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七年级语文下期中考试前第三单元卑微生命与高贵心灵 生命需要被平视—《老王》随文练笔课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七年级语文下期中考试前第三单元卑微生命与高贵心灵 生命需要被平视—《老王》随文练笔课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18 08:55: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年七年级语文下期中考试前第三单元卑微生命与高贵心灵 生命需要被平视—《老王》随文练笔课
【自主学习】
一、平视生命
明代诗人曹学佺有一副著名对联:“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莎士比亚也说:“善良的心地,就是黄金。”可见善良是人生的底色。今天我们就以善良体察善良,关注一个读书人平视卑微生命的愧怍。
二、学习目标
1. 学习“熟读”,提取关键信息,学会截取生活片段塑造人物形象,理解老王的“苦”和“善”。
2. 学习“精思”,抓住关键语段,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用心及老王的人性之美。
三、自主学习
学 任务一 知识回顾
1.为下列词语注音
伛( )着 惶( )恐 攥( )着 杨绛( ) 眼翳( ) 取缔( ) 骷髅( ) 愧怍( ) 镶嵌( )
2.背景展示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钱钟书、杨绛均被认为是“资产阶级学术权威”“反动学术权威”,打入了“牛鬼蛇神”的阵营。有人写大字报诬陷钱钟书蔑视领袖著作,钱钟书夫妇用事实澄清了诬陷。1969年11月,钱钟书作为“先遣队”去河南的“五七干校”接受劳动锻炼。1970年7月,杨绛也来到干校。1972年3月,钱钟书夫妇由干校回家,遭到了住在他们家的“革命男女”的毒打、迫害,被迫离家逃走,在外过了三年的流亡生活。
文章作于1984年。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但是,老王照样尊重作者夫妇。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地印刻在作者的脑海之中……
【合作探究】
师徒对研 任务二 从文章结尾处理解文章——提取信息
要求:自主思考2分钟,师徒对研1分钟;徒弟先说,师傅补充。
1.这幅画的主人公就是老王。从画像上看,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
答题范式:请用“从他 看,我觉得他是一个 人”的句式进行概括。
示例:从他破旧的衣着看,他是一个贫穷的老人。
2.老王去世了,作者有什么感受 提取关键信息,完成下列表格。
最能表明作者情感的话
不幸者——( ) 幸运的人——( )
具体表现 具体表现
不幸 善良 对老王的态度与做法 对自己的态度
提示:文章结尾句往往是理解文章的关键,在阅读中要多留意结尾的语句。
在“看”与“被看”中见“自己”
老王看自己——
别人看老王——
作者看老王——
老王看作者——
作者看自己——
任务三 从精思阅读中发现反常规处——进入文本
1.文章开头“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一句看是平常叙述,却隐含着反常、矛盾之处。你如何理解“他蹬,我坐”这个短句和所谓的“闲话”?
提示:从“他蹬,我坐”与“常坐”的语言表达与现实生活的常理中,推断人物之间的空间与情感距离。
2其实前面我们总结出老王给我做的事情,“我”都用 来解决问题,这表明老王 。“我”对老王 。
提示:从善意与利益的矛盾纠结中,寻找隐含在文中的人物真实情感。
合作共研 任务四 从精思阅读中抓精彩刻画——感受意蕴
要求:自主思考2分钟,小组共研3分钟。
1.从遣词造句、描写方法、关键词句等角度,赏析老王给我送鸡蛋、香油片段内容。
答题范式:采用下列句式回答
(1) 一词,形象地刻画了 ,表达了 的情感。
(2)采用 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情景,表现了 情感
提示:抓住“强笑、我不吃、镶嵌、攥、滞笨、直着脚”等关键词语或者从描写方法、修辞方法等角度赏析。
【整理提升】
理 阅读方法梳理
结尾句 明情感
反常处 剖真意
精彩段 探意蕴
提示:抓文章反常规之处、抓关键词、理清隐含文中的真实情感,能有效进入文章,触摸人物的内心;通过还原生活真实场景与文章叙述的矛盾,能更真实地触摸作者的内心。
小结:善良诚可贵,平等价更高。若为平视故,二者皆可抛。当善意与死亡遇上冷漠, “矜持”便坍塌。此时,善良也通过死亡发出了警示——生命虽卑微,心灵亦高贵,生命需要被平视!
练 读写融合 随文练笔
1.生活中有没有像“老王”那样的人 你会怎样对待他们 把发生在你周围的故事描述出来,体悟那份人间真情!
要求:
1.截取生活片段,详略得当;
2.善用关键词,暗示反常规处;
3.善良与冷漠,形成反差、错位;
4.用扣心自问来自省结尾;
【作业设计】
必做:进一步将练笔内容完善充实,整理成一篇回忆性人物散文,题目自拟。
选做:推荐阅读杨绛的《我们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