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7张PPT)
第23讲
西北地区
素养目标 知识网络
1.结合区域图,识记西北地区的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特征及城市、交通、工业、农业等人文地理特征。(区域认知)
2.能够结合各类图表,总结归纳西北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及影响因素。(综合思维)
3.综合分析西北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人地协调观)
①准噶尔 ②内流 ③商品棉 ④内流 ⑤草原 ⑥牧业 ⑦灌溉
原生态图
一、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
1.位置和范围:________以西,长城和________—阿尔金山—________以北地区。
2.干旱为主的自然环境特征
(1)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地形区包括____________、塔里木盆地和____________。
(2)温带大陆性气候
①特征:气温年较差、日较差________,太阳辐射强,多大风。
②成因:深居内陆,距海远,加之重重山脉阻隔,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必备知识
大兴安岭
昆仑山
祁连山
内蒙古高原
准噶尔盆地
大
(3)植被
温带草原为主,植被自东向西依次为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________,体现了地理环境从__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
(4)河流:流程短,水量小,多为________,流经本区的外流河主要有额尔齐斯河、黄河。
荒漠
沿海到内陆
内流河
3.农牧业
农业部门 类型 分布区 代表畜种或农产品
畜牧业
为主 半干旱区的草原牧场 贺兰山以东,如呼伦贝尔草原、__________草原等 三河马、三河牛、滩羊等
干旱区的山地牧场 ________、阿尔泰山、祁连山等山脉的山麓和山坡地带 新疆细毛羊
灌溉农业 引黄灌区 河套平原、________平原 水稻、小麦等
冰雪融水灌区 ____________、新疆高山山麓绿洲 葡萄、哈密瓜、长绒棉
锡林郭勒
天山
宁夏
河西走廊
4.矿产与工业
(1)矿产地
煤矿:霍林河、石嘴山;石油:玉门、克拉玛依;铁、稀土:_______;镍矿:金昌。
(2)工业:包头的________工业,玉门和克拉玛依的石油工业,金昌的有色金属工业。
白云鄂博
钢铁
5.基础设施建设
(1)铁路线:包兰线、兰新线、南疆线。
(2)能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①西气东输工程:将新疆塔里木盆地油气通过管道送到____________地区。
②西电东送北通道:将黄河上游,蒙中、山西、宁夏等地的水、火电输送到________地区。
长江中下游
华北
二、塔里木盆地
1.位置:位于新疆南部,________山脉和________山脉之间。
2.河流:________河,其水源主要来自________和________。
3.气候:________。原因:________,高山环抱,来自海洋的气流不易到达,降水________。
4.城镇、交通线分布:盆地边缘的________地带。
5.修建沙漠公路的目的:开发盆地的_________。
天山
昆仑山
塔里木
冰雪融水
山地降水
干旱
远离海洋
稀少
绿洲
油气资源
6.西气东输
西部 东部
运输方式 ________
一线 ________油气田 上海
二线 霍尔果斯口岸 ________
意义 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增加了财政收入,提供了就业机会,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缓解_________紧张局面,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环境质量。
注意问题 保护___________
管道运输
轮南
广州
能源供应
生态环境
知识点一 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
1.西北地区的“干旱”气候特征及其影响
名师导航
2.西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
有利条件 夏季气温高,云量少,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牧场广大,宜农荒地多;新疆、河西走廊有冰川融水灌溉,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有黄河水灌溉
不利条件 冬长夏短,寒潮影响大,春季沙尘暴频发;降水少,蒸发强,农业需灌溉,灌溉水源不足;地表植被差,荒漠化严重,河套平原、宁夏平原盐碱化严重
3.新疆的水资源问题与对策
(1)问题
目前,在新疆的一些绿洲地区,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发展,生产和生活用水量猛增。现有的引水手段,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正常生产和生活对水的需求。如何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已成为当地普遍关注的问题。
(2)对策
①应该维护和修建更多的坎儿井灌溉工程。
②大力建设水利基础设施,如跨流域调水、水库等。
③运用先进的打井技术,大力开采利用地下水资源。
④积极采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
⑤改变农业种植结构,增加用水少、经济价值高、产量高的作物的比重。
⑥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2022·全国甲卷)蒙古族将靠近山林的优质草原称为杭盖草原。杭盖草原地形和缓,多由缓丘和河谷组成。缓丘上牧草葱郁,河谷中的牧草更加繁茂。通常鼠类打洞、啃食等对草原多有破坏,而杭盖草原的河谷中鼠害却很轻。杭盖草原是古时游牧民族最喜爱的牧场。据此完成(1)~(3)题。
(1)杭盖草原附近山地对古时游牧民族越冬的重要性在于( )
A.提供水源 B.挡风保暖
C.食物丰富 D.围猎场所大
典 例 剖 析
经典例题,探究互动
B
(2)相对于周边坡度较大的草原,杭盖草原的缓丘牧草生长更好,是因为缓丘上( )
A.降水较多 B.蒸发较弱
C.温度较高 D.径流较少
(3)杭盖草原的河谷鼠害很轻,是因为河谷( )
A.缺乏鼠类食物 B.冷空气易集聚
C.地下水位高 D.鼠类天敌多
D
C
[审答流程]
从材料中
获取信息 ①蒙古族将靠近山林的优质草原称为杭盖草原。杭盖草原地形和缓,多由缓丘和河谷组成。指出了杭盖草原的含义和所在地形的概况
②缓丘上牧草葱郁,河谷中的牧草更加繁茂。通常鼠类打洞、啃食等对草原多有破坏,而杭盖草原的河谷中鼠害却很轻。指出了牧草的分布和鼠害的分布
③杭盖草原是古时游牧民族最喜爱的牧场。指出了杭盖草原古时候的作用
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内蒙古高原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受冬季风影响大,冬季气候寒冷,杭盖草原附近山地对冬季风有明显的削弱作用,山地南坡风力较弱,因此其对古时游牧民族越冬的重要性在于挡风保暖,B正确。冬季,当地受冬季风影响较大,降水较少,加上山地地表水容易流失,因而杭盖草原附近山地为古时游牧民族越冬提供的水源较少,A错误;当地冬季气候寒冷,草木枯黄,杭盖草原附近山地为游牧民族越冬提供的食物并不丰富,C错误;游牧民族主要的生产活动是放牧,并不靠打猎为生,故围猎场大小与牧民族选择山地越冬关系不大,D错误。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相对于周边坡度较大的草原,杭盖草
原的缓丘坡度较小,降水降落到地表后形成的地表径流流速较慢,地表水下渗较多,土壤水分含量较多,径流较少,牧草生长更好,D正确。杭盖草原的缓丘与周边坡度较大的草原距离较近,气候特点相似,气温和年降水量差异不大,蒸发差异也不大,A、B、C错误。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灾害。结合上题分析,杭盖草原坡度较小,地表水下渗较多,地下水丰富,河谷的地下水位较高,不利于鼠类打洞安家,因此河谷鼠害很轻,C正确。河谷的地下水位较高,利于牧草生长,鼠类食物并不缺乏,A错误;鼠类常在洞中躲避寒冬,所以河谷中冷空气集聚对鼠类影响较小,B错误;鼠类天敌是不断迁移的,杭盖草原的缓丘和河谷中鼠类天敌数量差异较小,D错误。
(2022·安徽合肥第一次质量检测)地名反映了特定地域空间的自然环境,记录着民族的交融、环境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历史上,维吾尔族多从事农耕,蒙古族和哈萨克族以游牧为主,其聚居地多以维吾尔语、蒙古语和哈萨克语命名。据此完成1~2题。
对 点 演 练
即时即练,随堂巩固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维吾尔语地名和哈萨克语地名分别常见于( )
A.天山山麓绿洲 天山山麓绿洲
B.天山及其以北山区 天山及其以北山区
C.天山山麓绿洲 天山及其以北山区
D.天山及其以北山区 天山山麓绿洲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蒙古语地名常以“乌苏”和“郭勒”等命名,其命名依据是( )
A.道路 B.建筑
C.河流 D.土壤
C
C
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新疆畜牧业和耕作业的分布特点。历史上,维吾尔族多从事农耕,因而维吾尔语地名多分布在天山山麓地带、耕作业发达的绿洲地区;哈萨克族以游牧为主,因此哈萨克语地名常见于天山及其以北的山地牧场。故选C。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蒙古语地名的命名依据。历史上,蒙古族以游牧为主,而河流附近通常水草丰美,成为游牧过程中的落脚点,所以蒙古语地名常以“乌苏”和“郭勒”等命名,其命名依据是河流。故选C。
某教授参加了新疆阿尔泰山科学考察,他在日记中写到:“身后的森林戛然而止,眼前簇簇花草相映,再往上看,花开始变得星星点点,路旁出现了积雪,远处已经能够看到冰川的边缘,此时飘起了大雪……”据此回答3~4题。
3.此时教授正站在阿尔泰山的( )
A.山地针叶林带 B.高山草甸带
C.高山苔原原带 D.冰川带
4.阿尔泰山南坡( )
A.森林大多为落叶阔叶林 B.草场仅分布在山麓地带
C.此时季节为冬季 D.降水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
B
D
第3题,由材料可知,该教授位于森林与山顶冰川的过渡自然带,且所处自然带的自然特征符合高山草甸带的特征。第4题,阿尔泰山由于纬度较高,且森林主要分布于海拔较高处,因此森林大多为亚寒带针叶林;草场分布于山麓地区和森林与冰川的过渡地带;此时“眼前簇簇花草相映”,应为当地的夏季;阿尔泰山南坡降水主要受西风带来的大西洋水汽影响。
知识点二 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比较
项目 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位置 位于北疆、阿尔泰山与天山之间,纬度较高 位于南疆,天山与昆仑山之间,纬度较低
地形 形状 向西有缺口的三角形,大西洋水汽可进入,降水较多 封闭的椭圆形,海洋水汽难进入,降水极少
地势 平均海拔500~1000米 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
气候 温度带 中温带,热量较少 暖温带,热量较多
降水量 稍多<200毫米 极少<50毫米
项目 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河流 内流河为主,有额尔齐斯河流向北冰洋(内流区域的外流河) 均为内流河,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大)的内流河
景观 植被 稍好,多固定沙丘,天山北坡山腰有著名的云杉林森林带 极差,多流动沙丘,塔里木河有著名的胡杨林
沙漠 沙漠面积较小,多由固定或半固定沙丘组成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主要由流动沙丘组成
结构 环状结构较不明显 环状结构明显:从边缘到中心依次为戈壁—冲积扇平原—沙丘
下图为塔里木盆地边缘某山地两坡的垂直带谱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典 例 剖 析
经典例题,探究互动
(1)图中( )
A.甲表示北坡,乙表示南坡
B.甲表示东坡,乙表示西坡
C.丙表示温带荒漠带
D.丙表示草甸草原带
(2)造成乙坡缺少森林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高,气温低
B.海拔高,气温低
C.地形封闭,降水少
D.为阴坡,光照不足
C
C
[审答流程]
从图表中
获取信息 ①甲坡山麓海拔(即地面高度)为4700米左右→青藏高原→山地南坡
②乙坡山麓海拔为1300米左右→塔里木盆地→山地北坡→基带为温带荒漠带
③塔里木盆地→地形封闭,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
第(1)题,塔里木盆地南缘为昆仑山和阿尔金山,北缘为天山。读图可知,该山地甲坡山麓海拔(即地面高度)为4700米左右,乙坡山麓海拔为1300米左右。昆仑山和阿尔金山大致为东西走向,山脉南侧为青藏高原,北侧为塔里木盆地,因此南坡地面高度高于北坡,故甲为南坡,乙为北坡;北(乙)坡山麓为塔里木盆地边缘,地形封闭,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气候极为干旱,因此丙基带属于温带荒漠带。第(2)题,据上题分析结果可知,塔里木盆地边缘,地形封闭,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气候极为干旱,导致森林无法生长,因此缺少森林分布。
(2022·河北百校联盟联考)塔里木河为中国第一大内陆河,全长2179千米,由多条河流汇入。我国最大、世界第二大的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其中部。下图示意塔里木河水系。据此完成1~2题。
对 点 演 练
即时即练,随堂巩固
1.塔里木河水系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分别是( )
A.支流众多—地势平坦,降水丰富
B.流程较长—盆地辽阔,中低周高
C.放射状水系—山脉众多,高耸绵长
D.向心状水系—盆地地形,山脉环绕
2.塔里木河某些河段为时令河,反映该流域内( )
A.蒸发强烈,降水稀少
B.积雪减少,补给量小
C.气候变暖,冰川萎缩
D.下渗严重,地形阻隔
D
A
第1题,由塔里木河水系图可知,塔里木河是比较典型的向心状水系,众多支流发源于塔里木盆地周围的山脉,流向塔里木盆地,这是地形导致的。故选D。第2题,时令河是季节性河流,塔里木河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沿途雨水和湖泊水补给少,加上气候干燥,蒸发旺盛,下渗严重,因而形成时令河,A正确;时令河是该地自然环境整体性的正常体现,与气候变化关系不大,B、C错误;时令河的形成与地形阻隔没有直接关系,D错误。
甲、乙为我国两个盆地。读图,回答3~5题。
3.甲、乙两盆地中的河流( )
A.①河水源主要来自冰雪融水
B.①河是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C.②河初春有凌汛现象出现
D.②河的汛期短于①河的汛期
A
4.甲、乙两盆地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都是( )
A.水运便利 B.劳动力充足
C.油气资源丰富 D.气候适宜
5.甲盆地的小麦品质好于乙盆地,主要是甲盆地( )
A.地形平坦 B.温差大,光照足
C.土壤肥沃 D.水源充足
第3题,甲、乙两盆地分别为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盆地。两盆地中的河流分别为塔里木河和长江,结合两河流水文特征即可判断出答案。第4题,两盆地都是我国油气资源丰富地区,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第5题,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气候干燥,温差大,光照足,作物品质优良。
C
B
一、选择题
读某区域图,回答1~2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限时规范训练
1.N为塔里木盆地的内陆湖,M为湖边的小绿洲,N湖泊的主要补给水源与M绿洲盐碱化最严重的季节分别是( )
A.地下水、夏季 B.冰雪融水、冬季
C.冰雪融水、夏季 D.地下水、秋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C
2.下列有关该地区农业与农产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农作物用水少,单产高
B.瓜果、蔬菜含糖量特别高
C.土壤贫瘠是制约因素
D.农作物分布在山坡地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B
第1题,该地区属于内流区,大气降水较少,且N湖的水位夏季(7月份)最高,说明该湖的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雪融水;影响西北地区土壤盐碱化程度的因素:潜水位的高低、蒸发量的大小,M绿洲潜水位夏季最高,此时气温高,蒸发旺盛,盐分易在表层积聚,故土壤盐碱化严重。第2题,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这种独特的自然条件使得农作物用水多,A项错误;农业的制约因素是水源,C项错误;山麓地带有冰雪融水,是农作物主要分布区,D项错误;这里的气候十分有利于蔬菜、瓜果的生长和糖分的积累,B项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3~4题。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3.相对于图示区域的其他地区,甲地(阴影区域)农业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A.热量条件较好 B.市场广阔
C.生产技术先进 D.降水充足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A
4.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暖对图中的湖泊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湖泊迅速干涸 B.蒸发作用加强
C.下渗量加大 D.水生生物灭绝
第3题,甲地(阴影区域)位于河谷地区,相对其他地区海拔较低,热量较充足。第4题,图中湖泊为青海湖,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湖泊蒸发作用加强。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B
读某地区山河分布示意图,回答5~6题。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5.与西南侧相比,该山脉东北侧发育的河流多、流程长,下列对此理解不合理的是( )
A.东北侧冰川条数多,冰川面积大
B.山地降水东北侧多于西南侧
C.山地垂直高差东北侧大于西南侧
D.东北侧比西南侧地势平坦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D
6.图中A地区附近多湖泊,下列图示能正确表示其流域状况的是( )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A
第5题,东北侧河流多、流程长与降水、冰川融水补给量、垂直高差有关;地势平坦不利于河流发育,与事实不吻合。第6题,A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湖泊为内流湖,河流只有流入,没有流出,等高线的凸出方向与河流的流向相反。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2022·湖北武汉调研)2021年7月,干旱了无数年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部突发创纪录洪水,超过300 km2 的沙漠被淹没。气象专家指出,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油气资源丰富)及其周边地区降水增加趋势明显,已成为我国气候变化最为敏感和显著的区域之一。下图示意塔克拉玛干沙漠位置及其相关地理事物分布。据此完成7~9题。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7.2021年7月塔克拉玛干沙漠出现“沙漠洪水”的原因是( )
A.台风过境,降水异常 B.温带气旋活动频繁
C.西南季风势力增强 D.暴雨叠加融雪洪水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D
8.在此次沙漠洪水中,损失最为严重的是( )
A.农田水利设施 B.城镇公共设施
C.居民房屋设施 D.油田基础设施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D
9.近年来,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及其周边地区降水的增加有利于
( )
A.提高河湖水位,发展内河航运
B.增加土壤水分,改善生态环境
C.改变气候类型,减轻干旱程度
D.优化水热组合,扩大耕作规模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B
第7题,本题主要考查河流补给类型、影响降水的因素。7月我国西北地区河流的主要补给来源是冰雪融水和大气降水。因此,2021年7月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部出现沙漠洪水的原因主要是暴雨叠加冰雪融水,D正确;该地深居内陆,降水少,气候干旱,不受台风和西南季风影响,温带气旋也不会频繁出现,A、B、C错误。第8题,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灾害的影响。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油气资源丰富,受沙漠洪水影响最大的应是位于沙漠中的油田基础设施,D正确;农田水利设施、城镇公共设施和居民房屋主要分布在绿洲地区,A、B、C错误。第9题,本题主要考查气候变化的影响。降水的增加有利于增加沙漠地区的土壤水分,改善生态环境,B正确;小区域降水增多并不能改变新疆的气候类型,当地仍然是干旱地区,河湖水位会有所升高,但航运条件并不好,水资源仍是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A、C、D错误。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2022·高考湖南卷)我国西北某内流河下游河岸地带发育着荒漠植物群落。胡杨为主要建群种,该地地下水平均埋深3~4米。下表反映该植物群落属性及影响因子随离河岸距离增加的变化情况(其中土壤容重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土壤电导率与土壤含盐量呈正相关)。据此完成10~12题。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离河岸距
离(m) 群落属性 影响因子
群落
结构 群落盖度
(%) 海拔
(m) 土壤含水量(%) 土壤容重
(g/cm3) 土壤电导率(mS/cm)
50 乔—灌—草 30.33 916 5.73 1.41 0.36
200 乔—灌—草 34.00 917 5.04 1.50 0.59
350 乔—灌—草 40.33 914 4.42 1.50 0.37
500 乔—灌—草 46.67 914 18.51 1.41 2.56
650 乔—灌—草 74.33 913 19.27 1.37 0.40
800 乔—灌—草 68.67 913 15.23 1.38 1.02
950 乔—草 45.00 912 7.78 1.40 0.50
1100 乔—草 40.33 916 3.06 1.58 0.66
1250 乔—草 34.33 915 2.32 1.62 1.98
10.随离河岸距离的增加,变化趋势与群落盖度总体相似的影响因子有
( )
①海拔 ②土壤含水量 ③土壤有机质含量 ④土壤含盐量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B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11.浅根系草本植物在该植物群落中分布广泛,主要得益于( )
A.胡杨涵养水源
B.草本植物水分竞争力强
C.地下水埋深浅
D.草本植物耐盐碱能力强
A
12.在离河岸950米到1250米的地段,该植物群落中灌木消失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土壤有机质减少 B.乔木与灌木水分竞争
C.土壤含盐量增加 D.草木与灌木水分竞争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B
第10题,本题主要考查读表分析能力。由材料并结合表中信息可知,随离河岸距离的增加,变化趋势与群落盖度总体相似的影响因子有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海拔和土壤含盐量的变化趋势与群落盖度相似性较低,B正确,A、C、D错误。第11题,本题主要考查土壤水分对植被的影响。由材料可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地下水平均埋深3~4米,地下水埋藏较深,而胡杨根系发达,可以将水分带到较浅的土壤中,为草本植物提供充足的水分,A正确,C错误;浅根系草本植物分布广泛,不能说明草本植物水分竞争力强,B错误;草本植物的耐盐碱能力较弱,D错误。第12题,本题主要考查植被的生长条件。乔木与灌木存在一定的水分竞争,随离河岸距离增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加,水分减少,两者竞争加剧,灌木的水分竞争能力稍弱,灌木消失,B正确;土壤有机质减少与土壤含盐量增加的程度较小,不足以导致灌木消失,A、C错误;草本与灌木的水分竞争较小,且灌木一般比草木的水分竞争能力强,D错误。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二、非选择题
13.(2022·辽宁名校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吐鲁番盆地位于天山东部,海拔多在500米以下(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5米)。吐鲁番盆地年平均气温只有14.5 ℃,然而日最高气温超过35 ℃的日数却在100天以上,极端最高气温可达49.6 ℃,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热极”,当地居民建立了半地窖式(一半埋在地下)的房屋。下图示意吐鲁番盆地地质剖面。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1)简述吐鲁番盆地及其沉积物形成的地质过程。
(2)说明吐鲁番盆地成为“中国热极”的自然原因。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解析:第(1)题,首先,地壳运动使岩层受挤压向下弯曲形成向斜;其次,当挤压力超过岩层的承受能力后,岩层发生断裂下陷,形成吐鲁番盆地;第三,当吐鲁番盆地形成后,由于地势很低,流水、风力搬运地表松散物质至此,随着外力搬运作用减弱,这些松散物质发生沉积,堆积在吐鲁番盆地低洼处形成沉积物。第(2)题,吐鲁番盆地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气候干旱,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夏季吐鲁番盆地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吐鲁番盆地纬度较高,夏季白昼长,导致日照时间长;从地表物质看,地表裸露多沙,比热容小,升温快;盆地地形,低洼闭塞,热量不易散失;受周围天山影响,气流下沉,增温明显(或焚风效应显著)。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答案:(1)地壳运动使岩层受挤压形成向斜;压力超过岩层的承受能力后,岩层发生断裂下陷,形成吐鲁番盆地;在吐鲁番盆地地势低洼处,受流水、风力沉积作用形成沉积物。
(2)深居大陆内部,气候干旱,降水少,晴天多,夏季太阳辐射强;夏季白昼时间长,日照时间长;地表裸露、干燥,比热容小,升温快;盆地地形,低洼闭塞,热量不易散失;气流下沉,增温明显(或焚风效应显著)。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14.(2021·高考湖南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冰川具有的气候调节、径流调节、淡水供给和旅游科考等服务价值可以用货币形式体现。冰川面积大小直接影响冰川服务价值的高低。祁连山地区的现代冰川面积大,一般发育在海拔4 000米以上,其中疏勒河流域冰川面积是北大河流域冰川面积的两倍多。研究表明,冰川的气候调节价值远高于其他各项服务价值。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祁连山地区的冰川消退显著且区域差异大,不考虑物价因素,近年来祁连山东部地区冰川服务价值减幅比西部地区更大。下图示意祁连山部分地区的水系及冰川分布。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1)根据上述冰川面积大小及分布状况,推测疏勒河流域与北大河流域冰川分布区的地形差异。
(2)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分析祁连山冰川对当地气温的调节作用。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解析:第(1)题,题意表明,疏勒河流域与北大河流域冰川分布区的地区差异应根据冰川面积大小及分布状况进行检测。第(2)题,本题审题关键是注意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这一信息,由此推断冰川对气温的调节作用应从降低气温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1)疏勒河流域海拔大于4000米的区域分布广、完整成片;北大河流域海拔大于4000米的区域分布小、分散破碎。
(2)冰川反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辐射,冰川消融吸收热量,降低气温,缓解气候变暖。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限时规范训练
点击进入WORD链接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