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核心素养】部编版历史七下第13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对外交流 导学案(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核心素养】部编版历史七下第13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对外交流 导学案(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7.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2-18 10:22:34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历史学科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13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对外交流
【学习目标】
①知道辽宋夏金元时期中外交通的新发展。(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②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海外贸易繁荣的表现,分析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历史解释) 
③知道中外文化交往的基本史实,理解中国古代文化与发达的中外交通对世界文明进步作出的重要贡献。(家国情怀)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宋元的交通及海外贸易。
学习难点: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
【课前预习】
发达的中外交通
辽夏金:通过草原丝绸之路维持着与西域、中亚的交流。
宋朝:海路交通日渐发达。形成多条航线,可通往朝鲜半岛、日本、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
元朝:陆路和海路交通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打通了北方和西北被阻断的陆路交通线,建立了与中亚、西亚及东欧等地区的联系。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繁荣的海外贸易
表现
(1)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外贸税收所得,在政府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2)贸易范围:
①宋元:近至朝鲜半岛、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湾。
②辽金:与朝鲜半岛、日本、波斯、大食等国都有贸易关系。
③地位: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3)贸易港口:广州、泉州、明州都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三、密切的中外文化交往
1、原因:陆路和海路交通的发展,使中外物质、科技文化的交流进一步密切起来。
2、交往表现
①西方传往中国:医学、天文、历法、数学、建筑、音乐、宗教。
②中国传往西方: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纸币、驿传制度以及天文、历法、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
【课中探究】
探究一:问题:【历史解释】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分析宋朝海路交通发达的原因。
解析: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经济重心南移;海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进步;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探究二:问题:【时空观念】对比两幅地图,说一说宋元时期中外交通路线有何变化?
解析:宋代海外贸易以海路为主,元朝时期海陆并重,范围更广。
探究三:问题:【历史解释】根据材料分析宋代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
解析:农业、手工业、商业发达,为海外贸易奠定了基础。
北方民族政权并立,陆上丝绸之路受阻。
政府重视海外贸易,设市舶司加以管理
造船技术及航海技术的进步。
探究四:问题:【家国情怀】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明交流的认识。
解析: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我们应以开明、尊重、平等、包容的态度对待人类文明。
【课后检测】
1.(2023·江苏常州·中考真题)“一带一路”倡议中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源自汉朝时已形成的海上交通。中国古代海上交通范围大为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主要是在( )
A.东汉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元朝建立后,陆路和海陆交通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开创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元朝时我国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元朝海上交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宋代的海路形成了多条航线,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C项正确;综上所述,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是在元朝,东汉、宋代、明代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2.(2024·山东青岛·中考真题)宋朝与日本、东南亚、阿拉伯乃至非洲都保持着密切的国际贸易。日本等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对宋钱趋之若鹜,宋钱几乎成为他们的国际货币。这说明宋朝( )
A.对外贸易繁荣 B.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C.钱币制作精美 D.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答案】A
【详解】根据“宋朝与日本、东南亚、阿拉伯乃至非洲都保持着密切的国际贸易。日本等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对宋钱趋之若鹜,宋钱几乎成为他们的国际货币”及所学可知,宋朝统治者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并不抑制对外贸易,而是鼓励海外贸易,因此对外贸易繁荣,出现了材料中的现象,A项正确;经济重心在安史之乱后开始南移,排除B项;宋朝货币成为国际货币,并不是因为其制作精美,而是因为宋朝对外贸易繁荣,排除C项;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是明清,不是宋朝,所以谈不上放弃闭关锁国政策,排除D项。故选A项。
3.(2024·江苏宿迁·中考真题)宋朝时,一位阿拉伯商人通过海路运送商品到广州销售,他应当到哪一机构办理手续( )
A.市舶司 B.澎湖巡检司 C.宣政院 D.广州十三行
【答案】A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当时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有广州、泉州;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南宋时阿拉伯商人运载一批货物到泉州销售,他抵达泉州后应到市舶司办理手续,A项正确;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排除B项;宣政院是元朝设立的管理西藏地区事务的机构,排除C项;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控制海外贸易,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排除D项。故选A项。
4.(2024·安徽·中考真题)丝绸之路见证了陆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盛况,也见证了海上“舶交海中,不知其数”的繁华。元朝时,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均有了进一步发展,这( )
A.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B.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C.实现了美洲高产作物的传播 D.奠定了驿站制度的基础
【答案】A
【详解】据题干“丝绸之路见证了陆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盛况,也见证了海上‘舶交海中,不知其数’的繁华。元朝时,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均有了进一步发展”和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元朝陆路和海路交通的畅通,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因此,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A项正确;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与题意不符,题干未涉及经济重心南移的信息,反映的是,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不同时期的影响,排除B项;实现了美洲高产作物的传播与题意不符,题干未出现美洲作物传播的信息,排除C项;奠定了驿站制度的基础与题意不符,题干不涉及元朝驿站的设置,反映的是陆上海上丝绸止呕的积极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历史学科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13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对外交流
【学习目标】
①知道辽宋夏金元时期中外交通的新发展。(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②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海外贸易繁荣的表现,分析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历史解释) 
③知道中外文化交往的基本史实,理解中国古代文化与发达的中外交通对世界文明进步作出的重要贡献。(家国情怀)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宋元的交通及海外贸易。
学习难点: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
【课前预习】
发达的中外交通
辽夏金:通过 维持着与西域、中亚的交流。
宋朝: 日渐发达。形成多条航线,可通往朝鲜半岛、日本、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至 及 。
元朝:陆路和海路交通的范围 ,打通了 和 被阻断的陆路交通线,建立了与中亚、西亚及东欧等地区的联系。 进入 。
繁荣的海外贸易
表现
(1)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 。 所得,在政府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2)贸易范围:
①宋元:近至 、日本,远达 和 。
②辽金:与朝鲜半岛、日本、波斯、大食等国都有贸易关系。
③地位:中国成为 。
(3)贸易港口: 、 、 都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三、密切的中外文化交往
1、原因: 的发展,使中外物质、科技文化的交流进一步密切起来。
2、交往表现
①西方传往中国: 、 、 、数学、建筑、音乐、宗教。
②中国传往西方: 、 、 、纸币、驿传制度以及天文、历法、农业、 。
【课中探究】
探究一:问题:【历史解释】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分析宋朝海路交通发达的原因。
探究二:问题:【时空观念】对比两幅地图,说一说宋元时期中外交通路线有何变化?
探究三:问题:【历史解释】根据材料分析宋代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
探究四:问题:【家国情怀】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明交流的认识。
【课后检测】
1.(2023·江苏常州·中考真题)“一带一路”倡议中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源自汉朝时已形成的海上交通。中国古代海上交通范围大为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主要是在( )
A.东汉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2.(2024·山东青岛·中考真题)宋朝与日本、东南亚、阿拉伯乃至非洲都保持着密切的国际贸易。日本等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对宋钱趋之若鹜,宋钱几乎成为他们的国际货币。这说明宋朝( )
A.对外贸易繁荣 B.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C.钱币制作精美 D.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3.(2024·江苏宿迁·中考真题)宋朝时,一位阿拉伯商人通过海路运送商品到广州销售,他应当到哪一机构办理手续( )
A.市舶司 B.澎湖巡检司 C.宣政院 D.广州十三行
4.(2024·安徽·中考真题)丝绸之路见证了陆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盛况,也见证了海上“舶交海中,不知其数”的繁华。元朝时,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均有了进一步发展,这( )
A.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B.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C.实现了美洲高产作物的传播 D.奠定了驿站制度的基础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