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自我测评卷(一)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其中“花气袭人”这是 现象,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 ,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的 加快.
2.许多轮船都有排水量的标记,某轮船的排水量是4 800 t,则该轮船满载时所受的浮力是 N.如图所示是该轮船从印度洋到北大西洋的过程中“吃水线”排列情况,由图可以判断:印度洋海水的密度 (选填“大于”或“小于”)北大西洋海水的密度.
第2题
3.小朵从家中出发到达京华城广场后,沿原路返回家中,其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行车.她运动的路程与时间的图像如图所示,则步行的是图中的 段,她骑车的速度是 m/s.
第3题图
4.科学思维《天工开物》中记载了一种捣谷用的舂(chōng)(如图甲所示),如图乙所示是其简化示意图,O为支点,F2为阻力(由锤头重力产生),阻力方向是 的,此时舂属于 杠杆.
5.课堂上,老师竖直向上抛出了一根粉笔,上升的过程中阻力的方向为 (选填“竖直向下”或“竖直向上”),粉笔在最高点时速度为零,此时粉笔 (选填“是”或“不是”)平衡状态,若在最高点时所有外力突然消失,粉笔的运动状态是 .
6.如图所示,一滑轮下端悬吊一个重50 N的物体,在拉力F的作用下物体在2 s内上升了2 m,(不计滑轮、绳的重力和摩擦)则拉力F= N,动滑轮上升的速度v= m/s.
7.船在水中航行时,船体受到水的阻力较大,影响了航行速度.如图所示是一种水翼船,船体下安装了水翼,船在高速航行时,水面下的水翼会使船体抬高从而减小水对船体的阻力.则水翼的形状应该是图中的 (选填“甲”或“乙”).
8.如图甲所示,两个相同的A、B正方体并排放在水平桌面上时,用F=5 N的水平力推动恰使它们做匀速直线运动;若将它们按图乙所示叠放,再次使它们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用 N的推力.
9.如图甲所示是一种红酒开瓶器,图乙是其简化示意图,O是支点,F2是瓶塞作用在B点的阻力.请在图乙中画出阻力臂L2,并画出作用在A点的最小动力F1及其动力臂L1.
第9题图
10.如图所示,长方体的容器内,重为1.5 N的圆柱体竖直漂浮在水中,其底面积S=30 cm2,则水对圆柱体下表面的压强p= Pa.
第10题图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1.(2024·池州期末)中国人自古就有“上天入海”的梦想,随着国家科技的飞速发展,这些梦想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对如图所示的“国之重器”的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
A.甲图, AS700飞艇中充入气体的密度等于空气的密度
B.乙图,093型核潜艇在浮出水面过程中,受到的浮力不变
C.丙图,C919客机升空时,机翼上方空气的流速大,压强大
D.丁图,航母福建舰上的舰载机起飞后,航母受到的浮力变小
12.妈妈过生日时,小宁为妈妈做了一盘西红柿炒鸡蛋,其中涉及很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切西红柿的刀刃较薄是为了减小压强
B.加盐后菜会变咸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油烟机抽走油烟的过程是利用了流体中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大
D.鸡蛋在碗沿上一磕就碎是因为碗对鸡蛋的力大于鸡蛋对碗的力
13.如图所示,重力不计的木板AB可绕O点无摩擦转动,在A端挂一棱长为10 cm的正方体M,一个重为40 N的物体m静止在C点,此时M对地面的压强为1×103 Pa,OA=20 cm,OC=10 cm,木板AB在水平位置平衡.现用一水平拉力F使物体m以2.5 cm/s的速度水平向右匀速运动,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g取10 N/kg)
A.物体M的重力为10 N
B.物体m静止在C点时,物体M对地面的压力是20 N
C.当物体M对地面的压力为0时,物体m匀速运动的时间为2 s
D.当物体M对地面的压力为0时,物体m匀速运动的时间为4 s
14.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t=3 s 时,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B.t=6 s 时,将F撤掉,物体立刻静止
C.2~4 s 内,物体所受摩擦力为3 N
D.t=1 s 时,物体所受摩擦力是1 N
15.(2024·安庆期末)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放置一个底面积为20 cm2、重力为30 N的长方体,现对其施加一个竖直向上大小为10 N的拉力F,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所受的合力为10 N
B.物体受到的支持力为30 N
C.物体对地面的压强为1×104 Pa
D.若减小F,物体对地面的压强变小
16.用如图所示的两个滑轮组分别提升一个重17 N的物体A(每个滑轮重相同),物体A在2 s内被提升了20 cm,拉力如图所示(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绳端移动的距离为60 cm
B.甲、乙两图中绳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之比为2∶3
C.拉力之比为3∶2
D.乙图中,动滑轮的重力为2 N
17.将装有适量水的烧杯置于水平桌面上,将一木块浸没到水中一定深度后撤去外力,木块开始上浮,如图所示,最后漂浮,且有五分之二的体积露出水面.已知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露出水面之前,木块所受浮力不变
B.在露出水面之前,木块所受浮力大于木块的重力
C.木块在浸没和漂浮两种情况下,水对烧杯底的压强相等
D.木块的密度为0.6 g/cm3
三、实验题(第18小题2分,第19小题6分,第20小题6分,共14分)
18.小强和小红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他们实验时发现,当分别往左、右两盘放入质量相等的砝码时,木块A处于静止状态,若再往右盘中增加一个砝码,木块A仍处于静止状态;经过思考,小强用小车B替换了木块A再进行实验,如图乙所示;同时,小红用硬纸片C替换了木块A再进行实验,如图丙所示.关于他们的改进方案,你的理解是:
(1)用小车B及硬纸片C替换木块A是为了 .
(2)小红的图丙实验应使用 (选填“轻质”或“厚重”)的硬纸片.
19.如图所示是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1)为了测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实验时应沿水平方向拉物块做 运动.这样测量的依据是 .
(2)甲、乙、丙三次实验中,滑动摩擦力最小的是 (选填“甲”“乙”或“丙”)实验.
(3)单杠运动员上杠前手上要涂防滑粉,是用到 两次实验得出的结论;他在做回环动作时手不能握杠太紧,是用到 两次实验得出的结论.
(4)比较甲、丁两次实验,某同学发现甲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于丁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由此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小红同学认为结论是错误的,她判断的理由是 .
20.为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小高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依据实验回答:
(1)比较b、c两图可知,物体浸在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 .
(2)比较图 和图d可知,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3)由图中的实验数据可知,盐水的密度为 g/cm3.(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g取10 N/kg)
四、计算与推导题(第21小题5分,第22小题8分,第23小题9分,共22分;解答要有必要的公式和过程)
21.周末小明随爸爸驾车从A地到C地旅游,汽车以90 km/h的平均速度行驶0.5 h到达B地,休息30 min后,再以80 km/h的平均速度行驶80 km到C地.求
(1)他们从A地到B地,汽车行驶的路程.
(2)他们从A地到C地的平均速度.
22.如图所示,将质量分布均匀的长方体砖块平放在水平地面上,第一次用竖直向上的力F1作用于ab的中点使砖微微抬起,第二次用竖直向上的力F2作用于bc的中点使砖微微抬起.
(1)请你推导证明:F1=F2.
(2)若砖的重力为50 N,ab=30 cm,bc=40 cm,在a点用力F使a端微微抬起,则力F最小为多少?
23.(安徽中考)如图甲所示,重为200 N的方形玻璃槽,底面积为0.4 m2,放在水平台面上,向槽中加水至水深0.3 m(已知ρ水=1.0×103 kg/m3,g取10 N/kg,玻璃槽的侧壁厚度不计).
(1)求水对槽底部的压强和槽底对水平台面的压强.
(2)如图乙所示,将棱长为20 cm的正方体物块轻轻放入水中,当其静止时,测出该物块露出水面的高度为5 cm,求该物块的密度.
(3)如图丙所示,用力F垂直向下作用在物块的上表面,使物块露出水面的高度为2 cm并保持静止,求此时力F的大小.期末自我测评卷(一)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其中“花气袭人”这是 扩散 现象,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 升高 ,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的 无规则运动 加快.
2.许多轮船都有排水量的标记,某轮船的排水量是4 800 t,则该轮船满载时所受的浮力是 4.8×107 N.如图所示是该轮船从印度洋到北大西洋的过程中“吃水线”排列情况,由图可以判断:印度洋海水的密度 小于 (选填“大于”或“小于”)北大西洋海水的密度.
第2题
3.小朵从家中出发到达京华城广场后,沿原路返回家中,其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行车.她运动的路程与时间的图像如图所示,则步行的是图中的 AB 段,她骑车的速度是 6 m/s.
第3题图
4.科学思维《天工开物》中记载了一种捣谷用的舂(chōng)(如图甲所示),如图乙所示是其简化示意图,O为支点,F2为阻力(由锤头重力产生),阻力方向是 竖直向下 的,此时舂属于 费力 杠杆.
5.课堂上,老师竖直向上抛出了一根粉笔,上升的过程中阻力的方向为 竖直向下 (选填“竖直向下”或“竖直向上”),粉笔在最高点时速度为零,此时粉笔 不是 (选填“是”或“不是”)平衡状态,若在最高点时所有外力突然消失,粉笔的运动状态是 静止 .
6.如图所示,一滑轮下端悬吊一个重50 N的物体,在拉力F的作用下物体在2 s内上升了2 m,(不计滑轮、绳的重力和摩擦)则拉力F= 100 N,动滑轮上升的速度v= 0.5 m/s.
7.船在水中航行时,船体受到水的阻力较大,影响了航行速度.如图所示是一种水翼船,船体下安装了水翼,船在高速航行时,水面下的水翼会使船体抬高从而减小水对船体的阻力.则水翼的形状应该是图中的 甲 (选填“甲”或“乙”).
8.如图甲所示,两个相同的A、B正方体并排放在水平桌面上时,用F=5 N的水平力推动恰使它们做匀速直线运动;若将它们按图乙所示叠放,再次使它们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用 5 N的推力.
9.如图甲所示是一种红酒开瓶器,图乙是其简化示意图,O是支点,F2是瓶塞作用在B点的阻力.请在图乙中画出阻力臂L2,并画出作用在A点的最小动力F1及其动力臂L1.
第9题图
10.如图所示,长方体的容器内,重为1.5 N的圆柱体竖直漂浮在水中,其底面积S=30 cm2,则水对圆柱体下表面的压强p= 500 Pa.
第10题图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1.(2024·池州期末)中国人自古就有“上天入海”的梦想,随着国家科技的飞速发展,这些梦想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对如图所示的“国之重器”的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D )
A.甲图, AS700飞艇中充入气体的密度等于空气的密度
B.乙图,093型核潜艇在浮出水面过程中,受到的浮力不变
C.丙图,C919客机升空时,机翼上方空气的流速大,压强大
D.丁图,航母福建舰上的舰载机起飞后,航母受到的浮力变小
12.妈妈过生日时,小宁为妈妈做了一盘西红柿炒鸡蛋,其中涉及很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切西红柿的刀刃较薄是为了减小压强
B.加盐后菜会变咸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油烟机抽走油烟的过程是利用了流体中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大
D.鸡蛋在碗沿上一磕就碎是因为碗对鸡蛋的力大于鸡蛋对碗的力
13.如图所示,重力不计的木板AB可绕O点无摩擦转动,在A端挂一棱长为10 cm的正方体M,一个重为40 N的物体m静止在C点,此时M对地面的压强为1×103 Pa,OA=20 cm,OC=10 cm,木板AB在水平位置平衡.现用一水平拉力F使物体m以2.5 cm/s的速度水平向右匀速运动,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C )(g取10 N/kg)
A.物体M的重力为10 N
B.物体m静止在C点时,物体M对地面的压力是20 N
C.当物体M对地面的压力为0时,物体m匀速运动的时间为2 s
D.当物体M对地面的压力为0时,物体m匀速运动的时间为4 s
14.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D )
A.t=3 s 时,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B.t=6 s 时,将F撤掉,物体立刻静止
C.2~4 s 内,物体所受摩擦力为3 N
D.t=1 s 时,物体所受摩擦力是1 N
15.(2024·安庆期末)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放置一个底面积为20 cm2、重力为30 N的长方体,现对其施加一个竖直向上大小为10 N的拉力F,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物体所受的合力为10 N
B.物体受到的支持力为30 N
C.物体对地面的压强为1×104 Pa
D.若减小F,物体对地面的压强变小
16.用如图所示的两个滑轮组分别提升一个重17 N的物体A(每个滑轮重相同),物体A在2 s内被提升了20 cm,拉力如图所示(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甲图中,绳端移动的距离为60 cm
B.甲、乙两图中绳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之比为2∶3
C.拉力之比为3∶2
D.乙图中,动滑轮的重力为2 N
17.将装有适量水的烧杯置于水平桌面上,将一木块浸没到水中一定深度后撤去外力,木块开始上浮,如图所示,最后漂浮,且有五分之二的体积露出水面.已知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
A.在露出水面之前,木块所受浮力不变
B.在露出水面之前,木块所受浮力大于木块的重力
C.木块在浸没和漂浮两种情况下,水对烧杯底的压强相等
D.木块的密度为0.6 g/cm3
三、实验题(第18小题2分,第19小题6分,第20小题6分,共14分)
18.小强和小红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他们实验时发现,当分别往左、右两盘放入质量相等的砝码时,木块A处于静止状态,若再往右盘中增加一个砝码,木块A仍处于静止状态;经过思考,小强用小车B替换了木块A再进行实验,如图乙所示;同时,小红用硬纸片C替换了木块A再进行实验,如图丙所示.关于他们的改进方案,你的理解是:
(1)用小车B及硬纸片C替换木块A是为了 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 .
(2)小红的图丙实验应使用 轻质 (选填“轻质”或“厚重”)的硬纸片.
19.如图所示是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1)为了测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实验时应沿水平方向拉物块做 匀速直线 运动.这样测量的依据是 二力平衡 .
(2)甲、乙、丙三次实验中,滑动摩擦力最小的是 甲 (选填“甲”“乙”或“丙”)实验.
(3)单杠运动员上杠前手上要涂防滑粉,是用到 乙、丙 两次实验得出的结论;他在做回环动作时手不能握杠太紧,是用到 甲、乙 两次实验得出的结论.
(4)比较甲、丁两次实验,某同学发现甲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于丁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由此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小红同学认为结论是错误的,她判断的理由是 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等 .
20.为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小高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依据实验回答:
(1)比较b、c两图可知,物体浸在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 越大 .
(2)比较图 e 和图d可知,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3)由图中的实验数据可知,盐水的密度为 1.2 g/cm3.(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g取10 N/kg)
四、计算与推导题(第21小题5分,第22小题8分,第23小题9分,共22分;解答要有必要的公式和过程)
21.周末小明随爸爸驾车从A地到C地旅游,汽车以90 km/h的平均速度行驶0.5 h到达B地,休息30 min后,再以80 km/h的平均速度行驶80 km到C地.求
(1)他们从A地到B地,汽车行驶的路程.
(2)他们从A地到C地的平均速度.
解:(1) 从A地到B地,汽车行驶的路程s=vt=90 km/h×0.5 h=45 km.
(2)从A地到C地的平均速度v平===62.5 km/h.
22.如图所示,将质量分布均匀的长方体砖块平放在水平地面上,第一次用竖直向上的力F1作用于ab的中点使砖微微抬起,第二次用竖直向上的力F2作用于bc的中点使砖微微抬起.
(1)请你推导证明:F1=F2.
(2)若砖的重力为50 N,ab=30 cm,bc=40 cm,在a点用力F使a端微微抬起,则力F最小为多少?
解:(1)第一次以与地面接触的右边为支点转动,F1克服重力才能将砖抬起,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F1×cb=G×cb,则F1=G.第二次同理有,F2×ab=G×ab,F2=G,所以F1=F2.
(2)在a点用力F使a端微微抬起,此时c为支点,重力的作用点在ac连线的中点处,此时F的力臂为砖的重力的力臂的2倍,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F=G=×50 N=25 N.
23.(安徽中考)如图甲所示,重为200 N的方形玻璃槽,底面积为0.4 m2,放在水平台面上,向槽中加水至水深0.3 m(已知ρ水=1.0×103 kg/m3,g取10 N/kg,玻璃槽的侧壁厚度不计).
(1)求水对槽底部的压强和槽底对水平台面的压强.
(2)如图乙所示,将棱长为20 cm的正方体物块轻轻放入水中,当其静止时,测出该物块露出水面的高度为5 cm,求该物块的密度.
(3)如图丙所示,用力F垂直向下作用在物块的上表面,使物块露出水面的高度为2 cm并保持静止,求此时力F的大小.
解:(1)水对槽底的压强p=ρ水gh=1.0×103 kg/m3×10 N/kg×0.3 m=3×103 Pa.水的体积V=Sh=0.4 m2×0.3 m=0.12 m3,水的重力G水=ρ水Vg=1.0×103 kg/m3×0.12 m3×10 N/kg=1 200 N,玻璃槽对水平台面的压力F=G水+G玻璃槽=1 200 N+200 N=1 400 N,玻璃槽对水平台面的压强p'===3.5×103 Pa.
(2)正方体物块轻轻放入水中,当其静止时,处于漂浮状态,所以F浮=G物,根据F浮=ρ水V排g、G=mg和ρ=可得,ρ水V排g=ρ物gV物,代入数值可得,1.0×103 kg/m3×(0.2 m)2×(0.2 m-0.05 m)×10 N/kg=ρ物×10 N/kg×(0.2 m)3,解得ρ物=0.75×103 kg/m3.
(3)根据力的平衡可知,力F的大小等于物块增大的浮力,即F=ΔF浮=ρ水ΔV排g=1.0×103 kg/m3×(0.2 m)2×(0.05 m-0.02 m)×10 N/kg=12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