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新课导入——中国历史上为解决土地问题都有哪些尝试?
壹·缺地少粮难发展——土地改革的原因
1.背景:
新中国成立之前:东北华北等老解放区已经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
Q1:看图并回顾八上所学知识思考:新中国成立前,哪些地方已经进行了土地改革?
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人口3亿多的新解放区还没进行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进程图
新解放区
3亿人口
老解放区
Q2:新解放区内的土地占有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壹·缺地少粮难发展——土地改革的原因
2.原因:
全国土地改革前 耕地占有情况调查表 占农户总数 占耕地总数
地主 富农 不到7% 50%以上
贫农 雇农 57%以上 14%
据调查,农民一般要向地主缴纳相当于产量50 70%的地租,有的甚至高达70 90% ,有如"引耕谷"等种种额外负担。农民辛辛苦苦劳作一年,缴纳地租后所剩无几,生活极端贫困。每逢灾年,饿殍遍地。 ——沈金生《土地改革运动概述》
Q2:新解放区内的土地占有情况又是怎样的呢?根源何在?
土地主要集中在地主和富农手里,大量的农民少地或是无地,且剥削严重。
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占有土地,用以剥削农民(或农奴)的土地私有制度。
根源
壹·缺地少粮难发展——土地改革的原因
3.目的:
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就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Q3:结合下则材料,归纳一下土地改革的原因和目的。
①根本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②直接原因:新解放区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③目的: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贰·分得土地喜心间——土地改革的过程
任务:阅读教材第二段文字,试着完成思维导图的相关信息。
1950年
新解放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①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
②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
到1952年底,除部分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贰·分得土地喜心间——土地改革的过程
1.概况:
时间:
地区:
法律依据:
核心内容:
1950年——1952年底
新解放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贰·分得土地喜心间——土地改革的过程
2.总路线:
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3.具体做法:
(1)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
(2)分给地主一份,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翻身农民在丈量土地
分到了土地、耕畜和农具
第一次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劳动
土地所有权证和房屋执照
斗地主
烧地契
农民领得土地证
贰·分得土地喜心间——土地改革的过程
知识拓展:
你知道贫雇中农是怎么划分的吗?
农村阶级成分的划分标准 地主 占有土地,自己不劳动或只有附带劳动,靠剥削为生,剥削的方式主要是地租
富农 一般占有土地,也有租入土地的,自己参加劳动,但以剥削为其生活来源的一部分或大部分,剥削的方式主要是剥削雇佣劳动
中农 多数占有土地,也有租人土地的,主要靠自己劳动,不剥削他人,也不出卖劳动力
贫农 占有一部分土地或没有土地,一般需要租人土地耕种,或出卖部分劳动力,受剥削
雇农 一般全无土地, 完全或主要以出卖劳动力为生
贰·分得土地喜心间——土地改革的过程
4.特点:
材料1:第六条:保护富农所有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及其他财产,不得侵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材料2:
毛泽东提出,“土改规模空前伟大,容易发生过左偏向,如果我们只动地主不动富农,则更能孤立地主,保护中农……我们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统一战线,现在……都形成了,为了稳定民族资产阶级起见,暂时不动半封建富农似较妥当的。 ——董志凯《土地改革史话》
Q4:结合下则材料,分析一下土地改革的突出特点。
特点: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
有利于鼓励中农发展生产的积极性,稳定城市中的民族资产阶级,孤立地主阶级,减少土地改革中的阻力,从而有利于生产发展。p14相关史事
目的:减少改革阻力,促进生产恢复和发展
贰·分得土地喜心间——土地改革的过程
5.结果:
到1952年底,除部分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
1953-1958年
进行土改
1959年
开始民主改革
1949年9月前
完成土改
1950-1952年
进行土改
贰·分得土地喜心间——土地改革的过程
6.实质:
Q5:土改完成后,我国是否建立起了土地公有制?
不同点 相同点
土地占有者 阶级关系 产品分配 封建地主 土地所有制
农民土地所有制 地主
农民
剥削与被剥削
平等
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劳动成果
农民占有劳动成果
土地
私有制
地主土地私有制
农民土地私有制
注意:
只改变土地所有权,
没有改变土地性质,
二者都是私有制。
贰·分得土地喜心间——土地改革的过程
知识拓展:
西藏地区的民主改革
▲ 1959年8月10日,农奴将乌拉差役、高利贷、卖身等文契投入熊熊烈火。西藏百万农奴和奴隶从此获得翻身解放,成为国家的主人和西藏的主人。
全国约有3500万人口的少数民族地区,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分别不同情况。用更长的时间,采取适合少数民族的特点和有利于民族团结的政策,来完成民主改革的任务。1959年,西藏地区进行了民主改革,中心任务是把封建农奴主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彻底消灭封建农奴制度。经过近两年的时间,西藏地区完成了以土地改革为中心的民主改革。
相关史事
叁·翻身做主促生产——土地改革的意义
1.意义:
Q6:根据材料,分析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材料一: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样,当做一个阶级来说,就是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材料二:辽宁农民土改后给毛主席的一封信(摘录):
敬爱的毛主席: 过去在别人地里出力,现在在自己土地里出力劳动;现在劳动成果完全自己所得,这样我们生产的劲头怎能不大呢? ……土改前俺的房子不如地主家牲口棚,出门要弯腰,进门要低头,现在搬进土改时分到的新房子。 ……土改前我家四条腿是小板凳,带毛的是耗子,现在呢,牲口棚里拴着一头牛,一头驴,全是有毛的四条腿。
①彻底摧毁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②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叁·翻身做主促生产——土地改革的意义
1.意义:
Q6:根据材料,分析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时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鲁笳 说:“农民得到了土地,我们的党就得到了农民的拥护。全国农民拥护的事情,那个时候,没有办不成的。所以说,这是一次彻底的最全面的最成功的一次土地改革。”
翻身农民感谢救星共产党
翻身农民感谢恩人毛主席
春雷一声平地起,
斗倒地主分田地。
农民翻身心欢喜,
感谢恩人毛主席。
③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叁·翻身做主促生产——土地改革的意义
1.意义:
Q6:根据材料,分析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农业生产的发展,保证了全国人民的粮食需要,同时也增加了工业原料;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农民群众的购买力也大大提高 ,给国家的工业产品提供了广大的国内市场,这为国家工业化和开展工业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杨勤为《略论建国初期土地改革的特点及其胜利的意义》
④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叁·翻身做主促生产——土地改革的意义
知识拓展:
近代以来促使中国封建社会瓦解的三件大事
材料一 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朝政府,扫除了中国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道路上这个巨大障碍,而且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未曾有过的共和政体。这无疑是一个巨大进步。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和学生运动是互为因果的。新文化运动使青年们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对国家危亡境遇的警觉更使青年们认真考虑……以什么思想来救中国。……经过五四运动,介绍、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三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具体做法是:放手发动群众,划分阶级;没收、征收和分配土地;经过复查,发给农民土地证,动员农民生产。 ——《历史与社会》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统治地位
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课堂小结
1.封建土地剥削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
2.新解放区广大农民迫切需要土地。
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没有改变土地所有制形式,仍是私有制。)
1.彻底摧毁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2.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3.巩固了政权,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到1952年底,除部分民族地区外,
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单元总结
时间 历史事件 意义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国家赢得独立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统一大陆,民族团结
1952年 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1953年 抗美援朝胜利 保家卫国,提高中国的国际威望
第一届中国人民
政治协商会议
开国大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筹备
建立
巩固
政治上:西藏解放
军事上:抗美援朝
经济上:土地改革
课堂小结
1.(2024 菏泽)毛泽东说:“我们的解放战争,主要是靠这一亿六千万人民打胜的。有了土地改革这个胜利,才有了打倒蒋介石的胜利,”这说明土地改革( )
A.激发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B.使农村阶级关系发生根本变化
C.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2024 日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了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等重大运动,旨在( )
A.巩固新生政权 B.实施“一五”计划
C.调整生产关系 D.推进民主政治
A
A
课堂小结
3.(2024 广州)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用于水利建设的经费,与民国时期水利经费最多一年相比,1950年为其18倍,1951年为42倍,1952年相当于52倍,三年中完成的土石方量相当于挖掘23条苏伊士运河。这三年的水利建设( )
A.打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 B.扩大了对外贸易的规模
C.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D.掀起了农业合作化高潮
4.(2024 西藏)“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政权,为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条件。”上述材料阐述的是土地改革的( )
A.意义 B.过程 C.背景 D.性质
C
A
课堂小结
5.(2024 自贡)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使全国约有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无偿获得约7亿亩土地和37950间房屋等生产资料,是我国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深刻社会变革,材料中“社会变革”的含义指( )
A.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
B.变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C.掀起了“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D.推行“包产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