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 语文园地四 课时 2
内容 分析 本单元的语文园地共安排了5个板块的内容。 “识字加油站”编排了7个数量词语,意在借助数量词语识字,并引导学生知道不同的事物要用不同的量词。 “字词句运用”中,“读一读,注意读好轻声”要求读好后缀为“子”的轻声词和叠声轻声词,还有其他类型的轻声词。“做拼音游戏”鼓励学生多练习拼音知识,熟练运用拼音。 “书写提示”引导学生掌握有“点”的字的笔顺规则,即“点在正上方或左上方,先写点”“点在右上方,后写点”。 “日积月累”中需要积累八个和家庭有关的词语,并能理解词语的含义。 “和大人一起读”中的《胖乎乎的小手》,妙趣横生,充满亲情的温馨。
素养 目标 文化自信:写好中国字,热爱中国文化。 语言运用: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故事。 思维能力:初步养成正确使用数量词语的习惯。 审美创造:积累和家庭有关的词语,并能理解词语的含义。
思政 元素 通过识字写字和词语学习,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感受汉语言文字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重点 难点 1. 认识 10 个生字,学会写 4 个字,掌握相关量词和轻声词;了解含有点笔画汉字的笔顺规则。 2. 熟读并积累和家庭有关的词语。
课前 准备 多媒体课件
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 目标 1. 认识“册、支”等10个生字和衣字旁1个偏旁,会写“册、支、电、衣”4个字,正确认读7个数量短语,知道说不同的事物要用不同的量词;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激发生活中识字的兴趣。 2.正确认读带有轻声音节的词语。 3.能正确拼读音节,读好音节。 4.了解“点的位置不同,书写的顺序也不同”的笔顺规则,正确书写生字。
环节一:趣味导入,开启学习之旅
【教师活动】 1. 情境创设:(出示书、铅笔、电视、手机、上衣、裤子、棉被的图片)“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走进一个奇妙的物品世界,看看图上都有什么呀?大家仔细观察,然后举手说一说。”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回答。 2. 引出主题:“大家观察得真仔细!这些物品都有自己对应的数量短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们,同时还要认识一些新朋友 —— 生字宝宝。”
【学生活动】 1. 认真观察图片,积极举手发言,说出图上的物品,如 “图上有一本书、一支铅笔” 等。 2. 对接下来的学习内容充满期待,集中注意力准备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图片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环节二:识字加油站,探索字词奥秘
【教师活动】 1. 短语认读:在每幅图下方对应出示数量短语,“大家对照图片,借助拼音试着朗读这些短语,看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引导学生自主朗读。 2. 识字教学:(出示数量短语中的生字)“这些生字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我们先来读一读。” 指名读生字,师生共同正音,强调 “册” 是平舌音,“支、视” 是翘舌音;引导学生分享识字方法,如加一加(十 + 又 = 支 、木 + 几 = 机 )、字谜识记(斯人无所依 —— 衣 ;又来十人 —— 支 )、语境识记(这册书旁有支铅笔 ),对学生的方法进行肯定和补充。 3. 互动巩固:“我们来玩个有趣的游戏,老师问‘一什么书?’,大家快速从字卡中找出对应的‘册’字,举起来大声读一读,然后回答‘一册书’。” 组织师生对答游戏,巩固生字和数量短语。 4. 拓展练习:“看看我们的教室,你还能说出哪些数量短语呢?”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用数量短语描述;出示一些事物的图片,“大家根据这些图片,用数量短语进行描述,看谁描述得最准确。”
【学生活动】 1. 对照图片,借助拼音认真朗读数量短语,读准字音。 2. 积极参与生字认读,认真跟读正音;分享自己的识字方法,学习其他同学的方法;积极参与师生对答游戏,准确找出字卡并回答。 3. 观察教室,思考并说出数量短语,如 “一张桌子、一把椅子”;观察图片,用数量短语描述,如 “一个篮球、一只小猫”。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识字和学习数量短语,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在游戏和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学习趣味性。
环节三:字词句运用,感受语言魅力
【教师活动】 1. 词语初读:(课件出示含有轻声的词语:胆子、样子、粽子、爸爸、妈妈、哥哥、眼睛、喜欢、故事 )“同学们,这些词语有些特别,大家自己先读一读,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引导学生自读和互读。 2. 朗读指导:教师范读,“大家仔细听老师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这些词语都是含有轻声的词语;“谁来试着读一读?注意读好轻声。” 指名读,对读得好的学生给予表扬,请其当小老师领读;组织分小组比赛读,“大家分组比赛,看看哪个小组读得最准确、最有节奏感。” 引导学生在比赛后对词语进行分类。 3. 拓展积累:“你还知道哪些词语也读轻声呢?大家想一想,我们来分类说一说。” 引导学生拓展说出后缀为 “子” 的轻声词、叠音轻声词和其他类型的轻声词。 4. 句子运用:“现在,大家任选一个轻声词说一句话,说的时候要注意轻声音节在句子中的读法。” 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运用练习。 5. 音节认读:出示写有音节的卡片,“这些音节也来凑热闹啦,谁来读一读?” 指名学生读,及时正音。
【学生活动】 1. 认真自读词语,与同桌互相朗读,互相纠正读音。 2. 认真听老师范读,发现词语的轻声特点;积极参与朗读,争取当小老师领读;认真参与小组比赛读,在比赛后进行词语分类。 3. 思考并说出自己知道的轻声词,进行分类分享。 4. 选择轻声词造句,注意轻声音节的读法,如 “我喜欢吃粽子”。 5. 认真认读音节卡片,准确读出音节。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练习,让学生掌握轻声词的读法,积累词语,提升语言运用能力,感受汉语言的独特魅力。
环节四:书写提示,规范书写习惯
【教师活动】 1. 观察发现:(课件出示生字:床、间、书、我 )“同学们,我们来观察这 4 个字,看看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 2. 规则讲解:指导学生读泡泡框中的话,“大家看,这里告诉了我们含有点这一笔画的汉字的笔顺规则。点在正上方或左上方,先写点;点在右上方,后写点。大家记住了吗?” 3. 拓展印证:“我们来拓展训练一下,同桌之间互相交流,看看下面这些汉字的笔顺规则是什么。”(出示:字、式、球、成、头、发、问 )引导学生运用规则进行判断和交流。 4. 书写指导:“我们要养成‘一看二写三对照’的良好书写习惯。大家先观察生字的间架结构、笔顺、笔画,然后自主练写。” 巡视学生书写情况,对学生的书写作品进行讲评,“先看笔顺有没有写对,然后看关键笔画有没有写正确。比如‘床’的点和竖都要写在竖中线上;‘我’的点起笔要低于斜钩。”
【学生活动】 1. 观察生字,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如 “都有点笔画,但点的位置不同”。 2. 认真读泡泡框中的话,记住笔顺规则。 3. 与同桌交流讨论拓展汉字的笔顺规则,如 “字的点在左上方,先写点”。 4. 观察生字,按照 “一看二写三对照” 的方法进行书写练习,认真听取老师的讲评,改进自己的书写。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讲解、练习和讲评,让学生掌握含有点笔画汉字的笔顺规则,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能力。
环节五:课堂回顾,总结学习收获
【教师活动】 1. 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很多有趣的知识。认识了生字朋友,学习了数量短语、轻声词,还掌握了一些汉字的笔顺规则。大家在课堂上都表现得很棒!” 回顾本课时所学内容,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适当点评,肯定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进步。 2. 小组复习:“现在,请大家分小组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可以互相提问、互相交流。看看哪个小组复习得最认真、最全面。” 巡视各小组复习情况,给予指导和鼓励。
【学生活动】 1. 认真倾听老师总结,回顾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内容和表现。
2. 积极参与小组复习,与小组成员互相提问、交流,巩固所学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强化学习效果;小组复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团队学习意识。
教学反思
在本课时的教学中,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成功之处在于,通过情境导入和游戏互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识字和学习数量短语环节参与度较高,对生字的掌握较好。在轻声词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分类练习,学生对轻声词的读法和分类有了较好的理解。在书写指导方面,通过观察、讲解和练习,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含有点笔画汉字的笔顺规则,书写规范度有所提高。 在识字教学时,部分学生对一些生字的记忆不够牢固,尤其对于通过字谜等方法识记的生字,理解和记忆存在困难,可能是因为讲解方式不够生动形象,学生难以建立联系。在小组活动环节,个别小组的秩序不够好,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小组活动的组织和引导不够到位,没有明确每个学生的任务。在时间把控上不够精准,导致最后的小组复习环节有些仓促,学生没有充分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识字方法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对于字谜等方法,可以结合具体的动画或小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在组织小组活动前,明确小组分工和活动规则,加强对小组讨论的引导和监督,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在教学设计时,更加合理地安排时间,为每个教学环节留出充足的时间,对小组复习等环节给予足够重视,提高教学效果。
过程设计
第二课时
课时 目标 1.正确拼读8个词语,体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美好的关系与情感。 2.和大人一起读短文,感受阅读的乐趣,培养阅读能力。
环节一:趣味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活动】 1. 谈话引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语文园地收获了很多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索有趣的语文世界。老师先给大家出个小难题,你们看(出示词语),谁知道这些词语是描述什么的呀?” 引导学生思考并发言。 2. 揭示主题:“这些词语都藏着很美好的情感哦,今天我们就来深入学习它们,还要和大人一起读一篇有趣的短文。”
【学生活动】 1. 观察词语,思考问题,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如 “感觉是形容人的关系的”。 2. 对接下来的学习内容充满期待,认真听讲。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好奇心,自然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环节二:日积月累,感悟美好情感
【教师活动】 1. 初读词语:(出示 8 个四字词语:尊老爱幼、其乐融融、血浓于水、手足情深、同心协力、同甘共苦、天伦之乐、欢聚一堂 )“大家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这些词语,遇到不会读的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后鼻音的字,像‘融、浓、情、同、共、堂’;前鼻音的字,比如‘深、心、甘、天、欢’;平舌音的字‘尊、足’;翘舌音的字‘水、手、深、之’。还要注意读好词语之间的停顿。” 巡视指导学生朗读。 2. 合作朗读:“读完后,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听听有没有读错的地方,互相纠正。” 参与学生的合作朗读,进行个别指导和正音。“我们来用有趣的方式读一读,比如边拍手打节奏边读,或者用对对子的形式拍手读,还可以和同桌一起想象画面合作读。” 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朗读。 3. 理解感悟:“大家再读词语,边读边想象词语所描绘的情境,想一想自己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词语有什么共同特点呢?大家仔细想一想。” 引导学生发现这些词语都表现了人与人之间和谐美好的关系与情感。 4. 交流分享:“现在我们分小组比赛读,读完后每个小组说一说自己对每个词语的理解,然后全班交流汇报。” 组织小组比赛和交流,对学生的理解进行补充和完善,如讲解 “尊老爱幼” 就是尊敬老人,关爱幼儿;“其乐融融” 形容快乐和谐的景象等。 5. 情境运用:“老师来出一些例句,大家想一想,用哪个词语填在里面最合适呢?” 出示例句,如 “春节到了,一家人______,一起吃年夜饭。” 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6. 拓展积累:“除了这些词语,大家还知道哪些关于春天美景的四字词语呢?我们一起分享分享。” 引导学生拓展积累词语。
【学生活动】 1. 借助拼音认真朗读词语,努力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2. 与同桌合作朗读,互相检查纠正;积极参与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词语的节奏和韵律。 3. 认真思考,想象情境,感受词语传达的情感;思考词语的共同特点,积极回答问题。 4. 参与小组比赛读,认真倾听其他小组的发言,积极分享自己对词语的理解;学习其他同学的观点,完善自己的理解。 5. 思考并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如 “春节到了,一家人欢聚一堂,一起吃年夜饭。” 6. 思考并说出自己知道的关于春天美景的四字词语,如 “春暖花开、鸟语花香”。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理解活动,让学生掌握四字词语的读音和含义,体会其中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运用能力,同时拓展词汇量。
环节三:和大人一起读,享受阅读乐趣
【教师活动】 1. (播放歌曲《我有一双小小手》)“大家跟着一起拍手,大声唱出来。” 引导学生跟唱,营造轻松的氛围。 2. 初读短文:“现在,请大家自由拼读短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拼读,也可以问问老师或同学。如果遇到自己不懂的生字,还可以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弄清字义。读完后和同桌合作读,把短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边读边思考:兰兰是个怎样的孩子?” 巡视指导学生阅读。 3. 朗读理解:“我们来分段朗读理解短文。读第 1 自然段,想一想‘全家人’指哪些人?‘这张画’指的是哪张画?” 引导学生思考;“读第 2 - 5 自然段,思考为什么全家人都喜欢这张画?大家小组分角色朗读这几个自然段,注意读出兰兰的疑问,读好爸爸、妈妈、姥姥对兰兰的称赞,感受家庭的温馨。” 组织小组活动,参与小组讨论和指导朗读。“谁来交流一下老师提出的问题?” 引导学生交流汇报。 4. 制作阅读卡:“大家制作一张阅读卡,把自己不懂的问题写在上面,课后可以寻求大人的帮助。”(发放卡片纸和彩笔)指导学生制作阅读卡,展示阅读卡模板,如 “我的阅读卡:和谁一起读( ),读后来评分( ),我的问题( ),大人的解答( )”。 5. 拓展交流:“说一说自己的小手帮家人、同学、老师等做过些什么。大家可以先在小组里交流,然后每组推选代表全班分享。” 组织小组交流和全班分享,引导学生体会帮助他人的快乐。
【学生活动】 1. 跟唱歌曲,放松心情,进入学习状态。 2. 自由拼读短文,遇到困难主动解决;与同桌合作读短文,互相帮助,努力读好;思考兰兰是个怎样的孩子,如 “兰兰是个勤快、懂事的孩子”。 3. 分段朗读短文,思考问题;参与小组分角色朗读,认真表现出不同角色的语气;积极交流汇报自己的思考结果。 4. 制作阅读卡,认真写下自己的问题,如 “为什么兰兰的小手能做这么多事”;课后寻求家长帮助,记录答案。 5. 回忆自己帮助他人的经历,在小组里交流分享;小组代表在全班发言,分享自己的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歌曲导入、多种形式的阅读和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家庭温暖,明白要关爱他人,同时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
在本课时的教学中,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成功之处在于,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互动活动,学生对四字词语的理解较为深刻,能够较好地体会其中的情感,并且在情境运用环节,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选择词语填空。在 “和大人一起读” 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讨论,对短文内容有了较深入的理解,也能联系生活分享自己的经历。 在引导学生理解四字词语时,部分学生对一些较为抽象的词语,如 “血浓于水”,理解不够到位,可能是因为讲解方式不够直观形象,学生缺乏生活经验的支撑。在小组讨论环节,个别小组的讨论效率不高,存在个别学生主导讨论的情况,可能是小组活动的组织和引导不够细致,没有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在时间把控上不够精准,导致最后的拓展交流环节有些仓促,部分学生没有充分分享自己的经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对于抽象的词语,可以通过讲述故事、展示图片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在组织小组活动前,明确小组分工和活动规则,加强对小组讨论的引导和监督,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在教学设计时,更加合理地安排时间,为每个教学环节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能够充分表达和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