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四川省中考历史专项复习(含答案)——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四川省中考历史专项复习(含答案)——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5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2-18 08:04: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四川省中考历史专项复习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一、选择题
1.“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邓小平的这段话总结的是(  )
A.工商业改造实行赎买政策的影响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
C.“一五”计划的实施
D.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
2.历史上的标语口号浓缩地表现着不同时代的内容和特征,下列标语口号按其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不管黑猫白猫,逮着老鼠就是好猫 ②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③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④学习苏联先进生产经验,为我们祖国的工业化而奋斗
A.④②③① B.②③④① 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
3.对联延续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寄托了人们的情感和美好心愿。下列对联中反映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成就的是(  )
A.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B.一桥架长江南北畅通,三路通雪域汉藏同乐
C.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D.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蓝图
4.王进喜率领的钻井队在茫茫大草原上露营,就着盐水吃野菜,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运和安装钻机,用“盆端桶提”的办法运送钻机用水,使大庆油田的第一口油井得以提前开钻。王进喜他们身上所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A.舍生忘死的献身精神 B.执政为民的勤政精神
C.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 D.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山西省某中学八年级历史让团开展了“云游三晋·爱我家乡”游学活动,请你琴与完成下面小题
5.第一组同学在网上搜集整理了“一五”计划期间太原建设的重大项目统计表(如下):据此可知,当时太原建设的特点是(  )
太原第一热电厂 太原第二热电厂 太原化工厂 太原化肥厂 江阳化工厂 新华化工厂 大原制药厂
A.重点发展化工厂 B.企业分布广泛
C.集中发展重工业 D.得到苏联支持
6.第二组同学浏览交通运输方面的信息,了解到经过40多年的发展,山西省已成为华北重要的交通枢纽,同蒲、京包、大秦、石太、太中银、太焦、神黄、石太客专、大西客专等重要干线在山西交汇。这体现了(  )
A.山西交通的快速发展 B.山西成为全国交通枢纽
C.山西铁路位居第一位 D.山西是所有铁路交汇处
7.某家书写道:“地土入了社啦……增加生产,多打粮食,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才是长远幸福生活的美满社会……等成都至宝鸡铁路在一二年通了车,来成都看看。”此家书最可能写于 (  )
A.1949年 B.1955年 C.1966年 D.1978年
8.70年前“代表们走进了会场,坐上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席位,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的第一次。”这次会议最大的成果是(  )
A.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D.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9.从1954年起,著名品牌茅台、五粮液、同仁堂、全聚德、东来顺、王老吉等响应国家号召,实现了公私合营。在该过程中,国家采取的创造性举措是(  )
A.赎买政策 B.典型示范 C.无偿没收 D.自愿互利
10.“15岁那年(注:1956年),当时村里的周吉中老师生病,要我去芝峰那边代课,可是那时已组织生产合作社,我给队里管账务,所以队长郭承欣不同意我去代课,使我失去了一个机会。”材料中的“组织生产合作社”是指(  )
A.土地改革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1.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恳求身边的同志说:“我死后只有一个要求,要求组织上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丘上,活着我没有治理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理好!”临终前提出这一要求的是
A.王进喜 B.焦裕禄 C.雷锋 D.黄继光
12.某班同学正在编排历史情景剧:“1951年,一众青年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踊跃参军,赴朝作战。战争胜利后,他们回国并被部队安排到西藏,积极投入到川藏公路的建设,因表现优异,多人荣获部队表彰。”这些青年在剧中经历的历史事件有(  )
A.抗美援朝、三大改造 B.三大改造、一五计划
C.土地改革、西藏和平解放 D.抗美援朝、一五计划、
13.下列关于中国土地政策的图片,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③②①④ D.③④①②
14.历城某中学举办了一期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图片展览,请根据下列这组图片判断这期展览的主题(  )
A.中共八大 B.一五成就
C.文化大革命 D.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15.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前,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体会议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并付之以行使国家权力的职权。材料表述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  )
A.背景 B.过程 C.结果 D.影响
16.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为巩固、建设新生政权做出了一系列努力,下列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一五”计划的实施
②西藏和平解放
③抗美援朝战争开始
④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⑤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A.④①②⑤③ B.③②④①⑤ C.③④①②⑤ D.④③②①⑤
17.某学习小组围绕“三大改造对经济发展的意义”,展开激烈讨论,以下是几位同学的 (长发言,其中观点正确的是(  )
A.改变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B.变革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C.开启中国近代化道路
D.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
18.与1952年相比,1957年全国工业总产值增长了128.5%,我国新建了飞机制造、汽车制造、发电设备、冶金设备以及重型机械等工业部门。这说明我国(  )
A.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B.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C.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D.初步建立了工业体系
19.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下列成就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辽宁舰”交接入列 ②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③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④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A.④①③② B.②①③④ C.④②③① D.②④①③
20.人民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下图为20世纪50、60年代发行的部分人民币图案,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
①国家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②实行民族团结的民族政策
③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④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某次会议期间,广东代表说:“现在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以来的第一次。”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第一届全国人大上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五大
二、材料分析题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被迫卷入与美国的直接军事对抗,从而面临着 巨大的军事威胁。这种严峻的国际环境,为了保障国家政治独立和国防安全,为了避免落后挨打的历史重演,迫切要求我国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和作为军事工业基础的重工业。
——叶扬兵《论“一五”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 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 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材料三:
行业 改造前所有制性质 途径 改造后所有制性质
农业 个体农民私有 农业生产合作社 社会主义公有制
手工业 个体手工业者私有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社会主义公有制
资本主义工商业 资本主义私有制 全行业公私合营 社会主义公有制
材料四:当前,我区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乡村发展不充分,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基本公区服务短缺,是我区乡村振兴的短板……良好的 生态环境是我区乡村最大的发展优势和宝贵财富。广西乡村振兴五要点,产业兴 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乡风文明是保障、治理有效是基础、生活富裕是根本。
——摘自《广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结合 所学知识说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
(2)材料三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历史事件的完成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请说明原因。
(3)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也加紧进行,请举例说明在社会主义建 设探索期民主法制建设的成就。
(4)根据材料四,指出广西乡村振兴的“短板”与“优势”分别是什么? 结合材料中的“乡村振兴五要点”,请你为广西乡村振兴提出一个合理化建议。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材料三: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这是今年我国农业生产上又一件大事。
——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四:1978年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8户村民在村西一间茅屋里秘密开会,决定实行“大包干”。包千到户的第一年,奇迹出现了。小岗全队粮食总产量达13万斤。这个自实行农业合作化以来从未向国家贡献过一粒粮食的生产队第一次向国家贡献粮食4万斤,油料2万斤。小岗村的奇迹,使人们看到了农村改革的希望。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的“图一和图二”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农村社会变革中的什么历史事件?它使我国的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2) 材料二中的举措使我国的农村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根本性的变化?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当时农村出现了什么运动?给当时我国经济造成了怎样的危害?
(4) 材料四中的“包”的含义是什么?它为什么能够给农村带来希望?
答案解析部分
1.B
2.A
3.B
4.C
5.C
6.A
7.B
8.D
9.A
10.B
11.B
12.D
13.D
14.D
15.A
16.B
17.B
18.D
19.C
20.B
21.B
22.(1)面对严峻的国际环境。为了保障国家政治独立和国防安全:新中国的工业基础薄弱: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三大改造。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3)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短板。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基本公区服务短缺。优势。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大的发展优势和宝贵财富。建议: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力度。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增加农民的收入;不断通过绿化、美化措施,优化农村的居住环境: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和公共文化建设,弘扬社会正气。建设文明的社会风气;培养有才有能力的农村专业人才,为农业生产服务等等。
23.(1)土地改革运动。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使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农村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两大运动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4)实行“大包干”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