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庄子二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庄子二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18 15:36: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同学们,在两千三百多年
前的濠水之滨,有一对好友进 行了一场精彩的辩论,这两个 人就是庄子和惠子。
今天,我们将观看这场辩 论,召开班级讨论会,进行情 境表演,分享阅读感悟。
任务情境
壹 积累常用文言词语,整体把握课文大意。
叁 理解课文寓言中阐述的道理。
贡 了解庄子和惠子两人在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
学习目标
作品介绍
《 莊 子 》
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 杂篇11篇。其文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 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它不仅有很高的哲学成就,
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人们评价这本书为“文学的
庄子(约前369一前286),名周,宋国蒙
(今河南商丘东北)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 一切顺其自然, “安时而处顺”、 “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清静无为”。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辩手介绍
辩手介绍
惠施,即惠子,战 国中期宋国人。著名的
政治家、哲学家,他是名家学派的开山鼻祖和 主要代表人物,也是庄子的至交好友。
惠子是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 者,他主张魏国、齐国和楚国联合起来对抗秦 国,并建议齐、魏互尊为王。
写作背景
甜 本文选自《庄子集释》。本课节选自外篇中的《秋水》,题目是编者加的:
庄子视富贵荣华如敝履,因其超脱世俗的生活情趣,很难找到知己, 不过,惠子是一位与之谈得来的朋友,他们都好辩论,辩才犀利无比;
他们亦很博学,对探讨知识、人生哲理等有着浓厚的兴趣。
本文就记述了两人辩论的场景。
朗读正音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 3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háo) 梁之上。庄子曰:“鲧 (tiáo) 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 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 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 (rǔ) /安知鱼乐′云者,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译文注释
濠水上的桥 一种白色小鱼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鲧鱼出游从容,
悠闲自得
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 知 鱼 之 乐 ”
怎么
庄子与惠子在濠水上的桥上游玩。庄子说:“条鱼在河 水中游得悠然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不是 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
译文

译文注释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 固然 完全
“我非子,固 不知子矣;子固 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 矣 ! ” 本来
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
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 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可以肯定的!"
译文
译文注释
追溯话题本源。循,追溯。其,话题。本,本源 庄子曰:“请 循其本。子曰‘汝 安 知鱼乐'云者, 已经 疑问代词。哪里
既 已 知 吾 知 之 而 问 我 , 我 知 之 濠 上 也 。”
庄子说:“请追溯话题本源。你说‘你哪里知道鱼是快
乐的′等等,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问我,我是在 濠水上知道的。"
译文
庄子是否知道鱼的快乐

辩题展示
二人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惠 子 :不知
反方观点:子之不知 鱼之乐
庄 子 :知
正方观点:条鱼出游 从容,是鱼之乐也
逻辑 发出感叹 首先发难 反唇相讥 逻辑推断 偷换概念
语气
轻松愉悦
质疑
针锋相对
胜券在握
从容
分角色朗读课文,理清庄子与惠子你来我往的辩论逻辑,并体会双方的语气变化。
辩论
辩论重演
我不知子,子不知鱼,全矣
鲧鱼出游从容,鱼之乐
循其本——知之濠上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
惠子
庄子
惠子
庄子
庄子
赏析辩术:
庄子与惠子的论 辩十分巧妙,结合具体 语句,试说说巧妙在哪 里
本回合,庄子避开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而采取反 问的
方法回答,以“非我者不知我”,推论“不知我者”不知 “我知鱼”,据理力争,足见他的机智。
庄子曰:“鲧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
辩论之术一:避其锋芒,反守为攻
赏析辩术
惠子采用逻辑推理,首先承认不是庄子,故不知道庄子,
然后照此推理 , 庄子不是鱼 , 因此也不知鱼之乐 。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辩论之术二: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赏析辩术
庄子返回争论的起点,回转话题,偷换概念,把惠子的
“安知”解释成“从哪里知道”,机智而巧妙地化解了惠子
的发难。庄子的机智灵活跃然纸上。
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辩论之术三:回转话题,偷换概念
赏析辩术
辩手评选:
庄子与惠子
的辩论,谁胜谁

从故事的结果和讲述人的角度看,庄子胜。
结尾处,庄子返回争论的起点,偷换概念,避重就轻地 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
从逻辑上,惠子胜。
惠子更多的是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庄子是故意曲 解惠子的意思,偷换概念,才得以在争论中维持自己的 观点,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
辩手评选
这场"鱼之乐"
的辩论体现了庄子 和惠子二人各自怎 样的思想
感悟辩论
庄子为什么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
这缘于庄子的思想和他当时的心境。
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即和万物平等共生, 与外界契合无间。鱼“乐”,其实是庄子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他来到 濠水的桥上,感到快乐,于是见到“出游从容”的鱼儿,便觉得鱼儿也很 快 乐 。
同时庄子还推崇“自然”,反对“人为”,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嬉戏, 这是符合庄子的思想的,由此,他断定鱼“乐”便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感悟辩论
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即和万
物平等共生,与外界契合无间,文中的“鱼之乐”,其 实就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和外化。 智辩重欣赏
惠子偏重于知识性的判断,论辩语言严密,逻辑性强, 对事物的认知持以寻根究底的态度,缺乏美学意义上的 欣 赏 。 好辩重分析
感悟辩论
因为庄子能以愉快的心境对待周围的事物,追求天人
合一 ,推崇自然,机智善辩。
因为惠子机智好辩,善于抓住对方的漏洞,对于事物
有着寻根问底的认知态度。
示例一:欣赏庄子
示例二:欣赏惠子
在这场巧妙绝伦的辩论中,你更欣赏谁
“庄子对我来说,不是 一种学问,而是一种活 法,圣贤能让我们活的 更通透。"
"从庄子的身上我们看 到了道家所倡导的自然、 宽 容 。
悟千古之辩
悟千古之辩
如今,面对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需要呼唤庄子精 神的回归。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我们应以一种诗意的眼 光、从容闲适的心境来看待世界。让我们用从容、洒脱、 自由、快乐的心去发现生活中的美!让我们打开庄子之 门,让生活多一些诗意!
庄子:鲧鱼出游从容,鱼之乐——发出感叹
惠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首先发难
庄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反唇相讥
惠子:我不知子,子不知鱼,全矣——逻辑推断
庄子:循其本——知之濠上——回转话题
结构梳理
庄子与惠子游
于濠梁之上
机智巧辩
本文通过写庄子、惠子在
濠梁之上关于“鱼之乐”的 辩 论,表现了庄子机智、巧妙的 辩论风格,也表现了庄子 " 天 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的思想境界。
课堂小结
文言积累
古今异义 神
【子】 【安】
子非我
古义:对男子的美称,也用 以尊称对方
今义:儿子
安知鱼之乐
古义:怎么
今义:安定,安全
◆ 子固非鱼也 副词,本来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介词,在
我知之濠上也
代词,代“鱼之乐”这件事
◆ 固不知子矣
副词,固然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是鱼之乐也
结构助词,的
一词多义
文言积累
课堂检测
1.解释下列加红的词语
( 1 ) 请循其本(追溯 )
(2) 既 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已 经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可以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