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四川省中考历史专项复习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一、选择题
1. 2023年10月,已有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加入共建“一带一路”。2013年到2022年,中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19.1万亿美元,双向投资累计超过3800亿美元。这表明“一带一路”( )
A.促进民族团结、民族繁荣 B.巩固“一国两制”成果
C.推动海峡两岸关系新发展 D.践行全方位的外交布局
2.1952年,金坛县中○友好协会成立,全县开展“中○友好月”宣传教育活动。两个○处缺失的字都是( )
A.英 B.美 C.日 D.苏
3.从开国大典到国庆70周年阅兵式,我国武器装备经历了“万国牌”—苏联引进—自主研发的过程。这说明我国军备发展( )
A.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B.全面实现了现代化
C.主要依靠引进技术 D.自主科研能力增强
4.长期以来,美国企图在联合国内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最终以彻底失败而告终 不管美国如何费尽心机,它终究无法阻挡前进的历史潮流。材料中的“失败”是指美国无法阻挡( )
A.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日建交 D.中美建交
5.邓小平说:“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这反映出( )
A.我国与美苏战略上对立 B.中美苏三国能友好相处
C.我国坚持外交独立自主 D.中美关系已经开始缓和
6.在学习《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这一课时,小红同学做了如下笔记,其中内容搭配最合理的是( )
A.面对世界——独立自主;赢得世界——“求同存异”;感动世界——和平共处
B.面对世界——和平共处;赢得世界——“求同存异”;感动世界——独立自主
C.面对世界——“求同存异”;赢得世界——独立自主;感动世界——和平共处
D.面对世界——独立自主;赢得世界——和平共处;感动世界——“求同存异”
7.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之路,取得了一系列外交成就。其中包括( )
①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奠定了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基石
②1971年,我过成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③坚持“一国两制”方针,成功解决了香港、澳门、台湾问题
④2001年,在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④
8.75年前,海军司令员视察海岛,还要租借老百姓的渔船。75年过去了,人民海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发展成为兵种齐全、核常兼备的战略性军种。在新中国建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部队是( )
A.东海舰队 B.海军航空兵
C.南海舰队 D.华东军区海军
9.1980年,我国加入国际农业发展基金,至1997年,该组织共向我国提供2. 61亿美元优惠贷款,遍及12个省、95个贫困县。2018年,我国在该组织设立南南合作专项基金,截至2023年初,基金已投资724万美元,遍及亚非拉30多个国家。这说明我国( )
A.历史性地解决了贫困问题 B.改革开放惠及世界的发展
C.已经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D.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
10.表达了在“求同存异”的同时以平等地位同世界上其他国家友好合作的愿望的会议是( )
A.雅尔塔会议 B.万降会议
C.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D.第26届联大
11.某历史兴趣小组在自主学习时收集了以下图片,最符合这组图片的主题是( )
A.对内改革,释放活力 B.科技强军,钢铁长城
C.和平外交,独立自主 D.社会生活,日新月异
12.下图反映了中美关系的新进展,取得这一进展的前提是美国
A.认同“一国两制”制度 B.同意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支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D.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13.2012年9月,我国交接入列的第一艘航空母舰是()
A.致远舰 B.山东舰 C.辽宁舰 D.广州舰
14.被称为“国之重器,神秘之师”的导弹部队——火箭军,主要承担的任务是( )
A.反对霸权主义 B.维护社会治安
C.战略核反击 D.打击恐怖主义
15.2023年4月15日,非洲苏丹首都喀土穆多地发生武装冲突,中国派正在亚丁湾护航的导弹驱逐舰南宁舰等,于4月27日将首批668名中国同胞安全撤离沙特的吉达港(如下图)。材料从根本上说明( )
A.中国的朋友遍天下 B.中国海军最为强大
C.祖国是坚强的后盾 D.我出国人员的增多
16.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 )
A.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观
B.和平发展的世界新秩序
C.睦邻友好对外政策
D.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17.下表是“新中国成就”专题知识整理,该“专题”是
时间 1956年 1966年 1970年 2012年
事件 中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 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 中国研制出第一艘核潜艇 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A.民族团结 B.外交成就 C.国防成就 D.祖国统一
18.周恩来曾郑重宣布:“我们不会侵略别人,我们宪法规定了我们的和平外交方针……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受罪受够了,我们不愿意把这种痛苦加在别人身上。我们懂得这个痛苦,我们同情别人的苦难。”这表明,中国社会主义制度( )
A.有利于发展中国的外交
B.根除了阶级压迫的根源
C.推动了世界政治格局的飞速转变
D.决定了我国对外政策的和平性质
19.“它是由亚非国家自己处理自己事务的国际会议,会议的成就表明亚非国家己作为一支新兴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材料所说的“会议”( )
A.最终解决了朝鲜半岛的和平 B.打破新中国面临的外交僵局
C.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形成了团结协作的万隆精神
20.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1971年,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截止2019年9月,中国已与世界上180个国家建交
D.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金一南将军在一次演讲中说:“一位日本教授感慨道:1949年你们的毛泽东说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在我们日本无人相信。毛泽东一句话中国人就站起来了?后来你们把我吓一跳,你们把美国人从北面压到了南面,看来毛泽东讲的话有些道理。”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材料三:……直到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以后,才开始有一些有限的贸易关系。1972年,中美贸易额只有9200万美元,1981年达到54.78亿美元,1986年增至80亿美元,接近于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0%。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现代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日本教授“感觉中国与过去相比不一样了”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中国发出了哪些“声音”?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72年后中美贸易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一特点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国际舞台上的中国的认识。
2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下列图片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召开的具有重大意义的两次会议。
材料二1950年,毛泽东曾说过:“‘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我们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彭德怀在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也说:“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材料三到1956年底,我国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我国开始了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材料四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邓小平
(1)请写出在图一会议和图二会议上形成的我国的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3)材料三中“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的标志是什么?
(4)邓小平自称是“中国人民的儿子”,请写出他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史上的地位。
答案解析部分
1.D
2.D
3.D
4.B
5.C
6.D
7.D
8.D
9.B
10.B
11.B
12.D
13.C
14.C
15.C
16.D
17.C
18.D
19.D
20.D
21.(1)原因:抗美援朝的胜利。
(2)“声音”: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3)特点:中美贸易不断快速增长。原因: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
(4)认识: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为世界提供中国方案,积极主动承担责任。
22.(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3)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
(4)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