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自我测评卷(二)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宇航员在我国天和核心舱中用手指轻轻推了一下“悬”在空中的笔,笔就开始向前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 ,笔离开手指后还能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它具有 惯性 .
2.(2024·合肥一模)合肥市阜阳路高架全长16.5 km,小明爸爸开车行完此高架用时15 min,则这段时间内车的平均速度为 66 km/h.
3.周末,小明从五聚山山脚走上山顶后,体表受到的大气压 减小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标准大气压取1.0×105 Pa,可托起 10 m高的水柱.(ρ水=1.0×103 kg/m3,g取10 N/kg)
4.小明在科技博览阅读中,查阅了不同星球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通过图像可知,在甲、乙两个星球上,重力与质量都成 正比 .一物体质量为10 kg,它在甲星球上受到的重力为 150 N.
5.(2024·临沂校级月考)重3 N的小球被竖直向上抛出.它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的空气阻力总是跟运动方向相反,大小都是0.5 N.则该球在下落过程中所受到的合力大小是 2.5 N,方向 竖直向下 .
6.(2024·云南中考)如图所示,美丽乡村建设的工地上,工人使用一个 定 (选填“定”或“动”)滑轮匀速提升重300 N的建筑材料(不计绳重和摩擦),则人的拉力为 300 N.
7.用手捏着一个重8 N、体积为1.2×10-3 m3的物体的两侧,将其浸没在水中,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12 N,放手后物体将 上浮 (选填“上浮”“悬浮”或“下沉”).(在整个过程中,物体未发生形变,水的密度ρ水=1.0×103 kg/m3,g取10 N/kg)
8.如图所示,质量为0.2 kg的容器中装有质量为0.5 kg的水,容器的底面积为100 cm2,容器内水面到容器底的距离为6 cm,则水对容器底的压力为 6 N;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 700 Pa(g取10 N/kg,ρ水=1.0×103 kg/m3).
第8题图
9.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测力计的两端分别通过细绳悬挂着GA=400 N、GB=200 N的两个物体.一个体重600 N的人站在地上,当人用力作用在B物体上时,A物体刚好静止不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400 N,B物体竖直方向上受力 平衡 (选填“平衡”或“不平衡”),已知该人的单脚面积为200 cm2,则人对地面的压强为 1×104 Pa(不计绳的重力和摩擦).
第9题图
10.如图所示是生活中常见的杆秤.称量时杆秤在水平位置平衡,被测物体和秤砣到提纽的距离分别为0.05 m、0.2 m,秤砣的质量为0.1 kg,秤杆的质量忽略不计,则被测物体的质量为 0.4 kg.若秤砣有缺损,则杆秤所测物体的质量会 偏大 (选填“偏大”或“偏小”).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1.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在天文学中,“光年”是时间单位
B.地球绕太阳运动,说明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C.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发现了电子,从而说明原子是可分的
D.病毒、分子、原子、质子、夸克是按照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
12.(2024·芜湖阶段练)“爱物理,爱生活”,对一些生活常识的认知是科学素养的重要方面,下列对一些生活中的相关物理量估测比较贴近事实的是( B )
A.一位中学生受到的重力约为50 N
B.中学生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 Pa
C.人骑自行车的速度大约为5 km/h
D.手掌所受的大气压力约为1 000 N
13.下列四幅图涉及的物理知识说法错误的是( C )
14.如图甲所示,风扇静止挂在天花板上,不计吊杆的重,风扇和吊杆的受力示意图如图乙所示.则( B )
A.F1与F2是一对平衡力
B.F1与G是一对平衡力
C.F2与F3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F3与G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15.蹦床又被称为“空中芭蕾”,是最能够展示人体运动美的项目之一.如图是运动员从最高点A下落至最低点C的简化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运动员在A点时受到的弹力最大
B.运动员在B点时受到的弹力最大
C.从B到C运动员受到的弹力逐渐变大
D.从B到C运动员受到的弹力保持不变
16.如图所示,将装满水的甲、乙两个相同水槽放在水平桌面上.甲水槽内放一个质量较小的鸭子A,乙水槽内放一个质量较大的鸭子B,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甲、乙两水槽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大小相等
B.鸭子A、B受到的浮力大小相等
C.甲、乙两水槽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大小不相等
D.鸭子A、B排出水的质量相等
17.小军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提拉放在台秤托盘中央的圆柱体A,如图所示.当台秤示数为6.8 N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2 N.圆柱体A的底面积为50 cm2,高为8 cm,且它始终处于静止状态.g取10 N/k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圆柱体A的密度为1.7 g/cm3
B.当台秤示数增大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也增大
C.当台秤示数为零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4.6 N
D.当台秤示数为1.6 N时,圆柱体A对托盘的压强为320 Pa
三、实验题(第18小题3分,第19小题5分,第20小题6分,共14分)
18.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由图可知,小车通过AB段的路程为 40.0 cm,如果测得时间tAB=16 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 2.5 cm/s.
(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出的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小 (选填“大”或“小”).
(3)实验测出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比AC段 小 (选填“大”或“小”).
(4)从A点运动到C点,小车做的是 变速 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下列选项中,能说明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图像是 C (选填字母).
19.在学习了密度、浮力、杠杆的相关知识后,小丽同学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测出了一个物块的密度,请帮她将下列步骤补充完整.(g=10 N/kg,ρ水=1.0×103 kg/m3)
(1)相邻两刻度间距离相等的轻质杠杆静止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右 (选填“左”或“右”)调节.
(2)调节杠杆水平平衡后,用细线将物块挂于杠杆左侧,将3个钩码挂于右侧,杠杆仍处于水平平衡,如图乙所示,每个钩码的质量为100 g,则物块的质量为 400 g.
(3)将该物块浸没在装有水的烧杯中,调节右侧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处于水平平衡,如图丙所示,则物块在水中所受浮力为 2 N.
(4)物块的密度是 2×103 kg/m3.
(5)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多次实验,收集多组数据的目的是 A (选填字母).
A.避免实验的偶然性,便于得到普遍规律
B.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20.如图所示,在“探究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的实验中:(已知U形管内装水)
(1)实验前,用手轻按橡皮膜,发现U形管内液面几乎不动,说明装置 漏气 (选填“漏气”或“不漏气”).
(2)使用前,发现U形管内液面有高度差(左低右高),则接下来应该 B (选填字母).
A.从U形管右端倒出部分水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C.在U形管左端加入一些水
(3)在甲图中若只改变探头的朝向,U形管内液面高度差将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比较甲、乙两图可知,同一深度, 液体密度越大 ,液体压强越大;比较 乙、丙 两图可说明三峡大坝为何修建成上窄下宽的形状.
(5)另有一小组同学将U形管与一玻璃管侧壁相连,如图丁所示.现用一电吹风对准玻璃管口不断吹气,则 a (选填“a”或“b”)侧的液面较高.
四、计算题(第21小题4分,第22小题9分,第23小题9分,共22分;解答要有必要的公式和过程)
21.C919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种大型客机,已完成商业首航.假设某架飞机总质量为8×104 kg,静止在水平跑道上时,其轮胎与地面接触的总面积约为1 m2,g取10 N/kg.求该飞机:
(1)受到的重力.
(2)静止时对水平跑道的压强.
(3)以800 km/h匀速直线飞行18 min所通过的距离.
解:(1)根据G=mg可知,该飞机受到的重力为G=mg=8×104 kg×10 N/kg=8×105 N.
(2)飞机静止时,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飞机的重力,则静止时对水平跑道的压强为p====8×105 Pa.
(3)由于飞机的速度为800 km/h,根据v=可得,飞行18 min所通过的距离为s=vt=800 km/h× h=240 km.
22.甲、乙为两个相同的薄壁柱形容器,容器高度为0.8 m,甲中有2 kg的水,乙中A液体的质量为m,容器底面积为S0.(容器质量忽略不计)
(1)求甲中水的体积V甲.
(2)乙对地面的压强p乙.
(3)若甲中水的深度为0.6 m,乙中再加入A液体,使甲、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求乙中A液体的密度范围.
解:(1)甲中水的体积V甲===2×10-3 m3.
(2)乙对地面的压力F乙=G乙=mg,乙对地面的压强p乙==.
(3)当甲、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时,甲、乙对地面的压力相等,甲、乙为两个相同的薄壁柱形容器,所以甲、乙两容器内液体的重力相等,ρ水gS0h水=ρ液gS0h液,可得ρ液=·ρ水.乙中A液体的深度越小,密度越大,当乙中液体深度为容器高度0.8 m时,乙中A液体的密度最小,故A液体的最小密度为ρ液=·ρ水=×1.0×103 kg/m3=0.75×103 kg/m3.由图可知,此时乙中A液体的深度比水略大,还需再加入A液体才能使甲、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故乙液体的最大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乙液体的密度范围为0.75×103 kg/m3≤ρ液<1.0×103 kg/m3.
23.如图甲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置底面积为50 cm2,质量为800 g的薄壁容器,容器内装有20 cm深的某种液体.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棱长为10 cm的正方体物块,从液面缓慢浸入液体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物块浸入液体中深度h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容器的厚度忽略不计,容器内的液体没有溢出,g=10 N/kg)求:
(1)物块的密度.
(2)液体的密度.
(3)物块浸没后且没与容器底部接触,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解:(1)由图像知,当h=0时(即物体还没有浸入液体中),测力计的示数F示1=12 N,由二力平衡条件可知,物块的重力G=F示1=12 N.由G=mg=ρVg可知,物块的密度为ρ===1.2×103 kg/m3.
(2)当浸入深度h≥10 cm时,测力计的示数不变,说明此时浮力不变,物块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且此时测力计的示数F示2=4 N.
则物块浸没时受到的浮力F浮=G-F示2=12 N-4 N=8 N.
由F浮=ρ液V排g得,液体的密度
ρ液====0.8×103 kg/m3.
(3)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为50 cm2,最初液体的深度为20 cm,
则液体的质量m液=ρ液V液=ρ液S容器h0=0.8×103 kg/m3×50×10-4 m2×0.2 m=0.8 kg,
液体的重力G液=m液g=0.8 kg×10 N/kg=8 N,
容器的重力G容=m容g=800×10-3 kg×10 N/kg=8 N.
物块浸没后且没与容器底部接触,液体对物块的浮力为8 N,由力作用的相互性可知,物块对液体的压力F压=F浮=8 N,
将物块、圆柱形容器、液体看作一个整体,则其对桌面的压力F=G液+G容+F压=8 N+8 N+8 N=24 N,
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4.8×103 Pa.期末自我测评卷(二)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宇航员在我国天和核心舱中用手指轻轻推了一下“悬”在空中的笔,笔就开始向前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笔离开手指后还能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它具有 .
2.(2024·合肥一模)合肥市阜阳路高架全长16.5 km,小明爸爸开车行完此高架用时15 min,则这段时间内车的平均速度为 km/h.
3.周末,小明从五聚山山脚走上山顶后,体表受到的大气压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标准大气压取1.0×105 Pa,可托起 m高的水柱.(ρ水=1.0×103 kg/m3,g取10 N/kg)
4.小明在科技博览阅读中,查阅了不同星球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通过图像可知,在甲、乙两个星球上,重力与质量都成 .一物体质量为10 kg,它在甲星球上受到的重力为 N.
5.(2024·临沂校级月考)重3 N的小球被竖直向上抛出.它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的空气阻力总是跟运动方向相反,大小都是0.5 N.则该球在下落过程中所受到的合力大小是 N,方向 .
6.(2024·云南中考)如图所示,美丽乡村建设的工地上,工人使用一个 (选填“定”或“动”)滑轮匀速提升重300 N的建筑材料(不计绳重和摩擦),则人的拉力为 N.
7.用手捏着一个重8 N、体积为1.2×10-3 m3的物体的两侧,将其浸没在水中,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N,放手后物体将 (选填“上浮”“悬浮”或“下沉”).(在整个过程中,物体未发生形变,水的密度ρ水=1.0×103 kg/m3,g取10 N/kg)
8.如图所示,质量为0.2 kg的容器中装有质量为0.5 kg的水,容器的底面积为100 cm2,容器内水面到容器底的距离为6 cm,则水对容器底的压力为 N;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 Pa(g取10 N/kg,ρ水=1.0×103 kg/m3).
第8题图
9.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测力计的两端分别通过细绳悬挂着GA=400 N、GB=200 N的两个物体.一个体重600 N的人站在地上,当人用力作用在B物体上时,A物体刚好静止不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N,B物体竖直方向上受力 (选填“平衡”或“不平衡”),已知该人的单脚面积为200 cm2,则人对地面的压强为 Pa(不计绳的重力和摩擦).
第9题图
10.如图所示是生活中常见的杆秤.称量时杆秤在水平位置平衡,被测物体和秤砣到提纽的距离分别为0.05 m、0.2 m,秤砣的质量为0.1 kg,秤杆的质量忽略不计,则被测物体的质量为 kg.若秤砣有缺损,则杆秤所测物体的质量会 (选填“偏大”或“偏小”).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1.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天文学中,“光年”是时间单位
B.地球绕太阳运动,说明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C.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发现了电子,从而说明原子是可分的
D.病毒、分子、原子、质子、夸克是按照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
12.(2024·芜湖阶段练)“爱物理,爱生活”,对一些生活常识的认知是科学素养的重要方面,下列对一些生活中的相关物理量估测比较贴近事实的是( )
A.一位中学生受到的重力约为50 N
B.中学生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 Pa
C.人骑自行车的速度大约为5 km/h
D.手掌所受的大气压力约为1 000 N
13.下列四幅图涉及的物理知识说法错误的是( )
14.如图甲所示,风扇静止挂在天花板上,不计吊杆的重,风扇和吊杆的受力示意图如图乙所示.则( )
A.F1与F2是一对平衡力
B.F1与G是一对平衡力
C.F2与F3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F3与G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15.蹦床又被称为“空中芭蕾”,是最能够展示人体运动美的项目之一.如图是运动员从最高点A下落至最低点C的简化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员在A点时受到的弹力最大
B.运动员在B点时受到的弹力最大
C.从B到C运动员受到的弹力逐渐变大
D.从B到C运动员受到的弹力保持不变
16.如图所示,将装满水的甲、乙两个相同水槽放在水平桌面上.甲水槽内放一个质量较小的鸭子A,乙水槽内放一个质量较大的鸭子B,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水槽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大小相等
B.鸭子A、B受到的浮力大小相等
C.甲、乙两水槽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大小不相等
D.鸭子A、B排出水的质量相等
17.小军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提拉放在台秤托盘中央的圆柱体A,如图所示.当台秤示数为6.8 N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2 N.圆柱体A的底面积为50 cm2,高为8 cm,且它始终处于静止状态.g取10 N/k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圆柱体A的密度为1.7 g/cm3
B.当台秤示数增大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也增大
C.当台秤示数为零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4.6 N
D.当台秤示数为1.6 N时,圆柱体A对托盘的压强为320 Pa
三、实验题(第18小题3分,第19小题5分,第20小题6分,共14分)
18.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由图可知,小车通过AB段的路程为 cm,如果测得时间tAB=16 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 cm/s.
(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出的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选填“大”或“小”).
(3)实验测出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比AC段 (选填“大”或“小”).
(4)从A点运动到C点,小车做的是 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下列选项中,能说明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图像是 (选填字母).
19.在学习了密度、浮力、杠杆的相关知识后,小丽同学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测出了一个物块的密度,请帮她将下列步骤补充完整.(g=10 N/kg,ρ水=1.0×103 kg/m3)
(1)相邻两刻度间距离相等的轻质杠杆静止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
(2)调节杠杆水平平衡后,用细线将物块挂于杠杆左侧,将3个钩码挂于右侧,杠杆仍处于水平平衡,如图乙所示,每个钩码的质量为100 g,则物块的质量为 g.
(3)将该物块浸没在装有水的烧杯中,调节右侧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处于水平平衡,如图丙所示,则物块在水中所受浮力为 N.
(4)物块的密度是 kg/m3.
(5)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多次实验,收集多组数据的目的是 (选填字母).
A.避免实验的偶然性,便于得到普遍规律
B.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20.如图所示,在“探究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的实验中:(已知U形管内装水)
(1)实验前,用手轻按橡皮膜,发现U形管内液面几乎不动,说明装置 (选填“漏气”或“不漏气”).
(2)使用前,发现U形管内液面有高度差(左低右高),则接下来应该 (选填字母).
A.从U形管右端倒出部分水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C.在U形管左端加入一些水
(3)在甲图中若只改变探头的朝向,U形管内液面高度差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比较甲、乙两图可知,同一深度, ,液体压强越大;比较 两图可说明三峡大坝为何修建成上窄下宽的形状.
(5)另有一小组同学将U形管与一玻璃管侧壁相连,如图丁所示.现用一电吹风对准玻璃管口不断吹气,则 (选填“a”或“b”)侧的液面较高.
四、计算题(第21小题4分,第22小题9分,第23小题9分,共22分;解答要有必要的公式和过程)
21.C919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种大型客机,已完成商业首航.假设某架飞机总质量为8×104 kg,静止在水平跑道上时,其轮胎与地面接触的总面积约为1 m2,g取10 N/kg.求该飞机:
(1)受到的重力.
(2)静止时对水平跑道的压强.
(3)以800 km/h匀速直线飞行18 min所通过的距离.
22.甲、乙为两个相同的薄壁柱形容器,容器高度为0.8 m,甲中有2 kg的水,乙中A液体的质量为m,容器底面积为S0.(容器质量忽略不计)
(1)求甲中水的体积V甲.
(2)乙对地面的压强p乙.
(3)若甲中水的深度为0.6 m,乙中再加入A液体,使甲、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求乙中A液体的密度范围.
23.如图甲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置底面积为50 cm2,质量为800 g的薄壁容器,容器内装有20 cm深的某种液体.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棱长为10 cm的正方体物块,从液面缓慢浸入液体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物块浸入液体中深度h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容器的厚度忽略不计,容器内的液体没有溢出,g=10 N/kg)求:
(1)物块的密度.
(2)液体的密度.
(3)物块浸没后且没与容器底部接触,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