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四川省中考历史专项复习(含答案)——夏商周时期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四川省中考历史专项复习(含答案)——夏商周时期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2-18 08:10: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四川省中考历史专项复习
夏商周时期
一、选择题
1.“周王朝对礼器使用规格制定了制度,鼎和簋配合使用,鼎是奇数,簋配偶数,如天子为九鼎八簋,诸侯为七鼎六簋,卿大夫为五鼎四簋等。” 材料内容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西周实行分封制,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西周手工业中青铜冶炼十分落后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2.商鞅鼓励民众开垦荒地,大量荒地被开垦成私田,形成了众多的个体小农耕作模式。这些小农户积极性高涨,并且每家每户都能 “各尽其力” 地进行劳作。这一措施(  )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打击了贵族阶级
C.促进了商业发展 D.促进了农业发展
3.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一历史现象反映的实质(  )
A.鲁主动与齐晋结好 B.鲁国进贡周天子
C.周天子依附于诸侯 D.周王室地位衰落
4.春秋时期,诸侯国间的争霸战争,促进了中原的“诸华”“诸夏”与周边民族的碰撞,周边民族不断融入华夏族。材料反映了春秋争霸过程促进了(  )
A.民族交融 B.社会变化 C.经济发展 D.制度革新
5.某中学历史研究小组在探究“春秋战国历史”的过程中,搜索到如下信息:“诸侯争霸”“商鞅变法”“百家争鸣”。这些信息反映出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A.中华文明起源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C.社会大变革 D.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
6.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把夏桀、商纣王、秦二世这三个历史人物归为一类,他们最突出的相似点是(  )
A.重用人才 B.重视农业 C.统治残暴 D.开国之君
7.《荷马史诗》认为宙斯是最高神和天界之王,古希腊哲学之父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始基,苏格拉底终生探讨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等问题,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仁者爱人”。据此可知,上述四者关注的对象相同的是(  )
A.泰勒斯和《荷马史诗》 B.泰勒斯与苏格拉底
C.《荷马史诗》与苏格拉底 D.苏格拉底与孔子
8.某校准备编写校本教材《诸子百家的“爱”》,书稿以人物为单元,目录(部分)如下表。横线处最恰当的内容是(  )
第一单元 老子爱个人,求与世无争 第二单元 孔子爱亲族,重道德规范 第三单元 墨子爱天下,倡____ 第四单元 韩非爱君主,谋以法治国
A.兼爱非攻 B.以德治国 C.顺应自然 D.礼法并用
9.以下是汉字“中国”演变的历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夏朝开始
B.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作甲骨文。
C.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隶书。
D.秦始皇命人制定了笔画规整的楷书,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10.孔子说,天下政治昏暗的时候,诸侯来制定礼乐和发起战争。由诸侯作主决定,大概经过十代很少有不垮台的。这一言论的时代背景是(  )
A.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B.国家统一民族交融
C.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D.文化凋敝科技落后
11.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那是因为夏朝(  )
A.进行了变法
B.组建了政府和军队,并制订了刑法
C.实行了分封制
D.产生了封建制度
12.《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多以四言为主,语言质朴;《楚辞》则是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在楚地民歌等基础上创造的一种新诗体,句式灵活多变,情感表达更为浓烈奔放。据此可知,两者本质区别为(  )
A.《诗经》写实,《楚辞》浪漫
B.《诗经》篇幅短,《楚辞》篇幅长
C.《诗经》用四言,《楚辞》多变
D.《诗经》质朴,《楚辞》华丽
13.制度创新是政治文明的体现,为了方便记忆,某同学画了下面这张某制度的示意图。此示意图反映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14.春秋初期,只有姬姓的鲁、蔡、卫、晋、郑、燕等诸侯国被称为“诸夏”。到战国时期,曾被看作“蛮”“夷”的秦、楚、越等地处边远或外姓的诸侯国也被称为“诸夏”。这表明(  )
A.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发展 B.变法推动分封制的瓦解
C.各诸侯国间的矛盾消除 D.县制推行加快祖国统一
15.诸子百家善用比喻和寓言来说理,被后人凝练为各种成语。如《韩非子》中的“自相矛盾”,《吕氏春秋》中的“刻舟求剑”,《孟子》中的“拔苗助长”。这反映出百家争鸣(  )
A.各学派间相互抨击 B.促进社会的思想解放
C.创造成语宣传主张 D.为中华文化发展奠基
16.下表是古代亚非地区代表性文明成果一览表。
大河流域 文明成果
尼罗河流域 象形文字、金字塔
两河流域 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
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 梵文、佛教
黄可流域和长江流域 甲骨文、青铜器
据此可知,人类早期文明具有(  )
A.多样性 B.开放性 C.交融性 D.全球性
17.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治国理政的政治智慧。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战国时期与这一理念最为相近的思想主张是(  )
A.法家主张治国要靠法令权术等 B.墨家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C.儒家认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 D.道家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
18.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纹饰繁复,最具代表的青铜器纹饰为三层花式,第一层是几何纹,第二层主要是兽面纹,第三层主要是利用立体突起的纹饰进行装饰,如圆雕的兽首等。据此可知商周时期(  )
A.青铜器种类十分丰富 B.青铜器体现等级的差异
C.青铜器制作工艺精湛 D.青铜器是国家权力象征
19.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这里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这反映了(  )
A.早期国家的产生 B.礼乐制度的崩坏
C.青铜工艺的成熟 D.中央集权的出现
20.原创音乐剧《稷下学宫——誉满天下》再现了崇尚不同学派,有各自主张的学子汇聚齐国,来到稷下学宫学习受教的场景。这一场景体现的是(  )
A.诸侯争霸 B.列国变法 C.百家争鸣 D.秦并天下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发展
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三:战国时期秦国蜀郡郡守为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率蜀地人民选择高山与平原的交接处,利用地势和河道,建造了都江堰。在途经灌县的岷江修鱼嘴,分为内、外江,调节两江水量,枯水季节将水调入内江,以利用灌溉,涨水季节将水调往外江,保证灌县县城的安全。
——摘编自赵毅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一现象对周王朝的统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中“商君治秦 ”是指历史上哪一重大改革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了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商君采取了哪项措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又采取什么措施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这个事件有什么历史影响?
(3)材料三中提到的“蜀郡郡守”是谁?结合所学,分析都江堰工程建成的意义。
22.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历史知识浩如烟海。某中学七年级(3)班同学组织开展了课外学 史的活动,邀你共同探究:
【方式一:歌谣学史】
材料一 夏建国属第一,中华从此奴隶制。王位传给儿子启,禅让从此变(A)。夏桀本是亡国君,商汤灭夏建商朝。商纣暴虐施炮烙,引来武王正义师。商周决战在(B),纣死商亡西周立。
【方式二:史书学史】
材料二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
【方式三:时政学史】
材料三 1989年,为了更好地纪念孔子对人类文化的杰出贡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中外合作和友谊,经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批准,“孔子诞辰故里游”活动改办为每年一届的国际孔子文化节,于每年的孔子诞辰即9月26日至10月10日在孔子故乡曲阜举行。
【方式四:考查学史】
材料四 如图
秦始皇陵
(1)请在空格处填写相应的内容,将方式一中的歌谣补充完整。
(2)材料二中的“卫鞅”是谁?“卫鞅”的变法给该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3)方式三新闻中国际孔子文化节所纪念的孔子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他宣扬的政治主张是什么?
(4)如果你有幸到秦始皇陵参观,你可能会听到那些有关秦始皇的功绩介绍,请列举两例?
(5)以上学史方式,你认为最能了解到真实历史的是哪一种学习方式?为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A
2.D
3.D
4.A
5.C
6.C
7.D
8.A
9.B
10.A
11.B
12.A
13.C
14.A
15.D
16.A
17.C
18.C
19.B
20.C
21.(1)铁制农具的使用、牛耕的使用;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私田的不断增多,加速了分封制的瓦解。
(2)商鞅变法;确立县制;奖励耕战(答奖励军功或奖励耕织,均可给分);使秦国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的统一奠定基础。
(3)李冰;都江堰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直到今天,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
22.(1)A.世袭B.牧野
(2)“卫鞅”是:商鞅;影响:使秦国的国力大大增强,提高了秦军战斗力;一跃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 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学派:儒家学派;主张:以德治国或为政以德。
(4)扫灭六国,统一海内;开创帝制,加强中央统治;废除分封制,改行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行同轮,统一文字、货币等。
(5)方式:考查学史原因:出土文物是第一手的史料,最具研究价值,传说、歌谣、后世的史书都对历史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加工等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