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七年级语文下期中考试前第三单元专题学习采撷记忆的芬芳,照亮未来的迷茫——“回忆性散文”专题学习
【自主学习】
一、学习目标
1. 通过回顾所学课文,了解回忆性散文基本特点。
2. 通过利用思维导图,结合课文片段,探究回忆性散文解读的方法。
3. 通过拓展阅读,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二、创设情境
寒假的一天,微信上的学习群里有个同学发出了求助信息:好烦啊!我的语文考试成绩为什么这么差,回忆性散文我总是读不明白,每次做题时都得不到满分,有没有人能帮帮我呢?[大哭]
三、知识回顾
四、自主学习
学 任务一 走进文体,把握特点
回忆性散文是什么?
回忆性散文和人物传记有什么不同?
【合作探究】
任务二 立足文本,取法课内
师徒对研:
1.最能聚焦一篇文章核心的词是什么呢——标题。请同学们观察下列所学课文标题,结合课文详略,分析题目的作用。
要求:自主思考1分钟,师徒对研2分钟,徒弟展示,师傅补充。
标题:《阿长与山海经》《老王》《秋天的怀念》《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回忆鲁迅先生》
总结探究阅读方法一:
师徒对研:2.在回忆性散文中,都有值得回忆的人或事。描写出他们的特点、精神品质,是记忆长河中最美好的风景。找到以下文段中的描写,思考作用。
要求:自主思考1分钟,师徒对研2分钟,徒弟展示,师傅补充。
总结探究阅读方法二:
师徒对研:3.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常将回忆与现在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换,构成了回忆性散文的两种叙事视角:一个是事件发生时“过去的我”;一个是写文章时“现在的我”。阅读以下文段,找到文段中“过去的我”“现在的我”,思考两个“我”在不同时期有何不同的感受。
要求:自主思考1分钟,师徒对研2分钟,徒弟展示,师傅补充。
总结探究阅读方法三:
师徒对研:4.一篇文章中能揭露主旨情感的句子,往往会以什么方式展现呢?请阅读以下片段,探究文段表达方式。
要求:自主思考1分钟,师徒对研2分钟,徒弟展示,师傅补充。
总结探究阅读方法四:
【整理提升】
理 梳理所得:
整理本节课所学习到的回忆性散文阅读的方法,填写到思维导图中。
练 巩固提高,活学活用
运用所学到的阅读回忆性散文的方法,阅读2023年重庆中考散文《日子》,完成相关练习。
日 子
严风华
①早晨,天未亮,山里便嘈杂起来了。
②那是鸟叫声。
③不知是什么鸟,也不知有多少,个头有多大,就在屋边的树丛里叽叽喳喳地叫。叫声很欢快,很清脆,也很灵动。每天清晨,我在鸟叫声中醒来,神清气爽。
④天亮后,鸟儿轻盈地从这枝头飞到那枝头,啼鸣声便像风一样从这儿飘到那儿,旋转个不停。
⑤土育树,树生风,风生雨,而生云。云为鹤家乡,树为鸟天地。
⑥这里树多,老伯上山时种了很多树。
⑦老伯在这里种了两棵很漂亮的树。
⑧一棵是牛甘果树。
⑨这棵树,就像一个看守寨门的卫士,立在屋下那道坡中段的路边。树干已有手臂粗了,有些弯曲。树身上有寄生虫,树皮被咬出了一个个伤疤,伤疤上又长成了瘤,树身便疙疙瘩瘩的,有一种古老、苍劲的神韵。
⑩这种树,滥生、贱生,广西南方荒山野岭到处可见。一般有一两米高,春天长叶,七月结果。一张枝叶,丫杈纷繁。丫杈上的叶子,只有蛾翅般大小,到深秋,转青变黄。所结之果,如小孩玩的玻珠球般大小,浑圆,青中泛黄,如润玉般有透明之质感。
另一棵是柠檬树。
它就长在老伯的厨房门口。树皮灰黑,带白斑点。树茎挺直,有手臂粗。从树根到树顶,两米多高,直溜溜竟无枝丫,但到了树顶,枝丫繁茂,亭亭如盖,像一把绿伞。所结之果,初呈青色,熟后呈黄色,如乒乓球般大小,煞是好看。
这棵漂亮的树,无论远看近看,其貌其形其神其态,皆如盆景,有缩龙成寸、以小见大之妙。这样的树,若长在庭院,便显富贵;而长在山野,则显慧雅,有幽幽仙气,令人心生敬意。
柠檬树终日伴着老伯,老伯与人言无二三,却能与树倾心交谈。树下嗅雨,孤屋御风,与鹿为群,同草木为伴,这就是老伯的日子。老伯的日子清淡,却不乏诗意。
只是,仅过了一年多,那棵柠檬树就死了。
张岱的《陶庵梦忆》,有一篇《朱文懿家桂》,记载了朱文懿家的后院里,种有一棵桂树,“干大如斗,枝叶溟蒙(茂盛),樾荫(树荫)亩许,下可坐客三四十席。”此树之所以能如此壮观,是因为主人在树下“不亭、不屋、不台、不栏、不砌……”,“花时不许人入看,而主人亦禁足勿往,听其自开自谢。”也就是说,这颗树始终保持原生状态,没有受到人为干扰。老伯种的柠檬树,正好就在厨房门口,火烟熏扰,枯死就不足为奇了。
同样,人不能太热闹,太热闹的日子会乱心;心乱则惘。
山多草木,亦多草虫。热天住在山间,虫子让人备受困扰。晚上刚躺下,刚盖上被子,手脚、身上就痒痒的。先是有一两个小虫不知从哪儿偷袭上来,轻手轻脚的,然后就是闲庭信步,悠然自得,实在是胆大妄为。我轻轻伸出手往痒痒的地方捏,想把那虫子捏住,却总也捏不到。不一会儿,这儿也痒,那儿也痒。一抓,便起疙瘩。一折腾,睡意全消。
我把对虫子的厌烦与老伯说了,希望老伯能把这些虫子灭了。可老伯却说,唉,别跟它们计较,我吃鸡,鸡吃虫,虫咬我,过日子就是这样的啦……
至此,我渐渐明了,我到山里偶作闲居的原因了。在山里,草木也罢,蛇虫也罢,都是山的公民,彼此相依相偎,当可善待……
这个理,我们这些所谓的文化人,未必比老伯明白。
1.散文·理景物事件
文章主要叙写了两类景物和一个事件,请梳理全文内容,将下面的图补充完整。
2.散文·明句子之意
结合上下文和你的生活体验,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人不能太热闹,太热闹的日子会乱心;心乱则惘。
3.散文·品语言之味
(1)先是有一两个小虫不知从哪儿偷袭上来,轻手轻脚的,然后就是闲庭信步,悠然自得,实在是胆大妄为。(品味句中加点部分的用词之妙)
(2)这棵漂亮的树,无论远看近看,其貌其形其神其态,皆如盆景,有缩龙成寸、以小见大之妙。(画线句语言极具表现力,请品析其表达效果)
4.散文·析构思之妙
联系上下文,分析第 段作者引用张岱《陶庵梦忆》中的内容有何作用。
5.散文·悟文本主旨
本文意蕴丰富,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多种感悟,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
作业设计
必做: 拓展阅读回忆性散文名篇,如丰子恺的《忆儿时》、朱德《回忆我的母亲》、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等。
选做:整理回忆性散文阅读重点,回复学习群里的同学发出的求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