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孤篇盖全唐
教学目标
知人论世,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结合注释,初步感知,掌握诗歌的形式特点;
鉴赏诗歌意境美、音乐美、情感美,感受诗人对人生哲理的追求。
学习活动一
初读诗歌,找出诗歌中出现了那些主要意象,表达了什么境界?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学习活动一
意象:春、江、花、月、夜
本诗题目,以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学习活动二
再读诗歌,划分诗歌层次,分析诗歌是如何谋篇布局的?
学习活动二
第三层:
离愁别绪
第二层:
对月感慨
第一层:春江美景
整首诗歌由以景—理—情的逻辑顺序一次展开。
“春江潮水连海平”到“汀上白沙看不见”。
“白云一片去悠悠”到“落月摇情满江树”。
“江天一色无纤尘”到“但见长江送流水”。
学习活动三
小组合作:
自由诵读第一、二部分,并找出最喜欢的句子进行鉴赏。
学习活动三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学习活动三
月光像细密、晶莹、圆润的雪珠一样从天而降,弥漫在每一个角落,动态中似乎都能让人触摸到她的清凉和柔和。白日里娇艳的花朵此时显得朦胧、温润欲滴,月光伴着花朵的清香已经沁入诗人的灵魂了……
月色如飞霜,清凉凉扑面而来,轻轻地、柔柔地落满江面、大地和诗人全身,清新、皎洁而不失灵动,月光与沙洲上的白沙浑然一体,已经辨不出沙洲白了。诗人营造一个辽远、澄澈、空灵、纯洁、安静的氛围,让人沉醉、痴迷……
学习活动四
探究:下列诗句感情有何不同?
1、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 ——曹植《送应氏》
2、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 ——阮籍《咏怀》
3、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迷惘感伤的情思中
飞扬着健朗旷达的气息
学习活动五
鉴赏第三部分,感悟诗情之美。
学习活动五
探究:探究下列诗句中的相思之情有何不同?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苏轼《江城子》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历经沧桑
辛酸愁苦
悲从中来
甜蜜的思念
幸福的忧伤
纯真的情爱
美
痛
景物:幽静空灵但清新柔美;
哲思:光阴易逝但人生无穷;
情感:相思愁苦但月可传情。
总结
尽管悲伤,仍感轻快
虽然叹息,总是轻盈
哀而不伤,清新邈远
—— 李泽厚《美的历程》
在诗歌发展还找不到前进方向的唐前期,《春江花月夜》本身就如同光耀千古的一轮高天朗月,照亮了盛唐的路,催生了诗国的灿烂。
因为《春江花月夜》不再是愁苦的、悲戚的,也不再是清高的、孤傲的,更不再是艳俗的、绮靡的。而是以清新、隽永、健美的姿态迎来了大唐盛世的少年精神和青春胜景。
总结
作业
背诵诗歌。
感
谢
观
看