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评估检测(七).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阶段评估检测(七).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2-18 09:57: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8张PPT)
阶段评估检测(七)
一、选择题
读我国某区域简图,完成1~2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图示区域被我国一条著名山脉穿过,据图判断该山脉的走向是(  )
A.南北走向       B.东西走向
C.西北—东南走向 D.东北—西南走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D 
2.图示区域自然植被具有过渡性,表现为(  )
A.自西向东由森林过渡为草原
B.自东向西由森林过渡为草原
C.自南向北由森林过渡为草原
D.自南向北由常绿阔叶林过渡为落叶阔叶林
第1题,依据经纬度可判断为东北地区,图中河流的分水岭处就是该山脉的位置,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第2题,图示地区东部为东北平原,西部为内蒙古高原,则自然植被自东向西由森林过渡为草原。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
2
B 
光伏农业是将光伏发电与农业生产相结合,棚顶太阳能发电、棚内发展农业生产的新型光伏系统工程,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新模式,下图为我国某地光伏农业大棚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
3
1
3.影响光伏农业大棚生产效益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表形态 B.风速大小
C.天气状况 D.土壤性质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
3
1
C 
4.光伏农业大棚内太阳能LED灯的主要作用是(  )
A.提高大棚夜间温度
B.延长农作物受光时间
C.捕杀棚内农作物害虫
D.方便农民夜间劳动
第3题,光伏发电主要是利用太阳能产生电能,大棚农作物的生长也要依托太阳能,二者都与太阳能密切相关,故影响光伏农业大棚生产效益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天气状况。第4题,光伏农业大棚内使用太阳能LED灯,可以在夜间对农作物实施照明,延长农作物受光时间,缩短农作物生长周期,促使大棚内农作物提前上市。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
3
4
1
B 
填洼是降雨或融水产生的充填、滞蓄于地面坑洼的现象,是径流形成过程中重要的损失项。充填坑洼的水量称填洼量,最终耗于下渗、蒸发和地下水的补给。下图为黄土高原某地不同耕作措施地表最大填洼量随坡度变化图。据此完成5~6题。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
3
4
5
1
5.在同一坡度下,不同耕作措施地表填洼量最大的是(  )
A.等高条播 B.人工锄耕
C.等高犁耕 D.平整坡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
3
4
5
1
A 
6.在同一坡度下,造成该地地表填洼量变化的重要因素是(  )
A.降水强度 B.风速大小
C.土壤结构 D.地表糙度
第5题,读图可知,在同一坡度下,不同耕作措施地表填洼量从大到小的顺序是:等高条播、人工锄耕、等高犁耕、平整坡。第6题,图示同一坡度下,不同耕作措施的地表填洼量不同,根源在于不同耕作措施带来的影响。不同耕作措施下地表的平整程度有很大的差异,而降水强度、风速大小、土壤结构受耕作措施影响较小,故地表糙度是造成地表填洼量变化的重要原因。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
3
4
5
6
1
D 
(2021·高考广东卷)边滩是由于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与河岸相连的泥沙质堆积体。三峡水库运行后,长江中游边滩整体呈萎缩态势。研究表明,长江中游某段河道河床泥沙起动流速在0.25~0.50 m/s之间。图1示意该段河道某断面在不同流量时的流速与水深情况。图2示意该段河道流量超过15 000 m3/s的持续天数与边滩面积的关系。据此完成7~8题。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
3
4
5
6
7
1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
3
4
5
6
7
1
7.由图1可知,当流量从14 278 m3/s降至6888 m3/s时,该河段(  )
A.侵蚀主要发生在深槽区,边滩体扩大
B.侵蚀主要发生在边滩体,深槽区缩小
C.侵蚀主要发生在边滩体,深槽区扩大
D.侵蚀主要发生在深槽区,边滩体缩小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
3
4
5
6
7
1
A 
8.根据图2,近年来长江中游边滩整体萎缩的原因除侵蚀作用外,还可能是(  )
A.河道来沙量减少    B.河道的水位升高
C.河岸护坡工程建设 D.河道洪峰流量增加
第7题,由材料知,该段河道河床泥沙,起初速度在0.25~0.50 m/s。由图示可知,当流量从14 278 m3/s降至6888 m3/s后,边滩区流速低于泥沙起动速度,堆积作用显著,边滩体扩大;深槽区流速还在泥沙起动速度内,以侵蚀作用为主,A正确。第8题,由图2分析,近年来,该段河道超过15 000 m3/s的持续天数呈减少趋势,造成河流挟带泥沙的能力减弱,泥沙总量减少,边滩整体萎缩,A正确。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
3
4
5
6
7
8
1
A 
长江沿岸工业发达,人口众多,矿产和水力资源丰富,水运条件得天独厚,由沿海深入内陆,综合性强。据此回答9~10题。
9.上海作为长江沿岸经济的龙头,其发展工业的条件极其优越,下列影响其工业发展的条件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处于长江黄金水道和沿海海运的“丁”字路口,水运便利
B.长江沿岸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经济腹地广阔
C.三角洲地区矿产资源不足,但能源尤其是水能资源丰富
D.科技发达、劳动力资源丰富且素质高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
3
4
5
6
7
8
9
1
C 
10.长江流域从下游到上游,体现了我国经济由东向西推进的基本趋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沿江城市分布顺流排列是:重庆、宜宾、武汉、南京
B.沿江钢铁工业中心逆流分布排列是:上海、武汉、重庆、攀枝花
C.旅游景点自西向东排列是:峨眉山、黄鹤楼、苏州园林、中山陵
D.跨江铁路由西向东依次是:焦柳线、京九线、京广线、京沪线
第9题,长江三角洲地势平坦,河流落差小,水能资源贫乏。第10题,宜宾在重庆的上游,苏州在南京的东南,跨江铁路中京九线在京广线和京沪线之间。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
3
4
5
6
7
8
9
10
1
B 
下图为十八大后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导向及主要影响因素的变化图。据此完成11~12题。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11.图中现在和将来西部开发的战略导向M代表的是(  )
A.市场导向型 B.技术导向型
C.运输导向型 D.劳动力导向型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A 
12.能够保障我国实现西部大开发战略导向变化的条件是(  )
①加强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 ②充分发挥矿产资源优势,发展高耗能产值的工业部门 ③大力发展退耕还林、水土保持为重点的生态保护工程建设 ④充分发挥“沿边”优势,大力发展“出口导向型”工业部门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3
14
15
16
17
18
19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D 
第11题,从M的主要影响因素:信息、品牌,可看出体现的是市场;同时科技、人才也需要通过市场来配置,故战略导向M代表的是市场导向型;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不具有人才、技术优势,故不能选择技术导向型作为战略导向。第12题,西部发展最急需的是生态建设和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图示由资源依托型向M转变,需要有生态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来保障。
13
14
15
16
17
18
19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4
15
16
17
18
19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2022·湖北十堰二模)西海固地区(如右图)主要包括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固原地区的西吉县、海原县、固原县等,地处秦岭北部的六盘山区北麓、黄土高原西南部,生态环境极度脆弱,素有“苦瘠甲天下”之称。1972年,西海固被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确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国家为了帮助贫困地区脱贫,1996年决定由福建对口帮扶宁夏,主“战场”就在西海固地区。2020年11月西吉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整个西海固地区全部脱贫。据此完成13~14 题。
13.西海固地区被认为是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其根本原因是(  )
A.干旱缺水,生态环境脆弱
B.地表千沟万壑,土壤瘠薄
C.海拔高,热量不足
D.地形条件复杂,交通闭塞
14
15
16
17
18
19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A 
14.西海固为了脱贫实施生态移民,结合百姓生活方式判断最不适合的移民目标地点为(  )
A.甘肃黄河沿岸 B.陕西南部
C.宁夏黄河沿岸 D.内蒙古河套平原
第13题,西海固地区生态环境极度脆弱,素有“苦瘠甲天下”之称。地处秦岭北部的六盘山区北麓、黄土高原西南部,由于深居内陆,受山脉阻挡,降水少,气候较干旱,生态环境脆弱,被认为是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A正确;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土壤瘠薄”,但是人口分布仍然较多,B错误;西海固地区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海拔不高,C错误;我国西南地区也存
15
16
17
18
19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B 
在“地形条件复杂,交通闭塞”的情况,但并不是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这不是西海固地区被认为是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的根本原因,D错误。第14题,甘肃黄河沿岸、宁夏黄河沿岸、内蒙古河套平原均位于黄河沿岸,水源比较丰富,同时与西海固地区一样都位于偏西北地区,百姓的生活方式相似,适合成为移民目标地,A、C、D不符合题意;陕西南部位于秦岭以南,属于南方地区,与西海固地区百姓的生活方式差异较大,是最不适合的移民目标地点,B符合题意。
15
16
17
18
19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人们常用“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来形容青藏高原的气候特色。在青海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读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界线局部图,回答15~16题。
16
17
18
19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15.下列解释正确的有(  )
①“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青藏高原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都较大 ②“一日须携四季装”——气候的大陆性强,气温日较差大 ③“山下百花山上雪”——该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域分异明显 ④“日愁暴雨夜愁霜”——该地区白天气温高,空气对流旺盛,易形成暴雨;夜晚大气逆辐射增强,地面易结霜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6
17
18
19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C 
16.下列关于青藏高原地区资源的开发利用或面临的问题,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地区光照资源丰富,可在区内大力推广小麦种植
B.该地区地广人稀,草场资源丰富,增加牲畜数量是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出路之一
C.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因素主要是干旱、霜冻、风沙
D.该地区南部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热资源丰富
17
18
19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
D 
第15题,青藏高原气温年变化小,日变化大;西宁地区大气稀薄,透明度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第16题,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光照资源充足,但热量不足,不适宜大面积种植小麦;该地区存在草场退化问题,畜草矛盾突出;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热量不足。
17
18
19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
二、非选择题
17.(2022·浙江6月选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每年的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黄淮地区经常会出现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速的干热风灾害天气。这种天气一般是在当地受东移的高压控制,近地面吹西南风时发生。干热风天气出现时间较短。图1为皖、苏两省年平均干热风日数分布图。图2为图1中宿州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18
19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
18
19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
图1
图2
材料二 冬小麦喜温、喜凉、耐旱,生长期怕湿涝。4—6月是黄淮地区冬小麦的拔节至成熟时期,需水量较大,期间常遇干热风灾害天气,农民曾用大水漫灌方式进行防治,但带来许多问题。
(1)皖、苏两省干热风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      。
(2)从天气角度,分析黄淮地区5至6月干热风灾害形成的原因。
(3)指出用大水漫灌方式防治干热风灾害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18
19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事象的描述、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及影响。第(1)题,地理事象的空间分布特点一般从整体(即地理事象在整个空间的分布是否均衡等)、具体(即地理事象在空间内的具体分布特点,如××多××少、××高××低、自××向××递增或递减)、极值(即指出最高值和最低值的分布地区)等方面描述。第(2)题,由材料可知,干热风灾害天气出现的时期(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该地受东移的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天气晴朗;该时段,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北移动,该地白昼变长、正午太阳高度变大,加之天气晴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多,气温上升快,蒸发旺盛;该时段,受下垫面温度差异(不同纬度间、海陆间、河湖与陆地间等)、地
18
19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
形特点(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对风的削弱作用较小)等的影响,风速较大。第(3)题,结合小麦的生长习性和大水漫灌方式的特点进行分析。5月至6月,黄淮地区降水较少,水资源相对短缺,大水漫灌易造成水资源浪费;冬小麦在生长期怕湿涝,而大水漫灌使土壤含水量迅速升高,农田积水,易产生湿涝,不利于冬小麦生长;图示地区干热风年平均日数最长不超过4日,该地区受灾时间较短,用大水漫灌的方式防治干热风灾害,农田易积水,灾后排水工程量大;大水漫灌会使地下水位上升,干热风灾害影响时期气温高,空气湿度低,蒸发旺盛,易造成土壤盐碱化。
18
19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
答案:(1)位于西北(北)部  日数自西北向东南递减
(2)气流下沉,天气晴朗;气温上升快,风速较大,蒸发旺盛。
(3)水资源短缺,易造成浪费;产生湿涝,不利于小麦生长;受灾时间短,灾后排水工程量大;抬高地下水位,易造成土壤盐碱化。
18
19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
18.(2022·高考广东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Z村位于岭南某城市边缘,国道穿村而过,附近有高速公路出入口。2018年全村土地面积1605.2 hm2,其中农林用地占85.36%;户籍人口3430人,常住人口2114人,外出务工人口占38.37%,村民总体收入水平不高。该村经济以种植与养殖为主,仅有一家自办企业,服务业几乎空白;另有三家外来重工业企业和一个度假村,企业原料与市场“两头在外”。与2008年相比,2018年该村的农林用地显著减少,建设用地增加明显。下图反映2018年该村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构成。
19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
(1)推测2008—2018年该村农林用地显著减少的主要原因。
(2)分析该村村民外出务工收入占比高的原因。
(3)从该村与外来企业合作的角度,提出增加村民收入的具体措施。
19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因素、人口迁移、乡村振兴。第(1)题,可从工业化、城镇化两方面进行分析。工业化方面,外来企业建设厂房需要征用农林用地;城镇化方面,为了满足城镇发展的用地需求,部分农林用地转变为城镇建设用地和村庄道路、住宅等建设用地。第(2)题,借鉴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从社会、经济等角度分析。根据材料数据可知该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该村村民总体收入水平不高,经济以种植与养殖为主,可知该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就业机会少,村民收入低,而外岀务工收入水平较高;Z村靠近城市,交通便利,村民外出务工方便。第(3)题,根据题目要求可知,
19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
增加村民收入的关键是发挥合作双方的优势。结合材料可知,该村经济的优势主要在资源和交通两方面,即发挥该村经济以种植与养殖为主的优势,为企业提供农副产品和民宿、餐饮、休闲等生活配套服务;发挥交通优势,配合企业发展物流、租赁等生产性服务业。外来企业的优势主要在技术和资金方面,即发挥企业技术和资金优势,增加投入,加强对村民的技能培训,提高村民的就业能力。
19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
答案:(1)为满足城镇发展的用地需求,部分农林用地转变为城镇建设用地;外来企业建设需要征用农林用地;村庄道路、住宅等建设占用农林用地。
(2)当地企业提供的就业机会少;外出务工人员多;靠近城市,交通便利,村民外出务工方便;与传统农业相比,外出务工收入水平相对较高。
(3)发挥该村资源优势,为企业提供农副产品;满足企业需求,提供民宿、餐饮、休闲等生活配套服务;发挥区位优势,配合企业发展物流、租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挥企业技术和资金优势,加强村民的技能培训,提高村民的就业能力。
19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嘉南平原位于台湾岛西部浊水溪以南,由浊水溪、曾文溪等河流冲积而成,是台湾岛面积最大的平原。嘉南平原早期许多地方是对天气依赖程度很高的“看天田”,直到嘉南大圳(圳,灌溉用的水渠)完工后,该平原有了“谷仓”之美称。嘉南大圳以乌山头水库(位于曾文溪支流官田溪上游狭小谷地,水源通过隧道引自曾文溪上游)和浊水溪为主要水源,经由供水渠,对农田进行灌溉,灌溉过的水,再经排水渠注入海洋。嘉南大圳虽然是台湾岛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但是灌溉用水供应有限,当地也形成了相应的作物布局,把水稻、甘蔗和杂粮组合在一个灌溉区内,每种作物种植面积各占三分之一,将这三种农作物进行轮换种植,形成了三年轮作制。下图示意嘉南平原位置。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
(1)与台湾岛东部地区相比,分析嘉南平原成为台湾主要农业区的有利自然条件。
(2)说明嘉南大圳修建后对嘉南平原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作用。
(3)说明嘉南大圳灌溉用水供应有限的原因。
(4)简析嘉南平原灌溉区内同时种植水稻、甘蔗和杂粮,并进行轮作的原因。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
解析:第(1)题,农业区的自然条件可从地形、气候、土壤、水源四个方面来回答;由文字材料和图可知,嘉南平原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河流冲积形成,土壤深厚肥沃;河网密布,便于灌溉。第(2)题,由材料可知,圳是灌溉用的水渠,嘉南大圳对嘉南平原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作用可从灌溉、排水、改良土壤三个方面来回答。供水渠能够提供灌溉用水,扩大灌溉面积,防御旱灾;排水渠利于洪水的宣泄,减轻洪涝灾害;排水渠将沿海平原土壤中的盐分排入海洋,改良土质,增加耕地面积。第(3)题,嘉南大圳灌溉用水供应有限的原因是嘉南大圳的灌溉用水主要来自乌山头水库和浊水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
溪,乌山头水库位于曾文溪支流上游,集水区域较小,曾文溪上游供水有限,水量不足;嘉南大圳水库面积狭小,蓄水量有限;浊水溪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枯水期流量小,不能提供足够的灌溉用水。第(4)题,由文字材料可知,同时种植可解决灌溉水源不足的问题,因为水稻、甘蔗和杂粮的需水量和所需要的灌溉时间各不相同;另外轮作能合理利用土壤养分,保持土壤肥力,减轻病虫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
答案:(1)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地势低,热量条件更为充足);河流冲积形成,土壤深厚肥沃;河网密布,便于灌溉。
(2)供水渠能够提供灌溉用水,扩大灌溉面积,防御旱灾;排水渠利于洪水的宣泄,减轻洪涝灾害;排水渠将沿海平原土壤中的盐分排入海洋,改良土质,增加耕地面积。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
(3)(嘉南大圳的灌溉用水主要来自乌山头水库和浊水溪)乌山头水库位于曾文溪支流上游,集水区域较小,曾文溪上游供水有限,水量不足;水库面积狭小,蓄水量有限;浊水溪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枯水期流量小,不能提供足够的灌溉用水。
(4)水稻、甘蔗和杂粮的需水量和所需要的灌溉时间各不相同,同时种植可以避免因集中灌溉导致灌溉水源不足的问题;水稻、甘蔗和杂粮轮作能合理利用土壤养分,保持土壤肥力,减轻病虫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
阶段评估检测(七)
点击进入WORD链接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