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0
C.0
D.-10
(2)造成甲、乙两地数值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盛行风、洋流 B.纬度、地形
C.海陆位置、地形 D.纬度、洋流
B
A
[审答流程]
从图表中
获取信息 ①世界海陆分布
②世界等温线数值及其分布
第(1)题,图示等温线间距是10 ℃;气温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递减;P地处亚洲中部的青藏高原,温度在-10 ℃~0 ℃;Q地处北非,是热带沙漠气候,由此可判断Q的温度在30 ℃~40 ℃。故选B。第(2)题,乙地年均温高于同纬度地区;乙地位于大陆西岸,终年处在中纬度西风带的控制下,温和多雨,且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增温增湿;甲地地处大陆东部,冬季受寒冷冬季风的影响强,降温明显。故选A。
右图为1月份等温线图,甲、乙位于同一纬线上,
虚线为陆地和海洋的分界线。读图,完成1~2题。
1.该区域反映( )
A.北半球夏季 B.南半球夏季
C.北半球冬季 D.南半球冬季
对 点 演 练
即时即练,随堂巩固
C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处气温高于乙处
B.甲、乙两处气温相同
C.甲处为海洋,乙处为陆地
D.甲处为陆地,乙处为海洋
D
第1题,根据图中气温南高北低的变化,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1月份的北半球为冬季。故选C。第2题,冬季,同纬度的陆地比海洋气温要低,甲、乙位于同一纬度,但甲的气温要比乙的气温低。所以可判断甲是陆地,乙是海洋。故选D。
知识点二 世界的降水
1.降水的时空分布
(1)时间分布
类型 分布
全年多雨区 赤道附近
全年少雨区 两极地区、干旱地区
夏季多雨区 南北纬30°~40°的大陆东岸
冬季多雨区 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常年湿润区 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
(2)空间分布
位置 降水 成因
赤道附近 降水多 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以上升气流为主
两极附近 降水少 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以下沉气流为主
回归线附近 大陆东岸 降水多 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大陆西岸 降水少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或受信风带控制,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位置 降水 成因
中纬度内陆 降水少 距海远,海风难以到达
中纬度大陆东岸 降水多 冬季:风由陆地吹向海洋
夏季:风由海洋吹向陆地
中纬度大陆西岸 降水多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2.造成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
两地距离 角度 举例
位于位置较远的南、北方向 大气环流 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副热带地区大陆西岸降水少,40°~60°大陆西岸降水多
位于距离较远的东、西方向 海陆位置 我国东南沿海降水多,西北内陆降水少
纬度大致相当的大陆两岸 寒、暖流 副热带地区的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除了与大气环流有关外,还与寒、暖流有关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典 例 剖 析
经典例题,探究互动
(1)图示地区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
A.沿海多,内陆少
B.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C.东部多,西部少
D.东部沿海南北差异较大
(2)影响大陆西部等降水量线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 B.洋流
C.地形 D.大气环流
C
B
[审答流程]
从图表中
获取信息 ①世界海陆分布
②等降水量线数值及其分布
第(1)题,结合图中等降水量线可判断出该地区东部降水量多,西部降水量少。故选C。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大陆西部等降水量线沿海岸线延伸,这是因为沿海地区有寒流(本格拉寒流)流经,使大陆沿岸的降水减少。故选B。
下图示意欧洲西部某岛屿等高线地形。据此完成1~2题。
对 点 演 练
即时即练,随堂巩固
1.与甲城相比,乙城( )
A.年降水总量更多 B.夏季气温更高
C.年太阳辐射更多 D.冬季风力更大
2.甲城与乙城降水差异最小的时期是( )
A.3—5月 B.6—8月
C.9—11月 D.12月至次年2月
C
B
第1题,结合经纬度可以判断图示地区为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温高,降水少;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甲地地处迎风坡,降水多,风力大,乙地地处背风坡,降水少,风力小,晴天多,年太阳辐射多,C正确。第2题,夏季,甲城和乙城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都少,差异最小;冬季受西风影响,甲城降水多于乙城,差异大;故差异最小的时期是处于夏季的6—8月,B正确。
(2022·邯郸高二检测)下图中四条曲线分别表示北美、南美、澳大利亚和非洲四大陆西岸0°~40°范围内年降水量分布状况。读图,完成3~4 题。
3.表示北美大陆西岸降水状况的是( )
A.①曲线 B.②曲线
C.③曲线 D.④曲线
4.M对应的地点年降水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低,蒸发旺盛
B.盛行东北信风,水汽含量少
C.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D.沿岸有势力很强的寒流流经,降温减湿明显
C
D
第3题,根据降水量线的纬度起止点,可以作出相应判断,赤道附近没有的是③曲线和④曲线,根据澳大利亚和北美大陆的纬度范围,可以判断出④曲线是澳大利亚大陆西岸,③曲线是北美大陆西岸,非洲大陆西岸赤道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降水较多,南美大陆西岸赤道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降水不及热带雨林气候,②曲线是非洲大陆,①曲线是南美大陆。故选C。第4题,根据上题判断出①曲线为南美大陆西岸年降水量线,从图中纬度10°且降水量少,位于大陆西岸,可以判断出该地为南纬10°,由于秘鲁寒流经过,势力强劲,降温减湿明显,而北纬10°受赤道暖流影响,降水较多。故选D。
知识点三 世界的气候
气候类型的判定
根据给定的气候要素资料(主要是气温和降水在一年内的变化)确定其气候类型,其基本原则是“以温定带,以水定型”,然后根据气候类型确定其分布规律并分析其成因。
(1)以温定带(根据气温资料判断其所属半球及温度带)
步骤 依据 因素变化 结论
判断南
北半球 最高(或最低)气温月份 6、7、8三个月气温高 北半球
12、1、2三个月气温高 南半球
判断所属温度带 最冷月(或最热月)均温 最冷月均温>15 ℃ 热带气候
最冷月均温在0~15 ℃之间 亚热带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均温在-15~0 ℃之间 温带气候
最热月均温<5 ℃ 寒带气候
(2)以水定型(根据年内降水的变化,结合已确定的温度带确定气候类型)
步骤 依据 因素变化 结论
确定具体的气候类型 降水量的年内分配情况 年雨型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2000 mm
温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700~1000 mm
夏雨型 热带 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 mm热带季风气候1500~2000 mm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800~1500 mm
温带 温带大陆性气候<300 mm
温带季风气候500~600 mm
冬雨型 亚热带 地中海气候300~1000 mm
少雨型 热带 热带沙漠气候<250 mm
寒带 苔原气候、冰原气候<250 mm
一地的自然景观主要取决于其水热条件。下图为北纬30°附近甲、乙两地的自然景观图。读图,完成(1)~(2)题。
典 例 剖 析
经典例题,探究互动
(1)下图为北纬30°附近①、②、③、④四地的气候统计图。与甲、乙两地相对应的是( )
A.甲—①、乙—② B.甲—②、乙—④
C.甲—③、乙—① D.甲—④、乙—③
D
(2)甲、乙两地自然景观迥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距海远近
C.洋流性质 D.海拔
D
[审答流程]
从图表中
获取信息 ①甲图显示沙丘景观,乙图显示冰川,属于高山景观
②气温曲线图中,12个月的气温数值,降水量柱状图中12个月的降水量数值
第(1)题,根据甲、乙两图景观,可确定甲为热带沙漠气候,乙为高原、高山气候。四幅图中④图最低气温高于15 ℃,为热带,降水稀少,为热带沙漠气候;③图夏季气温较低,可判断为高原、高山气候。故选D。第(2)题,甲、乙纬度相同,故太阳辐射差异不大,位于内陆不受洋流影响,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海拔是主要影响因素。故选D。
下图为世界局部区域气候分布及相关气温、降水资料统计图。读图,完成1~3题。
对 点 演 练
即时即练,随堂巩固
1.有关四地气温和降水描述正确的是( )
A.①地降水量比③地少
B.③地的气温比④地的高
C.②地的降水量比④地多
D.②地夏季气温比④地低
2.有关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描述正确的是( )
A.两地最高气温都是在7月
B.气温年较差甲地小乙地大
C.两地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
D.两地的夏季均为高温多雨
B
C
3.图中④地的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 )
A.大陆的内部 B.大陆的西岸
C.大陆的东岸 D.大陆的四周
B
第1题,①位于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东岸,③位于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内部,①地比③地降水多,A错误;③地比④地纬度低,气温高,B正确;②地位于中纬度大陆内部,④地位于中纬度沿海地区,②地比④地降水少,②地夏季气温比④地高,C、D错误。第2题,读图可知,甲地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乙地最高气温出现在6月。气温年较差甲地大,乙地小。甲地夏季高温少雨,乙地夏季高温多雨。第3题,根据图例,④地的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 的大陆西岸。故选B。
读气候资料图,回答4~5题。
4.图中②气候类型为( )
A.温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5.关于图中三种气候类型,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气候类型只分布在北半球
B.②气候类型为冬雨型
C.③气候类型在亚洲分布面积最广
D.①气候类型夏季高温少雨
C
A
第4题,根据气温和降水判断气候类型,②气候最冷月为7月,在0 ℃以上,1月气温高,降水多,可以判断为南半球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C正确。第5题,根据气候类型的判断规律可知,①最冷月气温在0 ℃以下,7月气温高,结合降水可以判断为温带季风气候,只分布在北半球且夏季高温多雨,A正确,D错误;②为南半球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当地夏季多雨,B错误;③全年温和,降水均匀,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在欧洲分布面积最广,C错误。
一、选择题
下图为海陆某月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限时规范训练
1.造成X、Y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人类活动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大气环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C
2.造成M、N、P三地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 B.大气环流
C.地形 D.海陆位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B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X地位于海洋,Y地位于陆地,两者吸热和放热的速度(海陆热力性质)不同导致了气温的差异。第2题,P、N、M三地都位于大陆西岸的沿海地区,P地位于40°N左右,常年受西风的影响;N地位于30°~40°N之间,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M地位于20°N左右,受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因此大气环流是造成三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图为甲、乙两地的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3~5题。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3.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为( )
A.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B.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D
4.形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洋流 D.人类活动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B
5.关于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地之间的地区以温带荒漠带为主
B.乙地风力侵蚀作用显著
C.甲、乙两地冬季均盛行西北风
D.甲地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A
第3题,甲、乙两地1月气温均低于0℃,属于温带(且不包含温带海洋性气候),甲地年降水量很少,且冬半年稍多,再根据经纬度可知,甲地为地中海东岸附近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乙地降水集中在夏半年,雨热同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也可直接用经纬度定位为北京来判断)。第4题,甲地气候成因主要是远离海洋,湿润的空气无法到达,乙地气候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冬夏季风的交替控制,B正确;甲、乙两地处在同纬度,太阳辐射差别不大,A错误;甲、乙两地附近均无大型洋流流经,C错误;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主要集中于城市热岛,环境破坏,导致旱涝频繁等,D错误。第5题,甲、乙两地之间有广阔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以温带荒漠为主;乙地为东部季风区,流水侵蚀作用显著;甲地冬季盛行西南风,乙地盛行西北风;甲地河流水源来自冬季西南风带来的降水,以大气降水为主。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读大陆与海洋分布模式图(图中a、b、c、d位于赤道同一侧),回答6~7题。
6.不考虑地形因素,图中四个地区的降水量( )
A.a>b>c>d B.b>d>c>a
C.c>a>b>d D.d>b>a>c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D
7.图中四个地区所在沿海海域的海水温度分布是( )
A.d>c>b>a B.d>b>c>a
C.d>a>b>c D.d>c>a>b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A
由图中纬度及海陆分布可知,d、b、a、c分别为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并且东岸受暖流影响,西岸受寒流影响,故降水d>b>a>c,四个海域海水温度d>c>b>a。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下图示意地球上五个不同地区(都位于沿海)受气压带和风带影响的状况。读图,完成8~9题。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8.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图中五地最有可能分属( )
A.两种气候类型 B.三种气候类型
C.四种气候类型 D.五种气候类型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B
9.图中五地所属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是( )
①主要分布在大陆东岸 ②主要分布在大陆西岸 ③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 ④主要分布在中高纬度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B
根据图中五个点受气压带和风带控制情况可判断出①、②为热带沙漠气候,③、④为地中海气候,⑤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五种气候主要分布在大陆西岸中低纬度地区。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湿润系数是指年平均降水量与蒸发力(最大可能蒸发量)的比值,下图示意某区域的湿润系数分布。据此完成10~12题。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10.甲处的实际蒸发量与蒸发力数值接近,其原因是( )
A.气温较高 B.风力较强
C.水域广阔 D.空气干燥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C
11.引起乙、丙两处湿润系数差异较大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位置
C.地形因素 D.大气环流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C
12.丁处植被为( )
A.苔原 B.森林
C.草原 D.荒漠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B
第10题,从图中的轮廓可以看出,甲处位于黑海,水域广阔,有充足的水源可以蒸发,故实际蒸发量与蒸发力数值接近。第11题,乙地位于山地的西侧,受西风影响,降水量大,故湿润系数大;丙地位于山地的东侧,位于西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故湿润系数小;两地纬度、海陆位置差异小,影响较小。第12题,丁处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但受西风和暖流影响较大,湿润系数较高,植被为森林(亚寒带针叶林)。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死海是世界上最低的湖泊,湖面海拔-422米,约旦河是其主要水源;死海中含有高浓度的盐分,为一般海水的8.6倍;近年来图中死海分裂成南北两片,南片已基本成为盐滩。下图为死海及其周边地区等降水量线示意图。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1)试描述图示区域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
(2)说明上述降水空间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3)分析死海南部成为盐滩的原因。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从整体上看,北部等降水量线相对密集,数值较高,说明北部降水多于南部。根据等降水量线弯曲规律可知,约旦河与死海一线降水少,向两侧先增加后减少。第(2)题,本区域位于地中海东侧,降水量主要看西风对其影响。自南向北受西风影响时间增长,强度增大,因而降水增多;约旦河谷、死海一线由于地形影响,来自海洋的水汽难以进入,因而降水少;两侧地势高,形成地形雨,因而降水增多。第(3)题,能够成为盐滩,说明降水量少,蒸发旺盛,水量小,盐度较高。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答案:(1)南北方向上:北多南少;东西方向上:约旦河谷、死海一线降水少,以其为中心向东西两侧先增加后减少。
(2)该地区位于中纬度大陆西岸,受西风带影响,自南向北受西风影响时间增长,强度增大,因而降水增多;约旦河谷、死海一线地势低,来自海洋(地中海)的水汽难以进入,因而降水少;两侧地势高,形成地形雨,因而降水增多。
(3)死海所处地区降水少;所处纬度较低,气温高,蒸发旺盛;受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注入死海的河水不断减少,因而死海湖面不断下降;死海南部地势较高,湖面下降使南部部分湖底裸露成为盐滩。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14.下图示意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及卑尔根和巴黎气候资料。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1)指出巴黎和卑尔根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性。
(2)说出上述两地气候特征差异产生的原因。
(3)以北海为界,概括温带海洋性气候在欧洲大陆南北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4)从气候角度推测卑尔根和巴黎所在地区的小麦生产规模。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解析:第(1)题,结合图中信息回答,注意气候特征在图中主要表现为气温与降水两个要素。第(2)题,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与洋流等。第(3)题,分布特征可从面积大小及形状角度分析,地形是影响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面积大小的主要因素。第(4)题,两地纬度差异大,热量是小麦种植的制约因素。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答案:(1)巴黎年均温较高;卑尔根年降水量远大于巴黎。
(2)巴黎的纬度位置较低,年均温较高(或卑尔根纬度位置较高,年均温较低)。卑尔根地处西风迎风坡,且有暖流流经,年降水量大。
(3)特征:北部面积狭小且呈带状,南部面积广大。
原因:南部地势平坦广阔,利于西风暖湿气流深入内陆;北部靠近南北向的高大山脉,阻挡西风暖湿气流。
(4)由于两地热量条件(作物生长期)差异较大,故巴黎所在地区小麦种植面积广,(单或总)产量高;卑尔根所在地区小麦种植少,(单或总)产量低。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限时规范训练
点击进入WORD链接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