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学校开展了“我是小小科学家”的特色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所熟知的科学原理。小语同学想分享恐龙是怎样灭绝的,请你依据《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的内容,帮助他完成分享前的准备。
阿
西
莫
夫
学会筛选关键信息,理解说明内容,读懂文章阐述的事理。(重点)
分析作者的推理过程,理清说明顺序,体会文章的逻辑之美。(重点)
梳理本文所使用的说明方法,体会其作用。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简明精练、严谨准确、幽默风趣的特点。(难点)
激发爱好科学、主动探索的精神,培养善于联系、由此及彼、多角度思考的思维方法。(难点)
-1-
-2-
-3-
-4-
目
录
寻找说明对象
探究说理过程
品读说明语言
开展头脑风暴
1
2
3
4
阿西莫夫短文二篇
在距今约2.3亿年前——6500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了一种奇异的爬行动物。它们与现代的蜥蜴有许多相似之处,如身体表面覆盖着有鳞片的皮肤、它们的后代是由卵孵化出来的等等。在这漫长的1.65亿年间,它们成为了整个地球的主宰。它们经历了气候较为温暖的三迭纪、食物丰富的侏罗纪、充满了生存恐惧的白垩纪、作为过去的生物,人们给了它们一个名字——恐龙。
新课导入
基础过关
骨骼( ) 漂移( ) 流逝( ) 鸟 臀 目( )
褶皱( ) 携带( ) 遗骸( ) 两栖动物( )
彗星( ) 潮汐( ) 劫难( ) 二氧化硅( )
致密( ) 陨石( ) 追溯( ) 天衣无缝( )
mì
gé
hái
tún
huì
xié
sù
yǔn
zhě
guī
qī
shì
fèng
xī
piāo
nàn
漂
( )漂白
( )漂移
( )漂亮
区分
( )褶皱
( )熠熠生辉
piāo
piǎo
piào
zhě
yì
臀
骨骼
漂移
流逝
褶皱
携带
两栖
彗星
潮汐
劫难
致密
陨石
追溯
天衣无缝
tún
zhě zhòu
cháo xī
zhuī sù
gǔ gé
xié dài
jié nàn
tiān yī wú fèng
piāo yí
liǎng qī
zhì mì
liú shì
huì xīng
yǔn shí
追溯:
致密:
俯冲:
劫难:
不解之谜:
天衣无缝:
(飞机等)以高速度和大角度向下飞。
逆流行向江河源头,比喻回首往事或追求根源、探索事物的由来。
灾难。
精致紧密的;周密细致。
解不开的谜,比喻还没有弄明白的或难以理解的事物。
比喻事物或诗文完美无缺,找不到任何破绽或漏洞。
美籍犹太人,为本世纪最顶尖的科幻小说家之一,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
曾获得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他提出的“机器人学三定律”被称为“现代机器人学的基石”。他一生著作量惊人,写了400多本书,题材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等许多领域,代表作有《基地》《新疆域》等。作品中的《基地系列》《银河帝国三部曲》《机器人系列》三大系列被誉为“科幻圣经 ”。
作者简介
艾萨克·阿西莫夫(1920-1992)
阿西莫夫不仅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化学博士,更是世闻名的全能作家,一生著述多达一百七十余本,内容广及科学类的数理化、天文、生物、医学,还旁涉人文类的文学、宗教、史地等。
寻找说明对象
1
寻找说明对象
1.速读《恐龙无处不有》,找出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
恐龙无处不在
“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证明了漂移学说(板块构造理论)
为什么会这样
现象
说明对象
2.运用上述方法,快速找出《被压扁的沙子》的说明对象。
说明对象除了从标题找,还可以从开头、结尾中找,关注表结论的词语,如“因此、那么、所以”。
方法
提示
《被压扁的沙子》表面上说明
“被压扁的沙子”这个物体,其实作者是想借此证明/探讨:
“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运动”。
(课文最后一句)
3.两篇文章所运用的科学原理涉及哪个学科范畴,这说明了什么?
用文章句子
《恐龙无处不有》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实,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学说。
《被压扁的沙子》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
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
大陆漂移(板块构造)
被压扁的沙子(斯石英)
恐龙灭绝的原因
恐龙(生物学)
板块构造(地质学)
斯石英(化学、地理学、天文学、矿物学)
恐龙(生物学)
不同学科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里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探究说理过程
2
探究说理过程
1.阅读《恐龙无处不有》,筛选相关信息,思考作者是如何分析推理的?
方
法
1. 筛选文中能够显示出作者分析推理逻辑的关键词;
2. 筛选文中引起思考的发问句;
3. 筛选阐释事理的议论句;
4. 科学探究的一般规律:
发现现象—— 提出疑问—— 提出假设 ——验证猜想—— 得出结论
现象
疑问
假设
推理
结论
1986年1月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说明恐龙无处不有。
可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证据
恐龙如何能在南极生存
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推理
1.40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很多次。
2.25亿年前
2亿年前
6500万年前
结论
2.地球最后一次形成完整的泛大陆,所有陆地似乎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
3.泛大陆分裂出四部分
4.大陆也完全分开
早期恐龙出现,生活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
恐龙分散到大陆的各部分
由于各种原因恐龙灭绝
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成为板块运动、大陆漂移学说的有力证据。
2.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根据上述方法,完成《被压扁的沙子》的推理过程。
疑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根据上述方法,完成《被压扁的沙子》的推理过程。
疑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
沙子处于超高压状态会变成致密的斯石英,斯石英不稳定,最后变回沙子
可能是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
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使得包括恐龙在内的大量生物灭绝。
撞击说
火山说
恐龙灭绝的原因?
撞击说
1.斯石英只出现在超高压的地方;陨石撞击的压力会形成斯石英。
2.斯石英经过850℃高温半小时会变回普通沙子。
3.火山地区从没有发现过斯石英。
4.在出现陨石撞击的地方发现了斯石英,可以追溯到恐龙灭绝的年代
火山说
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是撞击。
否定火山说
肯定撞击说
疑问
假设
推理
结论
探究推理过程
普通沙子
斯石英
巨大撞击的地方都发现了斯石英
恐龙灭绝岩层中检测到了斯石英中的一种原子排列
斯石英出现必有撞击
恐龙灭绝是撞击
斯石英出现必没有火山活动
恐龙灭绝不是火山活动
火山发生地区都没有发现斯石英
科学发现
科学发现
科学推论
科学研究
印证观点
高压形成
高温解体
撞击说
火山说
探究说明顺序
3.请你分析《恐龙无处不在》和《被压扁的沙子》的说明顺序。
提出问题
做出假设
推理论证
得出结论
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
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
“板块构造”理论
恐龙灭绝是由巨大撞击导致的
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
现象
疑问
本质
本质
阿西莫夫短文二篇
品读说明语言
3
品读说明语言
这两篇文章都是“科学小品”,语言有什么特点,请你结合具体语句赏析。
原文
“到6500万年以前,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所有的恐龙都灭绝了,大陆也已完全分开。”
改句
“到6500万年以前,由于气候条件发生较大的变化的时候,恐龙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自然界所提供的食物毕竟有限,而恐龙的胃口实在惊人,更重要的是它们的机体没有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所有的恐龙都灭绝了,大陆也已完全分开。”
语言特点:简明精练
读下面句子,说说A句和B句有什么不同?
第二组
A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B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可能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语言特点:准确严谨
肯定:绝对情况,没有例外。
可能:表推测,是某些有影响,某些没有影响,不能一概而论。文章用肯定更准确。
读下面句子,说说A句和B句有什么不同?
A这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B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语言特点:准确严谨
“也许”表推测,说明这个原因可能是造成恐龙等地球生物灭绝的,但不一定是。
读下面两个句子,结合具体字词分析其语言特点。
1.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这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
2.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语言特点:准确严谨
1.“所有的”说明只有一部分科学家认为这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严谨准确。
2.“所有、似乎、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有何表达效果?
第5段:因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大灾难(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
俏皮话, “万一”说明并不是完全没这种可能,作者做这样的假设,意在强调天文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第7段: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致密。
非常纯的沙子人们都知道,但二氧化硅对有些人来说却比较陌生,更加通俗易懂。
幽默
风趣
通俗
易懂
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有何表达效果?
因此,如果在850C°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的沙子。(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作者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以金刚石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为普通的碳,类比斯石英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成普通的沙子,把事理说得简明透彻,生动通俗。
幽默
风趣
通俗
易懂
教师小结
不同的科学领域是紧密相连的,
文学与科学也是互联的,
用文学的手法来表现科学的道理,
将文学与科学互联,诞生了“科学小品”。
科学因互联彼此促进,生活因关联更加美好。
开展头脑风暴
4
有一天,约翰·古登贝尔克半开玩笑地自言自语道:“是不是可以在几个硬币打制器上加上葡萄压榨机的压力,使之在纸上打印出印花来呢 ”于是他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了一种新机械。由此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1971 年的一天,罗兰·布歇内尔边看电视边想:“光看太没意思了。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看它产生什么反应。”此后不久,他就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
开展头脑风暴
以上事例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请大家头脑风暴,思考生活中的互联事例,或发挥想象创造你想要的互联事物。
1.电视台将文物知识与戏剧结合,形成了人们喜闻乐见的节目《国家宝藏》。
2.美团将点菜和网络连接起来,创造了“外卖”,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4.将写字软件和钢笔结合起来,让每一位同学都写得一手好字。
3.将汽车、飞机和船组合起来,形成多功能交通工具。
万物互联让我们的生活更精彩。掌握这种思维,运用这种思维,我们也拥有改变社会、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
教师寄语
本文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产生原因、分布和特性等的介绍,证明了“外星撞击地球导致了恐龙灭绝”的观点,表明不同科学领域的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知识的获得和理解,更要学习分析推理的基本方法,培养善于联系的科学思辨精神。
课堂总结
恐龙灭绝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请你课外收集资料,写一篇小短文阐述你的认识,并和小组成员相互交流。
课堂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