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课件 (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2.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课件 (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2-18 10:49: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3.2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第1课时
01
02
通过对赛达伯格湖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概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重点)。
通过分析能量在营养级间的流动情况,概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难点)。
学习
目标
你认为以下哪种生存策略能让你维持更长的时间来等待救援?
假设你像小说中的鲁滨逊那样,流落在一个荒岛上,除了有能饮用的水,几乎没有任何食物。你身边尚存的食物只有1只母鸡、15Kg玉米。
方案A
方案B


一部分
吃鸡蛋,后吃鸡
一部分
流落荒岛
问题探讨
如果将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种群作为一个整体,那么左图将概括为何种形式呢?
能量输入
种群
能量储存
能量散失
能量输入
某营养级
能量储存
能量散失
科学方法:研究能量流动的基本思路
能量流经一个种群的情况可以图示如下:
能量输入
个体1
个体2
个体3
……
储存在体内的能量
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储存在体内的能量
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储存在体内的能量
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以个体为研究对象,有很大的局限性和偶然性,如果个体死亡,数据可能不准确;不同个体间差异过大。
如果将这个种群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则左图可以概括成下图形式,从中可以看出分析能量流动的基本思路。
如果以种群为研究对象,能量流动的渠道为食物链,可能因为食物网的复杂性而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可以比较精确地测量每一个营养级能量的输入值和输出值。
以营养级为研究对象
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P55第一、二段,思考讨论完成以下问题:
1.输入生态系统的的能量来源是什么?
2.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有几个去路?分别是什么?
3.植物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有几个去路?分别是什么?
4.结合营养级能量的去路,构建出能量流经生态系统的过程模型。
一、能量流动的过程
99%
1%
生产者
第一营养级
热能
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太阳能
(光合作用)
被地球 表面的大气层吸收、散射和放射
生长、发育和繁殖
初级消费者
第二营养级
分解者
一、能量流动的过程
1.能量流经第一营养级的过程
呼吸作用
1.能量流经第一营养级的过程
一、能量流动的过程
生产者同化量
(固定量)
①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大部分)
②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储存于生物体内的能量)
b.分解者利用
a.流入下一营养级
任务1:构建能量流经第一营养级的概念模型
2.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过程
一、能量流动的过程
任务2:构建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概念模型
呼吸散失
粪便量
摄入量
同化量
流向下一营养级
分解者利用
用于生长、发育、繁殖
问题提示:
1.摄入的总能量都能被初级消费者利用吗?摄入量和同化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2.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去向与生产者相同吗?
初级消费者
摄入量
粪便量
初级消费者
同化量
生长、发育、繁殖
次级消费者摄入
分解者利用
遗体、残骸
呼吸作用
热能散失
呼吸作用
散失
任务2:构建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概念模型
思考:
1.真正流入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是摄入量还是同化量?摄入量与同化量的关系?
2.粪便中的能量属于初级消费者同化量吗?
3.比较生产者和初级消费者同化量的去路相同吗?
属于生产者的同化量
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
分解者利用
呼吸作用散失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
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初级消费者
摄入
初级消费者
同化
粪便
分解者利用
用于生长
发育和繁殖
次级消费者
摄入
遗体
残骸
呼吸作用
散失
呼吸作用
散失




一、能量流动的过程
任务3:构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模型
生产者
(植物)
呼吸
初级消费者
(植食动物)
呼吸
次级消费者
(肉食动物)
呼吸
分 解 者

呼吸
三级消费者
(肉食动物)
呼吸
一、能量流动的过程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能量流动的概念
能量
1.当狼吃掉一只兔子时,就获得了兔子的全部能量。(  )
2.初级消费者的粪便量属于第二营养级能量。(  )
3.同化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
4.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也是通过呼吸作用完成的。( )
5.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照射在生产者上的太阳能( )
×

×

×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你已经大致掌握了,那么,能量流经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时,每一级的能量变化的特点和传递效率是怎样的呢?
易混淆判断
思考●讨论
分析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
思考:
1.流入(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2.图中62.8、12.6代表摄入量还是同化量?
3.请计算每个营养级能量的来源和去向,说明是否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464.6
同化量
二、能量流动的特点
生产者:来(464.6)=去(96.3+62.8+12.5+293)
植食性动物:来(62.8) =去(18.8+12.6+2.1+29.3)
讨论1:设计表格,整理赛达伯格湖能量图解中的数据,计算“流出”该营养级的能量占“流入”该营养级能量的百分比。
流入 呼吸作用 分解者利用 暂未利用 流出 流出/流入
生产者
植食性动物
肉食性动物
464.6
96.3
12.5
293
62.8
13.52%
62.8
18.8
2.1
29.3
12.6
20.06%
12.6
7.5
微量
5.0
二、能量流动的特点
流入 呼吸作用 分解者利用 暂未利用 流出 流出/流入
生产者
植食性动物
肉食性动物
464.6
96.3
12.5
293
62.8
13.52%
62.8
18.8
2.1
29.3
12.6
20.06%
12.6
7.5
微量
5.0
讨论3: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如何计算?
讨论2: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为什么不能百分之百地流入下一营养级?
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分解者利用;未利用
能量流动特点:逐级递减
能量传递效率 =
某一营养级同化量
上一营养级同化量
×100%
三、能量流动的特点
讨论5:流经某生态系统的能量能否再回到这个生态系统中来?能量能否从植食性动物流向生产者?为什么?
【总结】能量流动的特点:
讨论4:为什么食物链上一般不超过5个营养级?
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营养级越多,消耗的能量就越多。
原因:①生物之间食物关系是不可逆转的;
②散失的热能不能循环流动。
①单向流动
②逐级递减(传递效率为10%-20%)
讨论6:长时间没有光照,对生态系统有什么影响,为什么?
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P57黑体)
二、能量流动的特点
方案A:先吃鸡,再吃玉米。
方案B:先吃1/2玉米,同时用1/2部分玉米喂鸡,吃鸡产下的蛋,最后吃鸡。
母鸡重3kg,玉米15kg,能量传递效率为10%,计算人能获得的能量(用得到的有机物质量表示)
玉米


玉米


选方案A:食物链短,能量损耗少,人可以获得更多能量。
解决问题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习总书记:“保障粮食安全,要在增产和减损两端同时发力”
①源头:________
②起点:从 开始。
③流入生态系统总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主要方式:_________
⑤能量转化:________________
能量流动


输入
生产者固定太阳能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光能
化学能
光合作用
①传递渠道:______________
②传递过程:
食物链和食物网
传递
转化
太阳能
化学能
热能
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散失
①大部分热能形式散失,
②需要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和每一级生物的呼吸作用
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
太阳能
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两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
概念
化学能?
课堂小结
例1: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的多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中b=h+c+d+e+f+i
B.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a×100%
C.“草→兔→狼”这一食物链中,狼粪便中的能量属于d
D.缩短食物链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课堂训练
c
例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兔子吃了1 kg的草,则这1 kg草中的能量就流入了兔子体内
B.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则这只兔子中10%~20%的能量就流入了狼的体内
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的能量是可以循环利用的
c
课堂训练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分析(拼图法)
W1 生产者固定能量
(同化、流入、输入)
自身呼吸作用消耗
流向分解者
未利用
流向下一
营养级
1.生产者的同化量: 。
2.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
3.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 。
4.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
W1或A1+B1+C1+D1
W1-A1或B1+C1+D1
D1或A2+B2+C2+D2
D1-A2或B2+C2+D2
摄入量?
易错点训练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