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力和机械本章总结
1.工程实践(辽宁中考)如图所示是元代王祯《农书》中描绘的农民使用扇车清选谷物的情景.农民快速摇动摇柄,扇轮转动产生气流,当把谷物倒入扇车时,谷物在 重 力的作用下落入扇车,气流使枯瘪谷物从出风口飞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 .扇车的摇柄是 轮轴 (填简单机械名称).
第1题图
2.(2024·大庆中考)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画出球A所受重力的示意图(重心在球心处)和力F的力臂L.
3.(2023·北京中考)如图所示的实例,目的是减小摩擦的是( A )
4.(2024·临沂中考)2023年9月24日,中国组合在赛艇女子轻量级双人双桨决赛中夺冠,斩获杭州亚运会首金.如图所示,赛艇的桨可视为杠杆,下列工具正常使用时,与桨属于同类杠杆的是( A )
5.社会发展(2024·深圳中考)2024年6月2日,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这是人类的探测器历史上首次登陆月球背面,如图是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背面3D动画模拟图.嫦娥六号从月球带回月壤,月壤的( A )
A.质量不变 B.质量变小
C.重力变小 D.重力不变
6.(扬州中考)若地球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突然消失:①物体将没有质量;②摩擦力将不存在;③火焰的形状是球形的;④瀑布将消失.其中正确的是( C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传统文化(益阳中考)冬至打年糕是中国传统习俗之一.如图所示是用木制榔头捶打年糕的过程,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石槽始终未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向下砸榔头时,榔头只受到重力的作用
B.榔头打击年糕时,人对年糕有力的作用
C.年糕凹陷,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年糕凹陷,说明榔头对年糕有打击力,而年糕对榔头没有作用力
8.(2024·盐城中考)某弹簧测力计未挂重物时指针在零刻度线下方.在使用它测量钩码重力之前,应该先( D )
A.把挂钩向下拉 B.把挂钩向上托
C.把面板向上移 D.把面板向下移
9.(常德中考)如图所示,小明组装了甲、乙两种滑轮,用来提升同一物体,g物=200 N(不计绳重、轮重和摩擦),要使物体竖直匀速提升2 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F甲=200 N,并向上移动4 m
B.F甲=100 N,并向上移动2 m
C.F乙=200 N,并向上移动1 m
D.F乙=400 N,并向上移动1 m
10.(2023·连云港中考)如图所示,每个钩码的质量为50 g,在均匀杠杆的A处挂2个钩码,B处挂1个钩码,杠杆恰好水平平衡.在A、B两处再各加1个钩码,那么( C )
A.杠杆仍水平平衡
B.杠杆的左边向下倾斜
C.杠杆的右边向下倾斜
D.将A处的钩码向左移动一格,杠杆仍能水平平衡
11.工程实践(2024·广安中考)桔槔是《天工开物》中记载的一种原始的汲水工具,在拗石辅助下,人几乎可以不用力就能将一桶水从井中提起.如图所示,已知A点所挂拗石重力为100 N,OA∶OB=2∶1,两侧悬挂的绳子始终保持在竖直方向,忽略横杆和绳的重力(ρ水=1.0×103 kg/m3,g=10 N/kg).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桔槔平衡时,桶内水的体积为2×10-2 m3
B.桔槔是杠杆装置
C.桔槔平衡时,A、B两点所受的拉力之比为1∶2
D.要想一次提取更多的水,可以将悬挂点A向远离O点方向移动
12.工程实践(自贡中考)杆秤是一种中国传统的称量工具,凝聚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如图所示,O为杆秤提纽,OA=8 cm,秤砣质量m=0.2 kg,不挂重物和秤砣时,手提提纽,秤杆可水平平衡.用它称鱼,当秤砣置于B点时,秤杆再次水平平衡,此时测得OB=32 cm,则鱼的质量为( B )
A.1.0 kg B.0.8 kg
C.0.6 kg D.0.4 kg
13.(2024·无锡中考)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将木块放在水平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木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0.3 N;再将毛巾平铺在木板上进行实验,可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的关系;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关系,你的做法是: 在木块上面放不同个数的钩码,匀速拉动木块,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
14.新考法(2024·山西中考)小明在成长笔记中记录了如下错题,请你帮助他找出错误之处、分析错因并写出正确解答过程.
错题记录
站立地面踏脚跟是中国传统文化“八段锦”的第八式.如图为踏脚跟时右脚的一些相关数据,当脚跟抬离地面时,请你计算小腿肌肉拉力F1的大小. 解:如图将脚看作杠杆,抬脚跟时脚绕支点O转动,动力为F1,阻力为F2,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得,小腿肌肉拉力F1== =900 N.
错题改正
(1)错误之处: 计算所得的省力杠杆的动力大于阻力. (2)错因分析: 解题时错把阻力作用点到动力所在作用线的距离当作动力臂L1了,在杠杆中,动力臂是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图中动力臂的距离应为L1=12 cm+4 cm=16 cm=0.16 m. (3)正确解答: 解:如图将脚看作一个杠杆,抬脚跟时脚绕支点O转动,动力为F1,阻力为F2.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得,小腿肌肉拉力F1===225 N.第六章 力和机械本章总结
1.工程实践(辽宁中考)如图所示是元代王祯《农书》中描绘的农民使用扇车清选谷物的情景.农民快速摇动摇柄,扇轮转动产生气流,当把谷物倒入扇车时,谷物在 力的作用下落入扇车,气流使枯瘪谷物从出风口飞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扇车的摇柄是 (填简单机械名称).
第1题图
2.(2024·大庆中考)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画出球A所受重力的示意图(重心在球心处)和力F的力臂L.
3.(2023·北京中考)如图所示的实例,目的是减小摩擦的是( )
4.(2024·临沂中考)2023年9月24日,中国组合在赛艇女子轻量级双人双桨决赛中夺冠,斩获杭州亚运会首金.如图所示,赛艇的桨可视为杠杆,下列工具正常使用时,与桨属于同类杠杆的是( )
5.社会发展(2024·深圳中考)2024年6月2日,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这是人类的探测器历史上首次登陆月球背面,如图是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背面3D动画模拟图.嫦娥六号从月球带回月壤,月壤的( )
A.质量不变 B.质量变小
C.重力变小 D.重力不变
6.(扬州中考)若地球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突然消失:①物体将没有质量;②摩擦力将不存在;③火焰的形状是球形的;④瀑布将消失.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传统文化(益阳中考)冬至打年糕是中国传统习俗之一.如图所示是用木制榔头捶打年糕的过程,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石槽始终未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下砸榔头时,榔头只受到重力的作用
B.榔头打击年糕时,人对年糕有力的作用
C.年糕凹陷,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年糕凹陷,说明榔头对年糕有打击力,而年糕对榔头没有作用力
8.(2024·盐城中考)某弹簧测力计未挂重物时指针在零刻度线下方.在使用它测量钩码重力之前,应该先( )
A.把挂钩向下拉 B.把挂钩向上托
C.把面板向上移 D.把面板向下移
9.(常德中考)如图所示,小明组装了甲、乙两种滑轮,用来提升同一物体,g物=200 N(不计绳重、轮重和摩擦),要使物体竖直匀速提升2 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甲=200 N,并向上移动4 m
B.F甲=100 N,并向上移动2 m
C.F乙=200 N,并向上移动1 m
D.F乙=400 N,并向上移动1 m
10.(2023·连云港中考)如图所示,每个钩码的质量为50 g,在均匀杠杆的A处挂2个钩码,B处挂1个钩码,杠杆恰好水平平衡.在A、B两处再各加1个钩码,那么( )
A.杠杆仍水平平衡
B.杠杆的左边向下倾斜
C.杠杆的右边向下倾斜
D.将A处的钩码向左移动一格,杠杆仍能水平平衡
11.工程实践(2024·广安中考)桔槔是《天工开物》中记载的一种原始的汲水工具,在拗石辅助下,人几乎可以不用力就能将一桶水从井中提起.如图所示,已知A点所挂拗石重力为100 N,OA∶OB=2∶1,两侧悬挂的绳子始终保持在竖直方向,忽略横杆和绳的重力(ρ水=1.0×103 kg/m3,g=10 N/kg).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桔槔平衡时,桶内水的体积为2×10-2 m3
B.桔槔是杠杆装置
C.桔槔平衡时,A、B两点所受的拉力之比为1∶2
D.要想一次提取更多的水,可以将悬挂点A向远离O点方向移动
12.工程实践(自贡中考)杆秤是一种中国传统的称量工具,凝聚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如图所示,O为杆秤提纽,OA=8 cm,秤砣质量m=0.2 kg,不挂重物和秤砣时,手提提纽,秤杆可水平平衡.用它称鱼,当秤砣置于B点时,秤杆再次水平平衡,此时测得OB=32 cm,则鱼的质量为( )
A.1.0 kg B.0.8 kg
C.0.6 kg D.0.4 kg
13.(2024·无锡中考)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将木块放在水平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木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N;再将毛巾平铺在木板上进行实验,可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 的关系;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关系,你的做法是: .
14.新考法(2024·山西中考)小明在成长笔记中记录了如下错题,请你帮助他找出错误之处、分析错因并写出正确解答过程.
错题记录
站立地面踏脚跟是中国传统文化“八段锦”的第八式.如图为踏脚跟时右脚的一些相关数据,当脚跟抬离地面时,请你计算小腿肌肉拉力F1的大小. 解:如图将脚看作杠杆,抬脚跟时脚绕支点O转动,动力为F1,阻力为F2,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得,小腿肌肉拉力F1== =900 N.
错题改正
(1)错误之处: (2)错因分析: (3)正确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