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阶训练专题九 利用浮力测密度 同步练 (学生版+答案版) 2024-2025学年物理沪粤版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升阶训练专题九 利用浮力测密度 同步练 (学生版+答案版) 2024-2025学年物理沪粤版八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2-18 09:48:32

文档简介

升阶训练专题九 利用浮力测密度
称重法测密度
1.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密封透明的瓶子(质量和厚度不计,装有适量酸奶)替代原实验中的物体,如图甲所示.
(1)将瓶子浸没在水中,如图乙所示,此时瓶子受到的浮力为 4.5 N.
(2)继续向上提升弹簧测力计,当酸奶液面与水面相平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由以上数据可以得出:在液体密度一定时,浮力大小与 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有关.
(3)通过这个实验还可以计算出酸奶的密度ρ= 1.2×103 kg/m3.
一漂一沉法测密度
2.某实验小组用天平、溢水杯和刻度尺等器材测出了质地均匀的正方体蜡块和盐水的密度.
(1)用天平测蜡块的质量时,应将蜡块放在天平的 左 盘;天平平衡时,砝码质量与游码示数如图甲所示,则蜡块的质量是 9 g.
(2)用细长针使蜡块浸没在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再用天平测得溢出水的质量为10 g,则蜡块的体积是 10 cm3,蜡块的密度ρ蜡= 0.9 g/cm3.
(3)用刻度尺测出正方体蜡块的高度为h1,如图乙所示,蜡块漂浮在盐水中,再用刻度尺测出蜡块露出液面的高度为h2,则盐水的密度ρ盐水=(用h1、h2和ρ蜡表示).
双漂法测密度
3.小明在“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规律”的实验中,做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将同一物体A逐渐浸入到密度为ρ0的液体中,并通过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规律,得出以下一些结论.
(1)分析比较图1中甲、乙、丙,可初步得出结论:当液体的密度相同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 越大 ;分析比较图1中的甲、丙、丁,可初步得出结论: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物体所受浮力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 无关 (选填“有关”或“无关”).
(2)由图1实验可知,A物体的重力为 6 N,A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所受的浮力是 2 N.
(3)同组的小华同学利用浮力测出了金属块B的密度,她的具体操作如下:
①取棱长为a的正方体木块,放入装有适量该液体的烧杯中,待其静止后用刻度尺测出有高度露出液面,如图2甲所示,则木块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是 ρ0ga (用相关的物理量表示).
②将B物体放在木块中央静止后用刻度尺测出此时木块露出液面的高度为h1,如图2乙所示.
③用体积可忽略不计的细线将物体B系在木块中央,放入液体中静止后测出此时木块露出液面高度为h2,如图2丙所示.
④则B物体的密度ρB= ×ρ0 (用相关的物理量表示).
升阶训练专题十 压强与浮力的综合分析和计算
1.(2024·达州中考)如图所示,一重为20 N的正方体木块静止在盛水的薄壁柱形容器中,已知容器底面积S=200 cm2,则木块下底面受到水的压力为 20 N,木块放入容器前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量为 1 000 Pa.(ρ水=1.0×103 kg/m3,g=10 N/kg)
2.如图甲,不吸水的石块m叠放在浸在水中的木块M上保持静止,石块的重力为4 N、体积为200 cm3,木块的重力为8 N、底面积为200 cm2,此时木块M排开液体的体积为 1 200 cm3.当按图乙方式连接静止时,木块M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为 500 Pa.(ρ水=1.0×103 kg/m3,g=10 N/kg)
3.(2024·临沂中考)水平桌面上的两个相同的烧杯中盛有两种不同的液体,两个相同的物块在液体中静止时两液面相平,如图所示.下列选项中的物理量,相等的是( B )
A.两物块底部受到的压力
B.两物块排开液体的质量
C.两液体对烧杯底的压强
D.两烧杯对桌面的压强
4.如图所示,一个棱长为10 cm的正方体竖直悬浮在某液体中,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F1为5 N,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F2为13 N.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g取10 N/kg)( C )
A.正方体受到的浮力为8 N
B.液体的密度为0.8×103 kg/m3
C.正方体上表面到液面的距离h=5 cm
D.液体对物体下表面的压强为1.3×103 Pa
5.某大桥在施工时,要向江中沉放大量的施工构件.如图甲所示,假设一正方体构件从江面被匀速吊入江水中,在沉入过程中,其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h逐渐增大,构件所受浮力F1、钢绳拉力F2随h的变化如图乙所示.(江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g取10 N/kg)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B )
A.构件的棱长为4 m
B.构件的密度为3×103 kg/m3
C.浮力F1随h变化的关系图线是图乙中的①图线
D.当构件的下表面距江面4 m深时,构件上表面受到江水的压强为4×104 Pa
6.(2024·合肥三模)如图甲所示,棱长为10 cm的正方体木块A在水中静止时漂浮在水面上,此时木块的露出水面;若将一个与A等体积的正方体B粘在A的上方,此时A、B刚好浸没在水中,请计算(ρ水=1.0×103 kg/m3):
(1)木块A的密度ρA.
(2)物体B的密度ρB.
(3)若容器底面积为200 cm2,则与甲图相比较,乙图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大了多少?
解:(1)已知正方体木块A的棱长为10 cm,木块A的体积为VA=(10 cm)3=1 000 cm3=1×10-3 m3.
甲图中,A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此时木块的露出水面,所以A木块排开水的体积为
VA排=VA=×1×10-3 m3=6×10-4 m3.
则物体A的重力GA==ρ水g=1.0×103 kg/m3×6×10-4 m3×10 N/kg=6 N.
A的质量mA===0.6 kg,
则A的密度ρA===0.6×103 kg/m3.
(2)乙图中A和B一起悬浮时,因为V排=VA+VB=2VA=2×1×10-3 m3=2×10-3 m3,
A、B整体受到的浮力F浮总=ρ水V排g=1.0×103 kg/m3×2×1 m3×10 N/kg=20 N.
对A、B受力分析可得,GA+GB=F浮总,则GB=F浮总-GA=20 N-6 N=14 N.
则B的密度ρB===1.4×103 kg/m3.
(3)对比甲、乙两图,B全部浸入液体时,液面上升的高度Δh=====7 cm,
乙图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比甲图增加
Δp=ρ水gΔh=1.0×103 kg/m3×10 N/kg×7×10-2 m=700 Pa.
7.社会发展(2024·深圳中考)“海葵一号”是中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亚洲首艘浮式生产储卸型装置,“海葵一号”漂浮在大海上工作,从空中俯瞰像一朵绽放的葵花.傲傲同学查阅资料得知:“海葵一号”的质量是3.7×107 kg,满载时排开海水的质量是1.0×108 kg.g 取10 N/kg, 海水的密度为 1.0×103 kg/m3,根据已知信息求:
(1)“海葵一号”满载时受到的浮力.
(2)“海葵一号”一次最多能储存石油的质量.
(3)当一架3×104 N的直升机停放在“海葵一号”的水平停机坪上时,直升机与停机坪接触的面积是0.06 m2,请帮助傲傲同学求出直升机对停机坪的压强.
解:(1)“海葵一号”满载时受到的重力G=mg=1.0×108 kg×10 N/kg=1.0×109 N.“海葵一号”漂浮在海面上,根据二力平衡,“海葵一号”满载时受到的浮力F浮=G=1.0×109 N.
(2)“海葵一号”一次最多能储存石油的质量m=m排-m海=1.0×108 kg-3.7×107 kg=6.3×107 kg.
(3)直升机停放在水平停机坪上,对停机坪的压力F=G机=3×104 N,直升机对停机坪的压强p===5×105 Pa.升阶训练专题九 利用浮力测密度
称重法测密度
1.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密封透明的瓶子(质量和厚度不计,装有适量酸奶)替代原实验中的物体,如图甲所示.
(1)将瓶子浸没在水中,如图乙所示,此时瓶子受到的浮力为 N.
(2)继续向上提升弹簧测力计,当酸奶液面与水面相平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由以上数据可以得出:在液体密度一定时,浮力大小与 有关.
(3)通过这个实验还可以计算出酸奶的密度ρ= kg/m3.
一漂一沉法测密度
2.某实验小组用天平、溢水杯和刻度尺等器材测出了质地均匀的正方体蜡块和盐水的密度.
(1)用天平测蜡块的质量时,应将蜡块放在天平的 盘;天平平衡时,砝码质量与游码示数如图甲所示,则蜡块的质量是 g.
(2)用细长针使蜡块浸没在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再用天平测得溢出水的质量为10 g,则蜡块的体积是 cm3,蜡块的密度ρ蜡= g/cm3.
(3)用刻度尺测出正方体蜡块的高度为h1,如图乙所示,蜡块漂浮在盐水中,再用刻度尺测出蜡块露出液面的高度为h2,则盐水的密度ρ盐水=(用h1、h2和ρ蜡表示).
双漂法测密度
3.小明在“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规律”的实验中,做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将同一物体A逐渐浸入到密度为ρ0的液体中,并通过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规律,得出以下一些结论.
(1)分析比较图1中甲、乙、丙,可初步得出结论:当液体的密度相同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 ;分析比较图1中的甲、丙、丁,可初步得出结论: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物体所受浮力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 (选填“有关”或“无关”).
(2)由图1实验可知,A物体的重力为 N,A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所受的浮力是 N.
(3)同组的小华同学利用浮力测出了金属块B的密度,她的具体操作如下:
①取棱长为a的正方体木块,放入装有适量该液体的烧杯中,待其静止后用刻度尺测出有高度露出液面,如图2甲所示,则木块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是 (用相关的物理量表示).
②将B物体放在木块中央静止后用刻度尺测出此时木块露出液面的高度为h1,如图2乙所示.
③用体积可忽略不计的细线将物体B系在木块中央,放入液体中静止后测出此时木块露出液面高度为h2,如图2丙所示.
④则B物体的密度ρB= (用相关的物理量表示).
升阶训练专题十 压强与浮力的综合分析和计算
1.(2024·达州中考)如图所示,一重为20 N的正方体木块静止在盛水的薄壁柱形容器中,已知容器底面积S=200 cm2,则木块下底面受到水的压力为 N,木块放入容器前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量为 Pa.(ρ水=1.0×103 kg/m3,g=10 N/kg)
2.如图甲,不吸水的石块m叠放在浸在水中的木块M上保持静止,石块的重力为4 N、体积为200 cm3,木块的重力为8 N、底面积为200 cm2,此时木块M排开液体的体积为 cm3.当按图乙方式连接静止时,木块M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为 Pa.(ρ水=1.0×103 kg/m3,g=10 N/kg)
3.(2024·临沂中考)水平桌面上的两个相同的烧杯中盛有两种不同的液体,两个相同的物块在液体中静止时两液面相平,如图所示.下列选项中的物理量,相等的是(   )
A.两物块底部受到的压力
B.两物块排开液体的质量
C.两液体对烧杯底的压强
D.两烧杯对桌面的压强
4.如图所示,一个棱长为10 cm的正方体竖直悬浮在某液体中,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F1为5 N,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F2为13 N.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g取10 N/kg)(   )
A.正方体受到的浮力为8 N
B.液体的密度为0.8×103 kg/m3
C.正方体上表面到液面的距离h=5 cm
D.液体对物体下表面的压强为1.3×103 Pa
5.某大桥在施工时,要向江中沉放大量的施工构件.如图甲所示,假设一正方体构件从江面被匀速吊入江水中,在沉入过程中,其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h逐渐增大,构件所受浮力F1、钢绳拉力F2随h的变化如图乙所示.(江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g取10 N/kg)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构件的棱长为4 m
B.构件的密度为3×103 kg/m3
C.浮力F1随h变化的关系图线是图乙中的①图线
D.当构件的下表面距江面4 m深时,构件上表面受到江水的压强为4×104 Pa
6.(2024·合肥三模)如图甲所示,棱长为10 cm的正方体木块A在水中静止时漂浮在水面上,此时木块的露出水面;若将一个与A等体积的正方体B粘在A的上方,此时A、B刚好浸没在水中,请计算(ρ水=1.0×103 kg/m3):
(1)木块A的密度ρA.
(2)物体B的密度ρB.
(3)若容器底面积为200 cm2,则与甲图相比较,乙图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大了多少?
7.社会发展(2024·深圳中考)“海葵一号”是中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亚洲首艘浮式生产储卸型装置,“海葵一号”漂浮在大海上工作,从空中俯瞰像一朵绽放的葵花.傲傲同学查阅资料得知:“海葵一号”的质量是3.7×107 kg,满载时排开海水的质量是1.0×108 kg.g 取10 N/kg, 海水的密度为 1.0×103 kg/m3,根据已知信息求:
(1)“海葵一号”满载时受到的浮力.
(2)“海葵一号”一次最多能储存石油的质量.
(3)当一架3×104 N的直升机停放在“海葵一号”的水平停机坪上时,直升机与停机坪接触的面积是0.06 m2,请帮助傲傲同学求出直升机对停机坪的压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