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历史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初中历史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2-18 08:18:08

文档简介

部编版初中历史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测试卷
一、选择题
1.(2025九上·老河口期末)如图目录反映的主题是(  )
目录 第1节 古代埃及发展 第2节 古代两河流域 第3节 古代印度
A.古代亚非文明 B.古代欧洲文明
C.封建时代的欧洲 D.封建时代的亚洲
【答案】A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王国;种姓制度
2.(2025九上·夷陵期末)传记文学《归来没有统帅》记述了某欧洲航海家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环球航行的事迹,这位航海家最有可能是(  )
A.迪亚士 B.达·伽马 C.麦哲伦 D.哥伦布
【答案】C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3.(2025九上·当阳期末)从15世纪开始,在400多年的奴役过程中,有无数的非洲黑人被杀害,更有上千万的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这表明(  )
A.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B.殖民侵略血腥野蛮
C.世界连为一个整体 D.殖民国家强大发达
【答案】B
【知识点】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
4.(2025九上·当阳期末)唐朝初年,日本遣唐使冒着生命危险来到中国,学习中国文化和典章制度,对日本著名的大化改新起到了重要作用。大化改新使日本发生的实质性变化是(  )
A.成为了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B.引进了中国先进的制度和文化
C.缓和了各种矛盾,稳定了政局 D.削弱贵族势力,天皇掌握实权
【答案】A
【知识点】古代日本的建立与统一
5.(2025九上·十堰期末)14世纪晚期,意大利佛罗伦萨等地新创办了一批学校,教育学生要健康、快乐地生活,发展自身所固有的潜能。这一教育理念充分体现了(  )
A.海外探索需求 B.人文主义精神
C.理性主义思想 D.近代科学成就
【答案】B
【知识点】文艺复兴
6.(2025九上·十堰期末)据下表可知,世界古代各大文明的内涵具有(  )
文明古国 国家机器与制度 大型工程 文化
古埃及 军队、刑法、法老 金字塔 太阳历、象形文字
古巴比伦 君主专制制度 空中花园 《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
A.多样性 B.一致性 C.对抗性 D.互鉴性
【答案】A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王国
7.(2025九上·大冶期末)亚历山大东征后,希腊雕塑技艺传入古印度西北部地区,与本土的佛教文化结合后诞生了辉煌的犍陀罗佛像艺术,中国云冈石窟、敦煌石窟中的早期造像也保留了某些犍陀罗艺术的特征。这反映亚历山大东征(  )
A.建立了版图辽阔的帝国 B.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C.有利于孔雀王朝的统一 D.加强了东西方经济联系
【答案】B
【知识点】亚历山大帝国
8.(2025九上·成华期末)2022年是“中国意大利文化和旅游年”,中国举办了多场意大利古代文化展览,让中国民众近距离接触了古罗马文明。历史上,古罗马文明(  )
A.法制上的成就是《汉谟拉比法典》
B.鼎盛时建立了森严的种姓制度
C.雕塑艺术中的杰作有《掷铁饼者》
D.经历了从共和国到帝国的变化
【答案】D
【知识点】罗马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屋大维首创了“元首制”这一政治形式,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因此,历史上,古罗马文明经历了从共和国到帝国的变化,D项正确;
法制上的成就是《汉谟拉比法典》,与古巴比伦文明相关,与古罗马文明没有联系,排除A项;
鼎盛时建立了森严的种姓制度,与古代印度相关,与古罗马文明没有联系,排除B项;
雕塑艺术中的杰作有《掷铁饼者》,这是希腊雕塑艺术中的杰作,与古罗马文明没有联系,排除C项。
故选D项。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古罗马文明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古罗马文明的知识。
9.(2025九上·梓潼期末)如下表反映出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共同点是(  )
租地农场 手工工场
农场主提供土地和生产工具;农场主雇佣农民;农产品面向市场 工场主提供原料和生产工具;工场主雇佣工人;手工业品面向市场
A.劳动者掌握着生产资料 B.存在雇佣关系
C.产品只是满足自我消费 D.存在人身依附关系
【答案】B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农场主提供土地和生产工具;农场主雇佣农民;农产品面向市场”,“工场主提供原料和生产工具;工场主雇佣工人;手工业品面向市场”,可知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共同点为都提供生产工具;农场主和农民存在雇佣关系,工场主和工人存在雇佣关系;生产的产品都面向市场,B项正确;
劳动者掌握着生产资料,说法错误,因为掌握生产资料的是租地农场主和手工工场主,排除A项;
产品只是满足自我消费,不符合史实,因为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产品都面向市场,排除C项;
人身依附关系 主要是指基于一定的人身关系而产生的依附性社会关系,题干材料没有体现,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共同点为都提供生产工具;农场主和农民存在雇佣关系,工场主和工人存在雇佣关系;生产的产品都面向市场,排除D项。
故选B项。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代西欧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出现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能力,注意掌握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原因、表现以及历史影响,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10.(2025九上·平武期末)“倭国”自知落后,深慕中华文明,引颈向望,欲移为己用。于是,便不惜万般艰辛,选渡重洋,学习中国文明。使日本渐为文明先进之国。材料评述的是(  )
A.“明治维新” B.幕府统治
C.“大化改新” D.“王政复古”
【答案】C
【知识点】古代日本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选渡重洋,学习中国文明,使日本渐为文明先进之国”和结合所学知识,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C项正确;
“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60年代末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所进行的改革运动,排除A项;
幕府统治出现在大化改新后,时间不相符,排除B项;
王政复古是指日本幕府时期,天皇从幕府手中重新夺取政权的活动,排除D项。
故选C项。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大化改新,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日本大化改新仿照的是中国的唐朝制度,使日本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11.(2025九上·芙蓉期末)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邦认为,“虽然这场双元革命———更精确地说是法国政治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载体和象征是法、英两国,但是我们不应把这场革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而应看做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他强调的是(  )
A.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密切关系
B.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C.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世界意义
D.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逻辑关系
【答案】C
【知识点】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我们不应把这场革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而应看作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可知,作者是在强调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世界影响力,C项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两次革命的巨大影响,不是强调二者具有密切关系,排除A项;
材料强调的是两次革命的意义,不是强调欧洲的地位和作用,排除B项;
材料强调的是两次革命的世界影响,不是强调两次革命之间的互相推动作用,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12.(2025九上·开平期末)下图的绘制者力图告诉我们(  )
A.美洲文明领先世界 B.殖民扩张带来灾难
C.世界各地联系密切 D.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答案】D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519年,麦哲伦奉西班牙国王之命,继续寻找盛产黄金和香料的亚洲。经过3年的航行,船队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于1522年返回欧洲。这次航行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次创举,麦哲伦成为第一位横渡太平洋的欧洲人,他的船队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D项正确;
题干图片没有说明各洲文明发展情况的对比,因此不能说明美洲文明领先世界,排除A项;
题干图片反映的是新航路的开辟验证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非殖民扩展给亚非拉带来灾难,排除B项;
题干图片没有说明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物种的交流和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因此不能说明世界各地联系密切,排除C项。
故选D项。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航路的开辟,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地图信息。
13.(2025九上·长春期末)下列关于中世纪西欧租地农场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农场主主要是一些富裕农民
B.租地农场的土地所有权全部归租地农场主
C.租地农场与市场的联系密切
D.租地农场带有资本主义性质
【答案】B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14.(2025九上·山东期末)“原子是一种最后的不可分测的物质微粒,原子一直存在于宇街之中,它们不能被从无中创生,也不能被消灭。任何变化都是它们引起的结合和分离。”最早提出“原子论”的哲学家是(  )
A.亚里士多德 B.苏格拉底 C.阿基米德 D.德谟克利特
【答案】D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原子是一种最后的不可分测的物质微粒,原子一直存在于宇街之中,它们不能被从无中创生,也不能被消灭。任何变化都是它们引起的结合和分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谟克利特是古希腊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原子唯物论学说的创始人之一,他率先提出原子论(万物由原子构成),D正确;
亚里士多德和 苏格拉底,都是古代哲学家,但与最早提出“原子论”无关,AB错误;
阿基米德确立了静力学和流体静力学的基本原理,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点是古希腊的哲学家。解题方法:结合古希腊哲学家的人物有哪些分析题干内容,然后与选项对比即可。
15.(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单元测试卷(B))下列是当今世界一些国际组织的徽标图案,和欧元有关的组织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战后的欧洲的联合
【解析】【分析】B:根据所学可知,图片是欧盟的盟旗,欧元是欧盟成员国统一的货币,B项符合题意;
A:APEC是亚太经合组织,图片反映亚太经合组织,是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国家建立的组织,A项不符合题意;
C:图片反映的是世界贸易组织,与欧元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
D:图片反映的是联合国,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欧盟,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6.(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单元测试卷(B))1991年12月,日本提出“争取在5年内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2019年1月29日,日本国会通过允许向海外派兵法案。出现这种情况说明日本(  )
A.谋求成为经济大国 B.谋求政治大国的欲望日益膨胀
C.急于开拓海外市场 D.军国主义势力占上风
【答案】B
【知识点】战后日本的崛起
【解析】【分析】B:根据所学可知,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迅速,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于此同时,日本加快了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多次提案想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题干说明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欲望日益膨胀,B项符合题意;
A:日本已经是经济大国,A项不符合题意;
C:题干未体现日本急于开拓海外市场,C项不符合题意;
D:题干未体现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占上风,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日本谋求政治大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7.(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单元测试卷(B))如图反映的主题是(  )
A.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 B.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C.非洲独立运动的发展 D.亚非拉国家友好合作
【答案】C
【知识点】非洲独立运动与“非洲年”
【解析】【分析】C:根据所学可知,题干图片反映的是亚洲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非洲的纳米比亚独立、美洲出现了一批独立的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沉重打击了西方殖民体系,推动了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到来,亚洲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掀起了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的华夫脱运动和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是这一时期突出的民族解放运动,其影响深远,颇具特色,巩固了民族民主运动的成果,开辟了亚非拉民族独立解放的新时代。1990年3月,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的历史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美洲也出现了一批独立的国家。题干体现了非洲独立运动的发展,C项符合题意;
A:题干未体现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A项不符合题意;
B:题干未体现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B项不符合题意;
D:题干未体现亚非拉国家友好合作,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非洲独立运动的发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8.(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单元测试卷(B))1958年的布鲁塞尔世博会上,苏联馆和美国馆毗邻而设,是占地面积最大的两个场馆。苏联展馆内汇聚了众多的高科技成果,包括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模型、第一座核电厂模型。它们像胜利宣言一样,使美国如芒刺背。美国人展出的重点是生活方式,彩色电视机放映《美国之游》,展示着美国式的优越。这种布局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时的时代特征是(  )
A.美苏竞争 B.欧洲主导 C.美苏合作 D.东欧剧变
【答案】A
【知识点】美国的冷战政策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1958年”“苏联展馆内汇聚了众多的高科技成果,包括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模型、第一座核电厂模型。它们像胜利宣言一样,使美国如芒刺背。美国人展出的重点是生活方式,彩色电视机放映《美国之游》,展示着美国式的优越”和结合所学可知,1958年属于美苏冷战时期,美苏竞争,A项符合题意;
B:题干未体现欧洲主导,B项不符合题意;
C:美苏合作与史实不符,C项不符合题意;
D:题干未体现东欧剧变,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美苏冷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9.(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单元测试卷(B))如图所示为马歇尔计划实施期间美国对西欧的具体援助物资所占比例情况。下列对其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了西欧工业基础的雄厚 B.有利于西欧技术人才的培养
C.有利于美国各行各业的发展 D.促进了西欧一体化的进程
【答案】C
【知识点】战后的欧洲的联合
【解析】【分析】C:根据题干图片可知,马歇尔计划实施期间美国对西欧的援助物资包含各个产业,有利于美国各行各业的发展,C项符合题意;
A:题干未体现西欧工业基础的雄厚,A项不符合题意;
B:题干未体现西欧技术人才的培养,B项不符合题意;
D:20世纪50年代初,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六国组建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六国又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07年,这三个组织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题干未体现促进了西欧一体化的进程,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马歇尔计划,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0.(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单元测试卷(B))“由于国家保持食品的低价,不断扩大补贴规模,1989年用于食品需求的补贴金在国家预算中占到支出部分的1/3左右,主要食品零售价的补贴份额已高达80%。”该材料表明当时的苏联(  )
A.经济体制改革成效甚微 B.牺牲农业以推进工业化
C.已经建成“福利国家” D.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答案】A
【知识点】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由于国家保持食品的低价,不断扩大补贴规模,1989年用于食品需求的补贴金在国家预算中占到支出部分的1/3左右,主要食品零售价的补贴份额已高达80%”和结合所学可知,1989年苏联的经济改革,为了保证食品的低价,国家不得不增加食品价格补贴,加重了国家的经济负担,表明当时政府无法通过经济改革稳定物价,经济体制改革成效甚微,A项符合题意;
B:题干未体现苏联牺牲农业以推进工业化,B项不符合题意;
C:题干未体现苏联已经建成“福利国家”,C项不符合题意;
D:题干不能全面说明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苏联经济体制改革,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1.(2023九下·怀集模拟)1966年,戈尔巴乔夫在其家乡担任第一书记时,在职权范围内允许生产队有明确的自主权以决定如何进行生产,并以此取代官僚主义的行政命令。结果,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和生产效益大增,使得该区的粮食产量在短短几年内增长了30%~50%。这一举措(  )
A.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 B.推动了民主政治进程
C.适应了苏联改革需要 D.协调了国民经济比例
【答案】C
【知识点】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22.(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同步练习)二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如火如荼,各国为争取经济和政治独立进行着不懈的斗争。下列史实标志着非洲国家最终实现政治独立的是(  )
A.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B.古巴建立人民政权
C.1960年非洲17个国家独立 D.纳米比亚独立
【答案】D
【知识点】非洲独立运动与“非洲年”
【解析】【分析】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的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D项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非洲国家最终实现政治独立,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以二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如火如荼,各国为争取经济和政治独立进行着不懈的斗争为依托,考查二战后亚非拉奋起的知识。需要识记与灵活掌握二战后亚非拉美的奋起的相关史实以及影响。
23.(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评估测试卷)玛格丽特·米切尔在她的长篇小说《飘》中写道:“一路上人仍像战争紧张时期一样拥挤,这复苏的城镇仍然是一片仓皇喧扰的气氛,街上到处是游闲的黑人,有的斜倚着墙壁,有的坐在路边石上,天真好奇地观看过往的车辆。——看,这些社会最低层的人(原来他们不被看作人)获得了解放。”与选文所反映的史实直接相关的是(  )
A.林肯当选美国总统 B.《宅地法》的颁布
C.《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发表 D.美国独立战争获得胜利
【答案】C
【知识点】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
【解析】【分析】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发表,宣布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加入北方军队。这与题干中黑人获得解放的描述直接相关,C正确;
林肯当选美国总统,这一事件只是引发了南方种植园主的不满,导致南方脱离联邦,并没有直接涉及黑人解放,A错误;
《宅地法》的颁布,主要内容是鼓励农民到西部耕种,促进了美国西部的开发,与黑人解放无关,B错误;
美国独立战争获得胜利,主要是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没有涉及黑人奴隶解放问题,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点是美国南北战争。解题方法:结合美国南北战争的相关知识分析题干内容,然后与选项对比即可。
24.19世纪英国政府颁布了部分法律,如1843年颁布了《控制蒸汽机和炉灶排烟法》,1855年颁布了《有害物质去除法》,1876年颁布了《河流防污法》。其主要背景是(  )
A.工业革命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B.工厂发展规模需要限制
C.多种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D.英国社会普遍重视立法
【答案】A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业生产,生产力迅速发展,但同时大量燃烧煤炭,造成了大气污染,排放污水造成了环境污染,为了治理环境,英国政府颁布法律治理环境,A项符合题意;
工厂发展规模需要限制不属于题干法律颁布的背景,B项不符合题意;
多种疾病的发生和流行不属于题干法律颁布的背景,C项不符合题意;
英国社会普遍重视立法不属于题干法律颁布的背景,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二、材料分析题
25.(2025九上·夷陵期末)【工业革命的影响】
材料 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同时,在交通运输、通讯工具方面所引起的巨大变革,对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工业革命还引起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剧烈变动,社会日益分裂成两大对立阶级,无产阶级所受的剥削不断加强,他们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也愈益猛烈,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发展迫切要求革命理论的指导,又为革命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客观依据。在这个时期,西欧资本主义势力入侵亚洲、非洲及拉丁美洲诸国,把这些国家纳入资本主义轨道,把它们更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附庸。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历史近代史编(下)》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材料,概括工业革命引起的社会变化。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工业革命与革命理论的形成间的关系。
(3)联系中国历史,简析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答案】(1)作用:引起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引起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剧烈变动;对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关系:工业革命产生了两大对立阶级,工人阶级受到压榨剥削,反抗斗争不断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必要条件。
(3)对中国的影响: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发动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意义;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26.(2025九上·夷陵期末)【革命浪潮的出现】
材料一 法语“启蒙”的意思是“光明”,思想家借用它代指智慧和理性。启蒙运动的主要参与者是知识分子,……涌现出许多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被视为启蒙运动的旗手,他推崇英国的政治制度。孟德斯鸠是最博学的启蒙学者,他提倡分权制衡的政治模式。卢梭则主张最大限度的让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 法国大革命所喊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响亮口号,唤醒了欧洲各国人民……到19世纪前半期,在法国革命的影响下形成了一股势不可挡的革命浪潮。20、30年代欧洲各国的革命此伏彼起,远在大西洋彼岸的拉丁美洲的人民也揭竿而起,掀起了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历史近代史编)(上)》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伏尔泰推崇的“英国的政治制度”和体现了孟德斯鸠“分权制衡的政治模式”理念的美国文献的名称。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概述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之间的联系。
【答案】(1)制度:君主立宪制;文献:《1787年宪法》
(2)影响: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
(3)联系: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27.(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单元测试卷(B))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所示
漫画一
漫画二
这是刊登在1921年德国一家杂志上的漫画《五头怪兽》。漫画中“五头怪兽”将德国踩在脚下贪婪地将其内脏吞食殆尽。
材料二
冷战的结束使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但仍然存在着很多矛盾冲突。美国为维护世界霸主地位,不断加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军事干预,严重干扰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同时,两极格局被打破后,一些国家和地区内部长期以来抑而不发的深层矛盾爆发,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和宗教纷争不断,恐怖活动抬头,威胁着世界安全。
——摘自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漫画一的两大对峙军事集团的对抗,引发了什么事件?漫画二中哪一条约的签订导致德国被五头怪兽踩在脚下?
(2)材料二中“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回答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条约》
(2)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因素:霸权主义、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和恐怖活动等。
【知识点】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美国的冷战政策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漫画和结合所学可知,漫画一中两大对峙军事集团是德意奥三国同盟和英法俄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后,疯狂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签订的处置德国的《凡尔赛条约》对德国进行了严厉处罚。
(2)根据所学可知,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美苏冷战的开始。根据材料二“美国为维护世界霸主地位,不断加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军事干预,严重干扰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同时,两极格局被打破后,一些国家和地区内部长期以来抑而不发的深层矛盾爆发,地区冲奕、民族矛盾和宗教纷争不断,恐怖活动抬头,威胁着世界安全”可知,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有霸权主义、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和恐怖活动等。
故答案为:
(1)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条约:《凡尔赛条约》
(2)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因素:霸权主义、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和恐怖活动等。
【点评】本题以二则图文材料为依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冷战,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解题时要注意材料关键信息,从材料找出关键句子,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把它和课本所学结合回答。
28.(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单元测试卷(B))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不同时期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图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英国和法国等主要殖民列强的实力和威望,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这些国家已筋疲力尽。1945年以后的几十年里,殖民地人民为赢得独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亚非拉人民相互支持,到1990年,民族主义运动已经横扫了殖民统治。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三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是20世纪的历史潮流。这一历史潮流一浪高过一浪,殖民主义体系的堤坝一块块塌落,新兴民族国家纷纷建立。这保障了一些新兴民族国家的经济发展,其经济增速远超同时期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世界殖民体系在全球发展最快的时期(用序号表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时期发展最快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以来世界殖民体系逐渐瓦解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分析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影响。
(4)当今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其经济优势进行经济、文化等侵略,企图把已取得政治独立的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置于他们的控制之下。请你为广大亚非拉国家如何应对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答案】(1)时期:①。*原因:西欧商品经济繁荣,需要拓展市场;新航路的开辟,为殖民扩张提供了有利条件;早期殖民扩张的进行。(言之有理即可)#
(2)原因:两次世界大战削弱宗主国实力;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殖民地人民的抗争,亚非拉美国家的相互支持和配合等。(言之有理即可)
(3)影响:-大批亚非拉国家赢得独立;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并使其瓦解;推动了亚非拉各国的经济发展。
(4)应对:加强团结和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努力构建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加快发展民族经济,提高综合国力等。
【知识点】欧洲早期的殖民掠夺;非洲独立运动与“非洲年”;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不同时期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96)变化图”可知,①是世界殖民体系在全球发展最快的时期。结合所学可知,西欧商品经济繁荣,需要拓展市场;新航路的开辟,为殖民扩张提供了有利条件;早期殖民扩张的进行。
(2)根据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刻弱了英国和法国等主要殖民列强的实力和威望,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这些国家已筋疲力尽”和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以来世界殖民体系逐渐瓦解的原因是两次世界大战削弱宗主国实力;根据材料二“1945年以后的几十年里,殖民地人民为赢得独立讲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和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以来世界殖民体系逐渐瓦解的原因是民族解放运动落勃发展;根据材料二“殖民地人民为赢得独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亚非拉人民相互支持,到190年,民族主义运动已经横扫了殖民统治”和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以来世界殖民体系逐渐瓦解的原因是殖民地人民的抗争和亚非拉美国家的相互支持和配合等。
(3)根据材料三“这一历史潮流一浪高过一浪,殖民主义体系的堤坝一块块場落,新兴民族国家纷纷建立”和结合所学可知,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使一大批亚非拉国家赢得独立,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并使其瓦解;根据材料三“这保障了一些新兴民族国家的经济发展,其经济增速远超同时期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可知,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推动了亚非拉各国的经济发展。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加强团结和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努力构建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加快发展民族经济,提高综合国力等。
故答案为:
(1)时期:①。原因:西欧商品经济繁荣,需要拓展市场;新航路的开辟,为殖民扩张提供了有利条件;早期殖民扩张的进行。
(2)原因:两次世界大战削弱宗主国实力;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殖民地人民的抗争,亚非拉美国家的相互支持和配合等。
(3)影响:一大批亚非拉国家赢得独立;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并使其瓦解;推动了亚非拉各国的经济发展。
(4)应对:加强团结和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努力构建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加快发展民族经济,提高综合国力等。
【点评】本题以三则图文材料为依托,考查世界殖民体系在全球发展、20世纪以来世界殖民体系逐渐瓦解的原因、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影响,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解题时要注意材料关键信息,从材料找出关键句子,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把它和课本所学结合回答。
1 / 1部编版初中历史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测试卷
一、选择题
1.(2025九上·老河口期末)如图目录反映的主题是(  )
目录 第1节 古代埃及发展 第2节 古代两河流域 第3节 古代印度
A.古代亚非文明 B.古代欧洲文明
C.封建时代的欧洲 D.封建时代的亚洲
2.(2025九上·夷陵期末)传记文学《归来没有统帅》记述了某欧洲航海家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环球航行的事迹,这位航海家最有可能是(  )
A.迪亚士 B.达·伽马 C.麦哲伦 D.哥伦布
3.(2025九上·当阳期末)从15世纪开始,在400多年的奴役过程中,有无数的非洲黑人被杀害,更有上千万的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这表明(  )
A.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B.殖民侵略血腥野蛮
C.世界连为一个整体 D.殖民国家强大发达
4.(2025九上·当阳期末)唐朝初年,日本遣唐使冒着生命危险来到中国,学习中国文化和典章制度,对日本著名的大化改新起到了重要作用。大化改新使日本发生的实质性变化是(  )
A.成为了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B.引进了中国先进的制度和文化
C.缓和了各种矛盾,稳定了政局 D.削弱贵族势力,天皇掌握实权
5.(2025九上·十堰期末)14世纪晚期,意大利佛罗伦萨等地新创办了一批学校,教育学生要健康、快乐地生活,发展自身所固有的潜能。这一教育理念充分体现了(  )
A.海外探索需求 B.人文主义精神
C.理性主义思想 D.近代科学成就
6.(2025九上·十堰期末)据下表可知,世界古代各大文明的内涵具有(  )
文明古国 国家机器与制度 大型工程 文化
古埃及 军队、刑法、法老 金字塔 太阳历、象形文字
古巴比伦 君主专制制度 空中花园 《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
A.多样性 B.一致性 C.对抗性 D.互鉴性
7.(2025九上·大冶期末)亚历山大东征后,希腊雕塑技艺传入古印度西北部地区,与本土的佛教文化结合后诞生了辉煌的犍陀罗佛像艺术,中国云冈石窟、敦煌石窟中的早期造像也保留了某些犍陀罗艺术的特征。这反映亚历山大东征(  )
A.建立了版图辽阔的帝国 B.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C.有利于孔雀王朝的统一 D.加强了东西方经济联系
8.(2025九上·成华期末)2022年是“中国意大利文化和旅游年”,中国举办了多场意大利古代文化展览,让中国民众近距离接触了古罗马文明。历史上,古罗马文明(  )
A.法制上的成就是《汉谟拉比法典》
B.鼎盛时建立了森严的种姓制度
C.雕塑艺术中的杰作有《掷铁饼者》
D.经历了从共和国到帝国的变化
9.(2025九上·梓潼期末)如下表反映出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共同点是(  )
租地农场 手工工场
农场主提供土地和生产工具;农场主雇佣农民;农产品面向市场 工场主提供原料和生产工具;工场主雇佣工人;手工业品面向市场
A.劳动者掌握着生产资料 B.存在雇佣关系
C.产品只是满足自我消费 D.存在人身依附关系
10.(2025九上·平武期末)“倭国”自知落后,深慕中华文明,引颈向望,欲移为己用。于是,便不惜万般艰辛,选渡重洋,学习中国文明。使日本渐为文明先进之国。材料评述的是(  )
A.“明治维新” B.幕府统治
C.“大化改新” D.“王政复古”
11.(2025九上·芙蓉期末)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邦认为,“虽然这场双元革命———更精确地说是法国政治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载体和象征是法、英两国,但是我们不应把这场革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而应看做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他强调的是(  )
A.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密切关系
B.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C.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世界意义
D.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逻辑关系
12.(2025九上·开平期末)下图的绘制者力图告诉我们(  )
A.美洲文明领先世界 B.殖民扩张带来灾难
C.世界各地联系密切 D.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13.(2025九上·长春期末)下列关于中世纪西欧租地农场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农场主主要是一些富裕农民
B.租地农场的土地所有权全部归租地农场主
C.租地农场与市场的联系密切
D.租地农场带有资本主义性质
14.(2025九上·山东期末)“原子是一种最后的不可分测的物质微粒,原子一直存在于宇街之中,它们不能被从无中创生,也不能被消灭。任何变化都是它们引起的结合和分离。”最早提出“原子论”的哲学家是(  )
A.亚里士多德 B.苏格拉底 C.阿基米德 D.德谟克利特
15.(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单元测试卷(B))下列是当今世界一些国际组织的徽标图案,和欧元有关的组织是(  )
A. B.
C. D.
16.(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单元测试卷(B))1991年12月,日本提出“争取在5年内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2019年1月29日,日本国会通过允许向海外派兵法案。出现这种情况说明日本(  )
A.谋求成为经济大国 B.谋求政治大国的欲望日益膨胀
C.急于开拓海外市场 D.军国主义势力占上风
17.(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单元测试卷(B))如图反映的主题是(  )
A.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 B.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C.非洲独立运动的发展 D.亚非拉国家友好合作
18.(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单元测试卷(B))1958年的布鲁塞尔世博会上,苏联馆和美国馆毗邻而设,是占地面积最大的两个场馆。苏联展馆内汇聚了众多的高科技成果,包括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模型、第一座核电厂模型。它们像胜利宣言一样,使美国如芒刺背。美国人展出的重点是生活方式,彩色电视机放映《美国之游》,展示着美国式的优越。这种布局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时的时代特征是(  )
A.美苏竞争 B.欧洲主导 C.美苏合作 D.东欧剧变
19.(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单元测试卷(B))如图所示为马歇尔计划实施期间美国对西欧的具体援助物资所占比例情况。下列对其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了西欧工业基础的雄厚 B.有利于西欧技术人才的培养
C.有利于美国各行各业的发展 D.促进了西欧一体化的进程
20.(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单元测试卷(B))“由于国家保持食品的低价,不断扩大补贴规模,1989年用于食品需求的补贴金在国家预算中占到支出部分的1/3左右,主要食品零售价的补贴份额已高达80%。”该材料表明当时的苏联(  )
A.经济体制改革成效甚微 B.牺牲农业以推进工业化
C.已经建成“福利国家” D.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21.(2023九下·怀集模拟)1966年,戈尔巴乔夫在其家乡担任第一书记时,在职权范围内允许生产队有明确的自主权以决定如何进行生产,并以此取代官僚主义的行政命令。结果,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和生产效益大增,使得该区的粮食产量在短短几年内增长了30%~50%。这一举措(  )
A.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 B.推动了民主政治进程
C.适应了苏联改革需要 D.协调了国民经济比例
22.(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同步练习)二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如火如荼,各国为争取经济和政治独立进行着不懈的斗争。下列史实标志着非洲国家最终实现政治独立的是(  )
A.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B.古巴建立人民政权
C.1960年非洲17个国家独立 D.纳米比亚独立
23.(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评估测试卷)玛格丽特·米切尔在她的长篇小说《飘》中写道:“一路上人仍像战争紧张时期一样拥挤,这复苏的城镇仍然是一片仓皇喧扰的气氛,街上到处是游闲的黑人,有的斜倚着墙壁,有的坐在路边石上,天真好奇地观看过往的车辆。——看,这些社会最低层的人(原来他们不被看作人)获得了解放。”与选文所反映的史实直接相关的是(  )
A.林肯当选美国总统 B.《宅地法》的颁布
C.《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发表 D.美国独立战争获得胜利
24.19世纪英国政府颁布了部分法律,如1843年颁布了《控制蒸汽机和炉灶排烟法》,1855年颁布了《有害物质去除法》,1876年颁布了《河流防污法》。其主要背景是(  )
A.工业革命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B.工厂发展规模需要限制
C.多种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D.英国社会普遍重视立法
二、材料分析题
25.(2025九上·夷陵期末)【工业革命的影响】
材料 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同时,在交通运输、通讯工具方面所引起的巨大变革,对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工业革命还引起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剧烈变动,社会日益分裂成两大对立阶级,无产阶级所受的剥削不断加强,他们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也愈益猛烈,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发展迫切要求革命理论的指导,又为革命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客观依据。在这个时期,西欧资本主义势力入侵亚洲、非洲及拉丁美洲诸国,把这些国家纳入资本主义轨道,把它们更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附庸。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历史近代史编(下)》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材料,概括工业革命引起的社会变化。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工业革命与革命理论的形成间的关系。
(3)联系中国历史,简析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26.(2025九上·夷陵期末)【革命浪潮的出现】
材料一 法语“启蒙”的意思是“光明”,思想家借用它代指智慧和理性。启蒙运动的主要参与者是知识分子,……涌现出许多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被视为启蒙运动的旗手,他推崇英国的政治制度。孟德斯鸠是最博学的启蒙学者,他提倡分权制衡的政治模式。卢梭则主张最大限度的让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 法国大革命所喊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响亮口号,唤醒了欧洲各国人民……到19世纪前半期,在法国革命的影响下形成了一股势不可挡的革命浪潮。20、30年代欧洲各国的革命此伏彼起,远在大西洋彼岸的拉丁美洲的人民也揭竿而起,掀起了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历史近代史编)(上)》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伏尔泰推崇的“英国的政治制度”和体现了孟德斯鸠“分权制衡的政治模式”理念的美国文献的名称。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概述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之间的联系。
27.(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单元测试卷(B))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所示
漫画一
漫画二
这是刊登在1921年德国一家杂志上的漫画《五头怪兽》。漫画中“五头怪兽”将德国踩在脚下贪婪地将其内脏吞食殆尽。
材料二
冷战的结束使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但仍然存在着很多矛盾冲突。美国为维护世界霸主地位,不断加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军事干预,严重干扰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同时,两极格局被打破后,一些国家和地区内部长期以来抑而不发的深层矛盾爆发,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和宗教纷争不断,恐怖活动抬头,威胁着世界安全。
——摘自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漫画一的两大对峙军事集团的对抗,引发了什么事件?漫画二中哪一条约的签订导致德国被五头怪兽踩在脚下?
(2)材料二中“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回答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有哪些?
28.(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单元测试卷(B))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不同时期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图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英国和法国等主要殖民列强的实力和威望,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这些国家已筋疲力尽。1945年以后的几十年里,殖民地人民为赢得独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亚非拉人民相互支持,到1990年,民族主义运动已经横扫了殖民统治。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三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是20世纪的历史潮流。这一历史潮流一浪高过一浪,殖民主义体系的堤坝一块块塌落,新兴民族国家纷纷建立。这保障了一些新兴民族国家的经济发展,其经济增速远超同时期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世界殖民体系在全球发展最快的时期(用序号表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时期发展最快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以来世界殖民体系逐渐瓦解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分析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影响。
(4)当今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其经济优势进行经济、文化等侵略,企图把已取得政治独立的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置于他们的控制之下。请你为广大亚非拉国家如何应对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王国;种姓制度
2.【答案】C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3.【答案】B
【知识点】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
4.【答案】A
【知识点】古代日本的建立与统一
5.【答案】B
【知识点】文艺复兴
6.【答案】A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王国
7.【答案】B
【知识点】亚历山大帝国
8.【答案】D
【知识点】罗马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屋大维首创了“元首制”这一政治形式,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因此,历史上,古罗马文明经历了从共和国到帝国的变化,D项正确;
法制上的成就是《汉谟拉比法典》,与古巴比伦文明相关,与古罗马文明没有联系,排除A项;
鼎盛时建立了森严的种姓制度,与古代印度相关,与古罗马文明没有联系,排除B项;
雕塑艺术中的杰作有《掷铁饼者》,这是希腊雕塑艺术中的杰作,与古罗马文明没有联系,排除C项。
故选D项。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古罗马文明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古罗马文明的知识。
9.【答案】B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农场主提供土地和生产工具;农场主雇佣农民;农产品面向市场”,“工场主提供原料和生产工具;工场主雇佣工人;手工业品面向市场”,可知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共同点为都提供生产工具;农场主和农民存在雇佣关系,工场主和工人存在雇佣关系;生产的产品都面向市场,B项正确;
劳动者掌握着生产资料,说法错误,因为掌握生产资料的是租地农场主和手工工场主,排除A项;
产品只是满足自我消费,不符合史实,因为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产品都面向市场,排除C项;
人身依附关系 主要是指基于一定的人身关系而产生的依附性社会关系,题干材料没有体现,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共同点为都提供生产工具;农场主和农民存在雇佣关系,工场主和工人存在雇佣关系;生产的产品都面向市场,排除D项。
故选B项。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代西欧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出现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能力,注意掌握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原因、表现以及历史影响,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10.【答案】C
【知识点】古代日本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选渡重洋,学习中国文明,使日本渐为文明先进之国”和结合所学知识,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C项正确;
“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60年代末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所进行的改革运动,排除A项;
幕府统治出现在大化改新后,时间不相符,排除B项;
王政复古是指日本幕府时期,天皇从幕府手中重新夺取政权的活动,排除D项。
故选C项。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大化改新,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日本大化改新仿照的是中国的唐朝制度,使日本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11.【答案】C
【知识点】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我们不应把这场革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而应看作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可知,作者是在强调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世界影响力,C项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两次革命的巨大影响,不是强调二者具有密切关系,排除A项;
材料强调的是两次革命的意义,不是强调欧洲的地位和作用,排除B项;
材料强调的是两次革命的世界影响,不是强调两次革命之间的互相推动作用,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12.【答案】D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519年,麦哲伦奉西班牙国王之命,继续寻找盛产黄金和香料的亚洲。经过3年的航行,船队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于1522年返回欧洲。这次航行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次创举,麦哲伦成为第一位横渡太平洋的欧洲人,他的船队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D项正确;
题干图片没有说明各洲文明发展情况的对比,因此不能说明美洲文明领先世界,排除A项;
题干图片反映的是新航路的开辟验证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非殖民扩展给亚非拉带来灾难,排除B项;
题干图片没有说明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物种的交流和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因此不能说明世界各地联系密切,排除C项。
故选D项。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航路的开辟,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地图信息。
13.【答案】B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14.【答案】D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原子是一种最后的不可分测的物质微粒,原子一直存在于宇街之中,它们不能被从无中创生,也不能被消灭。任何变化都是它们引起的结合和分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谟克利特是古希腊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原子唯物论学说的创始人之一,他率先提出原子论(万物由原子构成),D正确;
亚里士多德和 苏格拉底,都是古代哲学家,但与最早提出“原子论”无关,AB错误;
阿基米德确立了静力学和流体静力学的基本原理,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点是古希腊的哲学家。解题方法:结合古希腊哲学家的人物有哪些分析题干内容,然后与选项对比即可。
15.【答案】B
【知识点】战后的欧洲的联合
【解析】【分析】B:根据所学可知,图片是欧盟的盟旗,欧元是欧盟成员国统一的货币,B项符合题意;
A:APEC是亚太经合组织,图片反映亚太经合组织,是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国家建立的组织,A项不符合题意;
C:图片反映的是世界贸易组织,与欧元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
D:图片反映的是联合国,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欧盟,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6.【答案】B
【知识点】战后日本的崛起
【解析】【分析】B:根据所学可知,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迅速,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于此同时,日本加快了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多次提案想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题干说明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欲望日益膨胀,B项符合题意;
A:日本已经是经济大国,A项不符合题意;
C:题干未体现日本急于开拓海外市场,C项不符合题意;
D:题干未体现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占上风,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日本谋求政治大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7.【答案】C
【知识点】非洲独立运动与“非洲年”
【解析】【分析】C:根据所学可知,题干图片反映的是亚洲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非洲的纳米比亚独立、美洲出现了一批独立的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沉重打击了西方殖民体系,推动了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到来,亚洲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掀起了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的华夫脱运动和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是这一时期突出的民族解放运动,其影响深远,颇具特色,巩固了民族民主运动的成果,开辟了亚非拉民族独立解放的新时代。1990年3月,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的历史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美洲也出现了一批独立的国家。题干体现了非洲独立运动的发展,C项符合题意;
A:题干未体现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A项不符合题意;
B:题干未体现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B项不符合题意;
D:题干未体现亚非拉国家友好合作,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非洲独立运动的发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8.【答案】A
【知识点】美国的冷战政策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1958年”“苏联展馆内汇聚了众多的高科技成果,包括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模型、第一座核电厂模型。它们像胜利宣言一样,使美国如芒刺背。美国人展出的重点是生活方式,彩色电视机放映《美国之游》,展示着美国式的优越”和结合所学可知,1958年属于美苏冷战时期,美苏竞争,A项符合题意;
B:题干未体现欧洲主导,B项不符合题意;
C:美苏合作与史实不符,C项不符合题意;
D:题干未体现东欧剧变,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美苏冷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9.【答案】C
【知识点】战后的欧洲的联合
【解析】【分析】C:根据题干图片可知,马歇尔计划实施期间美国对西欧的援助物资包含各个产业,有利于美国各行各业的发展,C项符合题意;
A:题干未体现西欧工业基础的雄厚,A项不符合题意;
B:题干未体现西欧技术人才的培养,B项不符合题意;
D:20世纪50年代初,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六国组建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六国又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07年,这三个组织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题干未体现促进了西欧一体化的进程,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马歇尔计划,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0.【答案】A
【知识点】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由于国家保持食品的低价,不断扩大补贴规模,1989年用于食品需求的补贴金在国家预算中占到支出部分的1/3左右,主要食品零售价的补贴份额已高达80%”和结合所学可知,1989年苏联的经济改革,为了保证食品的低价,国家不得不增加食品价格补贴,加重了国家的经济负担,表明当时政府无法通过经济改革稳定物价,经济体制改革成效甚微,A项符合题意;
B:题干未体现苏联牺牲农业以推进工业化,B项不符合题意;
C:题干未体现苏联已经建成“福利国家”,C项不符合题意;
D:题干不能全面说明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苏联经济体制改革,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1.【答案】C
【知识点】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22.【答案】D
【知识点】非洲独立运动与“非洲年”
【解析】【分析】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的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D项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非洲国家最终实现政治独立,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以二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如火如荼,各国为争取经济和政治独立进行着不懈的斗争为依托,考查二战后亚非拉奋起的知识。需要识记与灵活掌握二战后亚非拉美的奋起的相关史实以及影响。
23.【答案】C
【知识点】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
【解析】【分析】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发表,宣布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加入北方军队。这与题干中黑人获得解放的描述直接相关,C正确;
林肯当选美国总统,这一事件只是引发了南方种植园主的不满,导致南方脱离联邦,并没有直接涉及黑人解放,A错误;
《宅地法》的颁布,主要内容是鼓励农民到西部耕种,促进了美国西部的开发,与黑人解放无关,B错误;
美国独立战争获得胜利,主要是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没有涉及黑人奴隶解放问题,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点是美国南北战争。解题方法:结合美国南北战争的相关知识分析题干内容,然后与选项对比即可。
24.【答案】A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业生产,生产力迅速发展,但同时大量燃烧煤炭,造成了大气污染,排放污水造成了环境污染,为了治理环境,英国政府颁布法律治理环境,A项符合题意;
工厂发展规模需要限制不属于题干法律颁布的背景,B项不符合题意;
多种疾病的发生和流行不属于题干法律颁布的背景,C项不符合题意;
英国社会普遍重视立法不属于题干法律颁布的背景,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5.【答案】(1)作用:引起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引起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剧烈变动;对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关系:工业革命产生了两大对立阶级,工人阶级受到压榨剥削,反抗斗争不断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必要条件。
(3)对中国的影响: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发动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意义;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26.【答案】(1)制度:君主立宪制;文献:《1787年宪法》
(2)影响: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
(3)联系: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27.【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条约》
(2)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因素:霸权主义、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和恐怖活动等。
【知识点】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美国的冷战政策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漫画和结合所学可知,漫画一中两大对峙军事集团是德意奥三国同盟和英法俄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后,疯狂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签订的处置德国的《凡尔赛条约》对德国进行了严厉处罚。
(2)根据所学可知,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美苏冷战的开始。根据材料二“美国为维护世界霸主地位,不断加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军事干预,严重干扰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同时,两极格局被打破后,一些国家和地区内部长期以来抑而不发的深层矛盾爆发,地区冲奕、民族矛盾和宗教纷争不断,恐怖活动抬头,威胁着世界安全”可知,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有霸权主义、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和恐怖活动等。
故答案为:
(1)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条约:《凡尔赛条约》
(2)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因素:霸权主义、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和恐怖活动等。
【点评】本题以二则图文材料为依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冷战,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解题时要注意材料关键信息,从材料找出关键句子,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把它和课本所学结合回答。
28.【答案】(1)时期:①。*原因:西欧商品经济繁荣,需要拓展市场;新航路的开辟,为殖民扩张提供了有利条件;早期殖民扩张的进行。(言之有理即可)#
(2)原因:两次世界大战削弱宗主国实力;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殖民地人民的抗争,亚非拉美国家的相互支持和配合等。(言之有理即可)
(3)影响:-大批亚非拉国家赢得独立;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并使其瓦解;推动了亚非拉各国的经济发展。
(4)应对:加强团结和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努力构建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加快发展民族经济,提高综合国力等。
【知识点】欧洲早期的殖民掠夺;非洲独立运动与“非洲年”;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不同时期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96)变化图”可知,①是世界殖民体系在全球发展最快的时期。结合所学可知,西欧商品经济繁荣,需要拓展市场;新航路的开辟,为殖民扩张提供了有利条件;早期殖民扩张的进行。
(2)根据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刻弱了英国和法国等主要殖民列强的实力和威望,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这些国家已筋疲力尽”和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以来世界殖民体系逐渐瓦解的原因是两次世界大战削弱宗主国实力;根据材料二“1945年以后的几十年里,殖民地人民为赢得独立讲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和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以来世界殖民体系逐渐瓦解的原因是民族解放运动落勃发展;根据材料二“殖民地人民为赢得独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亚非拉人民相互支持,到190年,民族主义运动已经横扫了殖民统治”和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以来世界殖民体系逐渐瓦解的原因是殖民地人民的抗争和亚非拉美国家的相互支持和配合等。
(3)根据材料三“这一历史潮流一浪高过一浪,殖民主义体系的堤坝一块块場落,新兴民族国家纷纷建立”和结合所学可知,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使一大批亚非拉国家赢得独立,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并使其瓦解;根据材料三“这保障了一些新兴民族国家的经济发展,其经济增速远超同时期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可知,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推动了亚非拉各国的经济发展。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加强团结和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努力构建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加快发展民族经济,提高综合国力等。
故答案为:
(1)时期:①。原因:西欧商品经济繁荣,需要拓展市场;新航路的开辟,为殖民扩张提供了有利条件;早期殖民扩张的进行。
(2)原因:两次世界大战削弱宗主国实力;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殖民地人民的抗争,亚非拉美国家的相互支持和配合等。
(3)影响:一大批亚非拉国家赢得独立;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并使其瓦解;推动了亚非拉各国的经济发展。
(4)应对:加强团结和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努力构建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加快发展民族经济,提高综合国力等。
【点评】本题以三则图文材料为依托,考查世界殖民体系在全球发展、20世纪以来世界殖民体系逐渐瓦解的原因、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影响,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解题时要注意材料关键信息,从材料找出关键句子,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把它和课本所学结合回答。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