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3张PPT)
第20讲
中国的交通
素养目标 知识网络
1.识记我国主要铁路干线的分布及交通枢纽。(区域认知)
2.能够集合我国的交通运输建设,分析影响我国交通运输线路的区位因素。(综合思维)
3.以某区域重大交通运输工程建设为例,分析交通运输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及环保措施。(人地协调观)
①京包—包兰 ②南疆 ③兰新 ④青藏 ⑤成昆 ⑥宝成 ⑦南昆 ⑧京哈 ⑨陇海 ⑩京沪 京九 京广 焦柳
原生态图
一、交通运输方式
1.现代交通运输方式:________运输、________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等。
2.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必备知识
运输方式 运输工具 运价 运速 运量
铁路 火车 ______ 较快 ______
公路 汽车 ______ 较慢 较少
水路 船 最低 ______ 最大
航空 飞机 ______ 最快 最少
公路
铁路
较低
较大
较高
最慢
最高
3.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1)________——长途、大宗货物的运输和客运。
(2)________——各种运量小的短途货运和客运。
(3)________——运输时间不受限制的大宗或笨重货物运输和客运。
(4)________——客运为主,贵重或急需的物品的运输。
(5)________——主要运输石油和天然气。
铁路
公路
水路
航空
管道
二、我国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1.交通网密度差异:东部________,西部________。
2.铁路运输
稠密
稀疏
(1)线路格局:以北京为中心,京广线和陇海—兰新线为主干,构成大致呈五纵、三横的基本框架。
(2)主要南北向铁路干线:A京沪线、B________线、C京广线、D________线、E____________线、F京哈—哈大线。
京九
焦柳
宝成—成昆
(3)主要东西向铁路干线:①_______________线,②陇海—兰新线,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线。
(4)主要铁路枢纽:a________,b郑州,c________,d宝鸡,e________,f株洲,g________。
京包—包兰
沪杭—浙赣—湘黔—贵昆
包头
武汉
徐州
重庆
3.公路运输
(1)公路网:以国道为骨架干线,连接主要城市构成的公路运输网络。
(2)高速公路建设。
①分布:集中于________地区。
东部沿海
地形平坦
城市
②远洋航线:以________、大连、秦皇岛、天津、青岛、宁波、广州、湛江等沿海开放港口城市为进出口岸,联系世界。
(2)内河航运:比较发达的水系有________、京杭运河及珠江等。其中主体是长江,重庆、________和南京是其上、中、下游的最大港口。
(3)航空运输:发展快,其中________、上海、广州是重要的国际航空港。
上海、大连
广州
上海
长江
武汉
北京
知识点一 交通运输方式
1.五种交通运输方式比较
名师导航
方式 优点 缺点 适宜对象
铁路 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 线路造价高,占地广;短途运输成本高 长途大宗货物运输和客运
公路 机动灵活,周转快,装卸方便,适应性强 成本高,载重小,能耗大,运费较高 短途货运和客运,承担集散任务
方式 优点 缺点 适宜对象
水路 运量大,投资少,运费低 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水文状况和气象等自然条件影响大 对时间要求不高的大宗和笨重货物
航空 速度快、效率高 运量小、成本高、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 以客运为主,货运多轻型、贵重、急需物品
管道 运量大,损耗小,连续性强,管理方便 需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 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等流体状货物
2.交通运输方式的合理选择
(1)客运:人们外出大多从所乘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费用、安全、舒适度方面考虑。
①远距离乘飞机或火车,近距离乘汽车。
②为了欣赏沿河两岸的风景或海上的风光,有时也乘轮船。
(2)货运:经济性、迅速性、安全性和通达性是运输方式的四大评价指标,各种交通运输方式都有其最适用的范围,货物的运输要本着“多、快、好、省”的原则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具体如下图所示。
读三种运输方式旅程与耗时对比图,完成(1)~(2)题。
典 例 剖 析
经典例题,探究互动
(1)就时间因素考虑,高铁和航空公司争夺的客源,其旅程距离最可能为
( )
A.200千米 B.600千米
C.1000千米 D.1400千米
(2)我国高铁网建成后,下列区段中,高铁对民航客运冲击最大的是
( )
A.北京—广州 B.杭州—上海
C.济南—上海 D.乌鲁木齐—北京
C
C
[审答流程]
从图表中
获取信息 高铁、高速公路、飞机三种运输方式旅程与耗时的数值关系
第(1)题,高铁和航空公司在1000千米处两条线路用时相近,就时间的因素考虑存在客源争夺现象。第(2)题,高铁与民航相比,优势主要体现在200~1000千米。北京—广州、乌鲁木齐—北京都大于1000千米,杭州—上海距离较短,而济南—上海介于200~1000千米,因此冲击最大。
(2021·广东选择性考试)随着我国高铁与民航快速发展,两城市互通高铁直达列车和航空航班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形成日趋复杂的高铁—民航竞争网络。下图示意我国高铁—民航竞争网络空间拓展模式。据此完成1~2题。
对 点 演 练
即时即练,随堂巩固
1.我国高铁—民航竞争网络空间演变特征为( )
A.空间竞争由分散到集中
B.空间竞争范围由小变大
C.空间网络趋向于双极化
D.边缘城市参与机会渐少
2.该拓展模式主要体现了地理事物空间扩张的( )
A.均衡性 B.集中性
C.临近性 D.等级性
B
D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早期的高铁—民航竞争网络只分布在北京市和上海市之间;中期的高铁—民航竞争网络扩展到北京和上海附近的省会、经济发达城市和旅游城市;后期的高铁—民航竞争网络扩展到北京和上海附近的省会、经济发达城市和旅游城市的边缘城市。所以我国高铁—民航竞争网络的空间演变特征为空间竞争范围由小变大,B正确。由题可知,我国高铁—民航竞争网络空间竞争由集中到分散,A错误。空间网络由单一趋向于多极化,C错误。边缘城市在早、中期没有参与机会,在后期获得参与机会,则其参与机会逐渐增多,D错误。第2题,读图分析,我国高铁—民航竞争网络空间的拓展模式首先是直辖市北京、上海,其次是省会、经济发达城市和旅游城市,最后扩展到边缘城市。这体现了地理事物空间扩张的等级性。D正确,A、B、C错误。
(2022·广东广州调研)机场群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一个或多个大型机场为核心,各机场与区域内城市之间通过基于航空需求的地面运输联系而形成的空间集群。下图示意机场群的空间组织模式,图中符号大小、线条粗细表示地理事物的规模。据此完成3~4题。
3.机场群的空间组织模式主要体现了地理事物分布的( )
A.均衡性 B.无序性
C.地带性 D.等级性
4.最能满足机场群内航空物流需求的运输方式是( )
A.铁路运输 B.公路运输
C.水路运输 D.航空运输
D
B
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机场群空间组织模式的分布特征。读图可知,机场群的空间组织模式的核心是一个或多个大型机场,机场规模越大,其所在的城市等级越高;区域内其他基于航空需求的城市等级相对较低,这主要体现了地理事物分布的等级性。第4题,本题主要考查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机场群内各城市之间距离较近,铁路运输和航空运输适合长途运输,不适合机场群内的近距离运输,A、D错误。有航空物流需求者一般要从各地集聚货物运往机场,这需要快捷、方便的运输方式,而公路运输灵活性强,可以实现“门到门”的运输,B正确。水路运输速度较慢,且灵活性较差,C错误。
知识点二 我国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1.南北铁路干线(五纵)
铁路 走向示意图 意义
宝中—
宝成—
成昆线
加强西南和西北地区联系,促进西部大开发;有利于民族团结
铁路 走向示意图 意义
太焦—
焦柳—
黎湛—
粤海线
改善铁路布局,提高晋煤南运的能力,分流京广线的运量
铁路 走向示意图 意义
京广线
沟通了华北、华中与华南,是我国铁路网的中轴线,运量最大的南北大动脉
铁路 走向示意图 意义
京九线
缓解京广线、京沪线的运输压力,加速老区经济发展,维持港澳地区的稳定与发展
铁路 走向示意图 意义
京哈—
京沪线
沟通了东北、华北和华中的联系,是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南北大动脉
2.东西铁路干线(三横)
铁路 走向示意图
京包-
包兰线
陇海-
兰新线
铁路 走向示意图
沪杭-
浙赣-
湘黔-
贵昆线
3.影响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因素
(1)自然因素对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影响
区位因素 影响分析
地
形 平原 对线路的限制较小,选线时要尽量少占耕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建设、城镇发展的关系
山地 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建,尽量避开地质条件复杂地区,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形弯曲或开凿隧道
水文 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少桥涵总长度
区位因素 影响分析
地质 注意避开断层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特别是开凿隧道时应尽量避开断层带,从背斜部位穿过
气候 工程设计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低都要根据当地暴雨强度来设计
(2)社会经济因素对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影响
区位因素 影响分析
经济因素 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线路,促进沿线经济发展。铁路线和公路国道线基本方向以直达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通过城市时应从城市边缘经过;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则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可以通过当地的居民点、车站、码头等
社会因素 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或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等
技术因素 使运输网伸展到更广阔的范围,克服自然条件对线路建设的障碍,并减少其对车辆运行安全的威胁
4.交通运输点的区位因素分析
因素 港口 汽车站 航空港
自然因素 入港航道要有足够的水深和水域宽度;平原地形对港口设备、建筑和布局有利,但航道往往容易淤积 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小,但要求地势开阔平坦、位置适宜 受地形、气候、地质、水文等影响较大
经济、社会、技术因素 腹地条件和城市依托影响较大,腹地范围越广、经济越发达,对港口建设越有利,另外还需完善的配套设施和高效率运作服务 数量、密度、规模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 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人流、物流频繁地区最为有利
因素 港口 汽车站 航空港
选址要求 河港要求河宽水深,靠近城市或陆路交通便利的地方;海港要求有背风、避浪、水深的海湾,且交通便利的地方 城市交通干线两侧,与市内干道系统和其他对外交通有方便直接联系的地点 地形开阔平坦,坡度适当,天气较好,地势较高,距城市较远但交通便利的地方
[技巧点拨]
关于我国主要交通线、交通站点的记忆方法
1.通过绘制主要交通线路网简图记忆:如绘制中国铁路网简图记忆主要铁路线。
(3)以“线”带“线”
即铁路干线穿过的水运航线或水系,或是水运航线本身穿过的水系,也可以是与东西铁路干线相交的南北铁路干线等。
(2023·新课标卷)近十几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家用汽车普及,我国区域公路干线(国道或省道)在经过平原地区县城时,一般经历从穿城到绕城的变化。下图示意经过某县城的国道布局变化,其中新国道建成通车后,旧国道转为城市道路。据此完成(1)~(3)题。
典 例 剖 析
经典例题,探究互动
(1)图中所示旧国道布局的主要目的是( )
A.方便县城对外运输 B.方便县城内部运输
C.促进县城用地扩展 D.吸引县城商业集聚
(2)新国道通车前,旧国道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①等级过低 ②线路过长 ③车流量过大 ④路口过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推测新国道通车后( )
A.车辆过境速度提高 B.车辆穿城用时增加
C.县城汽车保有量减少 D.县城商业萎缩
A
C
A
[审答流程]
从材料中
获取信息 ①经历从穿城到绕城的变化→交通需求的变化。
②新国道建成通车后,旧国道转为城市道路→经济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从图表中
获取信息 ①旧国道穿城而过,线路平直较短
②新国道绕城而过,线路较长
第(1)题,国道线等级高且多为直道,比一般道路标准高和行车速度快,主要目的是增加道路的通行能力,读图可知,旧国道从该县城城区穿过,方便县城对外运输,A正确;旧国道穿城而过,作为县城交通网络的一部分,方便了县城内部运输,但也增加了县城内部的交通压力,B错误;国道运输条件优越,可能会促进县城用地扩展和吸引县城商业集聚,但不是国道布局的主要目的,而是旧国道建设后的影响,C、D错误。第(2)题,根据材料可知,经过平原地区县城的公路干线经历从穿城到绕城的变化,主要是因为经济发展和家用汽车的普及。旧国道从县城内部穿过,与城市内部道路多处相交,路
口过多,随着经济发展,车流量增大,道路通畅性降低,③④正确;旧国道与新国道等级相同,①错误;读图可知,新国道线路更长,②错误。故选C。第(3)题,本题考查新国道通车后对县城的影响,也就是新国道相比于旧国道的优点。新国道虽然线路增长,但绕城而过,路口减少,道路通畅性增加,车辆过境速度提高,经过该处的用时缩短,A正确,B错误;新国道的建设对县城汽车保有量的影响不大,C错误;新国道对城内交通具有缓解拥堵的作用,使该县城交通更加便利,经济应持续发展,县城商业不会萎缩,D错误。
(2021·高考全国乙卷)陆港是指在海港以外地区建设的、代表海港行使报关、报检等功能的物流中心。按其离海港距离可分为近海陆港(小于100千米)、远海陆港(一般500千米以上)等。据此完成1~3题。
1.建设陆港使海港( )
①扩大承载规模 ②缓解用地紧张 ③增加用地成本 ④提高设备水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对 点 演 练
即时即练,随堂巩固
A
2.与近海陆港相比,远海陆港更能使海港( )
A.缓解交通拥堵 B.提高通关效率
C.拓展腹地范围 D.减少环境污染
3.以下产业中,更宜依托远海陆港发展的是( )
A.服务外包产业 B.高科技产业
C.资源加工产业 D.前瞻性产业
C
C
第1题,陆港是指在海港以外地区建设的、代表海港行使报关、报检等功能的物流中心,提升了港口的服务能力,影响范围更大,扩大了承载规模,①正确。不再扩大海港的规模,减少土地使用,缓解用地紧张的问题,用地成本下降,②正确,③错误。海港的规模没有进一步扩大,设备水平没有较大影响,④错误。第2题,陆港对交通状况没影响。通关效率是由工作人员的操作和管理决定的。陆港可以使港口的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拓展腹地范围。陆港远近与污染无关。第3题,远海陆港距离海港远,交通不便,资源加工产业对时间要求不严格,可以依托远海陆港发展。服务外包、高科技、前瞻性产业时效性强,需要更加快速便捷的交通。
沪昆客运专线是我国东西向线路里程最长、影响范围大、经过省份最多的高速铁路。读下图,回答4~5题。
4.沪昆客运专线云南、贵州境内单位里程造价相对较高,主要原因是
( )
A.山河相间,断层发育 B.土质疏松,地基不牢
C.河湖众多,桥梁比重大 D.地形崎岖,多溶洞暗河
5.下列关于沪昆客运专线建成后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①减轻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的运输压力 ②完善铁路布局,活跃整个路网 ③缩短了西南地区与“长三角”的时空距离 ④提高了我国西南地区水电的输送能力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D
B
第4题,云南、贵州境内主要地形为高原,喀斯特地貌显著,地形崎岖,多溶洞暗河,单位里程造价相对较高。第5题,沪昆专线连接了上海和昆明,能加强沿线客运能力,减轻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的运输压力,①正确。新建客运专线能与原有客运线路连接成网,完善铁路布局,②正确。该专线连接西南地区和长三角地区,两地交通更便利,缩短了两地的路程时间,即缩短了两地的时空距离,③正确。水电的输送是靠电网,不是高铁,④错误。
一、选择题
下图是四种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特征比较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限时规范训练
1.左图与右图中交通运输方式配对正确的是( )
A.甲—① B.乙—②
C.丙—④ D.丁—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A
2.下列贸易中,选择的运输方式合理的是( )
A.天然橡胶:泰国→上海选乙
B.铁矿石:澳大利亚→中国选丁
C.鲜花:荷兰→美国选②
D.集成块:硅谷→渥太华选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B
第1题,左图中甲为航空运输(运量最小、运速最快),乙为铁路运输,丙为公路运输,丁为水运;右图中①为航空运输(运费最高),②为公路运输(短途运费低,运距增加、运费急增),③为铁路运输,④为水运。第2题,天然橡胶:泰国→上海选丁(距离远,笨重);铁矿石:澳大利亚→中国选丁(距离远、笨重);鲜花:荷兰→美国选①(易腐烂变质,要求运速快);集成块:硅谷→渥太华选①(时效性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货物周转量是指一定时期内,运输部门实际运送的货物吨数和运输距离的乘积。下表为我国四省区水路、公路交通运输情况(2016年6月数据)。据此完成3~4题。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公路货物周转量(万吨千米) 公路客运量
(万人) 水路货物周转量(万吨千米) 水路客运量(万人)
甲 414 754 6432 12 144 182
乙 586 713 1298 0 13
丙 930 607 5497 1560 40
丁 1 320 625 9599 1 740 345 34
3.表中的四个省区可能分别是( )
A.贵州 宁夏 吉林 湖北
B.吉林 宁夏 贵州 湖北
C.湖北 贵州 宁夏 吉林
D.吉林 贵州 宁夏 湖北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A
4.同丁省区相比,与甲省区水路货物周转量小但水路客运量大的原因无关的是( )
A.地形崎岖,不利于航运
B.经济落后,货运量小
C.公路、铁路等交通运输不便
D.铁路运输发达,货运量大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D
第3题,表中乙省区客货水路运输量都较小,可判断为我国西北地区,只有宁夏符合;吉林与贵州相比,吉林公路较发达,但水运较差,故可判断甲为贵州省,丙为吉林省;丁地公路和水路货物周转最最多,可能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可能是湖北。第4题,与湖北省相比,贵州省地形崎岖,公路、铁路运输不便,经济落后,货运量小,但河流较多,客运较为便利。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下图为公路、高铁和航空三种交通运输方式在不同运输距离上的市场份额。读图,完成5~6题。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5.图中公路与高铁两种运输方式市场份额竞争最激烈的运输距离在( )
A.50~150 km B.200~300 km
C.700~800 km D.950~1050 km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B
6.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高铁运输,航空运输应采取的应对措施有( )
①压缩、淘汰部分中短途航线 ②增加航运班次,节省候机时间 ③长途航线采取直线飞行,减少成本,降低票价 ④开发广大农村地区市场,大力建设航空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D
第5题,公路适合短途运输,图示①在短途运输占据绝对优势,则①为公路运输;航空适合长途运输,则图中③为航空运输;②必然为高铁运输。图示①和②两种方式在距离为200~300千米时的市场份额相当,则在此运输距离竞争最激烈。第6题,图示高铁与航空运输在距离为900千米左右竞争激烈,二者竞争的关键在于时间与票价。对此航空运输可减少中短途航线、发展长途航线,或通过航线站点调整来压缩飞行时间、降低票价。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7~8题。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7.图中昆明以西的地区几乎没有铁路,其主要的自然原因是该地区( )
A.森林茂密,施工困难
B.保护旅游资源,防止生态破坏
C.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多高山峡谷
D.资源贫乏,人口稀少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C
8.图中的梧州曾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内最大的城市,但后来的发展却大大落后于柳州和南宁,这表明( )
①河运在古代是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②政治因素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在增强 ③现代城市布局中,沿江设市已无吸引力 ④交通方式的改变,对沿线城市的分布及发展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⑤沿铁路的城市轴线已取代了沿江设市的布局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⑤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C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第7题,图中昆明以西主要为横断山区,地形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且多高山峡谷,山高谷深,铁路建设难度大。图中昆明以西的地区几乎没有铁路,此处森林茂密,人烟稀少,资源丰富,但旅游条件不利,多原始森林,不建铁路并非为了防止生态破坏。第8题,图中的梧州在两江交汇处,河运曾是其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在古代,梧州曾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内最大的城市,后来公路不断发展,湘桂铁路建成,带动柳州和南宁等沿线城市的发展,且影响很大,而梧州因水运的衰落,发展速度大大落后于柳州和南宁。当然,柳州是湘桂线、焦柳线、黔桂线三条铁路交会的地方,南宁除了在湘桂线沿线之外,还受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中心影响,是广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
(2021·高考湖南卷)下表为某市地铁S线和T线开通前后距地铁线不同距离的住宅平均价格及其增幅。S线横跨城市中心区和边区,T线连接城市边区和外围区,两条线路的开通时间几乎相同,所经之地公共交通密度差异明显。据此完成9~10题。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项目
距离
(千米) S线 T线
开通前6
年的平均
价格(元/m2) 开通后6
年的平均
价格(元/m2) 增幅(%) 开通前6
年的平均
价格(元/m2) 开通后6
年的平均
价格(元/m2) 增幅(%)
0.2 8116.0 13 160.0 62.15 2868.3 9085.4 216.75
0.2~0.3 8125.0 28 900.0 255.69 2893.3 10 325.0 256.86
0.3~0.5 9173.3 25 493.7 177.91 3827.3 10 289.0 168.83
0.5~0.75 9356.0 23 383.3 149.93 3160.0 10 162.5 221.60
0.75~1 7854.3 18 760.6 138.86 3810.0 9548.6 150.62
1~1.5 7188.7 17 066.7 137.41 3768.7 10 000.0 165.35
1.5~2 6413.0 12 941.6 101.80 3418.0 9251.6 170.68
2~2.5 6373.1 10 008.3 57.04 3281.4 9682.3 195.07
2.5~3 6518.1 12 115.0 85.87 3957.1 9389.0 137.27
9.地铁开通后,S线和T线距地铁线0.2千米范围内住宅平均价格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治安环境较差
B.运营期间交通较拥堵
C.大气质量较差
D.运营期间噪音和震动感较大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D
10.地铁开通后,T线附近的住宅平均价格增幅总体高于S线,主要因为T线附近( )
①配套设施更完善 ②环境质量更好 ③公共交通密度较小 ④房价基数较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D
第9题,地铁开通后,S线和T线距地铁线0.2千米范围内,距离地铁线较近,运营期间噪音和震动感较大,影响人们的生活舒适感,因此住宅平均价格相对较低,D正确;地铁线附近,人员流动性大,治安环境较差,但这不是住宅平均价格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A错误;地铁运营期间,可以大批量的输送人群,缓解道路交通拥堵,B错误。地铁对大气质量的影响小,C错误。第10题,T线连接城市边缘区和外围区,地铁开通前交通线路少,公共交通密度较小,开通前6年的平均价格(房价基数)普遍更低,地铁开通运营后,交通便捷性显著提高,因此房价涨幅也更大,③④正确。T线主要位于城市外围郊区,沿线基础设施比S沿线差,①错误;T线附近环境质量可能更好,但环境质量可能影响住宅价格,但对增幅影响不大,②错误。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地铁是铺设在地下隧道内的快速大运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下图示意福州市地铁规划。读图,完成11~12题。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11.福州夏秋季节多台风,地铁在设计与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 )
A.停水断电预案制订 B.防水排水设施
C.隧道塌方修复机制 D.防火通风设施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B
12.福州市地铁的建成将( )
A.提高物流效率 B.节省通勤时间
C.减少私家车数量 D.缓解航运压力
第11题,福州夏秋季节多台风,地铁在设计与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防水排水设施,而停水断电预案制订、隧道塌方修复机制、防火通风设施是建成后的应急预案,不是设计与规划时必须考虑的问题。第12题,地铁的建成将节省通勤时间;地铁是陆地客运交通系统,与航运、物流无关;地铁的建成可以缓解私家车的出行压力,但不能减少私家车数量。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B
二、非选择题
13.(2021·浙江6月选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珠江由磨刀门、虎门等八门入海﹐其中磨刀门是泄洪排沙的主通道,年径流量和输沙量分别占珠江年径流总量和输沙总量的28%和33%。下图为珠江三角洲所在区域略图。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材料二 岸线、土地等自然资源是港口建设的基础性资源,港口与城市发展相互依赖,港口的发展加快了关联产业的集聚。下表为珠江口部分城市岸线资源、2019年单位岸线货运量和地区生产总值表。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区域 城市 岸线总
长度(km) 深水岸
线长度(km) 单位岸线
货运量(万吨/km) 地区生产
总值(百亿元)
东岸
地区 广州 99.2 62.0 264.3 228.6
东莞 37.5 33.9 88.2 82.8
深圳 60.1 49.4 73.0 242.2
惠州 86.5 60.5 95.3 41.0
西岸
地区 珠海 75.0 42.9 23.9 29.1
中山 15.0 15.0 43.8 36.3
江门 82.3 68.8 0.3 29.0
(1)说明珠江口东岸、大鹏湾和大亚湾易形成深水港的自然条件。
(2)简述珠江口东岸地区港口单位岸线货运量较大的社会经济原因。
(3)从港口建设基础性资源角度,简析珠江口西岸经济发展潜力较大的原因。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解析:本题以珠江口东岸地区为背景,考查了港口建设的自然条件,影响货运量的社会经济因素及港口发展的潜力,旨在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第(1)题,由所学知识可知,形成深水港的自然条件可以从岸线、河流输沙量、地形等角度进行分析。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珠江口东岸、大鹏湾和大亚湾岸线资源丰富,多港湾,波浪小,口大内小,潮流作用强,泥沙不易淤积;从东岸入海的河流少,珠江的泥沙主要由西岸入海,对东岸影响小;东岸多深水岸线资源,为基岩海岸,水下地形稳定,易形成深水港。第(2)题,由所学知识可知,影响港口单位岸线货运量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有经济发展程度、经济腹地、交通通达度等。读图结合所学可知,珠江口东岸有广东、东莞、深圳等经济发达城市,地区生产总值大;临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近香港,可以承接香港的货运需求;东岸铁路网发达,可以与海运形成陆海联运,交通集散能力强,辐射范围进一步扩大。因此,珠江口东岸地区港口单位岸线货运量较大。第(3)题,读材料可知,西岸地区的岸线资源较多,但单位岸线货运量较小,说明西岸未开发和可供开发的岸线资源和土地资源较多,开发潜力大;港口与城市发展相互依赖,港口的发展可以加快关联产业的集聚,因此港口的建设有利于促进西岸区域经济发展。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答案:(1)港湾多,波浪小,潮流作用强;泥沙主要由西岸入海,对东岸影响小;基岩海岸,水下地形稳定。
(2)经济发达,单位岸线承载的地区生产总值大;毗邻香港;陆上交通集散能力强。
(3)未开发和可供开发的岸线资源较多,开发潜力大;土地资源相对丰富;港口建设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限时规范训练
点击进入WORD链接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