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望海潮》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1《望海潮》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18 14:00: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宋 词
文体知识
词的起源
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词是可 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诗的一种,所以又称为“长短
句” “诗余” “曲子词” “歌词”等。
词牌和题目
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它决定词的字数、句数和 平仄,而词的题目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一首词 可以没有题目,但不能没有词牌。
风格比较
豪放派
题材广泛,豪迈放纵,气象恢宏, 抒发豪情壮志。
婉约派
题材狭窄,婉转含蓄,缠绵细腻, 多写个人遭遇或者男女恋情。
“闺语”李清照 “情长”柳永 “别恨”晏殊“愁宗”李煜
婉约派的四大旗帜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
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白居易《忆江南》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林升《题临安邸》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常识积累
解题/知人论世

· 北宋新声,柳词为创调之作。
·《望海潮》 一词是柳永将观潮时的感受谱入律吕而创制的 新声,大约取意于杭州是观潮胜地。
柳永其人
柳永(约987 — 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qí)卿。他排行老七,
也称柳七郎或柳 七。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
柳永,至54岁时方才考取进士,任屯田员外郎,世称柳郎中、柳屯田。
由于仕途坎坷、放荡不羁、生活潦倒,柳永从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
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 “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当时歌妓们
的心声是: “不愿君主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
仙见,愿识柳七面。 ”柳永晚年穷困潦倒,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伎合
金葬之南门外。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做一个风流的才子词人 为歌 妓铺写词章,即使身着白衣, 也不亚于哪些公卿将相。
我宁愿把功名,换成手中浅 浅的一杯酒和耳畔低徊婉转 的歌唱 。
自嘲: “奉旨填词柳三变”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
活,反映中下层市民和自己身世穷愁之感,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 之情,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创作了大量的慢词,他的慢词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促进了词的通俗化、 口语化,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 在 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柳永其词
初读感知
感知音韵,初步总结

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 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 竞/豪奢。
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 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 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娅景,归
压a韵,读起来让人感觉气脉无阻、轻快自如,表达自由、
繁华、百姓安乐、喜气洋洋的感觉,奠定全词明媚、上扬的 基 调 。
这首词有着怎样的感情基调
找找词的中心句,并说说在全词中有着怎样的作用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地理 形势优势
政治 中心城市
统摄全篇 点明主题
历史 历史悠久
研读分析
文本细读

7
照 保

再读该词,试着用词中的一个字来概括写作的意图。

以 及 都 市 的 繁 杭 州 的 自 然 风 光 上 片 都 会 民 居 钱 江 怒 涛 街 市 豪 奢 图 图 图 烟柳画桥 风帘翠幕 参 差 十 万 云 树 绕 堤 怒 涛 卷 霜 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 户盈罗绮 竞豪奢
沙 雪
上 片 结
人 家
下 片 民 和 平 安 宁 的 生 活 景 象 西 湖 的 美 景 以 及 杭 州 人 山 水 风 物 上 片 百 姓 嬉 戏 官 员 出 巡 图 图 图
重 湖 叠 懒 清 嘉
有 三 秋 桂 子
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
菱歌泛夜
嬉 嬉 钓 叟 莲 娃
千 骑 拥 高 牙
乘 醉 听 箫 鼓
吟赏烟霞

地理位置
历史传统

自 然 景 观

市 井 面 貌
百 姓 生 活
东南形胜
自古繁华
钱塘江西湖
建筑精美人口
安居乐业

密集
品读钻研
思想情感/写作手法

《望海潮》气势博大激越,又不失轻柔婉转,栩栩如生 地描绘了杭州的形胜与繁华、美景与欢乐,给人留下繁 华、富庶、美丽、安定、祥和的杭州印象,表达了词人 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以及艳赞之情。
由“夸”一字出发,想想该词表达了柳永怎样的 思想情感
词人为何不遗余力、淋漓尽致来夸杭州城的好景呢
本词是一首投赠之作。投赠又叫干谒,干谒是古代文人为了推销自己而 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现代的自荐信。一些文人为了求得晋升的机会, 向达官显贵呈献干谒诗,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抱负,以求引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 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 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 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 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写作目的:得到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
厂柳永是如何夸杭州城的好景的呢
手法习得
又叫“铺排”,它运用叠句的手法,使句式反复、
对称而又富于变化,在诗歌中主要起渲染烘托气氛的作 用 。
在《望海潮》中,柳永选取最典型、最具表现力的 景物, 从“烟柳画桥”到“吟赏烟霞”大量使用铺排, 一句一景,富有层次感。
例 子 :
《孔雀东南飞》:
“十三能织素,十四 学裁衣,十五弹箜篌, 十六诵诗书,十七为 君妇。 '
《木兰辞》:
“东市买骏马,西市 买鞍鞯,南市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
2)
铺陈
建筑精美人口密集
安居乐业
从地理位置上看
从历史传统上看

从自然景观上看

从市井面貌上看
从百姓生活上看
东南形胜
钱塘江西湖
自古繁华
点染,国画用语,指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描绘出一
幅富有层次、和谐统一的图画。
借到古典诗词中来,“点”即抽象的评点或总说,“染”即具体描写 或分说,二者紧密相连,表现作者的情志。注意点染间不能有其它相隔, 必须是一气而下,二者紧密相连,表达共同意境。
点染
长亭送别
碧 云 天 , 黄| 花地 , 西
风 紧 , 北雁染
南 飞 。 晓来谁
染霜醉 总是离人
泪 。 —点
天净沙 ·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 桥 流 水 人 家 。 古道西风瘦马 ,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点
东 南 / 形 胜 , 三 吴 / 都 会 , 钱 塘 / 自 古 / 繁 华 。 烟 柳 / 画
桥 , 风 帘 / 翠 幕 , 参 差 / 十 万 / 人 家 。 云 树 / 绕 / 堤 沙 ,
怒 涛 / 卷 / 霜 雪 , 天 堑 / 无 涯 。 市 列 / 珠 玑 , 户 盈 / 罗 绮 , 竞 / 豪 奢 。
点 重 湖 / 叠 懒 / 清 嘉 , 有 亻 三 秋 / 桂 子 , 十 里 / 荷 花 。 羌 管 / 弄 晴 , 菱 歌 / 泛 夜 , 嬉 嬉 / 钓 叟 / 莲 娃 。 千 骑 / 拥 / 高 牙 , 来 醉 / 听 / 箫 鼓 。 吟 赏 / 烟 霞 。 异 日 / 图 将 / 好 景 。 归 去 /
凤 池 / 夸 。
总结
诗词总结/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
“初见惊鸿,再见倾城”,中央财经频道的《魅力中国城》节目 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该节目展示了各个城市深厚的人文历史、 诱人的自然风光,体现出与众不同的城市魅力。请你模仿柳永《望 海潮》的格式,选取恰当的意象创作一首词作为银川的城市推介词 参与节目的竞演。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