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讲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讲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6.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2-18 09:57: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05张PPT)
第16讲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素养目标 知识网络
1.结合气候、地形等资料,归纳中国内外流河的分布特征。(区域认知)
2.掌握中国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理解对其开发治理的措施。(综合思维)
3.分析中国主要湖泊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人地协调观)
原生态图
①内外流区 ②内流河 ③结冰期 ④五大 ⑤淡水
⑥径流
一、河流和湖泊概况
1.内外流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2.内外流区概况
(1)外流区:约占全国面积的2/3,水量较大,分别注入________、印度洋和北冰洋。
(2)内流区:约占全国面积的1/3,水量较小。
必备知识
太平洋
3.主要河流分布
①松花江,②淮河,③湘江,④黄河,⑤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⑦塔里木河,⑧长江,⑨珠江。
5.京杭运河
自北向南贯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大水系,在南水北调工程中已作为东线输水通道。
雅鲁藏布江
额尔齐斯河
青海湖
洞庭湖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二、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1.流域概况:总长度、水量、流域面积全国第一。
2.水能资源
(1)地位:长江水能蕴藏量占全国的1/3,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占全国的一半。
(2)分布:主要集中在地势落差大的________。
3.航运价值
(1)特点:干流横贯东西,江阔水深,终年不冻,______以下四季通航。
(2)地位:干支流通航里程达7万多千米,占全国内河通航总里程的2/3,形成一个纵横广阔的水运网。有“黄金水道”之称。
上游
宜宾
4.治理
(1)首要的任务是________。
防洪
造林和水土保持
三、黄河的开发与治理
1.流域概况:中国第二长河。
巴颜喀拉山
青海省
山东省
河口
桃花峪
黄土
3.黄河的忧患和根治
(1)忧患的原因:黄河经黄土高原,流入平原地区,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流速缓慢,大量泥沙沉积河底,使河床逐渐抬高,成为“___________”。
(2)根治关键:治黄的关键是________。泥沙来自中游,中游_________是治黄的根本。
地上河
治沙
水土保持
知识点一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概况
1.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名师导航
水文特征要素 描述特征 影响因素
水位 水位变化
大或小 决定于河流的补给类型:分布在湿润地区、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分布在干旱区、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变化决定
水文特征要素 描述特征 影响因素
流量 流量大或小 ①以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依据降水量多少;
②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
含沙量 含沙量大或小 决定于流域内植被状况及降水集中程度(暴雨发生频率)
结冰期 有或无,长或短 无结冰期,最冷月均温>0 ℃;有结冰期,最冷月均温<0 ℃
凌汛 有或无 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有结冰期,②发生在低纬流向高纬的河段
2.内、外流区河流水文特征比较
流区 时间 水量 水位 结冰期
外流区 夏季风盛行时降水多 大 上涨、形成汛期 无
冬季风盛行时降水少 小 下降、形成枯水期 秦岭—淮河以北普遍有,以南无
内流区 夏季气温高 大 上涨、形成汛期 无
冬季气温低 小或无 下降,形成枯水期或断流 有
3.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差异及其原因
地区 东北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河流 黑龙江、松花江 辽河、海河、黄河 长江、珠江
水量 水量丰富(流经半湿润地区) 水量较小(流经半湿润地区) 水量丰富(降水量大,流经湿润地区)
汛期 汛期较短有春汛和夏汛 汛期短(雨季短) 汛期长(雨季长)
地区 东北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含沙量 小(森林茂盛) 大(植被少,水土流失严重) 小(流域植被多)
有无结冰期 长(纬度高,位于中温带) 短(位于暖温带) 无(流经亚热带)
4.内外流湖的区别
湖泊分类
[技巧点拨]
河流径流量图的判读
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表述了河流径流的特征和运动的基本规律,也就是河水的空间来源和时间变化的总体反映,它是由纵横坐标组成的坐标图。具体判读步骤如下:
1.识别图中纵横坐标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单位及方法,特别是纵坐标应更加关注,如代表几个地理事物,各个地理事物是用什么形式表示的等。
2.以横坐标的时间变化为主线,分析其水文特征,如流量大小、汛期及流量的季节变化、结冰期及断流情况,以及流量的年际变化情况等。
(1)阅读图中流量过程曲线,依纵坐标中流量数据(绝对值或相对值)推断河流全年流量(或多年平均流量)的大小。
(2)分析图中流量过程曲线弯曲的变化幅度,可以确定河流流量的枯水期、丰水期(或枯水年、丰水年)的时间段,丰水期和枯水期流量的差值大小;是否有断流,断流出现在哪几个月份等,说明河流流量年内季节变化规律(或流量的年际变化规律)。
3.运用实例简要分析河流流量与沿线地理环境的关系
(1)地区
(2)天气
4.流量过程曲线反映的主要内容
(1)流量的大小。
(2)从曲线变化幅度了解水量的季节变化。
(3)从曲线高峰期了解汛期出现的时间和长短。
(4)从曲线低谷期了解枯水期出现的时间和长短。
5.从流量过程曲线分析原因
(1)流量是由河流补给水源决定的。
(2)洪水期出现在夏秋、枯水期在冬春的河流,一般多为雨水补给,但地中海气候区河流刚好相反。
(3)汛期出现在夏季的河流,除由雨水补给外,也可能是冰川融水补给。
(4)春季和夏季出现两个汛期的河流,除由雨水补给外,还可能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5)河流在冬季断流可能是河水封冻的缘故,内流河往往是由于气温低,冰川不融化,没有冰川融水补给所致。
(6)曲线变化和缓,多为地下水补给。
(2023·浙江6月选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河上、中游蒸发的水汽会随大气环流输送,并在沿途形成降水。径流深度是单位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总量。近年来,人类活动对黄河流域径流深度变化影响显著。
典 例 剖 析
经典例题,探究互动
材料二 图1为黄河中上游流域略图。图2为黄河中游两个时期径流深度空间分布示意图。
图1
图2
(1)黄河中游地区两个时期径流深度空间分布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并指出造成径流深度变化的主要人类活动________。
(2)黄河中上游流域蒸发后的再降水,太行山西侧明显多于黄土高原,分析其原因。
[审答流程]
从材料中
获取信息 ①“黄河上、中游蒸发的水汽会随大气环流输送,并在沿途形成降水”→黄河中上游流域蒸发的水汽,会形成再次降水
②“径流深度是单位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总量”→径流深度的大小受径流补给的影响
③“近年来,人类活动对黄河流域径流深度变化影响显著”→人类的生产生活用水影响径流深度
从图表中
获取信息 ①图1→黄河中游地区南部区域支流较多且落差较大,而北部区域支流较少,水量较小,落差相对较小
图2→两个时期对比下,主要影响其径流深度变化的人类活动是农业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不断增加,导致径流的水量减少
②图1→太行山位于中上游以东,冬季受西北风的影响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上信息可知,黄河中游地区南部区域支流较多且落差较大,因此径流深度较深,而北部区域支流较少,水量较小,落差相对较小,因此径流深度较浅。两个时期对比下,年降水量变化较小,该区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主要影响其径流深度变化的人类活动是农业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不断增加,导致径流的水量减少,因此深度变浅。第(2)题,黄河中上游流域蒸发的水汽,会增加空气中水汽含量,会形成再次降水;根据图上信息可知,太行山位于黄河中上游东侧,冬季受西北风的影响,太行山西侧处于西北风的迎风坡,因太行山地势较高,水汽遇到地形抬升容易形成降水,因此降水量较大;黄土高原内部基本没有高大山地,不容易阻挡途经的水汽,降水量少。
答案:(1)南深北浅 生产生活用水
(2)太行山西侧受西北风影响,黄河中上游蒸发的水汽受太行山地形抬升的作用,属于迎风坡的位置,降水量较多;而黄土高原内部基本没有高大山地,不容易阻挡途经的水汽,降水量少。
下图为我国黄土高原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1~2 题。
对 点 演 练
即时即练,随堂巩固
1.图中①、②、③、④四河流中,水位变化受汾河水库调节明显的是(  )
A.①河    B.②河
C.③河 D.④河
2.图中季节性河流形成的自然原因是(  )
A.冬季高山冰雪融水减少
B.冬季降水量减少
C.冬季生产生活用水量大
D.冬季地下水水位下降
C
B
第1题,水库只能对其下游河段有调节作用,不能调节其上游河段的流量。图中四河段中,①河、②河位于水库上游,不受水库调节作用影响;③河位于水库的下游,受调节作用明显;④河属于③河支流,水流注入干流中,不受水库调节影响。第2题,根据经纬度判断,图示地区是黄土高原地区,位于季风区,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是大气降水,所以图中的季节性河流的形成与降水有关。该地纬度在秦岭—淮河以北,夏季气温大于0 ℃,没有高山冰雪融水;季风气候,受冬季风影响时,降水少;冬季生产生活用水量比夏季少;该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不是地下水,形成季节性河流,与地下水水位下降关系不大。
(2022·吉林长春普通高中高三质检)抚仙湖是云南省中部的高原深水湖,面积211平方千米。该湖四周群山环绕,南北两岸有较小的湖滨平原,东西两侧为高于湖面900米左右的山脉,山脉走向与湖岸线基本一致。湖陆风是湖区特有的一种气候现象,受大尺度环流影响较弱。如图为抚仙湖地区地形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只受湖陆风影响,观测点A夏季午后的风向是(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南风
4.湖区周围的山脉可以使(  )
A.白天湖风增强 B.夜晚湖风增强
C.白天陆风减弱 D.夜晚陆风减弱
D
A
第3题,湖陆风是湖区特有的一种气候现象,受大尺度环流影响较弱。只受湖陆风影响,夏季午后由于地表热力差异显著,湖泊表面形成高压,风由湖泊吹向陆地,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影响,位于湖泊西岸的A地吹东南风,故选D。第4题,在该地区内,既有湖陆风,也有山谷风,湖陆风和山谷风的风向大致相同,相互叠加,白天湖风增强,夜晚陆风增强,故选A。
知识点二 中国河流、湖泊的开发与治理
1.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治理
水系
图示
水系特征 上游:落差大、多峡谷、水能丰富
中游: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
下游:江阔水深、水流缓、少支流
主要水
文特征 流量大、汛期长、水力资源丰富、通航里程长
开发方向 上游开发水能;宜宾以下发展航运
综合
治理 问题 洪涝威胁中下游地区,特别是荆江段;泥沙含量增多
措施 加固江防大堤,兴修水库及分洪蓄洪工程;重点治理荆江河段;上游造林和水土保持;建设三峡工程
水利枢纽 三峡工程:主要效益为防洪、发电、航运,其次为灌溉、水产养殖、旅游等
[拓展] 长江洪灾的形成原因
长江流域面积广,支流多;流经地区降水充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长江中下游地区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且不畅;长江中上游地区植被遭到破坏,含沙量增大,使河湖淤塞。
2.黄河流域的开发与治理
水系
图示
水系特征 上游:河源水清,峡谷段水能丰富,河套段水流趋缓
中游:多支流、多峡谷,含沙量大
下游:水流缓慢、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河”
水文特征 含沙量大、冬季结冰、下游为“地上河”
开发方向 上游开发水能;“塞上江南”及中下游河段节约用水,发展灌溉




问题 中游水土流失严重;下游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易决口改道,面临洪水威胁、断流;宁夏、内蒙古和山东境内有凌汛
措施 加固黄河大堤;修建分洪蓄洪工程;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区的水土保持工作(造林种草、打坝淤地、修建水库);防治水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建设小浪底工程
水利枢纽 小浪底:主要效益以防洪、防凌、减淤为主,兼顾灌溉、发电
[拓展]
(1)黄河下游“地上河”的形成
黄河中游流经支离破碎、土质疏松的黄土高原,加上植被破坏严重,一遇暴雨,大量泥沙随雨水汇入河流,含沙量大增;黄河下游流经平原地区,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流速减慢,大量泥沙沉积于河道,逐渐形成“地上河”。
(2)凌汛形成的必要条件
有结冰期;流向为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如黄河宁夏、内蒙古段、山东段,额尔齐斯河,叶尼塞河等。
3.中国湖泊面临的主要问题、成因及治理
问题 成因 治理
湖泊萎缩、湖泊滩地沙化、调蓄能力下降 沿湖围垦、建设;泥沙淤积 制定保护框架、分类保护;实施湖泊-流域综合管理;控制入湖污染物总量,加强湖水生态修复
水质下降、水体富营养化、盐碱化加重 入湖污染物大量增加
湖泊生物资源退化,生物多样性下降 人类活动引起的湖泊水质下降及水体过度利用
(2023·新课标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可分为内源类有机物(主要来自湖中浮游生物排放和降解)和外源类有机物(主要为入湖河水挟带的腐殖质等)。下图所示湖泊均为可人工调控水量的天然湖泊,其中洪泽湖有淮河注入,泥沙沉积多,湖底高于周边地面。有研究表明,各湖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多在夏季达到峰值,外源类有机物降解量秋季大于夏季;洪水期不泄洪和泄洪两种情形下,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差异大;洪泽湖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峰值出现的时间常滞后于其他湖泊。
典 例 剖 析
经典例题,探究互动
(1)指出冬、夏季高邮湖内源类有机物占湖水溶解性有机物比例的高低。
(2)说明图示湖泊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多在夏季达到峰值的气候原因。
(3)解释图示湖泊外源类有机物降解量秋季大于夏季的原因。
(4)根据洪泽湖的特征,解释洪泽湖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峰值出现时间常滞后的现象。
[审答流程]
从材料中
获取信息 ①“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可分为内源类有机物(主要来自湖中浮游生物排放和降解)和外源类有机物(主要为入湖河水挟带的腐殖质等)”→湖水的内源有机物和外源有机物的含量与季节变化有关
②“洪泽湖有淮河注入,泥沙沉积多,湖底高于周边地面”→外源类有机物的降解量与有机质含量有关;降解量比有机质含量有滞后性
从图表中
获取信息 ①图示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区,夏季气温高,大量废水汇入湖泊中引起藻类等的大量繁殖,进而浮游生物排放和降解增强内源类有机物排放多。流域内夏季降水丰富,大量降水形成地表径流,冲刷土壤中的腐殖质并进入河流后汇入湖泊。
②洪泽湖湖底较高(高于周边地面),且与灌渠和高邮湖连通,湖水易外泄,其他湖泊与运河相连,径流流通速度慢,溶解性有机物累积速度快
解析:第(1)题,本题需结合湖泊水体溶解性有机物的来源比较冬夏季节差异。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湖泊有机物来源分为内源类有机物和外源类有机物两类。从季节变化来看,夏季湖水温度较高,浮游生物活动频繁,排放和降解的内源性有机物较多,且根据所学我国区域地理知识可知,该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丰富,使得夏季外源类有机物的含量占比较高;冬季湖水温度较低,且由于冬季高邮湖正值枯水期,外源类有机物来源量少,相对夏季而言,湖水中内源类有机物所占比例较高。第(2)题,本题实质是从气候(气温和降水)和生物活动两方面分析图示湖泊夏季内源类有机物和外源类有机物含量大的原因。根据第(1)题分析可知,图示湖泊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气温高,浮游生物大量发育繁殖,导致内源类有机物含量大幅增加;同时由于该区域受季风影响,夏季降水丰富,生物活动活跃,入湖河
水较多,会挟带大量有机质,使得湖泊中外源类有机物含量增加;根据所学我国区域地理知识可知,该区域附近经济较发达,夏季降水时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加上农田径流、水产养殖等排放物将随入湖河流汇入湖泊,致使该区域的湖泊水体富营养化加重,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升高。第(3)题,本题设问是秋季外源类有机物降解量大于夏季的原因,由材料可知,外源类有机物主要为入湖河水挟带的腐殖质等。夏季河水径流量大,流速快,水体更新快,挟带的腐殖质多,部分外源类有机物积累在湖中,部分被出湖河水挟带流出;秋季河水径流量减小,流速慢,水体更新慢,挟带的腐殖质少,但经过夏季的积累,湖泊内外源类有机物含量已经很高,而流出湖泊的河水因流速慢不能挟带较多有机物,故秋季降解量大于夏季。第(4)题,本题考查影
响湖泊水文特征的因素。首先,注意题干要求根据洪泽湖的特征作答,依据图文材料,洪泽湖的特征主要包括面积大、水量多、有淮河注入、泥沙沉积多、湖底高于周边地面等方面。夏季该区域降水量大,入湖水量多,泥沙沉积多,湖底高于周边地面,比其他湖泊更易发生洪水,防洪压力大,泄洪频率增加,防洪期也更长。因此,洪泽湖湖水频繁更新,溶解性有机物难以快速达峰,当洪期末泄洪结束(晚于其他湖泊),湖泊中蓄水量大且水体稳定时洪泽湖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才能达到峰值。
答案:(1)冬季占比高,夏季占比低。
(2)夏季气温高,湖水温度高,浮游生物量多(内源类有机物多);降水多,河流携带大量腐殖质进入湖泊(外源类有机物多)。
(3)湖水更新慢(流速慢),已积累的外源性有机物多(腐殖质多或可供降解的有机物多、有机物沉积多)
(4)淮河注入洪泽湖,夏季入湖水量大;湖底高于周围地面,防洪压力大(蓄洪能力差);调峰(泄洪)频繁(次数多),且持续时间长(洪期长或汛期长)。
自古以来,长江就是我国东西运输的大动脉,被誉为“黄金水道”。读长江水系图,完成1~2 题。
对 点 演 练
即时即练,随堂巩固
1.关于长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流域面积和流程长度、含沙量均居我国首位
B.三峡位于四川、湖北两省交界处
C.葛洲坝水电站位于长江中游,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水电站
D.长江干流横贯东西,支流联结南北,形成了四通八达的水运网
D
2.长江中游支流、湖泊之所以对干流能起到调节作用,其原因主要是
(  )
A.支流集中分布在干流南侧
B.主要湖泊在干流两侧均有分布
C.夏季风的影响自北向南逐渐推移
D.南北两侧的支流汛期错开,对长江干流水量起着调节作用
D
第1题,长江长度、流域面积都居我国首位,但含沙量居我国首位的是黄河;三峡位于湖北省与重庆市交界处;葛洲坝和三峡都位于长江的上游,三峡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水电站;长江干流横贯东西,支流联结南北,形成了四通八达的水运网。第2题,长江中游支流分别位于长江南北两侧,我国雨带随夏季风自南向北推移,所以南北支流汛期错开,对长江干流水量起着调节作用。
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①④河段在冬季易发生凌汛现象
B.图中④河段含沙量最大
C.黄河下游因降水量小而流域面积小
D.①②③④四段中流速最快的是②
D
4.下列不属于黄河河口处无大城市原因的是(  )
A.河流的航运价值不高
B.历史上黄河曾多次改道
C.黄河下游多凌汛
D.黄河下游多次断流
C
第3题,河流由低纬流向高纬容易发生凌汛现象,但是凌汛现象一般发生在初冬的封河期和春季的开河期;④河段位于黄河下游,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含沙量最大;黄河下游因为是地上悬河,所以流域面积小;②河段流经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水流为①②③④四段中最快的。第4题,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其中自然因素包括河流、地形、气候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资源、交通、政策等。黄河河口位置河流的航运价值不高,历史上黄河曾多次改道,黄河下游多次断流导致黄河河口处无大城市。
一、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额尔齐斯河流域上游河段示意图,图中甲镇在世界地质界被称为“稀有金属博物馆”,是该地区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源头。读图,完成1~2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限时规范训练
1.根据图示信息可判断(  )
A.该河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B.该河以雨水补给为主
C.图示区域地势北高南低
D.丰水期出现在冬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C
2.甲镇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最主要优势是(  )
A.有色金属资源丰富 B.水陆交通便利
C.水资源丰富 D.科技力量雄厚
第1题,根据图示经纬度信息可判断,该流域位于我国新疆北部地区,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季气温高时,冰雪融水最多,河流径流量大,为丰水期,冬季流量小,为枯水期,径流量季节变化大,由河流形态可推断图示区域北高南低。第2题,由材料可知,甲镇在世界地质界被称为“稀有金属博物馆”,故有色金属资源丰富为其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最主要优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A
下表为我国主要流域水量平衡值(外流域水平衡原理:降水量=径流量+蒸发量),蒸发系数是一定汇水面积地面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读表,完成3~4题。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流域 流域面积(km2) 降水量(mm) 蒸发量(mm) 蒸发系数(%)
a 453 690 1438 666 46.3
b 246 000 699 225 32.2
淮河水系 261 504 929 738 79.4
长江 1 807 119 1055 513 48.6
c 557 180 525 380 72.4
d 752 443 492 416 84.6
3.a、b、c、d分别对应的流域是(  )
A.珠江、松花江、雅鲁藏布江、黄河
B.雅鲁藏布江、珠江、松花江、黄河
C.珠江、雅鲁藏布江、松花江、黄河
D.雅鲁藏布江、珠江、黄河、松花江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C
4.b水系蒸发系数最低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高 B.光照弱
C.峡谷深 D.气温低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D
第3题,珠江流域地处亚热带,北回归线横贯流域的中部,气候温和多雨,多年平均温度在14 ℃~22 ℃,多年平均降雨量1200~2200 mm,根据表格中数据对比,a为珠江;河流流域蒸发量的大小与气温关系密切,气温高,蒸发量大,气温低,则蒸发量小,雅鲁藏布江流域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所以b是雅鲁藏布江;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流域面积大于松花江,而松花江所处纬度高于黄河,蒸发量小于黄河,所以c是松花江,d是黄河。第4题,影响蒸发的因素有:液体表面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雅鲁藏布江是中国最高的大河,位于西藏自治区,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下图是长江(宜宾—吴淞口)、黄河(兰州—入海口)河段的纵剖面示意图,图中高度比率是指河段落差与总落差之比;距离比率是指河段长度与总长度之比,读图,完成5~6题。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5.宁夏某地至包头河段(  )
A.长度约300千米
B.秋末春初有凌汛现象
C.黄河泥沙主要来自此段
D.流经宁夏平原、河西走廊被誉为“塞外江南”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B
6.宜昌以西、以东河段(  )
A.宜昌以西河段水流平缓,河流堆积
B.宜昌以东河段落差大,地壳上升,河水侵蚀
C.宜昌以西河段落差占总落差20%,水能资源丰富
D.宜昌以东河段长度占总长度60%,流经长江中下游平原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D
第5题,根据题意可知,宁夏某地至包头河段河流从低纬流向高纬,最低温度在0 ℃以下,有凌汛现象。第6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宜昌以西河段落差大,水能丰富;以东是长江中下游平原,长度占总长度60%。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近年来,黄河内蒙古河段(图中石嘴山至托克托)河床不断抬高,形成类似下游的“地上河”,河道摆动频繁。读图,回答7~8题。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7.关于该河段水文特征,叙述错误的是(  )
A.有明显的夏汛 B.越往下游,径流量越小
C.有凌汛现象 D.水能丰富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D
8.该河段形成地上河,泥沙主要来自(  )
①流水搬运上游黄土至该河段沉积 ②风力搬运附近沙尘至该河段沉积 ③河岸崩塌,泥沙在河床沉积 ④附近灌溉农业区农业生产过程产生的泥沙在河床沉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A
第7题,形成“地上河”的河段主要外力作用表现为河流的沉积作用,一般落差小,故水能资源不丰富。第8题,该处农业生产主要引黄河水灌溉,则水由黄河流向农田,故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泥沙不可能在河床沉积。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曹娥江是钱塘江最大的支流,向北注入杭州湾,上浦闸是曹娥江干流上的一道涵闸,距河口约60千米,于1979年建成,它的建成对曹娥江河床的变化具有很大的影响。河道纵比降是指河流(或某一河段)水面沿河流方向的高差与相应的河流长度比值。下图为曹娥江修建上浦闸前后河床纵剖面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9~10 题。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9.与建闸前相比,建闸后曹娥江河床剖面的总体变化是(  )
A.河床高程上升 B.河床高程先降后升
C.河道纵比降减缓 D.河道纵比降渐升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C
10.上浦闸在曹娥江的主要作用是(  )
A.拦沙防洪 B.御咸蓄淡
C.促进水产养殖 D.保障饮水水源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B
第9题,由材料可知,曹娥江在修建上浦闸后,从上浦闸到距离上浦闸大约10 km处河床平均高程上升,从距离上浦闸大约10 km处至河口,河床平均高程下降,与建闸前相比,河道纵比降减缓。第10题,由材料可知,曹娥江是钱塘江最大的支流,下游是肥沃的曹娥江河口平原(浙江省重要的农业区),由于河床高程较低,受海水潮汐的影响严重,河水含盐度较高,严重影响着下游的农田灌溉。修建上浦闸后可以有效防御海水上侵,起到御咸蓄淡的作用,同时,也可以有效地引水灌溉下游肥沃的平原农田。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读下图,回答11~12题。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11.关于图中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河流有凌汛现象,河水主要来源于冰雪融水
B.②河流流经我国地势第一、二阶梯且参与海陆间水循环
C.③河径流季节变化大,流域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D.①③所示河段以侧蚀为主,水能可实现梯级开发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B
12.图中②③河流的水能开发程度普遍不高,是因为(  )
A.流量小,水力资源不丰富
B.地势陡峭,不利于蓄水
C.山高谷深,工程建设困难
D.多国际性河流,合作开发不便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C
第11题,①河位于东北地区,河流水主要来源于雨水;②河流为怒江,流经我国一、二阶梯,注入海洋,参与海陆间循环;③河流流经横断山区,流域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①河段流经平原,以沉积为主。第12题,②③都流经横断山区的高山峡谷,工程建设难度大,制约了水能开发利用。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乌江为贵州省第一大河,以流急、滩多、谷狭而闻名于世,号称“天险”。乌江干流全长1037千米,流域面积8.79万平方千米,天然落差2123.5米,年均流量1650立方米/秒,汛期为5~9月,占全年径流量的80%。六盘水地区煤炭资源丰富,素有“江南煤都”、“西南煤海”之称,是全国十大煤炭基地之一。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材料二 下图示意乌江流域。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1)说出乌江流域梯级开发的有利条件。
(2)写出乌江流域梯级开发产生的综合效益。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解析:第(1)题,乌江流域梯级开发的有利条件主要从水能资源的蕴藏量以及市场需求角度分析,而水能蕴藏量主要结合径流量、地形地势等方面分析。乌江流域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支流多,径流量大;从落差来看,读图可知乌江流域地势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同时,该地区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有色金属冶炼属于动力指向型工业,需要大量的电能,为乌江流域开发提供市场。第(2)题,乌江流域梯级开发产生的综合效益可以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角度分析。梯级开发,修建大坝,可以取得发电、灌溉、防洪效益;同时,水面更加开阔,水流更加平稳,可以发展航运;利用水库可以发展水产养殖、旅游等产业获取综合效益。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答案:(1)降水丰富,支流多,径流量大;地势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多峡谷,利于建坝,工程量相对较小;能源市场需求量大。
(2)发电、灌溉、防洪、航运、水产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14.(2022·福建福州质量检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官厅水库位于北京市的西北方向,是海河水系永定河上历史最久的大型水库,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座大型水库。整个流域涵盖张家口市的桥东、桥西、宣化、崇礼和下花园五个区以及怀来等六个县,还包括北京市延庆区。官厅水库流域面积约为47 000平方千米,主要入库支流有洋河、桑干河和妫水河,官厅水库大坝位于官厅山峡入口处,总库容41.6亿立方米。官厅水库的建成为官厅山峡梯级发电创造了条件。官厅水库与周围众多旅游景点相接,碧波万顷,风光如画。官厅水库曾经是北京主要供水水源地之一,因水质持续恶化,1997年被迫退出城市生活饮用水体系,2007年重新启用官厅水库作为北京市饮用水源地之一。下图示意官厅水库水系。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1)简述官厅水库建造以来发挥的重要作用。
(2)分析官厅水库曾经退出又重新启用作为北京饮用水源地之一的主要原因。
(3)阐释官厅水库为达到重新作为北京市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标准,需要采取的具体措施。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水利工程的作用、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环境保护措施。第(1)题,结合官厅水库的特点,从防洪、发电、养殖、旅游、供水、生态与环境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退出北京饮用水体系的原因主要是水质恶化。主要从人为原因,如工业废水排放、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施用量增加,生活污水排放量增加等方面进行分析。重新启用的原因主要是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北京位于华北平原,降水较少且季节分配不均匀,冬春季节缺水严重;人口急剧增长,需水量增加。第(3)题,采取的措施主要从管理措施、生物措施、技术措施和工程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答案:(1)防洪效益:官厅水库能够拦蓄大量洪水,缓解了永定河洪水对下游地区的威胁;发电效益:官厅水库的建成为官厅山峡梯级发电创造了条件;供水效益:为北京市供给生产和生活用水;水产养殖效益:广阔的水域为养殖业提供了有利条件;旅游效益:官厅水库与周围众多旅游景点相接,碧波万顷,风光如画,是休闲旅游度假的好去处。
(2)随着官厅水库上游张家口地区人口的增长,高污染工业发展较快,农业生产活动中化肥农药的施用量增加,用水量增加,生活废弃物大量排放;官厅水库水量减少,水体污染,水质恶化,被迫退出北京市生活饮用水体系。随着北京市人口的急剧增长,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为解决供水问题,北京市又重新启用官厅水库作为饮用水水源地之一。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3)健全法规和管理体系,对上游企业采取增产不增污、增产减污、在生产中控制污染物排放等措施;兴建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污水,有效治理水污染;完善监测网络,加强对河流、水库及地下水的水质监测,为水质预测提供科学依据;在水库及其上游流域植树种草,扩大绿化面积,净化水质,减少水土流失,修复生态环境;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对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限时规范训练
点击进入WORD链接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