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八年级
科目
历史
任课教师
谭小刚
授课时间
2016/3/24
课题
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
授课类型
新授
一、教材分析
本课讲述20世纪70年代我国对外关系取得重大的突破性进展。这一时期的外交成就不仅是新中国成立?20多年积极开展外交活动的结果,也为以后的对外开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因此它在教材体系中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渴望求知的发展期,通过视频、图片等多媒体形式展示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缓和、建交等有关问题,可以让不同的学生从中获得不同的体验。因此,?以这种信息技术设置作为培养学生认知的载体,顺应了中学生当前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
???? ?为培养学生向上的情感、学习的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我采用小组合作、教师引导的方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形成民主、轻松、舒畅的学习气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能力,还有利于提高课堂教与学的质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过程及意义。
2、 中美关系从敌对到缓和。尼克松访华和《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建交 及重大影响。
二、能力目标
1 、通过讲述中国从被拒绝在联合国大门之外到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及在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引导学生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中美关系演变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从纵向、横向、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展示相关影像资料、图片(26届联合国大会、乒乓外交、尼克松访华、胡锦涛访美等),培养学生根据资料提取有效信息和分析、理解、说明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20世纪70年代以前,中国始终坚持自己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增强学生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情感。?
2、20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以崭新的姿态走向世界舞台,打破了从20世纪50年代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中国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初步培养学生的简述、归纳和比较能力。
难点
引导学生分析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历史意义及在处理对外关系时,我国政府为什么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展示“东方红一号”、“长征系列火箭”、“第一颗原子弹”图片,提出问题:“新中国在科技和国防领域取得的重大进步会给新中国的外交带来怎样的影响?”通过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二、出示自学指导,整体感知
1. 年10月,第 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一切合法权利。
2.1972年2月,美国总统 访华,双方在上海签《 》,美国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3、 年12月,中美双方发表《 》。
4、 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三、解决问题
1、历史镜头一:
展示乔冠华在26届联大上开怀大笑的照片,并说明,西方记者曾
报道,乔冠华在26届联大上的大笑震碎了与会大厅的玻璃,乔冠华为什么会发出如此自信爽朗的笑声呢?
学生回答:“中国重返联合国”
播放《重返联合国》视频:结合视频,请同学们思考:
①、为什么叫重返联合国而不是加入联合国。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新中国成立后,理应由新中国政府在联合国行使一切权利,但由于台湾问题和美国的阻挠,新中国被拒之门外。
②、阻挠和帮助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因素有哪些?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阻碍因素:美国;推动因素:中国重返联合国得到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第三世界国家支持
③、中国重返联合国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学生发言后,教师展示相关图片资料帮助学生分析并归纳: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加强了中国对国际事务的作用和影响。
(设计依据:通过播放视频,创设学习情境,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印象,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2、历史镜头二:
展示尼克松访华的照片,并说明: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美国对中国的态度是敌视的。在80年代初期,美国以什么为契机改善同中国的外交关系呢?
①、通过学生讲述,教师补充,使学生了解“乒乓外交”的基本情况。以此为契机,中美打开了友好交往的大门。
②、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明确“小球转动大球”中“小球”、“大球”分别比喻什么,“小球转动大球”的含义是什么。
③、 播放视频,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A、尼克松访华时间。
B、《中美联合公报》内容。
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时间和标志。
在播放视频前,首先解释尼克松和周恩来会面时图片:“尼克松曾经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我知道,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这伤害了他的尊严,所以当我走下飞机时,我决定一边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双手相握时,我知道,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学生回答《中美联合公报》内容,教师补充:改善中美关系过程中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台湾问题。
(设计依据: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分析、总结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播放视频,再次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印象。)
3、历史情境三:
展示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图片: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内容,找出中国除了重返联合国,和美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以外,还与哪些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或有着友好往来。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中国重返联合国和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之后,中国同日本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友好的外交关系,建立和发展了与亚非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4、能力提升:
学生分组讨论:
①、 新中国取得众多辉煌外交成就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不断强大
②、 我国同其他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基本前提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设计依据:再次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6、课堂小结:
20世纪70年代我国对外关系取得重大的突破性进展,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新中国走向了世界舞台,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一时期的外交成就也为以后的对外开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7、课堂练习:
①.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益是在:( )
A.1966年10月 B.1968年10月
C.1970年6月 D.1971年10月
②. 1972年2月访问中国的美国总统是 ( )
A.肯尼迪 B.威尔逊 C.尼克松 D.布什
③.中国与美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是在:( )
A.1972年 B.1978年 C.1979年 D.1981年
④.中国与日本关系正常化是在:( )
A.1972年 B.1978年 C.1979年 D.1981年
⑤、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主要成就是( )
①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②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③ 中日关系开始正常化
④ 中苏关系开始正常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六、练习及检测题
七、作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