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历史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测试卷(一)
一、选择题
1.(2025八上·章丘期末)美国经济学家弗理德曼访问中国后写道:“1988年,街道上的色彩与服装明显多元化,农业改革效果十分明显……私营企业有所发展……”出现上述场景的主要原因是( )
A.私有经济主体地位上升 B.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C.入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D.改革开放改变了社会面貌
【答案】D
【知识点】对外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1988年,街道上的色彩与服装明显多元化,农业改革效果十分明显……私营企业有所发展……”和所学可知,1988年中国经济增长与发展明显、农业改革效果显著、私企有所发展,这些都是改革开放后形成的新的社会面貌,D项正确;
材料体现私营企业有所发展,不等于私有经济主体地位上升,且公有制经济始终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排除A项;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土地的公有制性质,农民没有获得土地的所有权,排除B项;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排除C项。
故选D项。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出现题干场景的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后改变了社会面貌。
2.(2025八上·北海期末)“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个元宝形(见下图),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图中C段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A.武昌起义的胜利 B.中国共产党领导
C.北伐的胜利进军 D.国共第二次合作
【答案】B
【知识点】渡江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3.(2024·江西模拟)2024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仍在积聚,世界面临重新陷入对抗甚至战争的风险。面对这些全球性挑战,中国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 )
A.积极推进新型的区域合作 B.打破我国外交僵局和困境
C.缓和我国与西方国家关系 D.为各国合作提供智慧方案
【答案】D
【知识点】中共十九大
【解析】【分析】A:积极推进新型的区域合作,与题干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
B:打破我国外交僵局和困境,与题干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
C:缓和我国与西方国家关系,与题干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所学可知,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与依存程度日益加深,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各国加强合作。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各国合作提供智慧方案,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相关知识。
4.(2023八下·新晃期末) 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20世纪末,香港和澳门先后回归祖国,中央政府在港澳地区设立特别行政区。上述两类地区最大的区别是( )
A.法律体系和对外关系不同 B.享有的自治权限不同
C.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不同 D.实行的社会制度不同
【答案】D
【知识点】经济特区;“一国两制”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经济特区在大陆范围内,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因此,上述两类地区最大的区别是实行的社会制度不同,D项正确;
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在外交中均服从中央政府,排除A项;
特别行政区有一定自治权,经济特区没有自治权,排除B项;
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不同是重要区别,不是最大区别,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经济特区与特别行政区的认识。
5.(2024八下·城厢期中)人民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下图为20世纪50、60年代发行的部分人民币图案,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
①国家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②实行民族团结的民族政策
③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④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6.(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20.活动课: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 同步练习)中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刚刚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后,疫情却在全球蔓延。中国政府第一批捐赠物资运抵欧洲。包装上印有法语、荷兰语和中文的同一寄语“团结就是力量”。中国的举措:( )
A.浪费了国家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资源
B.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必须尽的义务
C.表明中国成为全世界最发达的国家
D.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表现
【答案】D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时代主题;科学发展观;中共十九大
【解析】【分析】面对疫情需要各国共同合作,加强信息互通,防控技术经验的共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战胜人类生存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中国政府将一批批防疫物资运抵欧洲各国。包装上印有多种语言的鼓励性话语。中国的举措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表现,故D项正确;
中国的举措体现了中国为全球抗击疫情做出的贡献,浪费了国家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说法错误,A项错误;
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应尽的义务有:依照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调查可能引起国际摩擦的任何争端或局势;建议调解这些争端的方法或解决条件等等,材料中的举措不属于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必须尽的义务,B项错误;
中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7.经历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央军委总结了同高度现代化装备的美军作战的经验,推动人民解放军适应现代化战争的要求,逐步实行由单一军种向诸军兵种合成军队的战略转变。这旨在说明( )
A.抗美援朝战争沉重打击了美国帝国主义
B.抗美援朝战争创造了稳定的和平环境
C.抗美援朝战争提高了我国的地位
D.抗美援朝战争推动了我国军事现代化
【答案】D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过抗美援朝战争,国家认识到,建立巩固的现代化国防,建设一支强大的、正规化、现代化的革命军队,推动人民解放军适应现代化战争的要求,逐步实行由单一军种向诸军兵种合成军队的战略转变,是党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项重大任务。由此可见,抗美援朝战争推动了我国军事现代化,D项正确;
抗美援朝战争沉重打击了美国帝国主义,创造了稳定的和平环境,提高了我国的地位。这些属于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意义,在材料中并未涉及,排除A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抗美援朝,侧重于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能力和对材料的分析作答能力。
8.(2024八下·德惠期末)1984年,有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的行动。”这个“大胆的行动”指( )
A.开放14个沿海城市 B.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设立深圳经济特区 D.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答案】A
【知识点】对外开放
9.(2019八下·灌阳期中)有学者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 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 “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 )
A.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香港顺利回归祖国 D.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答案】D
【知识点】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1980年,我国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这些经济特区,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深圳在短短几年内,从一个小渔村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在改革开放中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因此“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注意掌握我国经济特区的设立.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相关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
10.(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2024) 第11课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课时作业本)2021年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我国实施精准扶贫以来,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充分体现了四个战略布局中的( )
A.全面从严治党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答案】D
【知识点】“四个全面”;五大发展理念
【解析】【分析】据题干“我国实施精准扶贫以来,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强调了新时期,我国实施精准扶贫,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体现了四个战略布局中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故选D项。
“全面从严治党”反映了中共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反腐斗争,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A项。
“全面深化改革”体现在推进民生事业持续改善,促进经济发展,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B项。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体系,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考查“四个战略布局”,试题难度不大,解题必须熟练记忆相关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做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即可得出答案。
11.(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2024) 第11课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课时作业本)习近平2022年4月8日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强调:“‘冬奥梦’和‘中国梦’精彩交织……激发了海内外中华儿女万众一心、持续奋斗的昂扬激情!”“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包括( )
①国家富强②民族振兴③人民幸福④政治安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A
【知识点】“中国梦”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2013年,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强调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由此可知,“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包括①国家富强②民族振兴③人民幸福,故选A项。
政治安定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条件,并非是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故排除BCD三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是历史基础知识的运用,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国梦”,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中国梦”的相关历史知识。
12.(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2024) 第11课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课时作业本)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到:“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的话叫作‘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该讲话的目的是( )
A.加紧建设并完善法律体系 B.改变有法不依的现象
C.改变一些领导人专制作风 D.增强民众的法制观念
【答案】A
【知识点】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解析】【分析】据题干“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并结合所学可知,邓小平的讲话反映了当时我国法制不完善,其目的在于强调建设并完善法律体系的重要性,故选A项。
材料强调的是法制建设还不完备,并未体现有法不依的现象,排除B项。
材料强调的是法制建设还不完备,并未反映领导人专制作风,排除C项。
材料强调的是法制建设还不完备,未涉及增强民众法制观念,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点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史料实证的素养。
13.(2023八下·郴州期中)最新版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指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这些理论能够一脉相承并与时俱进的根本原因是( )
A.坚持独立自主 B.坚持中国道路
C.坚持阶级斗争 D.坚持实事求是
【答案】D
【知识点】中共十五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14.(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2024)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时作业本)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这种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材料论述的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的背景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实施的过程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的影响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的意义
【答案】B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分析】据题干“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论述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实施的过程,故选B项。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的背景是人民公社制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与材料内容不符合,排除A项。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与材料内容不符合,排除C项。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的意义在于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与材料内容不符合,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是历史基础知识的运用,主要知识考点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历史知识。
15.(2023九下·东莞模拟)1980年,河南省务农的劳动力为2378万人,占农村总劳动力的96.67%。1985年务农的劳动力为 2571万人,所占比重为88.87%;1990年务农的劳动力为2833万人,所占比重为84.34%。这反映出
A.家庭联产承包已经失去了活力 B.工业化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
C.河南省人口数量在不断减少 D.人民公社化束缚了生产力发展
【答案】B
【知识点】国有企业改革
16.(2022八下·新会期末)河南省委在1980年指出:“各地所建立的生产责任制,只要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加生产,提高社员生活水平,巩固集体经济,就应当加以肯定和稳定。”这表明河南省委( )
A.提倡推行农业合作化 B.鼓励生产关系的调整
C.否定人民公社化运动 D.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
【答案】B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各地所建立的生产责任制,只要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加生产,提高社员生活水平,巩固集体经济,就应当加以肯定和稳定"可知,河南省委鼓励生产关系的调整,B符合题意;
提倡推行农业合作化发生在1953- 1956年的三大改造中, 排除A;
否定人民公社化运动,不是题干的主旨,排除C;
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不是题干的主旨,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意,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7.(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2024)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时作业本)“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段话深刻阐述了( )
A.拨乱反正的重要性 B.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C.党的建设的重要性 D.破除迷信的重要性
【答案】B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
【解析】【分析】据题干“……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批评了思想僵化,不利于社会进步发展,对党对国家造成严重的危害,由此表明材料内容深刻阐述了解放思想的重要性,只有解放了思想,才能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推向前进,故选B项。
材料强调的是思想解放的重要,并未涉及拨乱反正的重要性,排除A项。
材料强调的是思想解放的重要,并未涉及党的建设的重要性,排除C项。
材料强调的是思想解放的重要,只有解放思想才能破除迷信,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点是思想解放运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史料实证的素养。
18.(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2024)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时作业本)如图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其中增长幅度最快时期的最主要的推动因素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开始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和逐步建立
【答案】D
【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分析】据题干“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可知1989-199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幅度最快,结合所学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经济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促使我国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故选D项。
增长幅度最快时期是1989-1997年,而十一届三中全会是1978年,排除A项。
增长幅度最快时期是1989-1997年,而国有企业改革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排除B项。
增长幅度最快时期是1989-1997年,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2001年,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史实。
19.(2024八下·蒸湘期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中国社会最近四十年“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基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思想路线是(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
C.“两个凡是”的方针 D.毛泽东思想
【答案】A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0.(2024八下·定州期末)1979年10月《人民日报》的子报——《市场报》正式创刊,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诞生的第一份经济类报纸。1980年,《人民日报》改版,开辟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篇幅和数量不断增加,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国企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B.生产效率的提高
C.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 D.经济特区的建立
【答案】C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二、材料分析题
21.(2025八上·章丘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年代尺能形象直观地呈现历史发展进程。材料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及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年代尺(局部),写出其中①②③④所反映的重大史事。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这种落后的经济状况只能靠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只有钢铁等基础工业发展了,机器制造业的原料增多了,轻工业的装备才能保证。……同时,当时的国际环境也急需我们尽快建立强大的军事工业,以增强国防力量。
——摘编自何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工业化起步时的特点及原因。
【答案】(1) ①土地改革②抗美援朝③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④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 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原因:中国工业基础薄弱,同时又面临着帝国主义的封锁包围和孤立。
【知识点】抗美援朝;土地改革;三大改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解析】【分析】(1)①根据材料一“1950年”“……自从土地还家后,幸福生活万年长。”和所学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同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每年需向地主缴纳的3000多万吨粮食的地租也被免除,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故①反映的是土地改革。
②根据材料一“1950年”“中国人民跨过鸭绿江”和所学可知,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政府作出武装干涉朝鲜内战的决定,并派遣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1950年10月初,美军不顾中国政府一再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侵朝美军飞机多次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我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1950年10月,应朝鲜党和政府请求,中国党和政府决定入朝作战,毛泽东派遣以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故②反映的是抗美援朝。
③根据材料一“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精装本封面”和所学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故③反映的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④根据材料一“1956年”“十万企业尽合营”和所学可知,为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在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影响下,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故④反映的重大史事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特点:根据材料二“……这种落后的经济状况只能靠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得出优先发展重工业。
原因:根据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得出中国工业基础薄弱;根据材料二“同时,当时的国际环境也急需我们尽快建立强大的军事工业,以增强国防力量。”和所学得出同时又面临着帝国主义的封锁包围和孤立。
故答案为:(1)①土地改革;②抗美援朝;③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④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原因:中国工业基础薄弱,同时又面临着帝国主义的封锁包围和孤立。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三大改造,一五计划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三大改造,一五计划等相关史实。
22.(2020·淄博)历史并不遥远,就隐藏在今天的生活中。阅读某地绿山村的有关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绿山村村民文化程度一览表(单位:人)
年度 总人口 其中
文盲 小学 初中 高中 大学以上
1982年 4459 840 1708 920 337
1990年 4721 711 1435 1599 501 15
2000年 4703 14 1158 1996 909 97
——据《福山村志》
材料二:1984年福山村开始旧村改造,从蟠龙山坡处开始,一边拆一边盖。资金不足,影响进度,村里便建立民建队、砖窑厂,承担全部建筑项目。进度加快后,仅用十年时间完成从土坯房到小洋楼的蝶变。后来,陆续建起热电厂、预制厂、酿酒厂等,成立实业集团公司,种地产粮退居次要地位。村经济状况也明显改观,工资高,福利多,公益事业进步大。1995年村委会获得“全国模范村民委员会”的称号,福山村也被评为省级明星村。
——据《今日福山》报(2018年5月)
材料三:村里有个好的领导班子,能领着我们向前发展,就觉得很高兴,工作干着也有劲,不觉得累。反正都是自己的事,每天就寻思着怎样干好、怎样进展顺利。
——《村民访谈: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1)三则材料主要反映了哪一历史时期的状况?
(2)综合三则材料,列举20多年间福山村发生的各种变化。
(3)福山村的变化有很多原因,请列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一条。并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说明。
【答案】(1)改革开放后。
(2)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住房条件改善;工厂增多;经济结构有所调整;居民收入增加。
(3)政府领导。福山村在村领导的带领下顺应改革开放的大潮,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采取正确的方式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知识点】改革开放的意义
【解析】【分析】⑴依据材料一“福山村村民文化程度一览表(单位:人)”中的年度和数据、材料二“1984年福山村开始旧村改造……”、材料三的内容可知,三则材料主要反映了改革开放后的状况;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并取得了巨大成就。1978年,我国对内改革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农民自主经营土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⑵依据材料一“福山村村民文化程度一览表(单位:人)”材料二“1984年福山村开始旧村改造,从蟠龙山坡处开始,一边拆一边盖。资金不足,影响进度,村里便建立民建队、砖窑厂,承担全部建筑项目。进度加快后,仅用十年时间完成从土坯房到小洋楼的蝶变。后来,陆续建起热电厂、预制厂、酿酒厂等,成立实业集团公司,种地产粮退居次要地位。村经济状况也明显改观,工资高,福利多,公益事业进步大。”材料三“村里有个好的领导班子,能领着我们向前发展,就觉得很高兴,工作干着也有劲,不觉得累。反正都是自己的事,每天就寻思着怎样干好、怎样进展顺利。”可知,20多年间,福山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住房条件改善;工厂增多;经济结构有所调整;居民收入增加。
⑶依据题干材料及材料“村里有个好的领导班子,能领着我们向前发展,就觉得很高兴,工作干着也有劲,不觉得累。反正都是自己的事,每天就寻思着怎样干好、怎样进展顺利。”可知,福山村的变化有很多原因,我认为最重要的一条是政府的领导;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福山村在村领导的带领下顺应改革开放的大潮,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采取正确的方式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故答案为:⑴改革开放后。
⑵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住房条件改善;工厂增多;经济结构有所调整;居民收入增加。
⑶政府领导。福山村在村领导的带领下顺应改革开放的大潮,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采取正确的方式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点评】本题以福山村的变化为主线,考查改革开放历史意义。问题的设置注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关键信息的提取概括能力。难度不大。
23.(2023八下·建昌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改革开放的征途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材料二 中国梦,富强梦;中国梦,振兴梦;中国梦,幸福梦……睡狮猛醒巨龙飞腾,中国道路坎坷踏平,万里长城巍巍昆仑,中国精神如日东升。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实现中国梦,我们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的发展任重道远。解决发展问题、改善民生仍是我们的第一要务……中国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1) 材料一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体包括哪些内容?(举两例)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梦”的基本内涵。
(3) 根据材料三思考,我国如何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4)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能为中国梦的实现作出哪些努力?
【答案】(1)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3)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4)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报效祖国;树立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为祖国的发展献计献策。
【知识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共十八大;“中国梦”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可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根据材料“中国梦,富强梦;中国梦,振兴梦;中国梦,幸福梦……睡狮猛醒巨龙飞腾,中国道路坎坷踏平,万里长城巍巍昆仑,中国精神如日东升”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3)根据材料“我们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的发展任重道远。解决发展问题、改善民生仍是我们的第一要务……中国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推知,我们应该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4)本题为开放性题目,从中学生的角度出发,言之有理即可。如: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报效祖国;树立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为祖国的发展献计献策。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梦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
24.(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2024)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时作业本)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政策调整概况表
时间 农村政策 主要内容 重要影响
1950~1952年 进行土地改革 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1953~1956年 ① 农民生产合作社运动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1958年 人民公社化运动 建立人民公社 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
1978年以来 ② 包干到,产到户 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材料二 在毛泽东看来,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必须根植于快速发展的工业。没有强大的工业体系,中国仍避免不了落后挨打的局面。新中国成立后,来自外部的军事压力始终存在,快速工业化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作为工业化的后来者,历史已经不会再给予中国人足够的时间了。1953年,新中国开始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材料三 2001年以来,“中国制造”与世界经济的融合进一步加快。2012年,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达到1.9万亿元,比2002年增长5.6倍;机电设备类商品出口8632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6.4倍……随着中国出口的快速增长,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大幅提升,“中国智造”“中国创造”等誉词扑面而来,中国正在由“贴牌大国”向“品牌大国”稳步迈进。据统计,2011年我国共授权发明专利17.2万件,其中企业的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更是迅猛增加,与此同时,我国国际专利申请量已经跃居世界第四位。
(1)请写出材料一中①②处的农村政策。农村政策的调整应遵循什么原则?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实施工业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的原因。
【答案】(1)①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②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要符合国情,要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2)必要性:新中国的工业基础青弱;工业是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基础;外部军事压力始终存在。可能性:国家的独立为实行工业化建设提供了前提;国民经济的恢复为工业化建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3)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国家鼓励科技创新;企业自主研发能力的提升等。
【知识点】工业化起步;农业、手工业合作化;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1)①:据材料一“1953~1956年”“农民生产合作社运动”并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走合作化道路,到1956年基本完成,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②:据材料一“1978年以来”“包干到,产到户”并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包干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原则:据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政策调整概况表”并结合所学可知,农村政策的调整要符合国情,要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2)必要性:据材料二“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必须根植于快速发展的工业”可知工业是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基础,;据材料二“没有强大的工业体系,中国仍避免不了落后挨打的局面”并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的工业基础青弱;据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来自外部的军事压力始终存在,快速工业化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可知,外部军事压力始终存在。
可能性: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国家独立,为实行工业化建设提供了前提;建国初,国民经济的恢复为工业化建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3)原因:据材料三“2001年以来,‘中国制造’与世界经济的融合进一步加快”并结合所学可知,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据材料三“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大幅提升”“企业的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更是迅猛增加”可知,“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国家鼓励科技创新;企业自主研发能力的提升等。
故答案为:(1)①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②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要符合国情,要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2)必要性:新中国的工业基础青弱;工业是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基础;外部军事压力始终存在。可能性:国家的独立为实行工业化建设提供了前提;国民经济的恢复为工业化建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3)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国家鼓励科技创新;企业自主研发能力的提升等。
【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新中国农村政策的调整。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表材料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新中国农村政策调整的相关史实。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新中国工业化建设。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相关历史知识。
(3)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制造”与“中国智造”。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中国制造”与“中国智造”的相关史实。
1 / 1部编版初中历史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测试卷(一)
一、选择题
1.(2025八上·章丘期末)美国经济学家弗理德曼访问中国后写道:“1988年,街道上的色彩与服装明显多元化,农业改革效果十分明显……私营企业有所发展……”出现上述场景的主要原因是( )
A.私有经济主体地位上升 B.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C.入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D.改革开放改变了社会面貌
2.(2025八上·北海期末)“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个元宝形(见下图),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图中C段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A.武昌起义的胜利 B.中国共产党领导
C.北伐的胜利进军 D.国共第二次合作
3.(2024·江西模拟)2024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仍在积聚,世界面临重新陷入对抗甚至战争的风险。面对这些全球性挑战,中国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 )
A.积极推进新型的区域合作 B.打破我国外交僵局和困境
C.缓和我国与西方国家关系 D.为各国合作提供智慧方案
4.(2023八下·新晃期末) 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20世纪末,香港和澳门先后回归祖国,中央政府在港澳地区设立特别行政区。上述两类地区最大的区别是( )
A.法律体系和对外关系不同 B.享有的自治权限不同
C.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不同 D.实行的社会制度不同
5.(2024八下·城厢期中)人民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下图为20世纪50、60年代发行的部分人民币图案,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
①国家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②实行民族团结的民族政策
③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④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20.活动课: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 同步练习)中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刚刚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后,疫情却在全球蔓延。中国政府第一批捐赠物资运抵欧洲。包装上印有法语、荷兰语和中文的同一寄语“团结就是力量”。中国的举措:( )
A.浪费了国家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资源
B.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必须尽的义务
C.表明中国成为全世界最发达的国家
D.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表现
7.经历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央军委总结了同高度现代化装备的美军作战的经验,推动人民解放军适应现代化战争的要求,逐步实行由单一军种向诸军兵种合成军队的战略转变。这旨在说明( )
A.抗美援朝战争沉重打击了美国帝国主义
B.抗美援朝战争创造了稳定的和平环境
C.抗美援朝战争提高了我国的地位
D.抗美援朝战争推动了我国军事现代化
8.(2024八下·德惠期末)1984年,有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的行动。”这个“大胆的行动”指( )
A.开放14个沿海城市 B.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设立深圳经济特区 D.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9.(2019八下·灌阳期中)有学者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 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 “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 )
A.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香港顺利回归祖国 D.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10.(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2024) 第11课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课时作业本)2021年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我国实施精准扶贫以来,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充分体现了四个战略布局中的( )
A.全面从严治党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1.(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2024) 第11课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课时作业本)习近平2022年4月8日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强调:“‘冬奥梦’和‘中国梦’精彩交织……激发了海内外中华儿女万众一心、持续奋斗的昂扬激情!”“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包括( )
①国家富强②民族振兴③人民幸福④政治安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2024) 第11课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课时作业本)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到:“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的话叫作‘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该讲话的目的是( )
A.加紧建设并完善法律体系 B.改变有法不依的现象
C.改变一些领导人专制作风 D.增强民众的法制观念
13.(2023八下·郴州期中)最新版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指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这些理论能够一脉相承并与时俱进的根本原因是( )
A.坚持独立自主 B.坚持中国道路
C.坚持阶级斗争 D.坚持实事求是
14.(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2024)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时作业本)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这种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材料论述的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的背景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实施的过程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的影响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的意义
15.(2023九下·东莞模拟)1980年,河南省务农的劳动力为2378万人,占农村总劳动力的96.67%。1985年务农的劳动力为 2571万人,所占比重为88.87%;1990年务农的劳动力为2833万人,所占比重为84.34%。这反映出
A.家庭联产承包已经失去了活力 B.工业化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
C.河南省人口数量在不断减少 D.人民公社化束缚了生产力发展
16.(2022八下·新会期末)河南省委在1980年指出:“各地所建立的生产责任制,只要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加生产,提高社员生活水平,巩固集体经济,就应当加以肯定和稳定。”这表明河南省委( )
A.提倡推行农业合作化 B.鼓励生产关系的调整
C.否定人民公社化运动 D.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
17.(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2024)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时作业本)“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段话深刻阐述了( )
A.拨乱反正的重要性 B.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C.党的建设的重要性 D.破除迷信的重要性
18.(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2024)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时作业本)如图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其中增长幅度最快时期的最主要的推动因素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开始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和逐步建立
19.(2024八下·蒸湘期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中国社会最近四十年“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基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思想路线是(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
C.“两个凡是”的方针 D.毛泽东思想
20.(2024八下·定州期末)1979年10月《人民日报》的子报——《市场报》正式创刊,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诞生的第一份经济类报纸。1980年,《人民日报》改版,开辟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篇幅和数量不断增加,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国企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B.生产效率的提高
C.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 D.经济特区的建立
二、材料分析题
21.(2025八上·章丘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年代尺能形象直观地呈现历史发展进程。材料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及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年代尺(局部),写出其中①②③④所反映的重大史事。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这种落后的经济状况只能靠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只有钢铁等基础工业发展了,机器制造业的原料增多了,轻工业的装备才能保证。……同时,当时的国际环境也急需我们尽快建立强大的军事工业,以增强国防力量。
——摘编自何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工业化起步时的特点及原因。
22.(2020·淄博)历史并不遥远,就隐藏在今天的生活中。阅读某地绿山村的有关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绿山村村民文化程度一览表(单位:人)
年度 总人口 其中
文盲 小学 初中 高中 大学以上
1982年 4459 840 1708 920 337
1990年 4721 711 1435 1599 501 15
2000年 4703 14 1158 1996 909 97
——据《福山村志》
材料二:1984年福山村开始旧村改造,从蟠龙山坡处开始,一边拆一边盖。资金不足,影响进度,村里便建立民建队、砖窑厂,承担全部建筑项目。进度加快后,仅用十年时间完成从土坯房到小洋楼的蝶变。后来,陆续建起热电厂、预制厂、酿酒厂等,成立实业集团公司,种地产粮退居次要地位。村经济状况也明显改观,工资高,福利多,公益事业进步大。1995年村委会获得“全国模范村民委员会”的称号,福山村也被评为省级明星村。
——据《今日福山》报(2018年5月)
材料三:村里有个好的领导班子,能领着我们向前发展,就觉得很高兴,工作干着也有劲,不觉得累。反正都是自己的事,每天就寻思着怎样干好、怎样进展顺利。
——《村民访谈: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1)三则材料主要反映了哪一历史时期的状况?
(2)综合三则材料,列举20多年间福山村发生的各种变化。
(3)福山村的变化有很多原因,请列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一条。并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说明。
23.(2023八下·建昌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改革开放的征途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材料二 中国梦,富强梦;中国梦,振兴梦;中国梦,幸福梦……睡狮猛醒巨龙飞腾,中国道路坎坷踏平,万里长城巍巍昆仑,中国精神如日东升。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实现中国梦,我们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的发展任重道远。解决发展问题、改善民生仍是我们的第一要务……中国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1) 材料一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体包括哪些内容?(举两例)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梦”的基本内涵。
(3) 根据材料三思考,我国如何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4)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能为中国梦的实现作出哪些努力?
24.(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2024)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时作业本)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政策调整概况表
时间 农村政策 主要内容 重要影响
1950~1952年 进行土地改革 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1953~1956年 ① 农民生产合作社运动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1958年 人民公社化运动 建立人民公社 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
1978年以来 ② 包干到,产到户 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材料二 在毛泽东看来,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必须根植于快速发展的工业。没有强大的工业体系,中国仍避免不了落后挨打的局面。新中国成立后,来自外部的军事压力始终存在,快速工业化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作为工业化的后来者,历史已经不会再给予中国人足够的时间了。1953年,新中国开始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材料三 2001年以来,“中国制造”与世界经济的融合进一步加快。2012年,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达到1.9万亿元,比2002年增长5.6倍;机电设备类商品出口8632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6.4倍……随着中国出口的快速增长,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大幅提升,“中国智造”“中国创造”等誉词扑面而来,中国正在由“贴牌大国”向“品牌大国”稳步迈进。据统计,2011年我国共授权发明专利17.2万件,其中企业的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更是迅猛增加,与此同时,我国国际专利申请量已经跃居世界第四位。
(1)请写出材料一中①②处的农村政策。农村政策的调整应遵循什么原则?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实施工业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对外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1988年,街道上的色彩与服装明显多元化,农业改革效果十分明显……私营企业有所发展……”和所学可知,1988年中国经济增长与发展明显、农业改革效果显著、私企有所发展,这些都是改革开放后形成的新的社会面貌,D项正确;
材料体现私营企业有所发展,不等于私有经济主体地位上升,且公有制经济始终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排除A项;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土地的公有制性质,农民没有获得土地的所有权,排除B项;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排除C项。
故选D项。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化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出现题干场景的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后改变了社会面貌。
2.【答案】B
【知识点】渡江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3.【答案】D
【知识点】中共十九大
【解析】【分析】A:积极推进新型的区域合作,与题干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
B:打破我国外交僵局和困境,与题干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
C:缓和我国与西方国家关系,与题干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所学可知,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与依存程度日益加深,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各国加强合作。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各国合作提供智慧方案,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相关知识。
4.【答案】D
【知识点】经济特区;“一国两制”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经济特区在大陆范围内,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因此,上述两类地区最大的区别是实行的社会制度不同,D项正确;
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在外交中均服从中央政府,排除A项;
特别行政区有一定自治权,经济特区没有自治权,排除B项;
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不同是重要区别,不是最大区别,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经济特区与特别行政区的认识。
5.【答案】B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6.【答案】D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时代主题;科学发展观;中共十九大
【解析】【分析】面对疫情需要各国共同合作,加强信息互通,防控技术经验的共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战胜人类生存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中国政府将一批批防疫物资运抵欧洲各国。包装上印有多种语言的鼓励性话语。中国的举措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表现,故D项正确;
中国的举措体现了中国为全球抗击疫情做出的贡献,浪费了国家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说法错误,A项错误;
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应尽的义务有:依照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调查可能引起国际摩擦的任何争端或局势;建议调解这些争端的方法或解决条件等等,材料中的举措不属于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必须尽的义务,B项错误;
中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7.【答案】D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过抗美援朝战争,国家认识到,建立巩固的现代化国防,建设一支强大的、正规化、现代化的革命军队,推动人民解放军适应现代化战争的要求,逐步实行由单一军种向诸军兵种合成军队的战略转变,是党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项重大任务。由此可见,抗美援朝战争推动了我国军事现代化,D项正确;
抗美援朝战争沉重打击了美国帝国主义,创造了稳定的和平环境,提高了我国的地位。这些属于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意义,在材料中并未涉及,排除A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抗美援朝,侧重于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能力和对材料的分析作答能力。
8.【答案】A
【知识点】对外开放
9.【答案】D
【知识点】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1980年,我国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这些经济特区,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深圳在短短几年内,从一个小渔村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在改革开放中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因此“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注意掌握我国经济特区的设立.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相关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
10.【答案】D
【知识点】“四个全面”;五大发展理念
【解析】【分析】据题干“我国实施精准扶贫以来,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强调了新时期,我国实施精准扶贫,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体现了四个战略布局中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故选D项。
“全面从严治党”反映了中共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反腐斗争,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A项。
“全面深化改革”体现在推进民生事业持续改善,促进经济发展,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B项。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体系,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考查“四个战略布局”,试题难度不大,解题必须熟练记忆相关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做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即可得出答案。
11.【答案】A
【知识点】“中国梦”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2013年,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强调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由此可知,“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包括①国家富强②民族振兴③人民幸福,故选A项。
政治安定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条件,并非是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故排除BCD三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是历史基础知识的运用,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国梦”,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中国梦”的相关历史知识。
12.【答案】A
【知识点】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解析】【分析】据题干“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并结合所学可知,邓小平的讲话反映了当时我国法制不完善,其目的在于强调建设并完善法律体系的重要性,故选A项。
材料强调的是法制建设还不完备,并未体现有法不依的现象,排除B项。
材料强调的是法制建设还不完备,并未反映领导人专制作风,排除C项。
材料强调的是法制建设还不完备,未涉及增强民众法制观念,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点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史料实证的素养。
13.【答案】D
【知识点】中共十五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14.【答案】B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分析】据题干“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论述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实施的过程,故选B项。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的背景是人民公社制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与材料内容不符合,排除A项。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与材料内容不符合,排除C项。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的意义在于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与材料内容不符合,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是历史基础知识的运用,主要知识考点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历史知识。
15.【答案】B
【知识点】国有企业改革
16.【答案】B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各地所建立的生产责任制,只要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加生产,提高社员生活水平,巩固集体经济,就应当加以肯定和稳定"可知,河南省委鼓励生产关系的调整,B符合题意;
提倡推行农业合作化发生在1953- 1956年的三大改造中, 排除A;
否定人民公社化运动,不是题干的主旨,排除C;
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不是题干的主旨,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意,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7.【答案】B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
【解析】【分析】据题干“……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批评了思想僵化,不利于社会进步发展,对党对国家造成严重的危害,由此表明材料内容深刻阐述了解放思想的重要性,只有解放了思想,才能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推向前进,故选B项。
材料强调的是思想解放的重要,并未涉及拨乱反正的重要性,排除A项。
材料强调的是思想解放的重要,并未涉及党的建设的重要性,排除C项。
材料强调的是思想解放的重要,只有解放思想才能破除迷信,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点是思想解放运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史料实证的素养。
18.【答案】D
【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分析】据题干“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可知1989-199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幅度最快,结合所学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经济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促使我国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故选D项。
增长幅度最快时期是1989-1997年,而十一届三中全会是1978年,排除A项。
增长幅度最快时期是1989-1997年,而国有企业改革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排除B项。
增长幅度最快时期是1989-1997年,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2001年,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史实。
19.【答案】A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0.【答案】C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1.【答案】(1) ①土地改革②抗美援朝③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④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 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原因:中国工业基础薄弱,同时又面临着帝国主义的封锁包围和孤立。
【知识点】抗美援朝;土地改革;三大改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解析】【分析】(1)①根据材料一“1950年”“……自从土地还家后,幸福生活万年长。”和所学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同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每年需向地主缴纳的3000多万吨粮食的地租也被免除,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故①反映的是土地改革。
②根据材料一“1950年”“中国人民跨过鸭绿江”和所学可知,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政府作出武装干涉朝鲜内战的决定,并派遣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1950年10月初,美军不顾中国政府一再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侵朝美军飞机多次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我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1950年10月,应朝鲜党和政府请求,中国党和政府决定入朝作战,毛泽东派遣以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故②反映的是抗美援朝。
③根据材料一“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精装本封面”和所学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故③反映的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④根据材料一“1956年”“十万企业尽合营”和所学可知,为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在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影响下,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故④反映的重大史事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特点:根据材料二“……这种落后的经济状况只能靠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得出优先发展重工业。
原因:根据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得出中国工业基础薄弱;根据材料二“同时,当时的国际环境也急需我们尽快建立强大的军事工业,以增强国防力量。”和所学得出同时又面临着帝国主义的封锁包围和孤立。
故答案为:(1)①土地改革;②抗美援朝;③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④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原因:中国工业基础薄弱,同时又面临着帝国主义的封锁包围和孤立。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三大改造,一五计划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三大改造,一五计划等相关史实。
22.【答案】(1)改革开放后。
(2)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住房条件改善;工厂增多;经济结构有所调整;居民收入增加。
(3)政府领导。福山村在村领导的带领下顺应改革开放的大潮,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采取正确的方式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知识点】改革开放的意义
【解析】【分析】⑴依据材料一“福山村村民文化程度一览表(单位:人)”中的年度和数据、材料二“1984年福山村开始旧村改造……”、材料三的内容可知,三则材料主要反映了改革开放后的状况;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并取得了巨大成就。1978年,我国对内改革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农民自主经营土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⑵依据材料一“福山村村民文化程度一览表(单位:人)”材料二“1984年福山村开始旧村改造,从蟠龙山坡处开始,一边拆一边盖。资金不足,影响进度,村里便建立民建队、砖窑厂,承担全部建筑项目。进度加快后,仅用十年时间完成从土坯房到小洋楼的蝶变。后来,陆续建起热电厂、预制厂、酿酒厂等,成立实业集团公司,种地产粮退居次要地位。村经济状况也明显改观,工资高,福利多,公益事业进步大。”材料三“村里有个好的领导班子,能领着我们向前发展,就觉得很高兴,工作干着也有劲,不觉得累。反正都是自己的事,每天就寻思着怎样干好、怎样进展顺利。”可知,20多年间,福山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住房条件改善;工厂增多;经济结构有所调整;居民收入增加。
⑶依据题干材料及材料“村里有个好的领导班子,能领着我们向前发展,就觉得很高兴,工作干着也有劲,不觉得累。反正都是自己的事,每天就寻思着怎样干好、怎样进展顺利。”可知,福山村的变化有很多原因,我认为最重要的一条是政府的领导;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福山村在村领导的带领下顺应改革开放的大潮,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采取正确的方式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故答案为:⑴改革开放后。
⑵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住房条件改善;工厂增多;经济结构有所调整;居民收入增加。
⑶政府领导。福山村在村领导的带领下顺应改革开放的大潮,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采取正确的方式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点评】本题以福山村的变化为主线,考查改革开放历史意义。问题的设置注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关键信息的提取概括能力。难度不大。
23.【答案】(1)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3)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4)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报效祖国;树立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为祖国的发展献计献策。
【知识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共十八大;“中国梦”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可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根据材料“中国梦,富强梦;中国梦,振兴梦;中国梦,幸福梦……睡狮猛醒巨龙飞腾,中国道路坎坷踏平,万里长城巍巍昆仑,中国精神如日东升”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3)根据材料“我们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的发展任重道远。解决发展问题、改善民生仍是我们的第一要务……中国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推知,我们应该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4)本题为开放性题目,从中学生的角度出发,言之有理即可。如: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报效祖国;树立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为祖国的发展献计献策。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梦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
24.【答案】(1)①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②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要符合国情,要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2)必要性:新中国的工业基础青弱;工业是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基础;外部军事压力始终存在。可能性:国家的独立为实行工业化建设提供了前提;国民经济的恢复为工业化建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3)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国家鼓励科技创新;企业自主研发能力的提升等。
【知识点】工业化起步;农业、手工业合作化;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1)①:据材料一“1953~1956年”“农民生产合作社运动”并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走合作化道路,到1956年基本完成,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②:据材料一“1978年以来”“包干到,产到户”并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包干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原则:据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政策调整概况表”并结合所学可知,农村政策的调整要符合国情,要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2)必要性:据材料二“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必须根植于快速发展的工业”可知工业是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基础,;据材料二“没有强大的工业体系,中国仍避免不了落后挨打的局面”并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的工业基础青弱;据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来自外部的军事压力始终存在,快速工业化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可知,外部军事压力始终存在。
可能性: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国家独立,为实行工业化建设提供了前提;建国初,国民经济的恢复为工业化建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3)原因:据材料三“2001年以来,‘中国制造’与世界经济的融合进一步加快”并结合所学可知,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据材料三“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大幅提升”“企业的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更是迅猛增加”可知,“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国家鼓励科技创新;企业自主研发能力的提升等。
故答案为:(1)①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②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要符合国情,要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2)必要性:新中国的工业基础青弱;工业是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基础;外部军事压力始终存在。可能性:国家的独立为实行工业化建设提供了前提;国民经济的恢复为工业化建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3)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国家鼓励科技创新;企业自主研发能力的提升等。
【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新中国农村政策的调整。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表材料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新中国农村政策调整的相关史实。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新中国工业化建设。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相关历史知识。
(3)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制造”与“中国智造”。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中国制造”与“中国智造”的相关史实。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