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次一中2024一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开学分班测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
1.A
评分说明:共3分。
2.A
评分说明:共3分。
3.D
评分说明:共3分。
4.①例证法,举例《易经》,来证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充满着深刻大智慧,是东方哲学的
杰出代表;②引证法,引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天道酬勤”“天行
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些独特的民族精神。
评分说明:每点2分,共4分。点明方法1分,作用1分,的情扣分。
5.①要有善良仁慈之心,追求道德完善。②胸怀宽广,要有宽恕之心。③追求高远,要以
天下为己任。④要讲究孝悌,营造和谐社会。
评分说明:每点2分,共6分。任意答出3点即可,只解释不给出具体做法给1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
6.A
评分说明:共3分。
7.B
评分说明:共3分。
8.之前对毛利先生认识:①老朽寒酸,滑稽可笑;窝囊懦弱,低三下四;③教学水平低下,
教书只是为了谋生。
现在对毛利先生的认识:①操守严谨,孤独寂寞,不为世人所理解;②尊重学生,认真负责:
③不计回报,以教书为生命的意义。
评分说明:之前、现在对毛利先生的认识每个方面2分,每方面任意答出2点即可。概括精
神并阐述也可每点1分。
9.不同:《孔乙己》里的“我面对孔乙己的不幸只是做冷冰冰的事实陈述,态度冷漠;《毛
利先生》中的“我”目睹了先生的不厌其和服务员们的聚精会神,产生了温情,理解了先生。
原因:①《毛利先生》中的“我”现在的所见和感受与当年的场景形成鲜明反差,从而认识
到自己先前行为与认识的错误;心生愧疚,表现出人物的成长、反思:②《孔乙己》中的“我"
一直生活在一个嘲笑孔乙己的环境里,逐渐被同化为麻木冷漠的庸众一员,寄寓了作者对社
会深刻批判。
评分说明:每点2分,共6分。不同之处2分,原因4分,其中语言占2分,言之成理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10.CEG
评分说明:共3分。
11.B
评分说明:共3分。
12.C
评分说明:共3分。
13.(1)贤能的人知道他不会任用自己而怨恨他,不贤的人知道他一定会看不起自己而仇
恨他。
(2)让品德美好的人去实行,却和污浊邪恶的人去怀疑他。这样即使想成功,能做得到吗?
评分说明:每句4分,共8分。重点字词每句3分,大意1分。
14.相同点:相信并真正任用贤能的人。
不同点:材料一强调要富民足民;材料二强调任用人才一定要公平公正,不可偏私。
评分说明:相同点1分,不同点2分。大意对即可给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15.B
评分说明:共3分。
16.①李诗通过秋桂与桃李(趋势媚俗)的对比,赞颂了秋桂清雅高洁的品性,借以讽刺世
人附庸权贵、贤愚不分、好坏不辨,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②吕诗将桂花的形态和气味都进行了描绘,运用衬托、典故等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桂花的喜
爱和赞美之情。
评分说明:每点3分,共6分。其中情感2分,内容2分,手法2分。保密级密封★★★启用前
儒家的仁心一和谐世界,稳定发展
孔孟给我们带来的是一个和谐而又美好的世界,是从身体到灵魂的洗礼。孔子的“仁”,孟子的“性
榆次一中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开学分班测试
善”都不约而同地告诉我们,要善待并且珍爱周国的各种事物,要谦虚礼让,尊老爱幼,要有仁、义、礼
智这四种基本的道德意识。
语文
细细品味孔子所说的仁,我认为其中包含的意思有这样几层:首先是孝悌之道,对于自己长辈的尊重
和对于兄弟姐妹的团结友爱;其次包括忠、怒,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所谓忠也,己所不欲,勿
说明:本试卷为闭卷笔答。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施于人;所谓恕也,当然还包括礼、智、勇等等。孔子想要告诉我们的是,作为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
注意事项:
要心胸宽广,意志坚强,把天下太平作为己任,这个任务虽然责任重大,路途坎坷,但是需要我们一直努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为2025年2月16日上午8:00一10:30。
力,不断进取。对于如今社会,国家是大家,家庭是小家,我们应该从孔子那里学到作为一个有素质的人,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应该对自己的家庭先建立起责任心,对长辈要孝敬、对小辈要疼爱,努力建立起一个和谐的家庭,进而让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
一个个小家组成一个和谐的世界。
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城内作答,超出答题区
孟子的“性善”是说人生来就有不忍之心,但最初只是一种道德的萌芽,要经过后天的悉心培养才能
成为完美的道德。但是在成长过程中,不免有外物的诱惑,假如只知道贪图一时之快,善良的心就会渐渐
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丧失,所以要“求其放心”,通过自我修养把丧失的善良之心找寻回来。
道家的智慧一上善若水,超脱世俗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想要告诉我们的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5小题。
万物而不争名利。老子认为,柔弱的东西充满生机,刚强的东西难以持久。有着无比的韧性和持续性,是
材料一:
一种长久之道和制胜之道。我觉得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必须要学会“柔弱”,太张扬个性总是有危险的,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毕竞谁也没有包容你的义务。而老子提出的持续性,包含我们提倡的可持续发展,终究要我们考虑到的是
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传统文化,始终把爱国主义精
长久的战略。我们要从老子的话中领悟,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
神作为首要的价值标准。一向主张先爱国,后立家,信奉无国便无家,“家”为小家,“国”是大家。不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这大概就是老子给后世开出的治世
管是国泰民安,还是国难当头,都要先大家而后小家。中华民族历来反对涣散分裂,追求团结统一,强调
良方。
群体优势,崇尚众志成城。爱好和平,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的传统文化一向主张“和为贵”,
对于庄子,他的超然让人心生敬意,无己无功无名。要达到这种精神状态,就要排除一切人为的桎梏,
追求天下大同的太平盛世,奉行“仁义礼智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仁”为本,反对战争,反对
最终求得逍遥自在。当然,庄子生活在战国中期,他目睹了社会的黑暗、险恶和残酷,一面拔露着现实的
暴力,反对冤冤相报,主张以德报怨。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传统美德和生命意志。
险恶,一面又思考着人在乱世困境中,如何保全生命,获得精神心灵的自由。我们向庄子要学到的是一种
传统文化歌颂“富贡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信奉“天道翻勤”,勉励人们“天行健,君子
如何面对困境的心理状态,或许过分超脱我们不需要,但是总要知道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意外,需要在困难
以自强不息”。以上独特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风骨,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
和磨练面前依旧无畏。
撑。
墨家的兼爱一兼相爱,交互利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深刻的哲学智慧。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充满着深刻的大智慧,是东方哲
墨家学派在当时是一个组织严密、纪律严明的政治团体,成员必须服从首领,必须积极实行墨家的主
学的杰出代表。这大智慧集中体现在“儒、道、释互补”之中。儒家思想以孔孟之道为代表,其核心是“仁”。
张。创始人墨子所提出的“兼相爱,交相利”是一种政治哲学,他在不否定自爱的同时,提出了把自爱与
以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以“中庸之道”为哲学理念。“仁爱”与“中庸”,均极富智慧。道家思想以
相爱结合起来;他并不鄙视自利,而是希望自利和互利能共同发展。在这种爱意融融的互助关系中,天下
老庄之道为代表,其核心是“道”。以太极八卦、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等为主要内容。其代表性著作《易
才能实现和谐、富足。墨子的兼爱互利体现着一种劳动人民朴实、纯真、善良的品性与愿望,是一种弥足
经》,是中国学问之根据。《易经》中的智慧渗透在传统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而《道德经》和《庄珍贵的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这就与儒家有些不谋而合的地方,提倡和谐,追求和平。在当时阶级斗争激
子》,亦为两部智慧奇书,其中的奥妙哲思尤为士人与士文化所推崇。
烈的背景下,他们对世界友好的追求一直没有停歇过。对于今天也如此,兼爱互利应该是每一个国家和民
中华道家文化之“道”,是深邃的大智慧。佛家思想,即佛教世尊释迦牟尼佛之佛法,其核心是“空”
族的思想文化,自己的利益固然重要,但同时应该共同发展,应该考虑到世界其实是一个大家庭的事实。
(佛法博大精深,不可思议,难以言说),以“心性”“色空”“因果”“涅架”等为主要内容,以揭示
(摘编自《先秦诸子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生命奥秘,达到解生脱死为终报。佛教的智慧精深奥妙,不可穷尽。儒、道、释,分而观之,各自智慧超
1.(3分)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群;综合起来,三位一体,交融互补后,其智慧在古代登峰造极。儒道释互补,便凝炼出“外儒内道”“以
A.材料一认为中华传统文化赋予了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
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天地精神,人间情怀”等修身养性、安身立命的智慧与胸襟。上述儒道释互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补的哲理智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风度,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有睿智的头脑与博大的胸襟。
B.材料一认为“儒、道、释互补”的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一种深刻的哲学智慧,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有最
(摘编自《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与意义》)
睿智的头脑与最博大的胸襟。
材料二:
【A】高一语文试卷第1页(共4页)报告查询:登录或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用户名和初始密码均为准考证号)
可装
■
回回
榆次一中2024一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开学分班考试
语文试题答题卡
9
姓名:
班级:
考场/座位号:
谁考证号
注意事项
[0]
[0]
[o]
[0][o]
[0]
[o]
L.答题前请将姓名、班级、考场、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1]
[1]
[1]
[1]
[1]
[1]
2.客观题答题,必须使用B铅笔填涂,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
[2]
[2]
[21
[2]
7
3.主观题答题,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
[31
[3]
[3J
[3]
[3]
[3]
[3
古代文言文阅读
4.必须在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无效。
[4]
[4]
[4
[4
[4]
[4]
5.保持答卷消洁、完整。
5]
[5]
[5]
[5]
[5]
[5]
[51
13.(1)
61
[6
[6]
]
正确填涂
缺考标记
[7
77
[7
[8J
1
[8]
试卷类型
A
B
9]
[9]
[9]
[9]
[97
[97
[9
[9]
(2)
单选题
1[A][B][C][D]
7[A][B][C][D]
1O[A][B][C][D][E][F][G][H]
11[A][B][C][D]
2[A][B][C][D]
12[A][B][CJ[D]
3[A][B][C][D]
15 [A][B][C][D]
6[A][B][CJ[D]
18[A][B][C][D]
现代文阅读I
古代诗歌阅读
4
16.
5.
名篇名句默写
17.(1)
(2)
现代文阅读Ⅱ
(3)
8
语言文字运用1
19
囚ㄖ■
ㄖ囚■
第1页共4页
第2页共4页
a
a
20.
口
语言文字运用Ⅱ
21.
22.(每处不多于15个字)
作文(60分)
23.
■
囚■囚
囚■囚
■
第3页共4页
第4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