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5年中考历史重点专题练(十、两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2025年中考历史重点专题练(十、两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8.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1-23 14:56:27

文档简介

2025年中考历史重点专题练(十、两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一、选择题
1.(2025九上·龙马潭期末)“大战使欧洲工业遭到严重破坏,到1929年,美国的工业产量是包括苏联在内的所有欧洲国家的总和;欧洲的海外市场也由于在战争中发展起来的美洲和亚洲的工业竞争而不断萎缩。”由此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  )
A.加剧各国矛盾 B.加速欧洲衰落
C.造成世界动荡 D.确立美国霸权
2.(2025九上·安丘期末)读下边漫画《山姆大叔的饭桌》。这表明 当今世界局势动荡的主要原因是(  )
A.冷战结束 B.宗教冲突 C.恐怖主义 D.霸权主义
3.(2025九上·安丘期末)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为了取得胜利,参战各国都将最新研制的武器装备,如坦克、潜艇等投入战场,导致大量的人员伤亡。材料体现的“一战”特点是(  )
A.持续时间长 B.规模大 C.手段更残酷 D.非正义
4.(2024九下·天津市模拟)下图是某校九年级一学习小组合作绘制的“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大事件”年代尺(部分),以下适合填入空白处的选项是(  )
A.莫斯科保卫战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雅尔塔会议 D.攻克柏林战役
5.(2024·常州) 某学生社团策划“看电影,学历史”的活动,其中一部参展影片有这样的台词:“盟军已突破德军的大西洋防线,法西斯离灭亡不远了。”该影片最有可能展现的是(  )
A.诺曼底登陆战 B.柏林之战
C.凡尔登之战 D.莫斯科保卫战
6.(2024·菏泽)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促使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掀起不可阻挡的革命浪潮,从而极其迅速地结束了欧洲的统治。”由此可见,亚非拉革命浪潮的主要影响是(  )
A.推动它们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B.建立了平等的国际新秩序
C.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D.开始唤醒它们的民族意识
7.(2024·广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世界性的反法西斯战争,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A.《凡尔赛条约》的签订 B.《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C.《波茨坦公告》的发表 D.《北大西洋公约》的缔结
8.(2024九下·南海模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罗斯福在某次会议中谈道:“虹有很多颜色,各不相同,但它们混合成一条灿烂夺目的彩练……我们各国的不同理想是可以汇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团结一致地为我们自身和全世界的利益采取行动的。”下列行动能体现其观点的是(  )
A.德国突袭波兰 B.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
C.珍珠港事件爆发 D.《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9.(2024·齐齐哈尔)以下示意图呈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处应为(  )
A.莫斯科保卫战 B.日军偷袭珍珠港
C.诺曼底登陆 D.德国无条件投降
10.(2024·云南) 联合国不是由政治家们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根据时代的需要,在吸取了以往国际组织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创建的,决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联合国的国际会议是(  )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万隆会议
11.(2024·凉山) 二战时期某军事行动地图上标有“英吉利海峡”“诺曼底”等文字。此军事行动(  )
A.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C.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D.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12.(2024·连云)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极为严重的灾难,战争到处都是残垣断壁,人们流离失所。这段材料反映了二战的(  )
A.历史背景 B.主要过程 C.重大战役 D.重要影响
13.(2022·汕尾二模)1922 年意大利建立法西斯政权,1935 年入侵埃塞俄比亚;1931 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1936 年建立法西斯专政;1933 年希特勒解散国会将党、政、军大权集于一身,1938 年德国吞并奥地利,1939 年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由此推断,德意日法西斯共同点不包括(  )
A.实行种族灭绝 B.对内实行独裁统治
C.积极扩军备战 D.对外推行侵略扩张
14.(2020九上·龙华期末)1937年,德意日初步结成轴心国集团。墨索里尼解释说,“从柏林到罗马的这一条垂直线,不是区分线,而是一个轴心。所有怀着合作与和平愿望的国家,都可以围绕着这个轴心运转”。实际上,轴心国集团的性质是(  )
A. 反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组织
B.推动国际合作与和平的组织
C.在全世界侵略扩张的法西斯组织
D.推动地区和平发展的区域性组织
15.(2024九下·河北模拟)作家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一部描写中国东北地区鄂温克族生活的优秀长篇小说。其中有一段这样的描述:苏军进攻的炮声一响起,驻扎在这一带的日本兵就纷纷逃离,所有的道路和渡口已经被苏军占领,他们只能钻进山林。材料中“苏军进攻”行动的直接依据是(  )
A.《联合国家宣言》 B.雅尔塔会议
C.《开罗宣言》 D.《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6.(2024九下·凉州模拟)美国将中国视为比俄罗斯更重要的对手,拜登政府2022年5月针对“印太”地区展开密集外交动作,包括举行美国-东盟特别峰会,拜登出访韩日两国、正式推出“印太经济框架”等。对此合理解读是(  )
A.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B.美国成为地区对抗的受益者
C.区域化的发展改变了世界格局 D.冷战思维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
17.(2024九上·长春期末)法国元帅福熙在《凡尔赛和约》签约后曾预言:“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20年后,德国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此预言成真,说明了《凡尔赛和约》(  )
A.改变了欧洲的中心地位 B.加剧了帝国主义间的矛盾
C.加速了协约国集团形成 D.建立了公平的国际新秩序
18.(2024九上·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期末)1919年召开的某次会议上,战胜国列强带着各自不同的争霸计划与掠夺要求,进行了激烈的争夺。这次会议(  )
A.确立凡尔赛体系 B.签订《九国公约》
C.决定成立联合国 D.成立了欧洲联盟
19.(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二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12月月考历史试题)以下图示呈现了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的演变过程。按①②③顺序排列,对应正确的是(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多极化趋势→两极格局
C.两极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多极化趋势
D.多极化趋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
20.(2024九上·合江月考)“这一体系因无法消除列强之间的根本利益冲突……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危机’或‘20年休战’期间逐渐崩解,最终走向一场新的、更大的世界战争。”“这一体系”是(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雅尔塔体系
C.资本主义货币体系 D.资本主义国际贸易体系
二、材料分析题
21.(2025九上·成华期末)两次世界大战,带给世界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4—1945年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1914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917年 俄国发生十月革命;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8年 西欧各参战国饱受大流感打击,“士兵的枪已经成了拐杖”
1918年11月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1929年 美国股市崩溃,经济危机爆发
1933年 纳粹夺取德国政权
1939年9月 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整理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二 约900万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丧生,2000多万人受伤;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民伤亡共8000余万人,参战国物资总损失高达4万亿美元以上。战后,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但大国的军费开支不减反增。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打破了欧洲主导之下的以国际联盟为代表的旧的国际秩序结构,代之而起的是以美、苏之间力量的相对平衡为基础的新的国际秩序。
——摘编自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世界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加快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影响及启示。
22.(2024·菏泽) 某校九年级(一)班的同学聚焦“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开展项目学习。请你帮助他们完善项目报告。
【项目报告一:科技之变】
科技革命 典型成果 早期蒸汽机车 爱迪生发明的电灯 第一台计算机
时代发展 “蒸汽时代” A B
【项目报告二:秩序之变】
资料卡 从时间纵向观察20世纪国际秩序(格局)的演变,上半叶,由于一战而“建构”,由于二战而“解构”,由于停战而“重构”;下半叶,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几近半个世纪的“对峙”,又由于苏联的解体而开启了世界多极化趋势。 ——据刘新宇等《在世界格局新变化中聚焦“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资料解读 “建构”: “重构”: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项目报告三:治理之变】
——据刘洋《国际联盟的当今价位研究》等
(1)请仿照示例将表格填充完整并说明科技革命与时代发展的关系。
(2)资料卡中“建构”“重构”指的是什么?试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加以解读。
(3)分析“全球治理方案演变”示意图,完善项目报告三。
(4)综合上述项目报告,就如何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出你的建议。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大战使欧洲工业遭到严重破坏,到1929年,美国的工业产量是包括苏联在内的所有欧洲国家的总和;洲的海外市场也由于在战争中发展起来的美洲和亚洲的工业竞争而不断萎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使欧洲各国的经济受到重创,生产力水平远低于战前,一时难以恢复,战争加速了欧洲衰落,B项正确;
一战加剧了国家之间的矛盾和敌对情绪,与题干强调的加速欧洲衰落不符,排除A项;
第一次世界大战不仅重构了世界秩序,同时也引发了世界的动荡,但材料没有体现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世界动荡,排除C项;
确立美国霸权是在二战后,而不是一战后,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材料的能力。理解和识记一战的相关史实。
2.【答案】D
【知识点】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
【解析】【分析】据题干“山姆大叔的饭桌”和代表美国,图片“山姆大叔”的帽子是美国国旗的图案,可知“山姆大叔”代表美国,美国的饭桌上盛放着伊拉克、伊朗、巴以冲突等“饭菜”,寓意这些地方都受美国的控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干涉着别国内政甚至挑起了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这表明当今世界局势动荡的原因是霸权主义,D项正确;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但是,欧盟、 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些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联盟或国家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题干中没有提到其他综合国力较强的国家或联盟,排除A项;
“山姆大叔的饭桌”重点强调美国对其他国家政治的干预,不是宗教冲突,排除B项;
伊拉克、伊朗的遭遇主要原因是霸权主义,不是恐怖主义,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美国霸权主义。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美国霸权主义的相关史实。
3.【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关键信息“坦克、潜 艇等投入战场,导致大量的人员伤亡”可知,材料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参战国采用的手段更加残酷,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说明一战的特点是手段更为残酷,C项正确;
题干没有涉及一战持续时间的长短,排除A项;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的规模大,但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B项;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是一次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但材料内容没有强调一战的性质,排除D项。故选C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史实。
4.【答案】B
【知识点】《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
5.【答案】A
【知识点】《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盟军已突破德军的大西洋防线”和结合所学可知,1944年6月6日,美英等同盟国军队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苏军也在东线对德军发动更加猛烈的进攻,盟军开始两面夹击德军,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A项符合题意;
B:柏林之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中,苏军于1945年4月16日至5月9日对德军实施的最后一个战略性进攻战役,B项不符合题意;
C:凡尔登战役爆发于1916年,历时约10个月,交战双方损失近百万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耗时最长、伤亡最重,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C项不符合题意;
D:1941年6月,德国向苏联发动突然进攻。10月,苏联军民赢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诺曼底登陆,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6.【答案】C
【知识点】非洲独立运动与“非洲年”;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促使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掀起不可阻挡的革命浪潮,从而极其迅速地结束了欧洲的统治”可知,材料反映亚非拉革命浪潮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C项正确;
材料内容反映亚非拉革命浪潮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而非国际新秩序、社会主义道路、唤醒民族意识等内容,排除AB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及知识运用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结合史料信息“从而极其迅速地结束了欧洲的统治”,然后联系时代背景并对比备选项即可判断出准确答案。
7.【答案】B
【知识点】《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A项《凡尔赛条约》的签订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协约国)对战败国(同盟国)签订的和约,其主要目的是削弱德国的势力,不符合题意;
B项《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符合题意;
C项《波茨坦公告》发表主要是敦促日本投降,不符合题意;
D项《北大西洋公约》的缔结标志着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正式成立,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的标志及学生的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成立。
8.【答案】D
【知识点】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
9.【答案】B
【知识点】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第二天,美国对日本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达到最大规模。
B项日军偷袭珍珠港应为*处所填内容,符合题意;
A项莫斯科保卫战打破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不符合题意;
C项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不符合题意;
D项德国无条件投降标志着欧洲战事结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大事件及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
10.【答案】C
【知识点】雅尔塔会议与二战胜利、性质及影响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在雅尔塔召开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战后德国被分区占领,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等,故选项C符合题意;
A.巴黎和会,巴黎和会决定成立国际联盟,不符合题意;
B.华盛顿会议,华盛顿会议没有提及成立国际组织,不符合题意;
D.万隆会议,万隆会议没有创立国际组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要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
11.【答案】D
【知识点】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
【解析】【分析】A:莫斯科保卫战指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中的一系列重要战略性战事的总称,苏军取得了莫斯科战役的胜利,宣告了希特勒“闪电战”“战无不胜”的神话的破灭,A项不符合题意;
B: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军投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苏军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B项不符合题意;
C:1941年,日军偷袭位于珍珠港的美国海军基地,次日,美、英对日宣战,德、意也对美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C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所学可知,1944年6月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德国的投降,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战役为切入点,考查诺曼底登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大事件以及影响。
12.【答案】D
【知识点】雅尔塔会议与二战胜利、性质及影响
【解析】【分析】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极为严重的灾难,战争到处都是残垣断壁,人们流离失所。”可知,这段材料反映了二战的重要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灾难,D项正确;
题干材料体现了二战的重要影响,而不是二战爆发的历史背景,不是二战的主要过程,也不是二战中的重大战役,排除A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史实。
13.【答案】A
【知识点】希特勒与二战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日本与二战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后,实行种族灭绝政策,疯狂屠杀犹太人,但是意大利和日本没有实行种族灭绝政策,故选项A符合题意;
B.对内实行独裁统治,不符合题意;
C.积极扩军备战,不符合题意;
D.对外推行侵略扩张,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识记来回答,注意题干中的“共同点不包括”字样,细心辨别备选项回答。
14.【答案】C
【知识点】墨索里尼与意大利法西斯专政;希特勒与二战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日本与二战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意、德、日三国同是法西斯国家,都积极对外侵略扩张。20世纪30年代后期,意、德、日三个法西斯国家为了实现各自的侵略野心,称霸世界,相互勾结起来,结成了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故选C项;
轴心国集团成立的目的为了实现各自的侵略野心,并把矛头指向当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抵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称霸世界,排除A项;
轴心国集团是军事侵略集团,对整个世界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因此,它既不是推动国际合作与和平的组织,也不是推动地区和平发展的区域性组织,排除B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法西斯政权的建立。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严重地打击了德国,1933年,希特勒上台,逐渐集总统和总理大权于一身,成为国家元首,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15.【答案】B
【知识点】雅尔塔会议与二战胜利、性质及影响
16.【答案】D
【知识点】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
【解析】【分析】D:根据题干“美国将中国视为比俄更重要的对手”可知,乌克兰危机中美国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借题发挥,围堵封锁中国。这种冷战思维不利于国际关系健康发展,D项符合题意;
A:“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表述正确,但与题干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
B:美国并不一定能成为地区对抗的受益者,B项不符合题意;
C:美国外交动作和区域集团化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冷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7.【答案】B
【知识点】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和其它条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暂时维护了世界和平。但巴黎和会签订的《凡尔赛和约》是帝国主义的分赃和约,加剧了帝国主义间的矛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隐患,B项正确;故选B项。
改变了欧洲的中心地位在二战后,排除A项;
协约国集团形成在一战前,排除C项;
建立了公平的国际新秩序与题干“20年后,德国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考查《凡尔赛和约》,试题难度不大,解题必须熟练记忆相关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做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即可得出答案。
18.【答案】A
【知识点】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1919年召开的某次会议上,战胜国列强带着各自不同的争霸计划与掠夺要求,进行了激烈的争夺”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次会议是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本次会议签订了《凡尔赛条约》,确立了凡尔赛体系,A项正确;故选A项。
签订《九国公约》的是1921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排除B项;
决定成立联合国的是1945年召开的雅尔塔会议,排除C项;
欧洲联盟成立于1993年,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巴黎和会。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巴黎和会的相关史实。
19.【答案】A
【知识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德国的分裂与欧洲冷战格局的形成;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20.【答案】A
【知识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1.【答案】(1)因素:美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俄国十月革命后,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大流感的打击等。
(2)相同影响:人类历史上的巨大灾难,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改变了19世纪以来欧洲主导全球的世界格局,欧洲在地理、政治制度、意识形态方面被分割,处于美苏控制之下等。
启示:国与国之间应和平共处,应该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纠纷;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悲剧不能重演;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国家在平等基础上能联合起来,共同迎接挑战;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等。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雅尔塔会议与二战胜利、性质及影响
【解析】【分析】 (1)因素:根据材料一“俄国发生十月革命;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可知美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俄国十月革命后,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由“西欧各参战国饱受大流感打击”,可知大流感的打击。因此加快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因素是美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俄国十月革命后,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大流感的打击等。
(2)相同影响:根据材料二“约900万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丧生,2000多万人受伤;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民伤亡共8000余万人,参战国物资总损失高达4万亿美元以上”,可知是人类历史上的巨大灾难,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由“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打破了欧洲主导之下的以国际联盟为代表的旧的国际秩序结构,代之而起的是以美、苏之间力量的相对平衡为基础的新的国际秩序”,可知改变了19世纪以来欧洲主导全球的世界格局,欧洲在地理、政治制度、意识形态方面被分割,处于美苏控制之下。因此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影响,是人类历史上的巨大灾难,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改变了19世纪以来欧洲主导全球的世界格局,欧洲在地理、政治制度、意识形态方面被分割,处于美苏控制之下等。
启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争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物资损失,会造成严重的经济灾难,因此我们认识到,国与国之间应和平共处,应该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纠纷;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悲剧不能重演;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国家在平等基础上能联合起来,共同迎接挑战;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等。
故答案为:(1)因素:美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俄国十月革命后,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大流感的打击等。
(2)相同影响:人类历史上的巨大灾难,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改变了19世纪以来欧洲主导全球的世界格局,欧洲在地理、政治制度、意识形态方面被分割,处于美苏控制之下等。
启示:国与国之间应和平共处,应该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纠纷;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悲剧不能重演;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国家在平等基础上能联合起来,共同迎接挑战;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加快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因素,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影响、启示及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史实。
(1)因素:根据材料一“俄国发生十月革命;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可知美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俄国十月革命后,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由“西欧各参战国饱受大流感打击”,可知大流感的打击。因此加快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因素是美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俄国十月革命后,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大流感的打击等。
(2)相同影响:根据材料二“约900万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丧生,2000多万人受伤;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民伤亡共8000余万人,参战国物资总损失高达4万亿美元以上”,可知是人类历史上的巨大灾难,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由“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打破了欧洲主导之下的以国际联盟为代表的旧的国际秩序结构,代之而起的是以美、苏之间力量的相对平衡为基础的新的国际秩序”,可知改变了19世纪以来欧洲主导全球的世界格局,欧洲在地理、政治制度、意识形态方面被分割,处于美苏控制之下。因此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影响,是人类历史上的巨大灾难,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改变了19世纪以来欧洲主导全球的世界格局,欧洲在地理、政治制度、意识形态方面被分割,处于美苏控制之下等。
启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争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物资损失,会造成严重的经济灾难,因此我们认识到,国与国之间应和平共处,应该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纠纷;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悲剧不能重演;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国家在平等基础上能联合起来,共同迎接挑战;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等。
22.【答案】(1)A:电气时代;B:信息时代。
关系:科技革命会促进时代的发展;时代的发展会反过来引发新的科技革命。
(2)“建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重构”:雅尔塔体系。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一些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联盟或国家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3)联合国。人类命运共同体。
(4)建议:反对战争,珍惜和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等。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中“爱迪生发明的电灯”“第一台计算机”及所学可知,分别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就,分别使人类迈入了电气时代、信息时代;再在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以从相辅相成等角度进行分析,所以,科技革命与时代发展的关系为科技革命会促进时代的发展;时代的发展会反过来引发新的科技革命。
(2)依据材料中“由于一战而‘建构’”及所学可知,一战后召开的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在此基础上,重建了战后国际秩序,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再依据材料“由于停战而‘重构’”及所学可知,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根本转变。为协调盟军行动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同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雅尔塔召开会议,形成了雅尔塔体系;再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可以从苏联解体后的世界格局进行分析,所以,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认为自己“最有能力领导这个世界”,企图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和科技力量,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但是,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一些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联盟或国家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3)依据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社会为维护战后世界和平与安全所作出的重大努力”“中国为解决当今全球资源、环境、安全等问题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及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世界反法西斯国家提出了建立战后国际安全组织的主张,于1945年10月,联合国正式成立;中国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以,全球治理方案演变中,中间的为联合国。最右边的是人类命运共同体。
(4)解题时可以从材料一三次科技革命的演变;材料二世界格局的演变;材料三全球治理方案演变分析可知,所以,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出你的建议为反对战争,珍惜和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及知识运用的能力,解题时需要一方面紧扣史料,归纳有效信息,另一方面需要结合工业革命、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世界格局于形势等相关史实综合分析于归纳。
1 / 12025年中考历史重点专题练(十、两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一、选择题
1.(2025九上·龙马潭期末)“大战使欧洲工业遭到严重破坏,到1929年,美国的工业产量是包括苏联在内的所有欧洲国家的总和;欧洲的海外市场也由于在战争中发展起来的美洲和亚洲的工业竞争而不断萎缩。”由此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  )
A.加剧各国矛盾 B.加速欧洲衰落
C.造成世界动荡 D.确立美国霸权
【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大战使欧洲工业遭到严重破坏,到1929年,美国的工业产量是包括苏联在内的所有欧洲国家的总和;洲的海外市场也由于在战争中发展起来的美洲和亚洲的工业竞争而不断萎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使欧洲各国的经济受到重创,生产力水平远低于战前,一时难以恢复,战争加速了欧洲衰落,B项正确;
一战加剧了国家之间的矛盾和敌对情绪,与题干强调的加速欧洲衰落不符,排除A项;
第一次世界大战不仅重构了世界秩序,同时也引发了世界的动荡,但材料没有体现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世界动荡,排除C项;
确立美国霸权是在二战后,而不是一战后,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材料的能力。理解和识记一战的相关史实。
2.(2025九上·安丘期末)读下边漫画《山姆大叔的饭桌》。这表明 当今世界局势动荡的主要原因是(  )
A.冷战结束 B.宗教冲突 C.恐怖主义 D.霸权主义
【答案】D
【知识点】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
【解析】【分析】据题干“山姆大叔的饭桌”和代表美国,图片“山姆大叔”的帽子是美国国旗的图案,可知“山姆大叔”代表美国,美国的饭桌上盛放着伊拉克、伊朗、巴以冲突等“饭菜”,寓意这些地方都受美国的控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干涉着别国内政甚至挑起了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这表明当今世界局势动荡的原因是霸权主义,D项正确;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但是,欧盟、 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些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联盟或国家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题干中没有提到其他综合国力较强的国家或联盟,排除A项;
“山姆大叔的饭桌”重点强调美国对其他国家政治的干预,不是宗教冲突,排除B项;
伊拉克、伊朗的遭遇主要原因是霸权主义,不是恐怖主义,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美国霸权主义。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美国霸权主义的相关史实。
3.(2025九上·安丘期末)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为了取得胜利,参战各国都将最新研制的武器装备,如坦克、潜艇等投入战场,导致大量的人员伤亡。材料体现的“一战”特点是(  )
A.持续时间长 B.规模大 C.手段更残酷 D.非正义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关键信息“坦克、潜 艇等投入战场,导致大量的人员伤亡”可知,材料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参战国采用的手段更加残酷,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说明一战的特点是手段更为残酷,C项正确;
题干没有涉及一战持续时间的长短,排除A项;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的规模大,但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B项;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是一次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但材料内容没有强调一战的性质,排除D项。故选C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史实。
4.(2024九下·天津市模拟)下图是某校九年级一学习小组合作绘制的“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大事件”年代尺(部分),以下适合填入空白处的选项是(  )
A.莫斯科保卫战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雅尔塔会议 D.攻克柏林战役
【答案】B
【知识点】《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
5.(2024·常州) 某学生社团策划“看电影,学历史”的活动,其中一部参展影片有这样的台词:“盟军已突破德军的大西洋防线,法西斯离灭亡不远了。”该影片最有可能展现的是(  )
A.诺曼底登陆战 B.柏林之战
C.凡尔登之战 D.莫斯科保卫战
【答案】A
【知识点】《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盟军已突破德军的大西洋防线”和结合所学可知,1944年6月6日,美英等同盟国军队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苏军也在东线对德军发动更加猛烈的进攻,盟军开始两面夹击德军,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A项符合题意;
B:柏林之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中,苏军于1945年4月16日至5月9日对德军实施的最后一个战略性进攻战役,B项不符合题意;
C:凡尔登战役爆发于1916年,历时约10个月,交战双方损失近百万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耗时最长、伤亡最重,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C项不符合题意;
D:1941年6月,德国向苏联发动突然进攻。10月,苏联军民赢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诺曼底登陆,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6.(2024·菏泽)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促使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掀起不可阻挡的革命浪潮,从而极其迅速地结束了欧洲的统治。”由此可见,亚非拉革命浪潮的主要影响是(  )
A.推动它们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B.建立了平等的国际新秩序
C.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D.开始唤醒它们的民族意识
【答案】C
【知识点】非洲独立运动与“非洲年”;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促使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掀起不可阻挡的革命浪潮,从而极其迅速地结束了欧洲的统治”可知,材料反映亚非拉革命浪潮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C项正确;
材料内容反映亚非拉革命浪潮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而非国际新秩序、社会主义道路、唤醒民族意识等内容,排除AB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及知识运用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结合史料信息“从而极其迅速地结束了欧洲的统治”,然后联系时代背景并对比备选项即可判断出准确答案。
7.(2024·广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世界性的反法西斯战争,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A.《凡尔赛条约》的签订 B.《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C.《波茨坦公告》的发表 D.《北大西洋公约》的缔结
【答案】B
【知识点】《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A项《凡尔赛条约》的签订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协约国)对战败国(同盟国)签订的和约,其主要目的是削弱德国的势力,不符合题意;
B项《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符合题意;
C项《波茨坦公告》发表主要是敦促日本投降,不符合题意;
D项《北大西洋公约》的缔结标志着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正式成立,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的标志及学生的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成立。
8.(2024九下·南海模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罗斯福在某次会议中谈道:“虹有很多颜色,各不相同,但它们混合成一条灿烂夺目的彩练……我们各国的不同理想是可以汇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团结一致地为我们自身和全世界的利益采取行动的。”下列行动能体现其观点的是(  )
A.德国突袭波兰 B.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
C.珍珠港事件爆发 D.《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答案】D
【知识点】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
9.(2024·齐齐哈尔)以下示意图呈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处应为(  )
A.莫斯科保卫战 B.日军偷袭珍珠港
C.诺曼底登陆 D.德国无条件投降
【答案】B
【知识点】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第二天,美国对日本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达到最大规模。
B项日军偷袭珍珠港应为*处所填内容,符合题意;
A项莫斯科保卫战打破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不符合题意;
C项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不符合题意;
D项德国无条件投降标志着欧洲战事结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大事件及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
10.(2024·云南) 联合国不是由政治家们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根据时代的需要,在吸取了以往国际组织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创建的,决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联合国的国际会议是(  )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万隆会议
【答案】C
【知识点】雅尔塔会议与二战胜利、性质及影响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在雅尔塔召开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战后德国被分区占领,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等,故选项C符合题意;
A.巴黎和会,巴黎和会决定成立国际联盟,不符合题意;
B.华盛顿会议,华盛顿会议没有提及成立国际组织,不符合题意;
D.万隆会议,万隆会议没有创立国际组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要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
11.(2024·凉山) 二战时期某军事行动地图上标有“英吉利海峡”“诺曼底”等文字。此军事行动(  )
A.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C.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D.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答案】D
【知识点】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
【解析】【分析】A:莫斯科保卫战指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中的一系列重要战略性战事的总称,苏军取得了莫斯科战役的胜利,宣告了希特勒“闪电战”“战无不胜”的神话的破灭,A项不符合题意;
B: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军投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苏军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B项不符合题意;
C:1941年,日军偷袭位于珍珠港的美国海军基地,次日,美、英对日宣战,德、意也对美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C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所学可知,1944年6月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德国的投降,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战役为切入点,考查诺曼底登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大事件以及影响。
12.(2024·连云)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极为严重的灾难,战争到处都是残垣断壁,人们流离失所。这段材料反映了二战的(  )
A.历史背景 B.主要过程 C.重大战役 D.重要影响
【答案】D
【知识点】雅尔塔会议与二战胜利、性质及影响
【解析】【分析】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极为严重的灾难,战争到处都是残垣断壁,人们流离失所。”可知,这段材料反映了二战的重要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灾难,D项正确;
题干材料体现了二战的重要影响,而不是二战爆发的历史背景,不是二战的主要过程,也不是二战中的重大战役,排除A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史实。
13.(2022·汕尾二模)1922 年意大利建立法西斯政权,1935 年入侵埃塞俄比亚;1931 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1936 年建立法西斯专政;1933 年希特勒解散国会将党、政、军大权集于一身,1938 年德国吞并奥地利,1939 年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由此推断,德意日法西斯共同点不包括(  )
A.实行种族灭绝 B.对内实行独裁统治
C.积极扩军备战 D.对外推行侵略扩张
【答案】A
【知识点】希特勒与二战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日本与二战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后,实行种族灭绝政策,疯狂屠杀犹太人,但是意大利和日本没有实行种族灭绝政策,故选项A符合题意;
B.对内实行独裁统治,不符合题意;
C.积极扩军备战,不符合题意;
D.对外推行侵略扩张,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识记来回答,注意题干中的“共同点不包括”字样,细心辨别备选项回答。
14.(2020九上·龙华期末)1937年,德意日初步结成轴心国集团。墨索里尼解释说,“从柏林到罗马的这一条垂直线,不是区分线,而是一个轴心。所有怀着合作与和平愿望的国家,都可以围绕着这个轴心运转”。实际上,轴心国集团的性质是(  )
A. 反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组织
B.推动国际合作与和平的组织
C.在全世界侵略扩张的法西斯组织
D.推动地区和平发展的区域性组织
【答案】C
【知识点】墨索里尼与意大利法西斯专政;希特勒与二战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日本与二战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意、德、日三国同是法西斯国家,都积极对外侵略扩张。20世纪30年代后期,意、德、日三个法西斯国家为了实现各自的侵略野心,称霸世界,相互勾结起来,结成了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故选C项;
轴心国集团成立的目的为了实现各自的侵略野心,并把矛头指向当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抵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称霸世界,排除A项;
轴心国集团是军事侵略集团,对整个世界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因此,它既不是推动国际合作与和平的组织,也不是推动地区和平发展的区域性组织,排除B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法西斯政权的建立。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严重地打击了德国,1933年,希特勒上台,逐渐集总统和总理大权于一身,成为国家元首,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15.(2024九下·河北模拟)作家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一部描写中国东北地区鄂温克族生活的优秀长篇小说。其中有一段这样的描述:苏军进攻的炮声一响起,驻扎在这一带的日本兵就纷纷逃离,所有的道路和渡口已经被苏军占领,他们只能钻进山林。材料中“苏军进攻”行动的直接依据是(  )
A.《联合国家宣言》 B.雅尔塔会议
C.《开罗宣言》 D.《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答案】B
【知识点】雅尔塔会议与二战胜利、性质及影响
16.(2024九下·凉州模拟)美国将中国视为比俄罗斯更重要的对手,拜登政府2022年5月针对“印太”地区展开密集外交动作,包括举行美国-东盟特别峰会,拜登出访韩日两国、正式推出“印太经济框架”等。对此合理解读是(  )
A.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B.美国成为地区对抗的受益者
C.区域化的发展改变了世界格局 D.冷战思维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
【答案】D
【知识点】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
【解析】【分析】D:根据题干“美国将中国视为比俄更重要的对手”可知,乌克兰危机中美国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借题发挥,围堵封锁中国。这种冷战思维不利于国际关系健康发展,D项符合题意;
A:“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表述正确,但与题干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
B:美国并不一定能成为地区对抗的受益者,B项不符合题意;
C:美国外交动作和区域集团化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冷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7.(2024九上·长春期末)法国元帅福熙在《凡尔赛和约》签约后曾预言:“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20年后,德国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此预言成真,说明了《凡尔赛和约》(  )
A.改变了欧洲的中心地位 B.加剧了帝国主义间的矛盾
C.加速了协约国集团形成 D.建立了公平的国际新秩序
【答案】B
【知识点】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和其它条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暂时维护了世界和平。但巴黎和会签订的《凡尔赛和约》是帝国主义的分赃和约,加剧了帝国主义间的矛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隐患,B项正确;故选B项。
改变了欧洲的中心地位在二战后,排除A项;
协约国集团形成在一战前,排除C项;
建立了公平的国际新秩序与题干“20年后,德国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考查《凡尔赛和约》,试题难度不大,解题必须熟练记忆相关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做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即可得出答案。
18.(2024九上·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期末)1919年召开的某次会议上,战胜国列强带着各自不同的争霸计划与掠夺要求,进行了激烈的争夺。这次会议(  )
A.确立凡尔赛体系 B.签订《九国公约》
C.决定成立联合国 D.成立了欧洲联盟
【答案】A
【知识点】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1919年召开的某次会议上,战胜国列强带着各自不同的争霸计划与掠夺要求,进行了激烈的争夺”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次会议是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本次会议签订了《凡尔赛条约》,确立了凡尔赛体系,A项正确;故选A项。
签订《九国公约》的是1921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排除B项;
决定成立联合国的是1945年召开的雅尔塔会议,排除C项;
欧洲联盟成立于1993年,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巴黎和会。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巴黎和会的相关史实。
19.(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二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12月月考历史试题)以下图示呈现了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的演变过程。按①②③顺序排列,对应正确的是(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多极化趋势→两极格局
C.两极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多极化趋势
D.多极化趋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
【答案】A
【知识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德国的分裂与欧洲冷战格局的形成;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20.(2024九上·合江月考)“这一体系因无法消除列强之间的根本利益冲突……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危机’或‘20年休战’期间逐渐崩解,最终走向一场新的、更大的世界战争。”“这一体系”是(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雅尔塔体系
C.资本主义货币体系 D.资本主义国际贸易体系
【答案】A
【知识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二、材料分析题
21.(2025九上·成华期末)两次世界大战,带给世界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4—1945年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1914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917年 俄国发生十月革命;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8年 西欧各参战国饱受大流感打击,“士兵的枪已经成了拐杖”
1918年11月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1929年 美国股市崩溃,经济危机爆发
1933年 纳粹夺取德国政权
1939年9月 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整理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二 约900万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丧生,2000多万人受伤;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民伤亡共8000余万人,参战国物资总损失高达4万亿美元以上。战后,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但大国的军费开支不减反增。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打破了欧洲主导之下的以国际联盟为代表的旧的国际秩序结构,代之而起的是以美、苏之间力量的相对平衡为基础的新的国际秩序。
——摘编自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世界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加快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影响及启示。
【答案】(1)因素:美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俄国十月革命后,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大流感的打击等。
(2)相同影响:人类历史上的巨大灾难,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改变了19世纪以来欧洲主导全球的世界格局,欧洲在地理、政治制度、意识形态方面被分割,处于美苏控制之下等。
启示:国与国之间应和平共处,应该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纠纷;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悲剧不能重演;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国家在平等基础上能联合起来,共同迎接挑战;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等。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雅尔塔会议与二战胜利、性质及影响
【解析】【分析】 (1)因素:根据材料一“俄国发生十月革命;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可知美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俄国十月革命后,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由“西欧各参战国饱受大流感打击”,可知大流感的打击。因此加快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因素是美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俄国十月革命后,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大流感的打击等。
(2)相同影响:根据材料二“约900万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丧生,2000多万人受伤;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民伤亡共8000余万人,参战国物资总损失高达4万亿美元以上”,可知是人类历史上的巨大灾难,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由“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打破了欧洲主导之下的以国际联盟为代表的旧的国际秩序结构,代之而起的是以美、苏之间力量的相对平衡为基础的新的国际秩序”,可知改变了19世纪以来欧洲主导全球的世界格局,欧洲在地理、政治制度、意识形态方面被分割,处于美苏控制之下。因此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影响,是人类历史上的巨大灾难,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改变了19世纪以来欧洲主导全球的世界格局,欧洲在地理、政治制度、意识形态方面被分割,处于美苏控制之下等。
启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争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物资损失,会造成严重的经济灾难,因此我们认识到,国与国之间应和平共处,应该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纠纷;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悲剧不能重演;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国家在平等基础上能联合起来,共同迎接挑战;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等。
故答案为:(1)因素:美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俄国十月革命后,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大流感的打击等。
(2)相同影响:人类历史上的巨大灾难,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改变了19世纪以来欧洲主导全球的世界格局,欧洲在地理、政治制度、意识形态方面被分割,处于美苏控制之下等。
启示:国与国之间应和平共处,应该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纠纷;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悲剧不能重演;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国家在平等基础上能联合起来,共同迎接挑战;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加快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因素,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影响、启示及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史实。
(1)因素:根据材料一“俄国发生十月革命;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可知美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俄国十月革命后,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由“西欧各参战国饱受大流感打击”,可知大流感的打击。因此加快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因素是美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俄国十月革命后,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大流感的打击等。
(2)相同影响:根据材料二“约900万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丧生,2000多万人受伤;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民伤亡共8000余万人,参战国物资总损失高达4万亿美元以上”,可知是人类历史上的巨大灾难,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由“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打破了欧洲主导之下的以国际联盟为代表的旧的国际秩序结构,代之而起的是以美、苏之间力量的相对平衡为基础的新的国际秩序”,可知改变了19世纪以来欧洲主导全球的世界格局,欧洲在地理、政治制度、意识形态方面被分割,处于美苏控制之下。因此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影响,是人类历史上的巨大灾难,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改变了19世纪以来欧洲主导全球的世界格局,欧洲在地理、政治制度、意识形态方面被分割,处于美苏控制之下等。
启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争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物资损失,会造成严重的经济灾难,因此我们认识到,国与国之间应和平共处,应该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纠纷;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悲剧不能重演;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国家在平等基础上能联合起来,共同迎接挑战;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等。
22.(2024·菏泽) 某校九年级(一)班的同学聚焦“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开展项目学习。请你帮助他们完善项目报告。
【项目报告一:科技之变】
科技革命 典型成果 早期蒸汽机车 爱迪生发明的电灯 第一台计算机
时代发展 “蒸汽时代” A B
【项目报告二:秩序之变】
资料卡 从时间纵向观察20世纪国际秩序(格局)的演变,上半叶,由于一战而“建构”,由于二战而“解构”,由于停战而“重构”;下半叶,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几近半个世纪的“对峙”,又由于苏联的解体而开启了世界多极化趋势。 ——据刘新宇等《在世界格局新变化中聚焦“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资料解读 “建构”: “重构”: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项目报告三:治理之变】
——据刘洋《国际联盟的当今价位研究》等
(1)请仿照示例将表格填充完整并说明科技革命与时代发展的关系。
(2)资料卡中“建构”“重构”指的是什么?试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加以解读。
(3)分析“全球治理方案演变”示意图,完善项目报告三。
(4)综合上述项目报告,就如何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出你的建议。
【答案】(1)A:电气时代;B:信息时代。
关系:科技革命会促进时代的发展;时代的发展会反过来引发新的科技革命。
(2)“建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重构”:雅尔塔体系。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一些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联盟或国家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3)联合国。人类命运共同体。
(4)建议:反对战争,珍惜和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等。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中“爱迪生发明的电灯”“第一台计算机”及所学可知,分别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就,分别使人类迈入了电气时代、信息时代;再在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以从相辅相成等角度进行分析,所以,科技革命与时代发展的关系为科技革命会促进时代的发展;时代的发展会反过来引发新的科技革命。
(2)依据材料中“由于一战而‘建构’”及所学可知,一战后召开的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在此基础上,重建了战后国际秩序,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再依据材料“由于停战而‘重构’”及所学可知,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根本转变。为协调盟军行动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同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雅尔塔召开会议,形成了雅尔塔体系;再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可以从苏联解体后的世界格局进行分析,所以,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认为自己“最有能力领导这个世界”,企图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和科技力量,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但是,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一些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联盟或国家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3)依据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社会为维护战后世界和平与安全所作出的重大努力”“中国为解决当今全球资源、环境、安全等问题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及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世界反法西斯国家提出了建立战后国际安全组织的主张,于1945年10月,联合国正式成立;中国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以,全球治理方案演变中,中间的为联合国。最右边的是人类命运共同体。
(4)解题时可以从材料一三次科技革命的演变;材料二世界格局的演变;材料三全球治理方案演变分析可知,所以,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出你的建议为反对战争,珍惜和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及知识运用的能力,解题时需要一方面紧扣史料,归纳有效信息,另一方面需要结合工业革命、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世界格局于形势等相关史实综合分析于归纳。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