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 6 怎么都快乐 课时 2
内容 分析 《怎么都快乐》是一首贴近儿童生活、充满童趣的儿童诗。全诗共4小节,结构相似,情感乐观积极。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悟快乐的含义,告诉学生生活中处处有快乐,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素养 目标 文化自信:独处时也很快乐。 语言运用:积累词语,学会有节奏地朗读诗歌。 思维能力:能够根据生活积累和经验理解词语的意思。 审美创造:生活中处处有快乐,要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思政 元素 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独立自主和团结协作的精神,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发现快乐、分享快乐,增强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重点 难点 1. 掌握 11 个生字的读音、字形和字义,学会正确书写 6 个字;理解 “独自、静悄悄、有劲” 等词语的含义,积累动宾结构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中不同场景下的快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快乐,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表达自己对快乐的理解。
课前 准备 1. 预习提纲:(1)预习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拼音尝试认读。(2)回忆自己在课间或日常生活中玩过的游戏。 2. 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 目标 1.认识“怎、独”等11个生字和车子旁1个偏旁,读准多音字“乐、得”的字音;会写“快、乐”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并积累动宾结构的词语。
环节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活动】 1. (播放学生课间活动的视频)“同学们,看这段视频,里面的同学们都在课间做着各种有趣的活动,大家仔细观察,说一说他们都在干什么呀?” 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 2. 交流分享:“那你们在课间的时候都喜欢怎么活动呢?和身边的小伙伴说一说吧。” 组织学生交流分享自己的课间活动。 3. (出示课间活动图)“大家再看看这张图片,图中的同学们脸上都洋溢着笑容,从他们的神情中,你们能感受到什么呢?” 引导学生观察并体会图中同学们玩时的心情。 4. 揭示课题:“同学们,大家在课间活动的时候都这么开心,看来快乐有很多种方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诗歌,看看诗里的小朋友是怎么寻找快乐的。” 板书课题 “怎么都快乐”,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5. 引导思考:“大家结合自己的生活想一想,怎样会让你感到快乐呢?” 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快乐的理解。
【学生活动】 1. 认真观看视频,积极回答问题。 2. 与身边的小伙伴交流自己的课间活动,分享快乐。 3. 观察图片,积极发言。 4. 跟读课题,声音洪亮。 5. 思考并分享自己认为快乐的事情。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视频、交流分享和观察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思考快乐,自然引出课题,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环节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教师活动】 1.(出示自读要求: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并多读几遍,再和同桌互查互纠;圈出课后生字和多音字,努力读准生字,把句子读通顺,给每小节标上序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巡视学生自读情况,给予个别指导。 2. 归类识字: 字音辨别:“我们先来学习一下多音字。‘得 (děi)’一般用于口语表达中,像‘你得快一点儿’‘就得这样做’。‘得’还有另外 2 个读音,读‘dé’时,可组词‘得意、得到’;读‘de’时,可组词‘跑得快、飞得高’等。大家跟着老师读几遍,感受一下不同读音的区别。” 带领学生认读多音字。“还有一些生字的读音需要注意,‘怎、劲’是前鼻音,‘绳、当’是后鼻音;‘怎’是平舌音,‘绳’是翘舌音;‘轮’是边音。大家要读准这些字音哦。” 字形识记:引导学生分享加一加(乍 + 心 = 怎 、习 + 习 = 羽 、乎 + 兆 = 轮 )、图文结合(课件出示跳绳、羽毛球、排球图,引导学生通过看图识记 “跳、绳、羽、球、排”5 个生字,还可联系生活经历识记)、创编字谜(一犬旁边卧小虫 —— 独 、非得露一手 —— 排 、两个习字并排立 —— 羽 )、通过部首(“跳” 与脚有关,所以偏旁是 “?”,引导学生用此方法识记 “绳、轮、排” )等识字方法,对学生的方法进行肯定和补充讲解。 巩固认读:“现在老师出示生字卡片,我们来开火车认读,看看哪个小组读得又快又准。” 组织开火车认读生字。 3. 朗读指导: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仔细检查有没有读错的字音,发现了就举手告诉老师。” 针对读错的字音,及时进行正音指导。 4. 整体朗读:“大家再自由朗读课文,这次要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读流利。” 巡视指导学生朗读。
【学生活动】 1. 按照自读要求认真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与同桌互相检查纠正;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2. 认真跟读老师读准多音字和易错字音;积极分享识字方法,如 “我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了‘怎’”;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方法,学习借鉴;参与开火车认读生字,争取读准字音。 3. 认真听同学朗读,仔细检查错误;认真倾听老师的正音指导,跟读正确读音。 4. 再次自由朗读课文,努力提高朗读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识字,培养自主识字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将识字与读文相结合,在语境中巩固生字,提高识字效果;多种形式的朗读练习,帮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环节三:指导书写,巩固提升
【教师活动】 . 1.(课件出示会写字的动漫笔顺)“现在大家仔细观察各个字的笔顺及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引导学生观察。 2. 示范讲解:“快” 字,左窄右宽,右部横折内收,竖撇要写直,捺要舒展;“当” 字,第一笔竖要写在竖中线上,“彐” 部的横折起笔要在横中线上;“毛” 字,第二笔横稍短些,第三笔横稍长些,竖弯钩要舒展。边示范书写边讲解要点。 3. 学生练习:让学生在练习本上描红、临摹,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书写姿势和笔画错误,如握笔姿势、笔画顺序等。 4. 展示评价:投影展示学生作品,“大家看看这些同学写的字,从笔画规范、结构合理等方面来评一评,谁写得好,好在哪里,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 引导学生评价。 5. 拓展练习:“大家用会写字和熟字组成常用词,读读写写,这样能记得更牢哦。” 鼓励学生组词练习。
【学生活动】 1. 认真认读生字,跟着老师领读;仔细观察动漫笔顺,记住笔画位置。 2. 仔细观察老师示范书写,记住书写要点;在练习本上描红、临摹,注意书写姿势。 3. 参与评价,观看同学的作品,从笔画、结构等方面进行评价,学习他人优点,如 “他写的‘快’字,右部的捺写得很舒展,我要向他学习”。 4. 思考并组词,认真读写词语。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演示、教师示范和学生练习,让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提高书写能力;组织评价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评价能力;拓展练习巩固生字,加深记忆。
环节四:整体感知,作业设计
【教师活动】 1. 词语学习:“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用铅笔把文中关于游戏名称的词语画出来。” 引导学生画出词语后,“大家自由读一读这些词语,然后开火车读,观察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呢?” 引导学生发现这些词语都是动宾结构。“那你还能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吗?试一试。” 鼓励学生拓展词语。 2. 内容思考:“大家读完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呢?和身边的同学交流一下。” 引导学生交流并总结课文主要内容。 3. 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很多知识。大家来交流一下,在识字、写字方面有哪些收获呢?” 引导学生分享收获,肯定学生的积极表现,指出存在的不足。 4. 作业布置:“完成本课对应训练,巩固今天学习的生字和课文内容。课后还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玩一玩你在课堂上想到的动宾结构词语对应的游戏,感受游戏的快乐。”
【学生活动】 1. 自由朗读课文,画出游戏名称的词语;自由读、开火车读词语,发现词语特点;积极思考并说出更多动宾结构词语,如 “打篮球、踢毽子、玩游戏” 等。 2. 思考并与同学交流课文主要内容,如 “课文写了一个小朋友自己玩和和小伙伴一起玩都很快乐”。 3. 分享自己在识字、写字方面的收获,如学会了哪些识字方法、哪个字写得更规范了等;认真倾听老师的点评。 4. 课后认真完成对应训练;和家长一起玩游戏,分享学习成果。
【设计意图】通过找词语、拓展词语和思考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积累词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课堂总结让学生梳理知识,强化学习效果;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促进亲子互动。
教学反思
在本课时的教学中,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成功之处在于,通过播放视频和交流分享,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识字环节参与度较高,对生字的掌握较好。在书写指导方面,通过动画演示和教师示范,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书写规范度有所提高。在整体感知课文时,找词语和交流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在识字教学时,部分学生对一些生字的记忆不够牢固,尤其对于通过创编字谜等方法识记的生字,理解和记忆存在困难,可能是因为讲解方式不够生动形象,学生难以建立联系。在小组合作交流时,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小组活动的组织和引导不够到位,没有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在时间把控上不够精准,导致最后的作业布置环节有些仓促,对作业要求的讲解不够细致,学生可能对作业的完成方式和要求理解不够清晰。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识字方法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对于创编字谜等方法,可以结合具体的动画或小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在组织小组活动前,明确小组分工和活动规则,加强对小组讨论的引导和监督,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在教学设计时,更加合理地安排时间,为每个教学环节留出充足的时间,对作业要求进行详细的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明确任务,提高教学效果。
过程设计
第二课时
课时 目标 1.联系上下文理解“独自、静悄悄、有劲”等词语的意思。 2.继续积累动宾结构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读出诗歌的情趣,在反复朗读中感受诗歌的节奏,体会生活中处处有快乐。
环节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1.(出示跳绳、踢足球、讲故事、听音乐、打排球、玩游戏图)师生进行一问一答训练。如: 师:跳什么?——生:跳绳。 师:听什么?——生:听音乐。 2.同桌合作,一人用会写字组词,一人听写该词,互查互纠。 3.教师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课文里的小朋友有很多快乐的玩法,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文,看看还能发现哪些快乐。
【学生活动】 1. 积极参与问答游戏,快速准确回答问题。 2. 与同桌合作完成听写任务,认真书写并检查纠错。 3. 认真倾听老师谈话,对本节课的学习充满期待。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互动和听写巩固,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自然导入新课。
环节二:指导朗读,体味情感
【教师活动】 1.教师指4名学生接读,其余学生评议:他们朗读得好吗?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2.教师范读,学生认真听,教师做朗读指导。 (1)读好一串动宾结构的词语。关于动宾结构的词语,一般后面的宾语读得稍重一些;几个游戏名称的词语中间要注意停顿。 (2)读好几个句子的停顿。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尝试着读一读,再指名读,根据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 (3)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象游戏的画面,带着自己玩游戏时的感受朗读,读出诗歌的情趣。如第1小节的朗读可以围绕“静悄悄的”这一词语,想象一人在家游戏的画面,读出一个人玩耍时特有的安静和自由;其余三个小节则指导学生联系与伙伴一起游戏时的情景,读出热闹、有趣、快乐的感觉。除此之外,朗读时每小节的第一句可以强调一下,突出每节诗的重点。 3.通过多种形式的轮读、指名读、男女生合作读、同桌互读,达到朗读的目标。 4.拓展:比赛朗读,评选出“朗读之星”。
【学生活动】 1. 认真倾听同学朗读,积极参与评议,如 “他读得很流利,但是‘静悄悄’这个词没读出安静的感觉”。 2. 认真听老师范读,学习朗读技巧;自己尝试朗读,根据老师的指导改进;认真听其他同学朗读,学习优点。 3. 按照老师的引导,想象不同的游戏画面,带着相应的情感朗读诗歌,如读第 1 小节时声音轻柔,读其他小节时声音欢快。 4. 积极参与多种形式的朗读,与同学配合,努力读好诗歌。 5. 积极参与比赛朗读,认真准备,争取获得 “朗读之星” 称号。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指导,让学生掌握朗读技巧,深入体会诗歌的情感,感受诗歌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同时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竞争意识。
环节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教师活动】 1. 学习第 1 小节: 引导思考:指名朗读第 1 小节,“其他同学认真听,思考一个人可以怎么玩?为什么一个人玩也很开心?” 交流分享:引导学生交流一个人玩的活动,“大家说一说,自己一个人的时候都玩过哪些?”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和总结。 联系生活:“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你是怎么度过一个人的时光的?”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 理解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谁来说说‘独自’‘静悄悄’是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理解词语含义,“‘独自’就是‘一个人,没有其他人’的意思,‘静悄悄’就是‘很安静’的意思。大家还能想到哪些类似‘静悄悄’的 ABB 式词语呢?” 引导学生积累词汇。 拓展思考:“独自一个人的时候还可以玩些什么呢?看看这里的省略号,它表示还有很多没写出来的玩法。大家用老师给出的不同句式练说练说。”(出示不同的句式) 默读感受:“现在全班一起默读第 1 小节,感受一个人玩时的安静与自由。” 2. 学习第 2 小节: 合作朗读:“请同桌合作读第 2 小节,‘你讲我听,我讲你听’这句可以两个人分开来读,一个人读‘你讲我听’,另一个人读‘我讲你听’,其余句子两个人齐读。” 巡视学生朗读情况。 拓展练说:“两个人还可以玩些什么呢?同桌合作,选用老师给出的句式练说。”(出示句式: ◇两个人可以( ),也可以( )……这样玩,很好! ◇两个人可以( )、( )、( )……这样玩,很好! 游戏拓展:“根据省略号,大家再想想两个人可以玩的游戏名称,自由说一说。” 随机板书学生说的游戏,如打乒乓球、下跳棋等。 感受快乐:“选择自己最爱玩的游戏,联系玩时的情景,说说你感受到的快乐。” 引导学生分享感受。 3. 学习第 3 小节: 对比思考:“自由朗读第 3 小节,想一想三个人和两个人讲故事有什么区别?” 引导学生思考。 理解 “有劲”:(出示句子)“我们来比较朗读这两个句子,边读边想象多人听故事时的有趣和热闹场景。‘讲故事得有人听才行,你讲我听,我讲你听。’‘讲故事多个人听更有劲,你讲我们听,我讲你们听。’在文中‘有劲’是什么意思呢?” 引导学生理解 “有劲” 是 “有趣味、有意思” 的意思。 体会心情:(课件出示一个人跳绳图和第三幅插图)“看看这两幅图,一个人跳绳和三个人跳绳时,心情有什么不同呢?” 引导学生体会不同人数跳绳时的心情。 合作朗读:与学生进行师生合作朗读,“老师读前半句,大家读后半句,感受一下三个人玩的快乐。” 4. 学习第 4 小节: 引读思考:教师引读,“许多人玩,好在哪儿?大家自由朗读并思考。” 引导学生思考。 合作朗读:组织男女生合作朗读,“前四行男生读前半句,女生读后半句,最后三行齐读,感受诗句的节奏。” 引导学生感受节奏。 想象感受:教师朗读游戏名称,“大家边听老师读,边想象游戏时的情景,感受大家在一起玩的快乐。” 引导学生想象画面。 拓展练说:“许多人在一起,还可以玩哪些游戏呢?大家练说练说。”(出示:许多人在一起,可以 ( )、( )、( )…… 这样玩,更好!)引导学生拓展游戏名称。 5. 讨论交流:“大家讨论一下,你喜欢几个人一起玩?理由是什么?” 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尊重学生不同的选择,强调无论是独自一人玩还是许多人一起玩,都能收获快乐。 6. 朗读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怎么都快乐的气氛,再和同桌或小组同学比赛朗读,体会生活中处处有快乐。” 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进一步体会诗歌情感。
【学生活动】 1. 认真倾听同学朗读,思考问题,积极交流一个人玩的活动,如 “我一个人玩过搭积木”;分享自己独处的经历,如 “我一个人看书的时候感觉很安静,很享受”;理解 “独自”“静悄悄” 的含义,积极说出 ABB 式词语,如 “亮晶晶、黑乎乎”;用句式练说独自玩的其他玩法;默读第 1 小节,感受安静与自由。 2. 与同桌合作朗读第 2 小节,按照要求分工朗读;与同桌合作拓展练说两个人玩的游戏,如 “两个人可以下棋,也可以猜谜语”;积极说出更多两个人玩的游戏;分享自己喜欢的两人游戏及快乐感受。 3. 自由朗读第 3 小节,思考问题;对比朗读句子,理解 “有劲” 的意思;观察图片,体会不同人数跳绳时的心情;与老师合作朗读,感受三个人玩的快乐。 4. 跟着老师引读,思考问题;参与男女生合作朗读,感受节奏;听老师读游戏名称,想象游戏画面;积极拓展说许多人一起玩的游戏,如 “拔河、接力赛跑”。 5. 参与讨论,发表自己喜欢的玩法及理由,如 “我喜欢和很多人一起玩,因为很热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参与比赛朗读,体会生活中的快乐。
【设计意图】通过对诗歌各小节的深入研读,引导学生理解不同人数参与游戏时的快乐,深入理解重点词语,积累词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快乐。
环节四:课堂小结,作业设计
【教师活动】 1.教师做课堂小结,再引导学生读一读任溶溶的其他作品《爸爸的老师》。 2.玩中积累。 玩一玩平时独自一人或是和小伙伴一起玩的游戏,体会各种游戏带来的快乐,再将玩的各种游戏名称写在积累本上。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学生活动】 1. 认真倾听老师的小结,记住老师推荐的书籍。 2. 课后玩游戏,认真记录游戏名称。 3. 认真完成对应训练。
【设计意图】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推荐阅读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实践作业让学生在玩中体会快乐,记录快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积累意识;书面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强化学习效果。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本课时的教学过程中,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成功之处在于,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指导,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朗读技巧,深入体会诗歌的情感,感受到了诗歌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在理解词语方面,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学生对 “独自、静悄悄、有劲” 等词语的理解较为深刻,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词汇。在引导学生感受不同场景下的快乐时,通过创设情境、讨论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对生活中处处有快乐的道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拓展游戏名称的环节,部分学生的思维不够开阔,说出的游戏较为单一,可能是因为引导不够深入,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小组合作朗读时,个别小组存在配合不默契的情况,影响了朗读效果,可能是因为小组合作前的指导不够细致,学生没有明确各自的任务。在时间把控上不够精准,导致最后的作业布置环节有些仓促,对作业要求的讲解不够细致,学生可能对作业的完成方式和要求理解不够清晰。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引导学生的思维拓展,提供更多的启发和示例,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丰富游戏名称的表达。在小组合作前,加强对合作要求和任务分工的指导,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职责,提高小组合作的效果。在教学设计时,更加合理地安排时间,为每个教学环节留出充足的时间,对作业要求进行详细的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明确任务,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感受生活中的快乐,提升语文素养。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