乡亲们感谢毛主席的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逐段深入学习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感受毛主席的伟大和乡亲们的感恩之情;多种形式的朗读和思考活动,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朗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环节三:情感升华,作业设计
【教师活动】 1. 交流引导:“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辈用血汗换来的,我们在享受美好生活的时候,要想想毛主席和为我们创造幸福生活的人们。生活中,我们应该感谢哪些‘挖井人’呢?” 激情引导,如 “当你吃着可口的米饭时,你可曾想到农民伯伯的辛勤劳作;当你穿上漂亮的新衣时,你可曾想到裁缝师傅的精心制作;当你坐在明亮的教室里上课时,你可曾想到建筑工人的付出和老师们的奉献。” 2. 拓展活动: 情境想象:“假如你是沙洲坝乡亲中的一员,看到石碑,你想对毛主席说些什么呢?大家想一想,然后和同桌交流一下。” 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故事拓展:“不仅仅是沙洲坝的人民怀念毛主席,全国人民都忘不了毛主席。因为他的一生都在为中国的革命事业披肝沥胆、呕心沥血,他的光辉事迹数不胜数。课后请家长为你讲一讲毛主席的故事。” 3. 朗读总结:“让我们带着对毛主席的崇敬和感激之情,把课文齐读一遍。” 引导学生饱含情感地朗读。 4. 布置作业:“完成本课对应训练,巩固今天学习的内容。还可以把你想对毛主席说的话写下来,或者画一幅你心中毛主席的画像。”
【学生活动】 1. 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结合生活实际,交流自己应该感谢的人,如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教导等。 2. 想象自己是沙洲坝乡亲,和同桌交流想对毛主席说的话;课后请家长讲毛主席的故事,认真倾听。 3. 饱含情感地齐读课文,表达对毛主席的崇敬和感激。 4. 课后认真完成对应训练,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写话语或画毛主席的画像。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分享,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感恩之情延伸到生活实际中,培养感恩意识;拓展活动加深学生对毛主席的了解,激发崇敬之情;朗读总结强化情感体验;作业布置巩固知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教学活动在达成教学目标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成功之处在于,通过复习导入环节,有效巩固了上节课的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了铺垫。在阅读课文环节,借助童谣、图片和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学生较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深刻体会到了乡亲们的情感以及 “吃水不忘挖井人” 的含义,并且在朗读中能够较好地表达情感。拓展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毛主席的伟大事迹,增强了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 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感恩时,部分学生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入挖掘身边 “挖井人” 的付出和意义,可能是由于引导不够深入,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在拓展活动中,对于 “假如你是沙洲坝乡亲” 的情境想象,部分学生的表达不够丰富,可能是因为对当时的历史背景了解不够深入,缺乏情感共鸣。在课堂时间把控上不够精准,导致最后的作业布置环节有些仓促,对作业要求的讲解不够细致,学生可能对作业的完成方式和要求理解不够清晰。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深入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具体事例和引导性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身边人的付出,培养感恩之心。在情境想象活动前,提供更多关于沙洲坝当时情况的资料,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情境,丰富表达。在教学设计时,更加合理地安排时间,为每个教学环节留出充足的时间,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知识,对作业要求进行详细的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明确任务,提高学习效果。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