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四川省中考历史专项复习(含答案)——明清时期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四川省中考历史专项复习(含答案)——明清时期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2-18 07:58: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四川省中考历史专项复习
明清时期
一、选择题
1.农民起义是历史进程中辉煌壮烈的一抹颜色。某班历史小组总结了历史上的部分农民起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是黄巢起义的口号
B.宋太祖赵匡胤领导农民起义军在陈桥驿发动兵变
C.皇太极是唯一一位通过农民起义登上皇位的帝王
D.1644年李自成推翻明朝统治,崇祯皇帝自缢而亡
2.将下列史料中反映的史实,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②外设都、布、按三司,分隶兵刑钱谷
③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 ④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A.③④①② B.③④②① C.④③②① D.④③①②
3.某节单元复习课上,历史老师用PPT展示了如下图片。请判断这一单元的阶段特征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4.《窦娥冤》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水浒传》颂扬农民起义英雄杀富济贫。这反映了(  )
A.封建社会的腐朽与没落 B.“异端”思想影响广泛
C.商业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D.普通民众的理想与愿望
5.明清时期对内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有(  )
①明太祖废除丞相 ②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③实行八股取士 ④戚继光抗倭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6.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八股取士”和清朝大兴“文字狱”的根本目的是(  )
A.镇压人民起义 B.加强中央集权
C.促进文化繁荣 D.巩固专制统治
7.清朝对出海贸易的商船装载货物重量有严格的限制,甚至规定只准带铁锅一口,每人只许带铁斧一把;船上所有人员必须详细登记姓名、年龄、面貌、履历、籍贯等;船只预先规定往返日期,每人每日只许带米两升。与这些规定相关的是(  )
A.文化专制政策 B.军机处的设立
C.闭关锁国政策 D.文字狱的推行
8.列表归纳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根据如表所列史实,可以归纳的最佳主题是(  )
人物 事迹
张骞 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玄奘 西行印度,推动佛教交流
鉴真 东渡日本,传播大唐文化
郑和 七下西洋,促进亚非交流
A.商业贸易 B.佛教传播 C.航海伟业 D.和平外交
9.明太祖曾赋诗向官员诉苦:“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令明太祖产生如此感慨的历史事件是(  )
A.设立内阁 B.设军机处 C.废除丞相 D.设转运使
10.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如图所示的是隆宗门内的军机处,该建筑见证了(  )
A.空前强化的君主专制 B.气势磅礴的皇家建筑
C.“和同为一家”的汉藏关系 D.朝气蓬勃的经济发展
11.诗歌体现时代特征,反映时代气象。下面诗歌体现出明朝对外关系的特点是(  )
永乐满朝人济济,西洋万里水茫茫。 星牵沧海云帆耸,浪系天涯纽带长。 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A.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B.和平交往与暴力冲突并存
C.闭关锁国,一口通商 D.世界领先,无私奉献
12.下列有关对外交往的史实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鉴真东渡 ②郑成功收复台湾 ③戚继光抗倭 ④郑和下西洋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④③② D.①③④②
13.秦朝和隋朝这两个封建王朝之间的相似之处有(  )
①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大统一 ②都修筑了保存至今的大型工程
③存在时间都很短暂 ④都开创了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4.美国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这样写道:“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与中国的通商是季节性的,仅限于广州一地,且管制甚严。他们不得进入中国内地,种种规章制度专为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定。”这反映了清政府(  )
A.重商抑农 B.对外开放 C.闭关锁国 D.变法通商
15.下表中的文学艺术形象说明了明清小说(  )
人物形象 出处
孙悟空不服天庭的统治,无视神佛尊严,大闹天宫 《西游记》
杜少卿反对八股科举,拒绝入仕 《儒林外史》
哪吒不听父命,闹海斗父 《封神演义》
A.冲击了儒学正统地位 B.蕴含着深刻的批判精神
C.推动了世俗文化发展 D.讽刺了八股取士的束缚
16.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隋唐科举制 形成了人人平等的社会
B 文成公主入藏 中央开始对西藏行政管辖
C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导致地方藩镇割据
D 军机处的设立 标志着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A.A B.B C.C D.D
17.诗词作为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还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下列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②“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③“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④“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⑤“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A.②①③④⑤ B.②①④⑤③ C.②③④①⑤ D.②③①④⑤
18.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写道:“中国似乎长期处于静止状态……一个忽视或鄙视国外贸易,只允许外国船舶驶入一二港口的国家,不能经营在不同法制下所可经营的那么多交易。”与这段描述直接相关的政策是(  )
A.自由贸易 B.重农抑商 C.轻徭薄赋 D.闭关锁国
19.某同学搜集了澎湖巡检司、宣政院、驻藏大臣、伊犁将军等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分探究的主题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20.对下表所示的历史事件评价最恰当的是(  )
事件:1405-1433年 郑和七下西洋 影响:1.表达了与各国和平通好的意愿; 2.与当地居民进行了平等的贸易;3.促进了东南亚的开发; 4.多国使臣搭乘郑和船队来华交流; …… 事件:1487-1488年 葡萄牙派迪亚士探寻新航路,发现好望角; 1497-1499年 葡萄牙派达·伽马探寻新航路,到达印度 …… 影响:1.各大洲建立了直接的联系,世界的观念逐步确立起来; 2.1553年,葡萄牙攫取了澳门的居住权。 ……
A.进行殖民掠夺扩张 B.将世界连为整体
C.促进中外友好交流 D.享誉史册的航海
二、材料分析题
21.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已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 “大一统”情怀成为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疆、 西藏、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地区 史实
新疆 清朝: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A_管辖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西藏 元朝: 在西藏设立B_,由宣政院直接统辖。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清朝: 设置C_,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台湾 元朝: 设置D_,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 清朝: 1684年,设置E_,隶属福建省,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材料二:明朝中期至清朝前期,我国边疆危机主要来自外来侵略和少数民族分裂势力的叛乱。
材料三:清朝地方行政机构基本上沿袭明制。……全国分十八个省和五个特别行政区,十八个省是直隶、河南、山东、湖南等; 五个称为藩部的特别行政区是内蒙古、青海蒙古、喀尔喀蒙古、 西藏、新疆。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1)请在材料一表格中直接填入 A、B、C、D、E处的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明清时期抗击外来侵略和平定地方分裂势力叛乱的史实各两例。
(3)材料三中清政府划分“五个特别行政区”与材料一中元政府在西藏、台湾等地分别设置管辖机构,共同体现了管理边疆地区的哪一特点
22.明朝曾是当时世界上强大的国家。然而,因种种原因,使它逐步走向覆亡。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皇帝一览表。
皇帝 在位时间 皇帝特点
明武宗 1505-1521年 好玩乐
明世宗 1521-1566年 好神仙
明穆宗 1566-1572年 懒惰
明神宗 1572-1620年 奢侈
明光宗 1620年 在位约一个月
明熹宗 1620-1627年 好木工
明思宗 1627-1644年 多疑惑
材料二: 明朝中后期土地集中情况。
时期 土地集中情况
明神宗时 南京一带有的豪富之家占地7万顷
明熹宗时 一次赐给瑞王、惠王、桂王田地每人以万顷计,魏忠贤占地万顷以上
明崇祯时 云南沐氏占地万顷以上,占云南耕地的1/3
材料三:1640年,李自成率军进入河南,吸纳了一些失意的知识分子。如牛金星、宋献策、李岩等先后投奔起义军,他们为李自成出谋划策,制定和推行一系列很有见识的政策,如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
材料四: 明末民谣:“杀牛羊,备酒浆, 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
材料五:1644年,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北京城里自杀了一个皇帝,逃跑了一个皇帝, 又从关外杀进来一个皇帝。
(1) 从材料一、二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2)材料三中的口号与材料二中的现象有何联系
变式:材料四中的现象与材料三中的口号又有何联系
(3)材料五中自杀的皇帝和逃跑的皇帝分别指谁 从关外杀进来的皇帝是哪一民族的首领
答案解析部分
1.D
2.A
3.D
4.D
5.D
6.D
7.C
8.D
9.C
10.A
11.B
12.C
13.D
14.C
15.B
16.D
17.D
18.D
19.A
20.D
21.(1)A:伊犁将军;B:宣慰使司都元帅府;C:驻藏大臣;D:澎湖巡检司;E:台湾府。
(2)抗击侵略: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帝组织雅克萨白卫反击战。(答出其中2例即可)平定叛乱:康熙帝平定蒙古族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叛乱;乾隆下令平定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叛乱。
(3)因地制宜(或因俗而治)。
22.(1)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皇帝沉迷亨乐,疏于朝政;土地兼并严重。
(2)由于材料二中土地兼并严重,所以材料三中李白成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
变式:由于材料三中“均田免赋”的口号符合农民要求,反映了广大农民对土地的强烈要求和减免赋税的迫切愿望,所以才出现材料四中李自成受到农民欢迎的现象。
(3)崇祯:李自成。满洲(或满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