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认识分子动理论
1.校门口新搬来了一个做臭豆腐的小摊,同学们远远地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说明 .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 .
2.如图所示是一组实验,观察实验完成填空.
(1)如图甲所示,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再注入酒精直至充满.封闭管口,并将玻璃管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 ,观察液面的位置,混合后与混合前相比,总体积变 了.
(2)图乙是扩散现象,说明 .
图丙是把墨水滴入冷水和热水的情况,此实验还说明温度越 ,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3)如图丁所示,把一块玻璃板用弹簧测力计拉出水面,在即将离开水面时,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示数变 ,离开水面后变 ,说明了 .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 .
固、液、气三态中的分子
3.教材P127图变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物质的三态变化模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再变成气态的过程中分子间的间隔在不断地变大
B.物质的三态变化过程中出现了三种分子,分别是固态分子、液态分子、气态分子
C.物质的三态变化过程中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但分子本身并没有变成其他分子
D.物质在三态变化中分子间的间隔是气态大于液态,液态大于固态
4.传统文化“不斗秾华不占红,自飞晴野雪濛濛”是唐代诗人吴融描写漫天飞舞柳絮的诗句.春夏之交,我们看到漫天飞舞的柳絮 (选填“是”或“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5.打开中药包会闻到淡淡的药香味,这是 现象.慢火熬制,等药汤沸腾后,药香味更加浓郁,这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 (选填“剧烈”或“缓慢”).捆扎药包的细绳很难被拉断,是因为分子间存在 (选填“引力”或“斥力”).
6.如图甲所示,小明将两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玻璃瓶口对口对接(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大),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去玻璃板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两瓶气体的颜色都变为均匀的红棕色,这是 现象,它说明了组成物质的分子 ,小明又设计了乙、丙两种放置方式,其中不合理的是 .
7.(2024·菏泽三模)“花气袭人知骤暖”,这是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诗句,其中隐含的物理知识为: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程度与 有关;雨后天晴,荷叶上两滴滚动的水珠相遇时,会汇合变成一滴较大的水滴,这说明分子间存在 .
8.物理观念“生活就像剥圆葱,只要一直剥,总有一片会使你落泪”.请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说明剥圆葱会落泪的原因.
9.(2024·常州中考)端午节煮粽子时,厨房飘满了粽子的清香,这说明( )
A.分子间存在吸引力
B.分子间存在排斥力
C.分子在无规则运动
D.液体分子连续分布,气体分子间有间隙
10.(2024·安徽芜湖模拟)如图所示,封闭在注射器中的空气被压缩后,气体分子的( )
A.个数减少 B.质量减小
C.间隔减小 D.种类减少
11.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A.水结成冰——温度降低,分子停止运动
B.汽油挥发——分子体积变大
C.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D.轮胎充气——分子间有间隔
12.科学探究“天宫课堂”是为发挥中国空间站的综合效益,推出的首个太空科普教育品牌,在“天宫课堂”上,中国航天员担任“太空教师”,以青少年为主要教学对象,采取天地协同互动方式开展太空授课活动.
(1)如图甲所示,“太空教师”把纸做的小花放在水球上,花朵竟然神奇地绽放了,从分子动理论的角度看,这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 .
(2)如图乙所示,在“液桥”实验中,将两块透明板上的水球接触后变成一个,然后将两块透明板分开,中间形成一个长约10 cm的液桥,液桥能粘连在一起,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力;如果这个实验在地面上完成,则液桥的长度会变短,这是因为受到了 力的影响.
(3)航天员在“天宫课堂”中演示了水球变“懒”实验.如图丙所示,当用注射器向水球喷出空气时,水球的震动很激烈,使水球发生震动的施力物体是 (选填“注射器”“地球”或“空气”);如图丁所示,当在水球内加入钢球后,钢球并没有飞出去,而是很快和水球合成了一个整体,这说明分子间存在 (选填“引力”或“斥力”).10.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认识分子动理论
1.校门口新搬来了一个做臭豆腐的小摊,同学们远远地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说明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 加快 .
2.如图所示是一组实验,观察实验完成填空.
(1)如图甲所示,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再注入酒精直至充满.封闭管口,并将玻璃管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 混合 ,观察液面的位置,混合后与混合前相比,总体积变 小 了.
(2)图乙是扩散现象,说明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
图丙是把墨水滴入冷水和热水的情况,此实验还说明温度越 高 ,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3)如图丁所示,把一块玻璃板用弹簧测力计拉出水面,在即将离开水面时,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示数变 大 ,离开水面后变 小 ,说明了 分子间存在引力 .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 分子间存在斥力 .
固、液、气三态中的分子
3.教材P127图变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物质的三态变化模型的说法错误的是( B )
A.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再变成气态的过程中分子间的间隔在不断地变大
B.物质的三态变化过程中出现了三种分子,分别是固态分子、液态分子、气态分子
C.物质的三态变化过程中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但分子本身并没有变成其他分子
D.物质在三态变化中分子间的间隔是气态大于液态,液态大于固态
4.传统文化“不斗秾华不占红,自飞晴野雪濛濛”是唐代诗人吴融描写漫天飞舞柳絮的诗句.春夏之交,我们看到漫天飞舞的柳絮 不是 (选填“是”或“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5.打开中药包会闻到淡淡的药香味,这是 扩散 现象.慢火熬制,等药汤沸腾后,药香味更加浓郁,这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 剧烈 (选填“剧烈”或“缓慢”).捆扎药包的细绳很难被拉断,是因为分子间存在 引力 (选填“引力”或“斥力”).
6.如图甲所示,小明将两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玻璃瓶口对口对接(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大),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去玻璃板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两瓶气体的颜色都变为均匀的红棕色,这是 扩散 现象,它说明了组成物质的分子 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小明又设计了乙、丙两种放置方式,其中不合理的是 乙 .
7.(2024·菏泽三模)“花气袭人知骤暖”,这是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诗句,其中隐含的物理知识为: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程度与 温度 有关;雨后天晴,荷叶上两滴滚动的水珠相遇时,会汇合变成一滴较大的水滴,这说明分子间存在 引力 .
8.物理观念“生活就像剥圆葱,只要一直剥,总有一片会使你落泪”.请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说明剥圆葱会落泪的原因.
因为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当剥圆葱时,大量的辛辣刺激分子会运动到空气中,进入人的眼睛,刺激眼睛落泪.
9.(2024·常州中考)端午节煮粽子时,厨房飘满了粽子的清香,这说明( C )
A.分子间存在吸引力
B.分子间存在排斥力
C.分子在无规则运动
D.液体分子连续分布,气体分子间有间隙
10.(2024·安徽芜湖模拟)如图所示,封闭在注射器中的空气被压缩后,气体分子的( C )
A.个数减少 B.质量减小
C.间隔减小 D.种类减少
11.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D )
A.水结成冰——温度降低,分子停止运动
B.汽油挥发——分子体积变大
C.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D.轮胎充气——分子间有间隔
12.科学探究“天宫课堂”是为发挥中国空间站的综合效益,推出的首个太空科普教育品牌,在“天宫课堂”上,中国航天员担任“太空教师”,以青少年为主要教学对象,采取天地协同互动方式开展太空授课活动.
(1)如图甲所示,“太空教师”把纸做的小花放在水球上,花朵竟然神奇地绽放了,从分子动理论的角度看,这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 引力 .
(2)如图乙所示,在“液桥”实验中,将两块透明板上的水球接触后变成一个,然后将两块透明板分开,中间形成一个长约10 cm的液桥,液桥能粘连在一起,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引 力;如果这个实验在地面上完成,则液桥的长度会变短,这是因为受到了 重 力的影响.
(3)航天员在“天宫课堂”中演示了水球变“懒”实验.如图丙所示,当用注射器向水球喷出空气时,水球的震动很激烈,使水球发生震动的施力物体是 空气 (选填“注射器”“地球”或“空气”);如图丁所示,当在水球内加入钢球后,钢球并没有飞出去,而是很快和水球合成了一个整体,这说明分子间存在 引力 (选填“引力”或“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