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我多想去看看(核心素养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 我多想去看看(核心素养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7.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18 12:17: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 3 我多想去看看 课时 2
内容 分析 《我多想去看看》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新疆的孩子想到遥远的北京去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北京的孩子想去遥远的新疆看天山上的雪莲,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了解外面世界的美好愿望。
素养 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祖国的伟大,产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语言运用:积累与运用偏正结构的短语。 思维能力:能将文字和画面对应起来,通过图文结合进行理解。 审美创造:产生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及学习的积极性。
思政 元素 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多元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重点 难点 1. 掌握 12 个生字的读音、字形和字义,学会正确书写 6 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偏正结构短语。 2. 体会文中 “我” 对外面世界的向往之情,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课前 准备 1. 预习提纲:(1)预习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拼音尝试认读。(2)向家长了解天安门广场、新疆天山的相关知识。 2. 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 目标 1.认识“告、诉”等12个生字和京字头1个偏旁;会写“告、的”等6个字。 2.正确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环节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活动】 1. (出示一组图片:长江、珠穆朗玛峰、海南岛风光、雾凇)“同学们,看这些美丽的图片,它们展示了我们祖国不同地方的美景。大家仔细观察,说说每幅图代表的大概是哪里呀?” 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言。 2. 引导交流:“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有着数不清的壮美河山和人文胜迹。那在这些地方中,你们最想去哪里看看呢?为什么想去那里呢?” 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分享自己的想法。 3. 板书课题: “我多想去看看”,朗读课题,同学们认真听,感受老师朗读时的语气。 朗读后,让学生有感情地跟读课题。之后引导学生思考并提问:“课题里的‘我’是谁呢?‘我’想去哪里看看?又想去看什么呢?为什么想去看看呢?让我们一起在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学生活动】 1. 认真观察图片,仔细思考后积极发言,说出自己对图片所代表地域的猜测,如 “我觉得有雪山的可能是西藏”。 2. 思考自己最想去的地方,积极分享理由,如 “我想去海边,因为可以在沙滩上玩沙子,还能看到大海” 。 3. 认真倾听老师朗读课题,跟读课题;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对课文内容充满好奇。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祖国各地美景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对祖国的热爱;引导交流分享,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板书课题并提问,引发学生思考,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环节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教师活动】 1. 自读指导:“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借助拼音自由拼读课文。如果遇到不会认的字,不要着急,可以向老师或身边的同学请教,一定要把句子读通顺哦。” 巡视学生自读情况,适时给予帮助。 2. 范读引领: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现在老师来读一遍课文,大家边听边用铅笔圈出生字表中的生字,听完后再结合课文反复认读这些生字。” 范读时声音清晰、富有感情。 3. 知识介绍: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天安门广场、新疆天山、雪莲的图片和相关视频,“同学们,我们来了解一下课文里提到的这些地方。天安门广场是北京的重要地标,那里每天都会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新疆的天山非常雄伟,山上有洁白的雪莲,它们在寒冷的环境中依然绽放得很美。” 4. 字词检测: (出示带拼音的字词)“这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字词,大家先自己试着读一读,然后老师请同学来读。” 组织指名认读、齐读、自由读,及时纠正字音,如 “诉” 是平舌音,“京” 是后鼻音等,并指导学生识记,比如分析字形结构。 隐去不带拼音的生字,并打乱带拼音的生字顺序,“现在老师打乱顺序考考大家,看看谁还能准确读出这些生字。” 再次指名认读,巩固记忆。 引导分类:“大家观察这些生字的读音,能不能把它们按前鼻音、后鼻音、平舌音、翘舌音分分类呢?” 指名将带拼音的生字按读音归类,并对比朗读,强化记忆。 方法引导: ◇熟字加部件。 京:京字头(亠)+口+小 安:宝盖(宀)+女 宽:宝盖(宀)+草字头(艹)+见 洁:(氵)+吉 ◇熟字比较。 诉—听 座—坐 厂—广 非—丰 ◇字谜。 ◇熟字组新词。 告:告诉 广告 京:北京 南京 安:安全 安危 广:广大 广场 非:非常 是非 洁:洁白 清洁 5. 书写指导: (出示会写字的动漫笔顺)“我们来学习写这几个字,大家仔细观察它们的字形、结构以及笔画顺序。” 重点对 “告、的” 等字进行书写示范,边写边讲解笔画要点,如 “告” 上面的 “丿” 起笔要高,“口” 要写得扁一些;“的” 字左右结构,左边 “白” 的横要短,右边 “勺” 的横折钩要写稳。指导学生进行书空练习。 学生练习:让学生描红、临摹,巡视过程中纠正学生的坐姿、握笔姿势和书写错误;投影展示学生的书写作品,“大家一起来看看这些同学写的字,我们从笔画规范、结构合理等方面来交流、评议一下。” 引导学生评价。 拓展练习:鼓励学生用会写字和熟字组成常用的词语,“大家开动小脑筋,用这些会写的字和我们学过的字组成词语,读一读,写一写。” 如 “告诉、好的、广告、平安” 等。
【学生活动】 1. 借助拼音认真自读课文,遇到生字向他人请教,努力把句子读通顺。 2. 认真听老师范读,圈出生字,课后反复认读。 3. 认真观看课件展示的内容,了解天安门广场、新疆天山和雪莲的相关知识。 4. 积极参与字词认读活动,认真读准每个字音;在打乱顺序认读时,集中注意力准确读出;参与生字分类和对比朗读,加深记忆;积极思考并交流识字方法,学习他人的识字技巧。 5. 仔细观察动漫笔顺和老师的示范书写,认真书空;进行描红、临摹练习,注意书写姿势;观看同学作品展示,参与评价,学习他人优点;思考并组词,读写词语。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学习生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介绍相关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背景;多样化的识字和书写指导,让学生扎实掌握生字的读写。
环节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活动】 1. 自由朗读:“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生字,把它们送回课文中,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数一数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巡视学生朗读情况。 2. 短语指导:(出示短语)“这里有一些短语,我们来一起读一读。” 讲解要点:“在这些短语中,‘的’字要读得又轻又短,‘的’字前面的修饰词要略重读,这样读起来会更有节奏感。比如‘弯弯的小路’,大家跟老师读。” 教师范读、领读,学生跟读。 对读练习:“现在我们来玩个对读游戏,老师读前一个短语,同学们读对应的后一个短语。还可以男女生对读、同桌对读哦。” 组织多形式对读练习。 3. 内容思考:“请大家再读课文,思考一个问题:两个自然段中的‘我’是同一个人吗?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 4. 梳理内容:根据学生的交流结果,梳理课文主要内容,“第 1 自然段是新疆的小朋友想去北京看天安门广场上壮观的升旗仪式;第 2 自然段是北京的小朋友想去新疆的天山看洁白的雪莲。”
【学生活动】 1. 自由朗读课文,数清自然段数量,回答问题。 2. 认真听老师讲解短语朗读要点,跟读短语;积极参与对读游戏,在对读中感受短语的节奏。 3. 再读课文,思考问题,与同桌交流,如 “我觉得不是同一个人,因为他们想去的地方不一样”。 4. 认真倾听老师梳理的课文主要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自由朗读、短语朗读指导和对读练习,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感受语言节奏;引导思考和交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环节四:课堂回顾,作业设计
【教师活动】 1.师生互说,巩固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学生活动】 1. 认真倾听老师的引导,参与回顾,分享自己本节课的收获,如 “我学会了很多生字,还知道了不同地方的小朋友想去的地方不一样”。 2. 课后认真完成对应训练,向家长分享所学知识。
【设计意图】课堂回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强化记忆;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同时促进亲子交流,提升学习效果。
教学反思
在本课时的教学中,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成功之处在于,通过展示祖国美景图片和引导交流,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在识字教学环节,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如熟字加部件、熟字比较等,学生参与度较高,对生字的掌握较好。书写指导时,通过动漫笔顺展示和教师示范,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朗读教学中,通过短语朗读指导和对读游戏,学生对课文的节奏有了一定的感受。 在字词检测环节,部分学生对一些生字的读音掌握不够准确,尤其是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分,可能是因为练习方式不够多样化,没有针对学生的易错点进行强化训练。在引导学生思考两个自然段中 “我” 是否是同一个人时,部分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可能是因为引导不够细致,没有提供足够的线索和启发。在时间把控上不够精准,导致最后的课堂回顾有些仓促,没有充分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收获。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增加字词读音练习的多样性,比如设计一些有趣的读音辨析游戏,加强对易错读音的训练。在引导学生思考较难问题时,提供更具体的提示和引导,如对比两个自然段的不同描述,帮助学生理解。在教学设计时,更加合理地安排时间,确保每个教学环节都能充分展开,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表达和交流,提高教学质量。
过程设计
第二课时
课时 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偏正结构短语,读好带有感叹号的句子。 2.通过诵读和交流,体会少年儿童想去看看外面世界的强烈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环节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1. 游戏巩固:将写有 “告、诉、走、京、座、安、广、场、非、宽、丽、洁、的、会”14 个字的转盘立在讲桌上,“同学们,我们先来玩个有趣的游戏。老师转动转盘,指针指向哪个汉字,大家就快速准确地读出来,看看谁是今天的‘认字小能手’!” 游戏结束后,评选并奖励 “认字小能手”。 2. (听写词语:告诉、广告、告知、好的、我的、你的、开会、机会、体会、北风、北门、北京、南京、广大、广场 ),同桌之间互说互纠,教师巡视评议。 3. 播放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同学们,听了这首歌,大家是不是想起了我们上节课学的课文?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我多想去看看》,一起走进两个小朋友的内心世界。”
【学生活动】 1. 认真参与游戏,集中注意力,快速准确地读出汉字,争取成为 “认字小能手”。 2. 与同桌互相听写词语,认真书写,仔细检查并纠正错误。 3. 认真听歌曲,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对本节课的学习充满期待。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和听写复习巩固生字词,增加学习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歌曲导入自然引出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教师活动】 1. 朗读感知:播放课文朗读音频,之后指两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大家认真听,感受他们朗读的语气和节奏。” 2. 学习第 1 自然段: 图文结合:(展示课文插图)“同学们,看这幅图,老师来范读第 1 自然段,大家边听边想:‘我’的家在哪里?你是怎么知道的?‘我’想去哪儿?为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句子分析:(出示第 1 句话)“这一句说明了‘我’的家乡新疆有什么特点呢?大家仔细思考。” 引导学生理解新疆交通不便、地形复杂的特点。 理解词语: ①(出示中国地图)“我们借助地图来理解‘遥远’这个词。大家看,天山在新疆,北京在祖国的另一边,从新疆的天山到首都北京,相隔很远。” 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坐火车从新疆到北京需要花上几天几夜的时间,这么远的距离,用一个词语来说,就是‘遥远’。” ②(播放关于天安门的视频)“现在我们通过视频来感受一下‘雄伟’和‘壮观’。大家看,天安门是不是特别雄壮伟大,这就是‘雄伟’;再看看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场面宏大,人们都很庄重,这就是‘壮观’。” 播放视频后,让学生描绘视频画面,“谁来形容一下你看到的升旗仪式?” 之后引导学生给 “非常” 换个近义词。 短语学习:(出示偏正结构短语:遥远的北京 雄伟的天安门)“大家照样子说一说这样的偏正结构短语。” 引导学生进行短语拓展;通过范读、师生对读等方式,指导学生读好短语,强调 “的” 字的发音和偏正短语的韵味,“老师问,大家答,什么样的北京?” 引导学生回应。 句子朗读:(出示 3 个句子)“大家观察这 3 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呢?我们来对比朗读一下。” 指导学生读好句子节奏,体会感叹句与陈述句的区别,感受感叹句蕴含的强烈情感;引导学生说几个感叹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引读强化:教师引读,“遥远的北京,有一座雄伟的天安门。——” 引导学生跟读 “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用同样的方式引读 “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强化学生对情感的体会。 3. 学习第 2 自然段: 自主学习指导:“现在请同学们用学习第 1 自然段的方法,自主学习第 2 自然段。老师给大家一些提示:数一数第 2 自然段有几句话?‘我’是哪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还有什么是弯弯的,宽宽的?‘我’想去哪儿?为什么?最后一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 巡视指导学生自学。 检查反馈: ①( )的公路 ( )的新疆 ( )的天山 ( )的雪莲 ②指名朗读第 2 自然段,“大家认真听,一起点评他读得怎么样。” 引导师生共同评价,从读音、节奏、情感等方面进行点评。
【学生活动】 1. 认真听朗读音频和同学的朗读,感受语气和节奏。 2. 看插图,听老师范读,思考并回答问题,如 “‘我’的家在新疆,因为妈妈说沿着弯弯的小路走出天山,所以知道在新疆;‘我’想去北京,因为北京有天安门和壮观的升旗仪式”;分析句子,理解新疆的特点;观看地图和视频,理解 “遥远”“雄伟”“壮观” 等词语,描述升旗仪式画面,说出 “非常” 的近义词;积极参与短语拓展练习,认真跟读短语,参与师生对读;观察句子,对比朗读,体会感叹句的情感,说感叹句;跟随老师引读,强化情感体验。 3. 按照老师的要求自主学习第 2 自然段,思考问题,寻找答案;完成填空题,展示对偏正结构短语的掌握;参与朗读并接受同学和老师的评价,学习他人优点。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研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情感,学习偏正结构短语,提高朗读和语言表达能力;自主学习和检查反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环节三:拓展延伸,作业设计
【教师活动】 1.(出示黄山风光、桂林山水图)边介绍边引导学生欣赏。 2.引导学生练习语言表达。 (1)我多想去黄山看看姿态优美的迎客松、千变万化的云海、奇形怪状的石头。 (2)我多想去桂林看看水平如镜的漓江、奇特秀美的山石。 3.交流:你想去祖国的哪里看看?同桌之间交流,再全班交流。 4.实践活动。 (1)搜集有关北京或者新疆风光的图片,在班级里介绍并交流。 (2)唱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 5.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学生活动】 1. 认真欣赏展示的风光图片,听老师介绍,感受祖国山河的美丽。 2. 思考并仿照示例进行语言表达,积极发言分享自己想去的地方,如 “我多想去三亚看看金色的沙滩、湛蓝的大海”。 3. 与同桌认真交流,然后积极参与全班分享,倾听其他同学的想法。 4. 课后积极搜集图片,准备下节课交流;学唱歌曲,感受歌曲情感。 5. 认真完成对应训练,巩固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风光、表达练习和交流分享,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祖国更多地方的向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享意识;实践活动和作业布置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知识,加深对祖国的热爱。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本课时的教学中,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成功之处在于,通过游戏和听写复习环节,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更加牢固,游戏的形式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研读课文过程中,借助图片、地图、视频等多种资源,帮助学生理解了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体会到了两个小朋友对外面世界的向往之情,学生在朗读时能够较好地表达情感。拓展延伸环节,学生积极参与交流分享,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也得到了进一步激发。 在理解词语环节,虽然使用了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但部分学生对 “雄伟”“壮观” 等抽象词语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可能是因为展示的资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不够紧密,学生缺乏直观感受。在引导学生仿照课文进行语言表达时,部分学生的表达较为单一,缺乏创新性,可能是因为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启发不够,没有充分开拓学生的思维。在时间把控上不够精准,导致实践活动的布置有些仓促,学生对活动要求的理解可能不够清晰。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将教学资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比如在讲解 “雄伟”“壮观” 时,可以展示学生身边熟悉的高大建筑或大型活动场景,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在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表达时,提供更多的示例和启发,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设计时,更加合理地安排时间,确保每个教学环节都能充分展开,对实践活动的要求进行详细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明确任务,提高教学效果。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