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主题情境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4题;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他严格地约束着自己,却仍能宽容地对待别人,谁说鲁迅不可亲近 他对于青年人的爱,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他的可亲的体温,他是那个寒冷年代的一个无可替代的强大热源。鲁迅,你是光辉响亮划破长空的一道霹lì,你是拯救国民麻木灵魂的一座丰碑。鲁迅,你是飘扬在国民心中的一面旗帜,____。
1.(6分)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草率( ) 霹lì( )
拯( )救
2.(2分)“深恶痛绝”在句子中的意思是 。
3.(2分)仿照画横线的句子,在空缺处再写一个句子。
4.(2分)请提取下面句子的主干。
你是拯救国民麻木灵魂的一座丰碑。
二、综合性学习(共3题;共26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本学期学校将举办2024年校园文化节,小李参加的校戏剧社与校读书会合作联动,准备 在“校剧场”进行一次主题为“经典呈现”的戏剧演出。
5.(16分)小李主动申请担任总导演这一任务,读书会会长想考察一下他对原著小说的熟悉程度,让他完成以下《骆驼祥子》的人物卡片。请帮助他在空格中填入正确选项。
祥子 虎妞
身份 车夫 身份 车厂主的女儿
性格特点 曾经 、堕落后懒惰无耻 性格特点 大胆泼辣、
主要事件 卖骆驼、 主要事件 骗祥子结婚、
曹先生 阮明
身份 大学教授 身份 罢工组织者
性格特点 性格特点 、
主要事件 坐祥子的车摔伤 主要事件
A.敢爱敢恨 B.不学无术 C.举报曹先生 D.勤劳朴实
E.伪善自私 F.正直宽厚 G.为祥子买车 H.出卖阮明
6.(8分)校读书会成员承担了本次剧本撰写任务。小李身为导演,希望在30分钟的节目时长中展现最好的戏剧效果,于是和编剧组进行了讨论。请补全以下对话。
编剧小王:我读了原著,祥子命运中的“三起三落”让我唏嘘,我希望能够完整呈现这些内容。
小李:我认为不妥。 。
编剧小刘:你的建议是对的。但是戏剧演出既要突显人物形象,还要能表达原著小说的主题,很难取舍。
小李:我认为“祥子被敲诈”这个情节就很合适。其中“祥子”和“ ”之间的矛盾冲突正是当时社会阶层中“ ”和“ ”之间的对立,展现了个人悲剧和社会环境的紧密关联。
编剧小刘:你的想法很好,接下来,剧本编写就交给我们吧!
7.(2分)编导组筹备剧本时,校园网中的“学校艺术节留言栏”收到这样一条留言:
“学校文化节”呈现的舞台应该有别具一格的创意表达。去年沪语版《繁花》爆火,也让人们关注到“方言”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建议本次“校剧场”
尝试用沪语念台词,向大家展现上海方言的独特魅力。期待你采纳我的意见。
请以小李的身份回复这条留言。(80字左右)
三、文言文阅读(共4题;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学习任务。
豫章胡叔俊,以高才硕学隐居进贤官溪之上,治乃祖西园,筑亭其间而游息之。以东南先朝阳夕阴,宜木果,而树桃、李、梨、栗。南为正阳之方宜芳华而列种海棠。松、竹者贯岁寒而后凋,故以植乎西北。中又杂植梅数十株,曰:“梅,松、竹之友也。”今皆蔚然为林矣。若菊,若牡丹、芍药之属,丛生而可爱,皆列于亭之左右,以便观赏。合而名其亭曰“园趣”。
其出入之途在正东,近所居也。海棠之西有二池,夹道凿小渠引水经其所居,以入于东池。渠之上古木参天,其先祖所手植也。东池之外又为大池,春夏泛溢可以舟楫。池之北为堂八楹②,以为子弟讲肄之所。又北为堂六楹,以馆宾客。又北为重屋六楹,以藏累世之书。此其园外之事,又所以为成趣之本。
日坐亭上,与园丁野老论农圃之要,而忘其世虑。客至则觞咏⑤啸歌,云山烟水,交错乎指顾之间,而园中之趣,虽万钟之禄⑦不与易也。
(节选自揭侯斯《胡氏园趣亭记》,有删改)
【注释】①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句中的“进贤”为县名。②楹(yíng):计算房屋间数的量词。一间为一楹。③肄(yì):练习,学习。④馆宾客:接待宾客。⑤觞咏:饮酒赋诗。⑥ 指顾:手指目顾。⑦禄:俸禄。
8.(6分)根据语境,解释下面的加点词。
若菊,若牡丹、芍药之属
合而名其亭曰“园趣”
客至则觞咏啸歌
9.(2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从下列A-E中选出正确的两处(填写字母)。
南为A正阳 B之方 C宜芳华 D而列种 E海棠。
10.(2分)选文紧扣“趣”字来写,你能发现哪些“趣”?请列出四种。
11.(2分)文末画横线句“而园中之趣,虽万钟之禄不与易也”,让你想到以下哪篇课文?任选一篇并简述理由。
A《陋室铭》(刘禹锡) B《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C《醉翁亭记》(欧阳修) D《湖心亭看雪》(张岱)
四、现代文阅读(共4题;共10分)
阅读《阿长和<山海经>》选段,完成下题。
①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这渴慕是从一个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他是一个胖胖的,和蔼的老人,爱种一点花木,如珠兰,茉莉之类,还有极其少见的,据说从北边带回去的马缨花。他的太太却正相反,什么也莫名其妙,曾将晒衣服的竹竿搁在珠兰的枝条上,枝折了,还要愤愤地咒骂道:“死尸!”这老人是个寂寞者,因为无人可谈,就很爱和孩子们往来,有时简直称我们为“小友”。在我们聚族而居的宅子里,只有他书多,而且特别。制艺和试帖诗,自然也是有的;但我却只在他的书斋里,看见过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还有许多名目很生的书籍。我那时最爱看的是《花镜》,上面有许多图。他说给我听,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可惜现在不知道放在那里了。
②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③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④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⑤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⑥“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⑦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⑧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放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⑨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象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⑩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这一部直到前年还在,是缩印的郝懿行疏。木刻的却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失掉了。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12.(2分)从选文前四段可以看出,对于“我”渴慕《山海经》一事,“叔祖”“别人”、“阿长”分别表现出怎样不同的态度?
13.(2分)细读下面两句,揣摩“我”当时的心理。
①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间,也就都对她说了。
②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14.(3分)“她确有伟大的神力”句中“伟大的神力”具体指什么?这句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15.(3分)为什么“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五、写作题(共1题;共60分)
16.(60分)【写作情境与要求】
李明和王悦两人阅读完《阿长与〈山海经〉》之后,对“鲁迅为什么要花笔墨去描写阿长的不好”展开了讨论:
李明:作者鲁迅在课文中反复描写阿长的“睡相”,诸如“满床摆着一个‘大’字”“伸开两手两脚”等,就是为了表现阿长的粗俗,突出了作者对阿长的不满。
王悦:不对!阿长不是给“迅哥儿”买来了《山海经》,作者怎么会不满,应该是感激。 文章结尾也说道:“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足见鲁迅对阿长的怀念!
老师:鲁迅其实是运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既刻画了阿长好事粗俗、迷信可笑的一面,又呈现了阿长朴实善良、仁厚慈爱的天性,表达成年后的作者对阿长既同情又愧疚,既感激又思念的复杂感情。
请你运用“欲扬先抑”这种写法写一个关于人物的片段,字数不少于200字。
【写法指导】
欲扬先抑的写法的运用会使文章跌宕起伏,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运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抑”和“扬”的前后,必须具有对照性,且大多是采用相反对立的形式形成对照。这种对照越鲜明越好。 ②“抑”“扬”两者,应该重点写“扬”,“抑”只是衬托。【写作稿纸】
答案解析
【答案】1.shuài;;雳;;zhěng
2.指鲁迅对青年人写信太草率的极度反感、厌恶痛恨
3.示例:你是屹立于历史长河的一尊圣像
4.你是丰碑。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拼读和书写的能力,注意积累,掌握字词读音及字形写法。要特别注意多音字和形近字,不写错别字。
(2)本题考查词语含义。含义包括本义和语境义,答题要联系上下文,结合主旨情感,分析归纳含义即可。
(3)本题考查仿写。注意例句格式,如字数、句式、修辞手法、主题等。语言合理即可。
(4)本题考查主干。句子成分如下: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定语常在主宾前,谓前状语谓后补。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即可。
1.草率 cǎo shuài (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
霹雳 pī lì 云和地面之间发生的一种强烈雷电现象。响声很大,能对人畜、植物、建筑物等造成很大的危害。
拯救 zhěng jiù 救。
故答案为:shuài、雳、zhěng
2.深恶痛绝,指厌恶、痛恨到极点。文段是指鲁迅对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的态度是极其厌恶的,极其痛恨的。
故答案为: 指鲁迅对青年人写信太草率的极度反感、厌恶痛恨
3.仿写注意例句格式,如字数、句式、修辞手法、主题等。语言合理即可。格式是:你是......的一......如你是光辉响亮划破长空的一道霹雳。
故答案为: 你是屹立于历史长河的一尊圣像
4.拯救国民麻木灵魂的,是修饰语,可删掉。一座,是修饰语,可删掉。删掉修饰语,主干是:你是丰碑。
故答案为: 你是丰碑。
【答案】5.D;A;H;G;F;B;E;C
6.三起三落”几乎贯穿了样子整个悲剧命运,情节复杂,人物众多,学校的舞台并不大,且表演时间短,不可能完整呈现。我建议选择小说中的一个经典情节搬上舞台;孙侦探;被压迫者;压迫者
7.示例1:小张,你好。我认为《骆驼祥子》不适合用沪语演出。小说原著以方言展现了一幅 老北京世俗风情图,成为京城洋车夫“祥子”命运的舞台。同时,独特又幽默的“京味儿” 方言对让生活在上海的我们获得新鲜感。你何不走入“校剧场”感受一下不同的方言魅力呢 示例2:小张,你好。你的建议很有创意。原著小说运用老北京方言展现了独特的世俗风情 图,我们也可以尝试运用同样历史悠久的吴语产生不同的韵味。这样既能展现另一种方言的魅力,又能让从小生活在上海的同学们觉得亲切,引起他们的观赏兴趣。
【解析】(1)本题考查名著常识。 注意掌握名著作者及朝代、作品体裁及类型、文中主要人物的绰号及主要情节等内容,同时掌握人物形象特点及名著的主旨中心,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即可。
(2)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注意名著作者的文学常识,包括作者字号、时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朝代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还有作品的故事梗概,重要章节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作品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作品的大致主旨等。
(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根据题目要求,结合名著内容,回复对沪语念台词的看法,语言简洁明了,有逻辑,突出重点即可。语言表达题要注意说话分寸,语言得体,避免因语言不当产生冲突。
5.①祥子前期的最明显的性格特征可以概括为纯朴善良、执着单纯、勤劳朴实。祥子必胜的目标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买一台车,这样可以不受雇主管辖,过上舒适的生活。即D
②虎妞长得虎头虎脑,性格大胆泼辣,因此吓住了男人,成了没人敢娶的老姑娘。她喜欢祥子,也想嫁给祥子做媳妇,敢爱敢恨。
③祥子后期的性格是发生了很大的转弯,一向刚正不阿的人居然偷了骆驼换了财物,为了得到60块赏钱 ,出卖阮明。即H
④虎妞和祥子结婚后给祥子买了二强子的车。即A
⑤曹先生是《骆驼祥子》中少有安慰、帮助过祥子的人,为人正直宽厚。即G
⑥阮明,是《骆驼祥子》中罢工组织者,轻看学问。阮明整天忙于社会活动,功课不及格,即B。
⑦阮明功课不及格,却要求曹先生让他及格,曹先生没有答应,阮明便到党部诬告曹先生是“乱党”,性格自私。即E、C。
故答案为: D、A、H、G、F、B、E、C
6.①注意不妥的对前文小王“祥子命运中的“三起三落”让我唏嘘,我希望能够完整呈现这些内容”的看法,分析不妥的原因即可。“三起三落”是祥子的主要经历,内容态度,30分钟的节目根本不能完全展现,可以选取“三起三落”中的某个情节展示。
②曹先生遭到特务的跟踪,不敢回家,于是让祥子去接他的老婆孩子。祥子刚到曹家,就被孙侦探抓住。孙侦探骗祥子说他与乱党曹先生串通,需要花很多钱疏通才能免罪,从而将祥子攒下来准备第二次买车的钱全部骗走。
③孙侦探是压迫者,祥子是被压迫者。祥子的个人悲剧展现了人民在病态的旧社会中的时代悲剧。
故答案为:①三起三落”几乎贯穿了样子整个悲剧命运,情节复杂,人物众多,学校的舞台并不大,且表演时间短,不可能完整呈现。我建议选择小说中的一个经典情节搬上舞台;②孙侦探;③被压迫者;④压迫者
7.言之合理即可。如不建议用沪语念台词。《骆驼祥子》是以旧北平为背景,描写祥子的人力车夫的悲惨遭遇。老舍在文中用“京味儿”的方言,突出老北京的背景。我们是上海的学生,在这次表演中感受到北京方言的魅力,特别新鲜有趣。
如赞同用沪语念台词。《骆驼祥子》是以旧北平为背景,老舍在文中用“京味儿”的方言,展示了祥子的悲惨遭遇。我们是上海的学生,把名著换个语言特点,感受下不同方言背景下名著的魅力。且沪语对我们来说更熟悉、更亲切,更能吸引观众注意力。
故答案为:示例1:小张,你好。我认为《骆驼祥子》不适合用沪语演出。小说原著以方言展现了一幅 老北京世俗风情图,成为京城洋车夫“祥子”命运的舞台。同时,独特又幽默的“京味儿” 方言对让生活在上海的我们获得新鲜感。你何不走入“校剧场”感受一下不同的方言魅力呢?示例2:小张,你好。你的建议很有创意。原著小说运用老北京方言展现了独特的世俗风情图,我们也可以尝试运用同样历史悠久的吴语产生不同的韵味。这样既能展现另一种方言的魅力,又能让从小生活在上海的同学们觉得亲切,引起他们的观赏兴趣。
【答案】8.类;命名、取名;到
9.C D
10.①植树之趣;②赏花之趣;③泛舟之趣;④藏书之趣;⑤讲习之趣;⑥论农圃之趣;⑦饮酒赋诗之趣;⑧赏景之趣。
11.示例1:我选A,因为胡叔俊隐居官溪之上,植树赏花,赋诗交友,生活悠闲而高雅。刘禹锡身居陋室,与鸿儒谈笑,弹奏素琴,阅读金经,安贫乐道,享受陋室生活的乐趣。他们都有高雅的生活情趣。
示例2:我选B,因为胡叔俊隐居官溪之上,植树赏花,与宾客共赏云烟山水。陶弘景隐居山林之间,欣赏山水之美。两人都热爱自然美景。
示例3:我选C,因为胡叔俊在园趣亭欣赏自然美景,与宾客饮酒赋诗,感到十分惬意。欧阳修被贬滁州,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他们既领略到了自然之趣,又享受到了人情之美。
示例4:我选D,因为胡叔俊常坐亭上与园丁野老谈论,而忘却世虑,享受远离俗世的乐趣。张岱选择在雪夜独往湖心亭看雪,也有不与世俗同流的雅情雅趣,两人有相同之处。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
(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断句先读懂句意,再结合技巧断句。断句技巧:①遇到名词、代词要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②虚词。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③疑问词要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④对话标志的词语注意前后是否有断句。⑤如倒装句、宾语前置、判断句等。⑥修辞方法注意断句。
(3)本题考查概括能力。根据题目要求,通读文言文,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提取关键语句,在文中找到对应句,整合语言,简要概括“趣”的类型即可。
(4)本题考查学生探究能力。课内知识点注意掌握。读懂文言文及题目要求,分析现状,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文中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比对课文中作者形象,主观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译文】
豫章郡的胡叔俊,凭借高超的才学和渊博的学识,在进贤县官溪之上过着隐居生活。他整治了祖先留下的西园,并在园中筑了一座亭子,作为游憩之所。由于园子位于东南方向,早晨阳光充足,傍晚则阴凉,适宜种植果木,于是他种下了桃树、李树、梨树和栗子树。南面是阳光最为充足的地方,适宜种植花卉,于是他列种了海棠。松树和竹子能够经受住严寒的考验而最后凋零,所以他将它们种植在园子的西北角。园子中还杂植了几十株梅花,他说:“梅是松和竹的朋友。”如今,这些树木都已蔚然成林。至于菊花、牡丹、芍药这类丛生而可爱的花卉,都被列植在亭子的左右,以便观赏。他把整个园子和亭子合起来命名为“园趣”。
进入园子的路在正东方向,靠近他的居所。海棠的西边有两个池塘,他沿着道路开凿了小渠,引水经过他的居所,流入东边的池塘。渠上长着参天古木,是他先祖亲手种植的。东池的外边又是一个大池塘,春夏季节水满得可以行船。池塘的北面有八间堂屋,作为子弟们讲学习文的地方。再往北是六间堂屋,用来接待宾客。再往北是六间重屋,用来收藏历代传下来的书籍。这是园子外面的建筑,也是构成园趣的根本所在。
他每天坐在亭子上,与园丁和乡村老人谈论农事园艺要领,忘记了世俗的烦恼。客人到来时,他就设宴饮酒赋诗,高声吟唱,云山烟水,在手指目顾之间交相辉映,而园中的乐趣,即便是万钟的俸禄也不肯交换。
8.①翻译为:至于菊花、牡丹、芍药这类丛生而可爱的花卉。 属,类
②翻译为:他把整个园子和亭子合起来命名为“园趣”。名,命名、取名
③翻译为:客人到来时,他就设宴饮酒赋诗,高声吟唱。 至,到
故答案为:①类;②命名、取名;③到
9.例句翻译为:南面是阳光最为充足的地方,适宜种植花卉,于是他列种了海棠。断句注意结合翻译,完整句子结构前后可断句。“南为正阳之方”表状语单独成句,后面可断句,在C处断句。“宜芳华”动宾短语单独成句,后面可断句,在D处断句。
故答案为:C D
10.在文中找到对应句归纳即可。①以东南先朝阳夕阴,宜木果,而树桃、李、梨、栗。翻译为:由于园子位于东南方向,早晨阳光充足,傍晚则阴凉,适宜种植果木,于是他种下了桃树、李树、梨树和栗子树。即植树之趣。
②若菊,若牡丹、芍药之属,丛生而可爱,皆列于亭之左右,以便观赏。 翻译为:至于菊花、牡丹、芍药这类丛生而可爱的花卉,都被列植在亭子的左右,以便观赏。即赏花之趣。
③东池之外又为大池,春夏泛溢可以舟楫。翻译为:东池的外边又是一个大池塘,春夏季节水满得可以行船。即泛舟之趣。
④池之北为堂八楹,以为子弟讲肄之所。翻译为:池塘的北面有八间堂屋,作为子弟们讲学习文的地方。即讲习之趣。
⑤又北为重屋六楹,以藏累世之书。 翻译为: 再往北是六间重屋,用来收藏历代传下来的书籍。即藏书之趣。
⑥日坐亭上,与园丁野老论农圃之要,而忘其世虑。翻译为:他每天坐在亭子上,与园丁和乡村老人谈论农事园艺要领,忘记了世俗的烦恼。即论农圃之趣。
⑦客至则觞咏啸歌。翻译为:客人到来时,他就设宴饮酒赋诗,高声吟唱。即饮酒赋诗之趣。
⑧云山烟水,交错乎指顾之间,而园中之趣,虽万钟之禄不与易也。翻译为:云山烟水,在手指目顾之间交相辉映,而园中的乐趣,即便是万钟的俸禄也不肯交换。即赏景之趣。
故答案为:①植树之趣;②赏花之趣;③泛舟之趣;④藏书之趣;⑤讲习之趣;⑥论农圃之趣;⑦饮酒赋诗之趣;⑧赏景之趣。
11.而园中之趣,虽万钟之禄不与易也。翻译为:而园中的乐趣,即便是万钟的俸禄也不肯交换。
A《陋室铭》,刘禹锡身处陋室,和鸿儒交往,调素琴,阅金经,是高人雅士形象。本文写胡叔俊在进贤县官溪之上过着隐居生活,植树赏花,和友人一起饮酒赋诗,共赏美景,生活悠闲高雅。
刘禹锡和胡叔俊都是高人雅士,生活悠闲,情趣高雅。
B《答谢中书书》,陶弘景隐居山林,娱情山水,感受山川之美。本文写胡叔俊隐居后植树赏花,和友人一起饮酒赋诗,共赏美景。
陶弘景和胡叔俊都欣赏自然美景,喜爱和赞美自然美景。
C《醉翁亭记》,欧阳修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到任以后,他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某些政绩,他在山林中与民一齐游赏宴饮,与民同乐。本文写胡叔俊隐居后植树赏花,和友人一起饮酒赋诗,共赏美景。
欧阳修和胡叔俊都欣赏到自然美景,同时感受到人情,欧阳修是与民同乐,胡叔俊是和好友相伴的乐趣。
D《湖心亭看雪》,张岱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写出了他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本文写胡叔俊隐居后与园丁和乡村老人谈论农事园艺要领,忘记了世俗的烦恼。张岱和胡叔俊都是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故答案为:示例1:我选A,因为胡叔俊隐居官溪之上,植树赏花,赋诗交友,生活悠闲而高雅。刘禹锡身居陋室,与鸿儒谈笑,弹奏素琴,阅读金经,安贫乐道,享受陋室生活的乐趣。他们都有高雅的生活情趣。示例2:我选B,因为胡叔俊隐居官溪之上,植树赏花,与宾客共赏云烟山水。陶弘景隐居山林之间,欣赏山水之美。两人都热爱自然美景。示例3:我选C,因为胡叔俊在园趣亭欣赏自然美景,与宾客饮酒赋诗,感到十分惬意。欧阳修被贬滁州,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他们既领略到了自然之趣,又享受到了人情之美。示例4:我选D,因为胡叔俊常坐亭上与园丁野老谈论,而忘却世虑,享受远离俗世的乐趣。张岱选择在雪夜独往湖心亭看雪,也有不与世俗同流的雅情雅趣,两人有相同之处。
【答案】12.“叔祖”疏懒,懒得去帮我寻找。“别人”不肯真实地回答我。“阿长”主动询问
13.①轻视,不抱希望;②震惊
14.“伟大的神力”指没有文化的阿长竟帮“我”买来朝思暮想的《山海经》,而这是“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表达了“我”对长妈妈的热烈的赞美之情。
15.这四本书虽然很粗糙,但是“我”渴慕已久的,最初想得到的,而且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动,让“我”产生感激和“新的敬意”,所以对“我”来说是“最为心爱的宝书”。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联系具体语境,结合文本内容可分析作答。
(2)本题考查人物心理活动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要联系前后文,抓住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表现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来分析,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并用特定的口吻表述出来。
(3) 本题考查语句的含义。 理解文章中的重要词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联系上下文,三要紧扣文章的中心主题,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据和理由。
(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12.对于“我”渴慕《山海经》一事,身边的人态度是不同的。“不好意思力逼他(叔祖)去寻找,他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因此,叔祖是疏懒,懒得去帮我寻找;别人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而阿长则是主动来询问“我”。
故答案为:“叔祖”疏懒,懒得去帮我寻找。“别人”不肯真实地回答我。“阿长”主动询问
13.①“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由此可见,“我”对阿长很轻视,根本不抱什么希望。②“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形象地写出了“我”内心的震撼,因为长妈妈不识字,“我”根本没想到她能买来《山海经》
故答案为: ①轻视,不抱希望;②震惊
14.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与作者情感的体会。解答第一问,在理解语段的基础上,可以从文中提取出原句作答。即前一句:“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第二问作者情感的体会,要结合句子中的具体词语去分析。作者把阿长买回《山海经》说出她“具有神力”,突出了事件的难度之大,“神力”一词,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作者对阿长的敬佩与感激。
故答案为:“伟大的神力”指没有文化的阿长竟帮“我”买来朝思暮想的《山海经》,而这是“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表达了“我”对长妈妈的热烈的赞美之情。
15.文中“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看出我”对《山海经》是极度渴望,而不识字的阿长能够买来也是费经周折,所以不仅仅是一本书的问题,其中更有阿长对“我真心关爱。
故答案为:这四本书虽然很粗糙,但是“我”渴慕已久的,最初想得到的,而且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动,让“我”产生感激和“新的敬意”,所以对“我”来说是“最为心爱的宝书”。
16.【答案】示例:
他穿着白色的衬衣,白色的外套,干净的蓝色牛仔裤,洁白的球鞋,坐在座位上。忽然,他拿出一个喷瓶,在课桌上,喷了一层消毒水,再用湿纸巾仔细地擦拭着。直到桌面干干净净,他才把他的手安心地放在课桌上。
他从不吃小摊上的东西。在食堂吃饭的时候,要不停地擦嘴。他不允许别人碰他的桌子。和同桌之间,牵了一根三八线。他就像电视里白衣飘飘的“白子画”,干净得绝尘脱俗,却让人讨厌。
可是,那么干净的班长,那么让人讨厌的班长,觉得全世界都脏兮兮地班长,却做了一件让我对他刮目相看的事情。
同学生病,吐了一地。平时不那么爱干净的同学,这时候都爱干净起来,都捂鼻嫌弃,避之不及。只有班长,那么爱干净的班长,他深呼吸,捏了几下自己的衣角,还是去拿起了卫生工具,一点一点地整理好那块脏地。再把身上全是味道的同学,扶去了医务室。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根据写法提示,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写一个人物描写片段即可。
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写好微写作,要明确写作目的。对于写作对象要表述清晰。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合理、得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